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染一幕水墨,传承一份精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墨水晕染素材 晕染一幕水墨,传承一份精神

晕染一幕水墨,传承一份精神

2023-03-27 05: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晕染一幕水墨,传承一份精神

——浅谈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艺术特色

《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传统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国画艺术在现代视听艺术中的完美呈现。全片长15分钟,以方慧珍和盛路德的同名童话题材为剧本,辅以水墨版的小蝌蚪形象,在其中贯穿了浓烈的中国风。这朵璀璨的文艺之花至今仍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下面我将从动画独特的艺术风格、留白构图、传统配乐和精神内涵层面出发,浅要分析《小蝌蚪找妈妈》的艺术特色及其魅力所在。

一、晕染一幕水墨,感受一抹气韵

水墨画扎根于华夏古老艺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逐渐枝叶扶疏,历经千年后成长为不容撼动的国粹。但几千年来水墨画都是以静止画卷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能看到它动起来。《小蝌蚪找妈妈》便将水墨画变成了水墨动画,其艺术造诣堪称一流。影片开头处,水墨留白,丹青碧绿,一条条黑白相间的墨线跳跃在雅淡的纸上,水墨渲染之荷塘背景跃然银幕:动画以淋漓的墨色表现肥阔的荷叶,水墨的简约与荷花的清丽所融合,淡雅清丽,饶有笔情墨趣。随着镜头的推移,青蛙妈妈从荷叶上蹦进池塘,水里的小蝌蚪慢慢蠕动起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由此开始。这部作品是第一次用动画向大众展现中国水墨画特有的简约清淡与飘逸传神,画面充满水墨渲染的层次感,人们传统印象中夸张变形的卡通也完全转变成了中国之诗情画意。

水墨动画重“写意”,讲求气韵生动,即画者精神的再现。《小蝌蚪找妈妈》中巧妙地设计小蝌蚪游动时尾巴线条变化的频率、行动速度快慢的节奏及游动时聚合离散队形变化, 以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小蝌蚪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伴奏,时而嬉戏、追逐,活泼灵动,时而原地盘旋做思考状,动静结合,很好地表现了刚出生的小蝌蚪,对池塘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探索神态。在表现小蝌蚪遇到鸡妈妈以后开始想念自己妈妈的片段时,摄影师用缓慢的镜头运动表现出小蝌蚪的悲伤,以及在每次见到一个陌生面孔时,都冲上去激动地喊“妈妈,妈妈,我亲爱的好妈妈”的雀跃神态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蝌蚪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都反映出画家的情感、思绪及审美意趣,使影片更添魅力和诗意。影片中的各个小动物的艺术形象取材于齐白石老人创作的鱼、虾等形象,优美灵动、体态轻盈、栩栩如生。小蝌蚪尾巴线条虚实有致;虾须的细线柔中带刚,甚至可以感觉到水的阻力;蟹身的墨色浓淡相宜。这些形象美妙绝伦地表现了水墨画的魅力,尤其是金鱼游动的那段画面,金鱼游动的优雅姿态如同羞答答的少女,轻摇着如裙摆般的鱼尾,如轻纱飘渺,如梦如幻地缓缓地进入画面中,充满着中国画独有的民族气韵。漫画家方成曾在观看完影片后说出这样一番话:“这部片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感到像是走进了艺术之宫。”我非常赞同方成先生的观点,《小蝌蚪找妈妈》的每一帧就是一幅出色的水墨画,如诗般美轮美奂, 如画般意境清新,为世人呈现出了一部带有浓浓中国味道的视觉动画盛宴。

二、欣赏一方留白,揭开一层意境

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是完全依照水墨画的画面效果来制作的,而水墨画十分注重留白的意蕴效果,使水墨动画也处处渗透着无尽的留白意境。动画用寥寥几片荷叶之下的大片空白来表示池塘清水,小蝌蚪在空白的纸间游动仿佛在清澈的水里游动,留白的部分便成了无形之水。画面中没有流动的波纹、摇曳的波光,只通过飘动的水草、小蝌蚪追逐上升的气泡、虾公公随水摆动的长须、青蛙妈妈来回的游动等,让人心中荡漾出一池清水。这样的留白比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水波纹更具效果和韵味,体现了水墨艺术所特有的美学原则——计白当黑, 以无喻有, 以少胜多。再如,当画面中欢快的小蝌蚪们遇上毛茸茸的小鸡时,仅用一抹赭石将他们隔开,用小鸡的低头观望和小蝌蚪们的抬头仰望,让人自然而然的感觉出赭石就是岸堤,赭石之上的“留白”即是地面,赭石之下的“留白”则是清澈的池水。整个作品,几乎就是中国艺术特质中“留白”美感的教科书式演绎。水墨留白,丹青遐想,这样合适的“留白”,能给观赏者营造出虚实对比的空灵境界的美妙体验,留给观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无限想象空间。

《小蝌蚪找妈妈》中“留白”这一表现形式的运用,也无不体现着道家“有无观”的哲学渊源。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使中国画从具象的有限之形进入无限之形的至高境界,就像《小蝌蚪找妈妈》中的构图大多是大量的布白, 充盈着却是满目的水润与纯净。意境含蓄内敛,体现出诗意和韵味。同时,道家认为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象皆从虚空中来,向虚空中去。《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背景就像虚空之境,几只蝌蚪,几条小鱼在这空白里,却不觉得没有世界,而是微波荡漾。游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构成动画中虚灵的美。此时,这片空白在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仿佛能让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无色胜有色、无招胜有招”,留白这一形式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动画民族性的传统, 而且构成了水墨动画精髓之所在:无画处皆成妙境,一隐一显皆是不完而美。

三、倾听一曲流声,领略一国文化

配乐作为动画的特殊语言具有重要地位,好的配乐可以深化主题、传递情感、为全片定下感情基调。在《小蝌蚪找妈妈》中,水墨画配合古琴、竹笛和二胡的声音,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完美的融合。素雅幽静的河塘画面衬以古琴伴奏,乐声悠扬,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环境。这些中国传统乐器的加入, 给本来就充满着中国韵味的故事更增添了几分底蕴。动画片中乐器的使用能强化镜头语言,亦能预示着镜头转场,就像乐段有完整的故事节点,可以将影片分段独立存在。比如影片开始时,新出生的小蝌蚪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在水中欢快地摇着尾巴,此时的配乐也是愈加欢畅,极具有感染力。但当岸上来了两只小鸡时,配乐戛然而止,暗示着另一片段的故事开始了。恰到好处的配音与传统配乐,暗示着剧情的起伏及角色的心理状态,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立体。

《小蝌蚪找妈妈》的配乐思维也体现了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影响深远。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是形而上的,以“道”为本,崇尚自然,与中国音乐文化相融合,使其达到平淡、幽静、空灵的音乐状态。古琴音色深沉,意境悠远。琵琶音色清脆亮丽,通过演奏技法的变化又能营造出圆润与水灵的感觉。本部动画配乐选择古琴、琵琶、笛子等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乐器,因其特有的音质和品格,更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清、微、淡、远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小蝌蚪找妈妈》极力追求意境的营造,甚至出现了一大段动画没有一句对白的情况,更能使人关注到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可见,传统乐器的运用使动画具有了音乐流动的旋律美。

四、回味一部经典,传承一份精神

《小蝌蚪找妈妈》看似手法简洁质朴,却诠释出真挚的情感,细腻动人的人物对话,以及富有思辨的哲理意味,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茅盾先生在观看了《小蝌蚪找妈妈》后曾写下了一首赞美诗, 其中对于影片的引导思想方面给予了肯定, “蝌蚪找妈妈, 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 再三认错娘。莫笑蝌蚪傻, 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 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 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 三美此全具。”这样积极的引导思想,使得动画片在优美的意境中, 传递出一种向上的力。用最基础最纯粹的水墨表现了存在于世间的母性情怀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的动画更容易打动观众,从而唤起潜藏在心底对本性的忽视,使得影片百看不厌。《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对传统文学作品的改编,被赋予以教化功用,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文化建构。

这部动画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中国文化的基因,这就决定了它从形到神都浸染着中国元素。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讲究意境,一点淡墨,几笔线条,就于点染顿挫之间营造出空灵淡远、余味深长的荷塘景致,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淡泊素朴、深刻明远的精神。淡雅简素、透彻明畅的水墨动画是东方审美的具现,既彰显出中国文人高尚纯洁的情怀气质,更是中华文明的诗意象征,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遵从自然之道的和谐之美。

像《小蝌蚪找妈妈》这样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兼具传统美学气质和深厚民族精神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形神兼备的水墨动画,也只有这样的佳作才能让世界为之折服。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鲜明强调,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展现中华美学风范。如今许多水墨动画迷恋使用水墨画笔墨形式营造浅表的视觉冲击,却缺少对传统水墨精神的深层探索,导致作品流于匠气,难以让当下观众产生共鸣。殊不知,水墨笔法的这层美,终究是“象”,其背后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才是其美的源泉。我们只有把握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国水墨动画才能充分展现本土特质,才能历久弥新。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将万物绘于荧幕,将深蕴哲思寓于灵秀,也在一次次挥毫泼墨中为中华文化添上新的艳彩与凝粹。《小蝌蚪找妈妈》仅仅是水墨动画一个开端,我们将会更努力地用中国纯正的精神元素、文化基因来传承、发扬这份精神财富,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美美与共”。

参考文献:

[1]贺萌萌. 中国水墨动画的写意性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

[2]何青.道家思想中“无”对中国画“留白”的影响[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05):159-160.

[3]陆玥.浅析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0(33):61-62.

[4]周佳驿. 探源为道,境深韵远[D].中央美术学院,2014.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