正确认知宗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网恋 正确认知宗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确认知宗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7-16 18: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浅谈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就宗教的本质而言, 是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的反映,为超人间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虽然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应,但其反应是颠倒的、扭曲的、虚幻的。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我国的宗教概况如何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目前主要有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我国宗教的主要特征,即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的原因及其心态特点

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形成,原因复杂且多元,其中,社会环境、个人精神心理状况及家庭、民族文化传统等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不同因素作用下,青年大学生在其宗教信仰形成过程中也相应地呈现出了不同的心态特点。

宗教文化热的社会环境与好奇、盲从的信仰心态

在考察青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时,有近四成的学生认为是受“宗教书刊、宗教影视和宗教物品等宗教文化的影响”,三成多的学生认为是受“社会上各种宗教活动的影响”。可见,青年大学生理性不足,心智尚未成熟,面对社会转型、剧变之下的多元价值取向,难辨真伪,极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参与宗教节日活动、出入宗教场所、追逐或信仰某种宗教,更多的是出于好奇、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存在严重的盲从或赶时髦的心态,相当多的一部分并非真正研读过宗教教义经典、真正认同宗教的精神与价值。

寻求精神寄托与心理安慰与实用化、功利化的信仰心态。

当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他们中的极少数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缺失,精神空虚,逃避竞争,缺少自我调适和心理疏导,强烈渴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宗教文化皈依。调研了解到,过半大学生信徒信教的原因,在于“寻求精神寄托与心理安慰”,这无疑也成为各种宗教文化渗入校园的一个主要诱因。

然而,信教大学生对宗教作用的认识十分有限或肤浅,认同宗教中包含真理的只有半数人群,更有过半人群有着宗教与科学精神不相违背的自相矛盾的错误认识。而且,大学生信徒对真正的信仰所包含的超越性和奉献牺牲精神的领悟远远不够;对宗教的教义、教规及其相应的宗教仪式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对作为特定意识形式的宗教所具有的表现形式的认识十分模糊。在对信仰的理解上,这些青年大学生并不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类追求生命意义、真理和美德的途径,而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安慰剂,往往是在发生问题或产生需求时才投入宗教的怀抱。

家庭、民族文化传统影响与被动继承、非自觉的信仰心态。

通过访问调查和直接观察发现,多数大学生信徒之所以信教,信某种教,是出于父母家庭、民族传统的影响和要求。由于家庭背景的影响,幼小的他们便开始接触、了解某种宗教,然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家庭宗教信仰的被动延续者。

一种信仰的确立,不是出自朴素的感情,更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建立于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之上的理性把握。从这类受家庭、民族文化传统影响而信教的大学生的信仰心态来看,由于从小先入为主,家庭环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加上年幼无识,基本上属于非自觉意识之下的被动继承,而非出于个体信仰意识觉醒之后的自觉选择。他们的宗教信仰选择,与血缘情感、民族感情的影响明显相关,具有显着的家族性、民族性特点。

展开全文

4、在我国,关于宗教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以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宗教事务条例》

第四十四条规定:禁止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传教、举行宗教活动、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

第七十条规定: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传教、举行宗教活动、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由其审批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当遇到宗教活动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各类院校中,不得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

在尊重学生民俗的前提下,明确反对、制止学生在校园内组织、参加涉及宗教的任何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学业上来。

6、当遇到校园传教,我们应该怎么做

传教活动的方式有哪些?

(1)在路上被拦下询问是否对某些宗教感兴趣。

(2)发放传单邀请同学参加宗教集会。

(3)电话进行宣传、劝其加入宗教。

(4)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小礼品来加入披着各种外貌的宗教交流群等等。

面对传教,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我们应该在理性对待传教的基础上,了解各种宗教的背景,掌握有关宗教的知识,加强自我辨识;拒绝给向你传教的人士留下联系方式并提醒其他同学此人的传教行为;必要时可以向辅导员、老师及时报告。

7、如何区分邪教与宗教

邪教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如何区分邪教与宗教?

第一,看历史。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邪教则都是短期内冒出来的极端功利化的社会组织,往往会对社会进步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作用。

第二,看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宗教有爱国利民的传统,号召信教群众热爱国家,拥护政府,提倡平等博爱、济世助人、同情弱者等。邪教则对抗政府、危害社会、蒙骗坑害群众、教唆人们消极厌世、不事生产,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第三,看与信徒之间的关系。宗教对信徒参加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等均没有严格的要求,信与不信比较自由。邪教则对教徒实施精神控制,教主与教徒之间绝对是服从与被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这种关系维系邪教存在的组织基础和精神纽带,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第四,看祟拜的对象。宗教崇拜的是远离信徒的精神存在、是一种精神领域内的最高信仰。邪教则崇拜一个活着的、具有强烈功利目的和政治目的的教主。

第五,看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宗教有组织但其活动是公开的,是接受政府依法管理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邪教则是秘密结社组织,活动隐蔽诡秘,行为偏激怪癖。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正确认识宗教,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