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总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同篇的主要修辞手法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总结

2023-08-05 0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①“与”通“举”,举荐,选拔。(选贤与能)

②“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

2 .一词多义:

① 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以…… 为亲;父母)

② 子:不独子其子(以…… 为子;子女)

③为:天下为公(是)

不必为己(为了)

3 .古今异义:

①盗窃乱 贼而不作:害人(古);偷窃财物的人(今)。

②女有 归:女子出嫁(古);返回(今)。

4 .词类活用:

① 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名词意动用法,以…… 为亲。

② 不独子其子:子,名词意动用法,以…… 为子。

四、翻译课文: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把子女当作子女。

3 .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4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

五、课文理解:

1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三层:

(1)“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3)“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3.课文中所提到的 "大道 "、 "大同 "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 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4.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文中的大同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

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合适的安排(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尤其是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男有分,女有归)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怎样理解孔子关于 "大同 "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六、课外拓展: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点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相关成语:

①天下为公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②鳏寡孤独 :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