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经典文献的综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多视角分析法名词解释汇总表 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经典文献的综述

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经典文献的综述

2024-07-03 18: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案例研究的概念

1.1案例研究的内涵

根据Yin的观点,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的特点是致力于在现实情境中研究时下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与现实情境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从案例研究的内涵可以看出它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差别:与实验法存在的关键差别在于对环境的可控性,实验法会刻意地将现象从情境中分离出来,如在实验室里通过对环境的控制将焦点集中在少数变量之上,案例研究所面对的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实际情景;与历史研究法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所处的时点不同,案例研究法关注的是时下的现象,而历史研究法的关注点在过去,并且相关的信息和事件不能通过直接的访谈和观察获得。

1.2案例研究的适用性

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其适用性,Yin认为以下三个条件将决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类型:第一,研究问题的类型;第二,研究者对行事的控制程度;第三,研究对时下事件的聚焦程度。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如表2所示,每种方法都可以进行“是什么”(What)的探索性问题研究,而“怎么样”(How)和“为什么”(Why)的问题更多的属于解释性(或称因果性)问题,这类问题更可能采用实验法、历史分析法或案例研究法,如果这类问题同时又是当前发生的并且可控程度不高,就可以选用案例研究法。例如要研究现阶段企业为什么要转型以及怎么样使企业成功转型的问题时,就可以选用案例研究方法。

1.3案例研究的外延

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按照三个基本的维度进行交互分类,如图1所示,三个基本的维度分别为:研究的目的,案例的数量,案例的层级。

研究的目的维度分为三类:探索性、描述性、解释性。探索性案例研究目的在于定义将要研究的问题或假设,或判断预定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描述性案例研究提供了对现象及其情景的完整描述;解释性案例研究提供因果关系的信息,解释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案例的数量维度分为两类:单案例和多案例,其中双案例可以视为多案例的特殊情况。跨案例分析是汇总来自各个案例研究的发现,是多案例研究的主要形式。需要注意单案例的五种适用情形:对一个广为接受的理论进行批驳或检验;对某一极端案例或独一无二的案例进行分析;用于研究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案例;用于研究启示性案例;纵向案例研究,即对不同时点的同一个案例进行研究。需要强调不能以案例的数量来评判案例研究方法的品质,如果能对单个案例进行细致的研究同样能够发现新的理论关系,改进旧的理论体系,应当更加聚焦于重点案例的深度研究而非泛泛地对众多案例进行表面研究。Neal等人1971年的著作《组织创新的实施》虽然只对一个案例进行研究,但该书却成为创新理论的分水岭,在该著作出现后,学者们关于创新理论的研究才由“创新的障碍”转向“实施创新的步骤”,由此可见,案例研究的品质在于他的效用而非案例本身的多少。

案例的层级维度分为两类:整体性(单层次分析)和嵌入性(多层次分析)。一个案例研究可能包含一个以上的分析单位,当需要对一个或多个层级的分析单位进行研究时,就会出现一个研究中同时并存多个分析单位的现象,对亚单位(次级分析单位)的研究就称为嵌入性案例研究,以揭示案例的整体属性为目的不进行次级单位分析的案例为整体性案例研究。

三个维度可以进行两两交互分类。如研究的目的和案例的数量结合成为3×2的矩阵将案例研究方法分为六种类型,而案例的数量和案例的层级结合成为2×2的矩阵将案例研究方法分为四种类型。

2案例研究的步骤

2.1Eisenhardt的案例研究的一般步骤

Eisenhardt研究了案例研究的一般步骤,郑伯埙等对其研究成果做了进一步的规整,将八个基本步骤归纳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对话阶段,如表3所示。表中的三角验证、跨案例研究、效度等术语在本文的其他部分予以解释。

2.2Yin的多案例研究步骤

多案例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案例研究方法,多案例研究遵从的是复制而非统计抽样原则,其基本原理是每一个案例都要经过精挑细选,挑选出来的案例要么能产生相同的结果(逐项复制,literal replication),要么能由于可预知的原因而产生与前一研究不同的结果(差别复制,theoretical replication),Yin系统地给出了多案例研究的基本步骤(见图2)。

多案例研究的第一步是进行理论构建,理论框架需要申明在哪些条件下某一特定的现象有可能出现(逐项复制),或者在哪些情况下某一特定现象不可能出现(差别复制),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完整的案例,如果某一结论成立,那就要再进行一次复制的过程,对上一个案例进行检验。对于每一个单独的案例,都要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中要解释原理论假设成立与否的理由。所有的案例合在一起,需要再次撰写多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要阐明复制的逻辑,并解释为什么有些案例的实证结果与其理论假设相符合,而有些案例的实证结果与其理论假设不符合。

最后需要注意,图示中虚线所形成的反馈环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在对某一个案例进行研究时,如果发现其与最初的研究方案不匹配或者案例的实证结果与原来的理论假设有冲突,那么就要在继续进行下一个案例研究之前对原有的研究方案或理论假设进行重新设计或修改。Eisenhardt在其案例研究的一般步骤中也强调研究者可能需要根据跨案例研究反馈回来的信息对研究问题进行重新定义。

3案例研究的品质

3.1检验实证研究品质的一般指标

根据案例研究的内涵,案例研究是一项实证研究。通常运用以下四个指标来评价一项实证研究的品质:构念效度,指测量的准确性,即变量测量的内容和构念的含义是否一致;统计结论效度,指以统计检验对假设的关系进行解释的可信度;内部效度,指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推论的可信度;外部效度,指将研究结论推广到其他群体、时间和情景的可信程度。

3.2检验案例研究品质的指标

根据案例研究的要求,案例研究采用的是复制原则而非统计抽样原则,所以用“信度”这一指标来取代一般指标中的“统计结论效度”。信度检验的目的是确保达成如下情况:后来的研究者如果完全按照先前研究者所叙述的步骤,再次进行相同的案例研究,将能得出同样的结果,总结出同样的结论。需要注意信度与外部效度的区分,外部效度检验的是结论的可复制性,即案例研究的研究成果能否推广到更多的案例中使用,而信度检验强调过程的可复制性,即案例研究的步骤具有可复制性。Yin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这四项检验提出了提升案例研究品质的案例研究策略,如表4所示。

一项好的案例研究应当采取多元的渠道采集资料,需要利用多种证据共同构成稳定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三角形,其稳定性源自于多种证据来源对同一现象的多重证明,如图3所示,切记各种证据被分散,反倒降低了研究的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内在效度只与解释性(或因果性)案例研究有关。解释性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判断事件A是否会导致事件B。如果实际上是另外一个事件C导致了事件B,但研究者错误地得出了事件A导致事件B的结论,那么该研究就在内部效度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关注其他看似有说服力的竞争性解释,通过比较要确保自己最终给予的解释是更加合理的。

证据链是一个用户导向的概念,旨在将从研究问题到得出结论的过程清晰地展示给案例研究报告的读者。同时这个过程又是双向的,如图4所示,既能从问题出发到结论,又能从结论反推到问题,以便满足读者看到结论而产生的对了解论证过程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案例研究报告对于读者的信服力。

4总结与讨论:对案例研究方法的误解和阐明

4.1案例研究是定性的,而定性研究又是非理性、不科学的

案例研究常常与定性研究混为一谈。案例研究有时也需要使用定量证据,不能根据证据资料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来判断选取何种研究方法,如果仅仅是因为要进行定量分析而放弃了案例研究方法,实际就是对案例研究产生了这种误解。案例研究可以基于定性材料,也可以基于定量材料,或者采用定性材料与定量材料相结合。事实上,案例研究和定性或定量研究强调的并非同一层面的问题,两者可以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当确定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后,可以再进一步选择是用定性还是用定量方法;同样,当确定使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后也可以对采用案例研究或其他方法进行进一步选择。

Miles认为定性研究是一种具备吸引力的问题方法,他将其比做“陷阱”。Miles先是肯定了定性研究方法的优点,然后指出了定性研究方法存在的更多问题,因为案例研究方法涉及定性研究,Yin认为Miles的观点会误导读者认为定性研究和案例研究是不理性和不科学的;而事实上定性研究也可以是讲究实际的、数据驱动的、结果指向的真正科学,定性数据资料虽然不易被转化为数值,但可以分类,能够概念化,可以从知觉、态度的维度进行描述,可以用实在的事件反映Yin提出质疑,如果Miles的论断是正确的,为什么案例研究方法依然会得到更多研究者的支持[。纵观Yin的所有文献,其都是以颇具包容性的视角来观察问题。案例研究方法有其利弊,但之所以被选用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它是一种更加合适的方法,强调其适用性。案例研究方法本身是一种系统的研究工具,是科学严谨的,一项研究方法的科学与否并不能完全根据定性或是定量为标准来衡量。

此外,认为案例研究方法不够严谨也可能是因为混淆了案例研究与教学案例的区别。在教学案例中,材料是精心处理的,以便有效地突出某一关键之处,而在案例研究中,这种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每一个从事案例研究的学者,都必须尽最大的努力,真实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资料。

4.2案例研究是一种初级的研究方法,只能进行探索研究,无法进行描述和解释研究

一种常见的误解是各种研究方法都有等级性:探索性的问题如“研究这所成功的学校,可以学到什么经验?”这一问题的目的是提出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恰当的假设与命题,而案例研究只适合于研究活动的探索阶段,调查法和历史分析法适用于描述阶段,实验法是用来解释事物因果关系的惟一手段。比较正确的看法应该是包容和多元的,每种研究方法都可以服务于三种目的:探索、描述以及解释。既可以有探索性案例研究、描述性案例研究、解释性案例研究,也可以有探索性实验、描述性实验、解释性实验。决定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并不在于等级性,而是要根据各种方法的适用性。

4.3案例研究中所选择的案例越多越好,这样才符合统计的逻辑

尽管Miles认为定性研究不够科学,但其在论文的结尾指出,这种不足可以通过增加调研的数量来消除。这种通过“量”来减少误差的统计思维常被运用到案例研究中来,认为案例研究中应当尽可能多地去选取案例,以提高归纳结论的说服力。需要说明的是,统计思维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其合理与否取决于应用的范畴。把统计性归纳当做案例研究的归纳方法,是案例研究的致命性错误。所选案例并不是“样本”,不能以统计归纳作为基础,案例研究要求的归纳是“分析性归纳”,“案例”与“样本”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质”的概念,而后者强调的是“量”的概念。在分析性归纳中,事先提出的理论被视为“模版”,实证结果要与这一模版相对照,由此可见,案例研究要求案例与观点的相关性,对量并无严格要求。当然,案例越多越好的认识并非完全错误,多案例可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但前提是要确保案例为好故事。因此,案例研究中多案例研究与单案例研究是并存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如理论前提的差异,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合理性

4.4之所以选择案例研究方法,是因为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容易的方法

许多学者之所以选用案例研究方法,是因为他们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很容易实施。站在能力的角度,案例研究方法并非“简单易行,老少皆宜”的方法,从这个角度可以认同Miles的观点,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看似容易但实际上要求很高的方法,并不像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拥有从事案例工作的足够技能,因为资料的收集和调研等环节可能困难重重,如果无法胜任,案例研究反倒成了“陷阱”。案例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者的智慧、情绪、自尊心的苛求程度远比其他研究方法要高,具体而言,需要具备五项基本素质:能够提出好的问题,并对答案进行解释;能够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具备灵活性,遇到新问题能化问题为机会;能够牢牢抓住研究问题的本质,剔除无关的信息,限定研究的范围;不应心存偏见,能够排除一切先入之见或既定看法。仍需强调的是,是否选用案例研究方法并非根据其难易程度,并非是因为简单而选择或者因为困难而放弃某一种方法,惟一的标准仍然是方法的适用性。

5结束语

自2001年3月19日成思危先生在香港浸会大学做了题为《认真开展案例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及管理教育发展》的报告以来,案例研究在我国管理学的应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同Dyer的观点,好的案例研究方法再配上好的案例故事就会产生更加有价值的案例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为中国管理学的案例研究积累了丰富而优秀的素材,管理学的研究者也应当把握好这个机遇,促进企业实践与案例研究的和谐发展。(版权归作者及来源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