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夫妻卖土豆真相,媒体被怼删视频,这届网友不吃鸡汤不好糊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多人吃饭的视频 90后夫妻卖土豆真相,媒体被怼删视频,这届网友不吃鸡汤不好糊弄

90后夫妻卖土豆真相,媒体被怼删视频,这届网友不吃鸡汤不好糊弄

2023-03-24 17: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嘿,辣条与你一起吃瓜

文章写尽太平事,不肯俯首见苍生。

近来在报道中频频翻车,刺痛了无数年轻人内心的央视,被广大网友怼得是体无完肤。

从“孔乙己”到“卖土豆夫妻”再到“烟三代、电三代、铁三代”,究竟谁对谁错呢?

央视的角度并没有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内在,经历了三年,太多人身心疲倦,受到各种打击。

这个时候需要振奋人心,兹以激励。最明显就是今年的315晚会,主题内在含义就是重振消费信心,所以揭露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

广大网友觉得,生活已经很累,结果你还来教育我。

就像一位女网友气的回怼,她说,可是我为什么要吃苦,我活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要吃苦的吗?为什么我们总是被教育吃苦?

其实这事背后是广大网友的自我调侃,自娱自乐。结果你一个正儿八经的媒体却当回事了,最后还弄出来长篇大论,自然就让广大网友觉得“你在教我做事”?。

孔乙己文学事件背后

在“孔乙己文学”中, 媒体批评读书人陷入困境是放不下读书的架子,如同孔乙己一般,“读书人”成了他们心头的枷锁。

1918年鲁迅先生写孔乙己讽刺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揭露旧社会。

他本人对于笔下的这个人物并不讨厌,全书没有批评一个不是。反而是对周围那些指指点点的人,进行了各种描写。

最可笑的是,央视网的文章中说了不要一味地站在高处批评,只是现在年轻人生活状态的一种正常情绪反应。

结果倒好,转头它就开始站在高处批评年轻人了。

年轻人想要躺平,为什么不去好好写写那些背后的原因呢,其实撰文的人都知道就是不说,这些东西压的年轻人喘不过气,即便是努力一辈子也很难。

其实更早之前,央视网还发布了一条激励平凡人的视频,意思是让大家以视频中50多岁还在辛苦劳作的大叔为榜样。

结果,现实很讽刺。

这位干了30年苦力,每天工作不辞辛劳,自带盒饭,生活异常节约的大叔。

身边街道上出现的却是各种跑车,每一辆普通人一辈子也买不起的。

画面上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和冲击力。

原本激励年轻人把大叔当成榜样,认真工作不要躺平的视频,成了年轻人集体嘲讽的对象。

引来了无数网友调侃。

比如为什么不开保时捷拉货。

对面跑车给了大叔迎头痛击。

后来争议过大,央视网就把这条视频删除了。

95后夫妻卖土豆真相

接下来就是央视新闻95后夫妻开夜市摊的事情。

95后夫妻,夜市摆摊,一夜赚了9000等等字词无不吸引眼球,报道后迅速发酵。

报道中提到这对夫妻每天准备500斤土豆和250斤豆腐都不够卖,日赚九千多。

广大网友觉得假,是因为数据太夸张了。一天9000,一个月二三万,一年二三百万收入。

这种事情假吗?不假,真实存在是有的,但只是凤毛麟角。

媒体不能拿这些凤毛麟角的东西来糊弄广大网友啊。

而且要做到这对夫妻这般,需要很多前提。

第一:这对普通的95后夫妻其实并不普通。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义乌的青口夜市,人流量很大。对于这种摊位人流是决胜法宝。

第二,这对夫妻已经在此处干了六七年了。

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被报到了,早在2021年老板娘就说一个能挣3万。

第三:央视的报道偏颇了。

这对夫妻除了日常卖土豆、豆腐,更大的收入来源是收徒弟、搞直播。

一个人1500,到目前为止已经教了3000多位徒弟。这些收入就有450万。

然后就是这对夫妻还搞直播,4部手机4个平台,一起播。在线观看人数最多高达5万,想想这是多可怕的数据,千万网红也做不到这个观看数,随之而来的打赏又是一笔不菲收入。

第四:这对夫妻的摊位是青口夜市的网红摊位,一年费用合计71万。

但凡他们换一个地方都不会达到这种效果。

综上所述,种种因素结合下来,他们能代表普通人吗?

真正的普通人可一下子拿不出七八十万,也没资源能租用到网红摊位,更无法一年挣三四百万。

烟三代、电三代、铁三代、邮三代、油三代等“铁帽子王”

由于央视网惹了众怒,所以就波及到其他区域了。

比如网友们扒出的烟三代、电三代、铁三代、邮三代、油三代等“铁帽子王”等行业。

这些成为三代,哪有一个人是普通人?

媒体是想着歌颂一下劳动最光荣,宣传一下祖孙三代的坚守。

可是,他们搞错了,如今的网友思想开明懂得很多。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了,行业工作中的猫腻不少人都经历过,甚至一清二楚。

更甚至不少人身边就有现成的活生生的例子,招呼一声也就成了。

如此情况下,还大胆放开了宣传,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就拿“烟三代”来说,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还用说嘛?所有三代中,它的油水最大。

这其中的岗位基本都是传说中的钱多事少离家近。

媒体似乎也忘记了,这些企业的定性是全民所有制,不是某些人的所有。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些岗位成了“世袭的铁饭碗”。

也难怪网友们会用“铁帽子王”来形容这些事情。

媒体天天歌颂这歌颂那,为啥不歌颂农三代、工三代呢?

这两天看到一些报道,河北16岁男孩和两个妹妹相依为命,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没了,面对爱心人的礼物男孩眼中全是泪光,但强忍着没有落下。

青岛6岁的小女孩在街边帮父母擀面皮,一次居然能擀五张,手法熟练得让人心疼。

相比上面那些三代行业,有的三代行业网友们不仅不反感,还倍加尊敬。

比如军三代、警三代,那是因为他们的上一辈几乎是用命为后辈换来的荣耀。

所以,即便是人家接班也无可厚非。

我们都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

如今不少网友看到这句话就觉得越来越讽刺,到底是甜了谁呢?

【辣条著,搬运举报,转载请注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