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多媒体技术最新应用与发展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2024-06-29 17: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应用于教育领域中的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等,诞生于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更新换代,不断地得到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主要方向,它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正在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产生着变革性的影响。密切跟踪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军校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毫无疑问,对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CAI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学、虚拟教室等多种形式各显神通,丰富多彩,令人应接不暇,常有跟不上节拍甚至有迷惑、把握不住方向之感。事实上,现代教育技术同任何其它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一样,也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有自身的特征与要求,遵循着由低到高、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高低并存、点面渗透不断向高层次系统化方向发展。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与三个层次特征。

  1、课堂辅助教学。

  这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中最早的、最基本形式,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一些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代替了一些投影片、录像片的基本功能,并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动画技术,详细地分解、展示微观机制和运动形式以及复杂过程,在突破教学难点、进行生动直观教学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电子教案,在手段上完全依靠计算机实施教学,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份教案的课堂教学形式。但是,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仍然是零散的、随机的,较多地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志和教学条件,只起到了一些辅助的功能,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重大的改变。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处于这个阶段,虽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低层次,但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基础。

  2、多媒体网络教学。

  是以多媒体网络教室和校园网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形式,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中间层次,也是当前国内乃至世界教育重点发展与建设的主流。在这一阶段,除了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备之外,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学软件系统,它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灵魂。这时的教学软件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必须具有全面系统性、网络交互性、自学检测性,在课堂教学中担当着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使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准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实施集体、分组、个体化的教学;学生间也可以相互访问,相互探讨、交流与合作。可以预见,现代教育技术在这一阶段的应用与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需要人们去适应并推进这一过程的深化,在此基础上去探究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育理论。

  3、远程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跨学校、跨地区乃至跨国家的远程教育研究与开发已开始启动。目前,INTERNET网愈来愈普及化,中国教育科研网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军队教育训练网络也正在建设之中,许多高校已建立了校园网。这就使得各个高校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相互联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不进教室,通过上网自主式学习;学校的教师也许很难与学生见面,师生间的直接联系日趋减少;教师或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上网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学习活动。总之,在这一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达到非常丰富而又高超的境界,将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引起彻底性的变革,如“学校全球化”,“没有围墙的大学”,“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复存在”,等等,许多新观念、新模式将会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个阶段与三个层次划分是相对的,并非是绝对的、对立的,事实上它们往往是融于一体的,相互包容与促进的。我们之所以如此划分,是因为便于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主线与趋势特征,以便更好地加以利用与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

  二、现代孩有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1、转变观念,端正认识,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对于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点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也有少数人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有的人怀疑用不好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人还因为没有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而排斥抵触之;有些领导者更是“说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探究这一新事物”等等。显然,这不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不合乎现代教育发展主旋律。作为院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应当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抓住机遇,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广大教员去积极主动地接收这一新生事物,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如加大投入等),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和使用。

  2、“三个层次”协调发展、重点突破。在课堂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和远程网络教育三个层次中,其功能与要求各不相同,需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也不相同,但三者却又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相互促进提高。因此,应当根据院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如群众基础、设备保障、经费投入以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方向,对三个层次进行合理规划,协调发展。并实施重点突破。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全面发展,推广计算机课堂辅助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着手研究探素远程网络教育的思想和规律,为未来的发展作准备;而重点在于加快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建设,这一中间层次,既是课堂辅助教学较低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远程网络教育的基础与过渡形态,而且,无论是在教育思想、实现技术手段以及物资设备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只要统筹规划,重点投入,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教学一定会得到迅速发展,并在教学应用中取得重大突破。简而言之,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当是“立足于第一层次推广,着眼于第三层次研究,着重于第二层次的发展与突破”。

  3、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加快发展教学软件。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愈来愈要求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协调进行。但在实践 中,仍有不少失之偏颇之举,认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投资,要建网络,要购宜先进设备,常常导致硬件一流,但软件匾乏的遗憾局面。因此,要在重视硬件投资的前提下,加快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学软件建设。根据多年来我们的实践与经验,要研制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学软件的设计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概念和原理教给学生,这是最起码的标准;其次,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科学的综合使用,也即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运用要符合教育规律。

  (2)规范性原则。即软件的研制与设计起点要高,符合标准,通用性强,以便推广使用,成果共享,避免重复劳动。对此,主要把握三点:一是使软件内容符合国家教育部和总部有关课程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二是在软件形式上符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规范;三是选择具有通用性较强的先进的设计开发工具。

  (3)交互式原则。即软件设计应当充分体现人机之间的交互式交流功能,这是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必然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检索方便;二是速度可控;三是自动批阅试题;四是满足学生提问要求。

  (4)特色性原则。即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课程软件设计的思路、方案、方法和手段应当遵循不同的规律,有所区别。如理论课、操作课和结构类课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应各有侧重点、各具特色。

  (5)完整性原则。即教学软件设计要有系统性,要以一门课程整体为设计研制对象,全面合理的布局和综合考虑教育性和教学效果。那种以某一个片段内容为设计对象的单一的零散的课件,尽管在课堂教学中也发挥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它毕竟是起始阶段标准较低的软件形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以一门课程为单元的系统性教学软件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4、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推广应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研制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如果只重软件开发,不重应用,或者应用不当,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将会削弱或阻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因此,应用既是发展教学软件的目的,也是检验教学软件的手段,也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教学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提高软件开发研制的水平,走研制开发与应用推广相结合的路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以人为本,加强新型超员队伍建设。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方式,非但没有降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可以预见一种新型的教师形象将会代替传统的教师形象。在未来的远程多媒体网络教育中,教师也许很少和学生见面,但他必须是集专业技术知识、计算机技能与教育艺术三者于一身的真正的新型教师。即使在现阶段的计算机课堂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室教学中,不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特点的教师,也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必须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人。一是要充分认清形势,增强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更新知识能力结构的紧迫感;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和使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