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大数据”赋能塞罕坝绿色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塞罕坝位置图高清 “电力大数据”赋能塞罕坝绿色发展

“电力大数据”赋能塞罕坝绿色发展

2024-06-29 08: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报讯(通讯员葛剑 吕轩 李慧 盖巧琳)走进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本部,二楼的数字化大厅正滚动展示着“电力看塞罕坝”电力大数据分析成果。该成果从区域经济、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塞罕坝建设的发展成效。

2021年,国网冀北电力在承德市丰宁、围场全域试点开展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建设(以下简称“示范区”)。

同时,国网冀北电力还积极利用电力大数据覆盖范围广、价值密度高、实时准确性强的特点,开展“电力看塞罕坝”大数据分析工作,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

深挖电力数据价值

构建电力大数据算法模型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示范区经济基础虽然薄弱,但发展稳健。近五年来,示范区生产总值增速远高于承德地区平均水平。”国网冀北电力数字化部王骏说。

荒原变林海,塞罕坝是一个谱写神话的地方。国网冀北电力深挖能源与生态发展、用电量与经济活跃度关联关系,应用大数据算法,设计开发经济发展指数模型和生态发展指数模型,在展示塞罕坝示范区变化趋势的同时,为塞罕坝地区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撑。

近年来,示范区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指数显示,从2012年起,示范区电力经济景气指数均在临界值100以上,年度电力经济景气指数整体呈加速上升趋势。从产业用电结构变化来看,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趋势明显,在过去10年间,增长接近20个百分点。

示范区处于国家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目前已实现100%清洁能源装机。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已由2012年66.08上升至2021年78.51,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优于地区整体水平。2012年至2021年,示范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累计增长559.32%,其间受“绿色冬奥”政策带动,增长趋势明显。

应用三维建模技术

搭建可视化数据分析场景

从1962年塞罕坝建场至今,塞罕坝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11.4%提升至82%。据悉,塞罕坝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量109万吨,相当于40万辆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国网冀北电力充分利用电力大数据,以大屏可视化平台作为载体,以三维技术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与真实感,将塞罕坝从高原荒漠到万亩林海的变化过程,栩栩如生地复现出来。

可视化分析场景,以“电力看塞罕坝”大数据分析成果为主要展现内容,包含各种折线图、饼图、柱形图、动态图表等分析模式,涵盖产业用电结构变化、用电量分析、森林碳汇、绿电减排、多元用能等诸多内容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该可视化平台还融入了多个工程项目案例,包括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阜康换流站等立体呈现了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效。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大屏可视化平台在直观呈现该电站各类运行数据的同时,还以动态图像的形式,生动模拟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

发挥数据优势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看塞罕坝”大数据分析成果在服务政府决策的同时,也是该公司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塞罕坝示范区建设,全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数据支撑。承德,每10千瓦时电就有8千瓦时来自新能源发电。“220千伏塞罕坝智慧变电站将于近期投运,直接就近接入风光资源汇集的500千伏御道口变电站,改变原有的迂回供电方式,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就地消纳。”承德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袁绍军说。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源端,示范区均为清洁能源装机,“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预计达到2100万千瓦。在网端,2021年国网冀北电力已建有6条输电通道向京津冀地区输送清洁能源。“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两站三线”,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在荷端,2021年示范区最大负荷34.7万千瓦,“十四五”期间预计达到43万千瓦。在储端,“十四五”期间,示范区将在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等领域形成规模化示范应用。

国网冀北电力紧扣“源网荷储”全链条发力,打造“多要素齐全、多场景合一”的示范标杆,规划22项重点任务,构建“场站所村”零碳智慧用能体系,打造“多场景合一、多要素齐全”的示范标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