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杭州大学数学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四大系 忆杭州大学数学系

忆杭州大学数学系

2024-07-10 08: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徐瑞云先生, 浙江慈溪人,早年入读老浙大数学系,深得陈建功教授和苏步青教授的尝识。毕业后留老浙大数学系任教。1937年去德国留学,是国际著名数学家C.Caratheodory的关门弟子。1940年获德国数学博士学位,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回国后即被在贵州的老浙大聘为副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随老浙大回杭州。新中国成立后,积极从事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后,出任当时在杭州的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后又任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她肩负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社会工作,期间还翻译了俄罗斯数学家I. P. Natanson的“实变函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1956年,徐瑞云先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誓言中说:要把一切献给伟大的革命事业。徐瑞云先生长期站在教学第一线,曾先后为学生讲授《数学分析》、《近世代数》、《实变函数论》、《复变函数论》等基础课程。她备课十分认真,授课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她的教学方法为数学系的老师继承发扬,甚至她的粉笔板书,也为许多师生所敬佩。此外,徐瑞云先生对青年教师和学生十分关心,她既严格要求,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周末她常邀请学生和研究生到她家里作客;假日她常和他们一起郊游;哪位有困难,她就慷慨解囊;…她出差到外地,总要抽时间去看望正在那里进修或求读的的教师,其他学校的人都说你们的系主任真好!

白正国先生,浙江平阳人,出身贫寒,1936年报考老浙大数学系。在“求过四定点的抛物线”的考题中,他正确地给出了两个解,引起了苏步青教授的关注和好评。毕业后留老浙大数学系,跟跟随苏步青教授从事射影微分几何的研究。抗日战争暴发后随老浙大西迁至贵州。期间完成了一系列关于射影曲面论方面的论文,解决了当时射影微分几何中著名的Fubini问题,成为苏步青教授创立射影微分几何“浙大学派”的得力干将。1943年他被老浙大聘为研究助教。这是当时竺可桢校长借鉴西南联大设立“研究助教”(不需从事教学工作)而在老浙大聘任的第一位研究助教。抗日战争胜利后,白正国先生发表在美国的近十篇高水平论文的单印本陆续寄来,使他在老浙大的学术声誉大为提高。1948年,他被老浙大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一个没有出国留过学的大学毕业刚八年的年轻人被晋升为副教授,这在当时老浙大是非常罕见的。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白正国先生被安排在杭州新成立的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工作。1956年白正国先生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工作者,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苏步青教授借调到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工作。直到1958年杭州大学成立时,他才和陈建功教授一起从上海回到杭州。

杭州大学数学系在陈建功、徐瑞云、白正国三位著名教授的奋力创业下,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由于新办大学,师资严重不足。数学系领导,一方面派出许多年轻教师(有的是刚本科毕业的)到国内有关高校和研究所(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数学所等)进修或求读。另一方面,1961-1962年,我国开始了导师负责制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学制三年。陈建功教授和白正国教授成为当时首批研究生导师。他们各带了许多研究生(例如,1962年他们就各招了5名),开始自己培养人材。陈建功教授把这比喻为“老母鸡带小鸡”。当时数学系专门设置了两个办公室,一个是供陈建功教授的学生使用的“函数论研究生办公室”,一个是供白正国教授的学生使用的“几何研究生办公室”。研究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每周在自己的办公室举行“读书报告(seminar)”。这是老浙大培养学生的“祖传秘方”。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经导师审阅批改后,一般在杭州大学学报上发表,只有极少数高水平的论文被推荐到“数学学报”或“数学进展”上。导师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很高,达不到导师的要求,则不予答辩和毕业。

陈建功先生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更严,强调好学,强调钻研,严格记律。他认为,教育不可能万能,学校要有规章制度,能跳级的就跳级,不合格的就留级;开除学生要慎重。对于青年教师,他主张高标准、严要求;主张阅读原版专著,多出论文,出好论文。他对数学联系实际,从不回避自己的想法。他主张学生要打好数学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研究信息,努力写出具有学术价值优秀论文,借以开阔思路,发展思维。他主张数学学科要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实际,但不是不读书。他认为,数学理论研究上不去,教育工作不扎扎实实进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必然是一句空话!他常说,“我不反对数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我绝不赞成把服务庸俗化、简单化,要搞好基础理论研究,否则就是莫名其妙!”

徐瑞云主任虽然行政事务繁忙,但仍坚持为大学生讲课,并且她还帮助陈建功教授为函数论研究生讲课。她的教育指导思想是主张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面扎实基础的通材。她有一个通俗的比喻,要把学生培养成“优质木材”,将来毕业后根据国家需要,既可以做“梁柱”,也可做“桌凳”。当时系里规定,凡新来的青年教师,必须对各门数学基础课做一年的辅导教师,不能独立开课,只能上习题课。全系上下,人人自觉学习,积极进修,学术研究蔚然成风。尤其是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方向,在陈建功教授和白正国教授的倡导下,这两个方向的青年教师都要进行读书报告(seminar)。

杭州大学数学系对教师的定职升等,要求非常严格。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直流传在原杭州大学数学系的老师中间。陈建功先生的夫人朱良璧先生当时是数学系的讲师,年轻时曾在美国的著名数学杂志《Annals of Mathematics》上单独发表过二篇文章。大家推举朱良璧先生申报副教授职称。陈建功先生是杭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看来该没有问题了。谁知朱良璧先生的申请书到了陈建功先生手里却被卡住了。陈建功先生说,她(指朱良璧先生)怎么能升副教授?!就这样,朱良璧先生一直作为老讲师,直到退休。这和当今有些地方的“关系最重要,论文作参考”的风气相比有多大的天壤之别啊!

另一方面,杭州大学数学系对教师,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与提升十分关注。尤其是参与数学系党总支领导工作的白正国教授,他的想法和建议经当时的系党总支领导认可后,大部分都能付诸实施。例如,有一次教师调整工资,他认为有一位年轻教师科研成绩突出而工资偏低,主张给这位教师的工资连升两级。但上面不同意,认为全省无此先例。后来白正国教授通过系党总支,经过两次的坚决要求,终于被上面批准了。在那个还没允许“让一部人先富起来”的年代,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正是由于陈建功、徐瑞云、白正国三位教授的努力,作为地方性大学的杭州大学数学系,在"文革"前夕,已从开课都成问题的极差境地,发展成为有相当规模、教学和科研达到全新阶段、可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数学系之列的水平了。

十年浩劫,杭州大学数学系悲痛地失去了陈建功教授和徐瑞云教授。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国家百废待举。年近花甲的白正国教授临危受命,再次出任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带领数学系师生重整雄风。他不仅继续倡导老浙大的优良学风,而且身体力行,积极培养和发展学术梯队。经国务院首批批准,他招收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杭州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研究生生源受到较大影响。一般说,录取的研究生起点水平没有重点高校的好。但由于白正国教授对研究生要求非常严格,注重打好扎实基础和训练独立科研能力,加上研究生们也能很好配合,十分用功。因此,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还是相当优秀的,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例如,硕士研究生王国芳、黎镇琦,博士研究生莫小欢、东瑜昕、朱小华、盛为民、傅吉祥等,毕业后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其中朱小华和傅吉祥都先后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为微分几何这一研究领域增添了光彩。已考取白正国研究生而不久就去美国深造的陆国震等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正如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先生与胡和生先生在庆贺白正国先生八十华诞的贺信中所写:"1952年院系调整后,浙江省的数学研究和教学遇到一定困难,您继续发扬浙江大学数学系原来的精神和风格,和同事们一起奋斗了40多年,在杭州大学建设了一个高水平的数学系,成为我国数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这是您的重要贡献。您一贯坚持微分几何的研究,早期在射影微分几何方面做了很出色的成果。近年来适应国际发展潮流,在领导研究和培养人才方面又取得很大成就,优秀中青年人才不断成长,成为整体微分几何方面的坚强的新生力量。您诚恳谦虚,实事求是,专心致志于学术,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发扬这种美德,对于今天的中国是十分必要的。"

继白正国教授之后担任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的是王斯雷教授。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曾是浙江大学电机系的本科生。因热爱数学,被当时的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徐瑞云主任所尝识,成了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的教师。他是"文革"前杭州大学数学系的四位年轻讲师之一("文革"前我国讲师是高级知识分子)。"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他曾应丘成桐教授之邀,到美国担任丘成桐教授的助手一年。王斯雷教授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声誉卓著。当时盛传,学校推荐他担任杭州大学校长,但被他婉拒了。王斯雷教授担任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后,继承和发扬了前几届数学系主任的优良传统,积极培养和发展学术梯队,启用年轻骨干教师。他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坚持学术研究,在杭州大学数学系开启了“调和分析及其在偏微分方程上的应用”的新方向。他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了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来杭州大学数学系讲学访问,其中包括国际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和丘成桐教授。同时他也悉心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选送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到国内外深造。他培养的不少学生,现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学者和专家,例如,李嘉禹、季理真、麻希南、陈杰诚等。

继王斯雷教授之后,担任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依次是姚璧芸教授和林正炎教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吹到了杭州大学数学系。除了基础数学专业蒸蒸日上发展外,“计算数学”和“概率统计”等学科专业也在杭州大学数学系迅猛地发展。以王兴华教授为首的科学计算和信息科学专业,坚持理论与应用并举,继承与创新并举,开创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短短十几年,杭州大学数学系的这个方向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的计算数学方向。在王兴华教授的指导下,这个专业不仅继承发扬了数值分析和科学计算,还在国内高校数学系中首开信息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先河。那几年,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十分昂俏,一度成为杭州大学数学系本科招生的最热门专业。培养了像蒋田仔、来明俊、宣晓华等出色人材。王兴华教授认为,真正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数学根底。就这样,杭州大学数学系继基础数学博士点之后,计算数学也成为博士点。

杭州大学数学系的概率统计专业,最早出自陆传荣教授的倡导,他也曾是"文革"前杭州大学数学系的四位年轻讲师之一。"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他和林正炎教授一起,创办概率统计专业。他们继承和发扬“老浙大”的函数论功底,在概率论的极限理论方面作出了举世瞩目的杰出贡献。论文和专著源源不断,优秀人材脱颖而出,培养了像邵启满、王所进、蔡宗武、张立新等在国内外概率统计界有相当声誉的学生。林正炎教授也成为概率统计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挂靠在复旦大学的概率统计博士点。1997年荣获了十分不易的国家三大奖之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概率统计专业后来也成了杭州大学数学系本科招生的热门专业。

当时的杭州大学数学系,学风纯真,学术严谨,办学特色鲜明,人材辈出。到1993年底,数学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博士生导师已有6人:白正国、王斯雷、王兴华、施咸亮、林正炎和沈一兵。数学系相继获得了数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等具标志性的学术成就。浙江省数学会一直挂靠在杭州大学数学系。因此,国内公认,以数学学科的水平而论,浙江省当以杭州大学数学系居首。

正是由于老、中、青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除去“十年动乱”的宝贵光阴,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杭州大学数学系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性新办大学的小系,发展成学科门类基本齐全、专业特色鲜明、能挤身于国内名校数学系之列的重要系科!杭州大学数学系培养的学生,不少都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至今仍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例如史宇光、陆国震、…等。

正如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开篇所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998年,当时的国务院决定,浙江四所同根同源的最具实力的高等学校---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合倂为一所新的浙江大学。至此,经历了四十年风雨的杭州大学被画上了句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呜呼,杭州大学数学系!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最后,笔者想引用著名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晚年在他的《九十初度说数学》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数学研究一定要重视基础。基础数学使得问题变得简单。中国的数学有辉煌的历史,但是中国传通数学却没有复数。……如果没有复数,就没有电学,就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近代文明。中国传通数学讲‘应用’,不要复数,所以就永远走不到这条路上去。……实际上,真正抽象的数学最有应用,可惜政府、教育界中有些要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摘自文献[2], p.84-85.)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2] 陈省身,《九十初度说数学》,名家演讲录续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64开, 2001年.

[3] 《杭大校史通讯》,第二、三、四期,杭州大学校史编写组编,1986-1987.

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王斯雷教授、王兴华教授和林正炎教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特致深切谢意!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2b3a8c0102wwke.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