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塔台播音 建筑时报

建筑时报

2024-04-02 10: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记者 张玉明 通讯员 肖潇

2022年3月15日,商务部、中宣部、教育部、人社部等7部委公示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名单,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名列全国首批、山东省唯一的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单从公司的名字上看,人们似乎很难把“工程技术”自然而然地联系到“语言服务”上,而在语言服务等非传统业务版块的积极开拓,恰恰成为了中冶东方这家老牌冶金设计研究院自疫情以来“逆势突围”的一个秘密武器。

脱胎于包头黑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情报处的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到今年已有65年历史。不同于人们对老牌央企的刻板印象,这家语言服务机构在“年过半百”后迸发出了惊人的创新活力——影视译制、海外版权代理、互联网平台建设、外国人赴华留学、跨境电商直播、防疫翻译、App海外本地化、线上会议会展……这个团队敢想敢干,善作善成,果断走出了一条同行们未曾设想过的广阔道路。

从建设工程到文化产业,不忘初心践行国家战略

魏国行,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影视译制业务板块负责人。在他的努力下,中冶东方在2021年完成了10,000余标准集、折合450,000分钟优秀国产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动画片和综艺节目的译制或配音;就在前不久,通过海外版权代理运作,成功将我国知名的国学节目《国学小名士》第四季老挝语配音版推往老挝国家电视台,英文版推往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播出,开创我国国学类综艺节目在老挝和罗马尼亚国家级电视台播放的历史先河。

“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着中冶人踏实肯干、高效务实、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力量,这是促使我们在服务好建设工程项目的同时,敢于突破自我,从冶金和建筑行业语言服务者跨界到影视文化语言服务的力量源泉!”魏国行谦逊地说道,这位从业20余年的“老”中冶人将成绩归功于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核心内涵。“群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祖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极大发展,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影视剧译制板块的发展也离不开公司和集团的金字招牌和国际化平台。”

面对未来,魏国行充满信心:“中冶东方自国家‘一五’规划起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东方人,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服务好国家对外传播战略;从1988年助力国家冶金工业部实施印度马尔维卡项目开始,我们已经助力数千家工程总承包企业、设计咨询企业、设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国门。成功申报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计划到2025年,我们要累计完成43,000标准集、合计1,935,000分钟节目的译制。翻译中心会在做好影视剧文化传播的同时,用所学所得更好地服务公司、集团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战略。”

2022年是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在报送国家商务部的《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方案》中,中冶东方将文化“走出去”、国际文化传播、建设山东省电影译制平台、外语赋能工程总承包和设计咨询领域“走出去”、推动高耗能产业“走出去”实现“双碳目标”、服务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等责任勇挑肩上。此外,在中冶东方翻译中心的努力下,已成功促成罗马尼亚工商联合总会落户青岛,并促使青岛市与老挝首都金边成功建立友城。

从厂房工地到冬奥赛场,跨界转型书写创业篇章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由中冶东方翻译中心提供独家语言服务的北京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慰问,对相关工作做出高度评价。当时在赛场为总书记播音的,正是2018年入职中冶东方翻译中心的宋春杰。2022年2月11日,中国选手闫文港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摘得铜牌,创造了中国在钢架雪车项目上“零”的突破,作为赛事塔台播音专家的“小宋”再一次见证了历史。

与翻译中心的许多译员一样,宋春杰的翻译职业生涯也是从建设工地开始的;2019年初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时的主要工作,也是配合外方专家安装和调试赛道照明和制冷系统。谈及“跨界”,她显得非常兴奋。

“可以说是团队的力量吧!翻译中心目前有笔译、口译、影视剧译制和版权代理、会议会展等近十个业务部门,在服务冬奥会这样的大型项目时,各个业务部门的老师发挥各自所长,总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无论在最初的场馆建设阶段还是在后来的塔台播报工作中,每当我提出问题时,总会有经验丰富的前辈老师耐心解答,并不断鼓励我勇敢向前,使我在工作中做到触类旁通……冬奥会结束后,我们受到国际联合会、冬奥组委、场馆业主以及参建各方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赞扬!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成为这届冬奥会唯一一家提供全流程语言服务的供应商吧。”

宋春杰的“跨界转型”正是中冶东方翻译中心近十年来积极开拓业务边界,延伸语言服务产业链发展,以变革求进步的最好缩影和精神写照。目前,中冶东方翻译中心正在建设赴华留学生服务平台、青岛市外国人服务平台、青岛市外事语言服务中心等线上、线下平台,拓展跨境电商服务、海外明星商学院等业务板块。正是这种积极求变的勇气和创业精神,使中冶东方翻译中心从“钢铁冶金翻译国家队”一跃成为助力国家战略的多语种语言服务生态缔造者。

从“刀耕火种”到技术赋能,科技+资源传承“以质为纲”

白玉东是中冶东方翻译中心主任翻译师。自2005年入职起,这名“80后”年轻干部经历了翻译中心发展的十七个春夏秋冬。作为部门生产运营负责人,在他的组织下,翻译中心的生产规模从十年前的年均百万字工程类项目英汉笔译,到现在的年均数亿字量级项目吞吐,涵盖工程、影视、人文、防疫、政宣等三十多个领域,笔译、派驻、会议会展、同声传译、速记、设备搭建、技术保障等几十项服务,英、日、韩、俄等59个语种,超过200个语言对。

“可以说,目前我们的生产和管理体系都是行业标杆,这离不开多年来的技术研发和资源储备。”说起这些年翻译中心“技术赋能”取得的成就,白玉东如数家珍:“我们经常把过去的翻译工作形容为‘刀耕火种’。虽然有点夸张,但和现在的生产模式比起来确实如此。我们是国内首批使用CAT(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语言服务机构,我们目前使用的CAT+TMS生产系统集成了AI神经网络、大数据和多引擎联动的云计算技术,加载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型和应用插件,用技术手段确保用词统一,实现高效的团队协作和优秀的QA质控。同时,在各部门同事的积极配合下,我们成功探索出了技术产业化的途径,提供的语言服务技术产品已经成熟并顺利投放市场,服务高校和科研单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们的业务拓展如此迅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庞大的资源储备——我们拥有全国最大的译员人才库,吸纳各语种各领域译员超过13万人;聘请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的数千名母语审校专家,确保译文符合母语国家阅读习惯。同时,采用与华为翻译中心相同的译员考核和评级制度,对译员进行动态考核。‘以质为纲’是我们翻译中心的发展原则,在QA方面,我们与中央编译局、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央电视总台国际台(CGTN)等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采用严格的‘三审三校’流程,确保交付服务和产品质量。”

中冶东方翻译中心深谙“以质量换市场”的经营发展之道,在技术赋能下,实现产能和质量的“双跨越”,口碑和业绩的“双丰收”。已服务历年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青岛国际影视博览会、青岛国际啤酒节、“一带一路”陆海联动高峰论坛、青岛国际海洋产业资本峰会、国际公共艺术奖大会、东亚海洋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等百余场国家重要主场外交活动;疫情以来,承接了大量国外包机和商业航班的隔离酒店驻场翻译任务,涉及英、日、德、韩等多个语种,为近230个航班的19,000余名旅客提供了约15,500人日的翻译服务。

从包钢院情报处到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大浪淘沙延续东方“译志”生生不息

柬埔寨首都金边,盛夏的气温已超过40摄氏度。通过视频,我们见到了中冶东方翻译中心派驻柬埔寨金边国际机场的青年员工任在翔。即使隔着屏幕,似乎仍能感受到热带独有的湿热气息。屏幕另一边的任在翔,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朝气和与年龄略显不符的笃定和沉稳。这名去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南大学的翻译硕士研究生,已在柬埔寨项目现场度过了他职业生涯中第一个春节。“稳重、成熟”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说起海外工作的感想,任在翔胸有成竹:“首先是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金边国际机场项目有十余个国家的人员参与,面对如此庞大而又复杂的国际团队,作为直接对话者的译员,需要时刻保持警觉性和严谨性,以缜密、恰当的语言表达己方的观点,同时维护大国形象。其次,是积极以思维碰撞多维丰富自己。我认为,海外项目遇到的困难大多来源于‘思维差异’,许多分歧的根源在于工程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一,因此对于细节把控要格外严格,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疏漏,这个过程是很考验心态、锻炼沟通能力的。最后,努力攻坚克难,全面提升自己。一个术语翻译错误、一个语句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沟通不畅,在翻译工作中要多向同事请教、多补充专业知识,向着成为‘翻译工程师’的目标迈进。”

虽然入职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这名年轻的东方翻译人已经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最佳进步奖、优秀新员工等诸多荣誉,赢得公司上下和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而他,仅仅只是中冶东方翻译中心诸多优秀青年员工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冶金工业部包头黑色冶金设计院情报处。在65年辉煌的发展历程中,翻译中心不断大浪淘沙,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他们秉持中冶东方翻译人务实创新、勇于开拓的“家训”,发扬壮大、生生不息。

自2015年起,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建立翻译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了千余名优秀外语人才。

从默默无闻到央媒“热搜”,行业楷模助力时代发展

在一代代东方翻译人的努力下,中冶东方翻译业务从原本服务公司海外工程项目的业务部门,华丽蝶变为外语助力国家战略、赋能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大力量。近年来获得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2022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推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成外贸增长新动能”特别节目,作为我国首批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的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在节目中“精彩亮相”;

2022年5月10日,《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网》推出专题报道:《服务贸易“快车道”上提质升级》,以大量篇幅对中冶东方翻译中心进行报道;

2022年4月28日,世界日报50强《半岛都市报》,以整两版的篇幅推出专题报道:《用59种语言讲中国故事,年送万集译制剧出海》,对中冶东方翻译中心进行专访;

2022年4月1日,山东卫视专访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并推出《中冶东方,语言服务出口,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专题节目;

2022年4月1日,《青岛日报》刊发文章:《向世界输出青岛服务 这两家企业成功获批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对中冶东方翻译中心进行报道;

2022年4月1日,《半岛新闻》推出专题报道:《同时获得2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青岛凭什么能“服务全球”》;

2022年3月27日,《学习强国》平台发布专栏内容《中冶东方获批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

2022年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驻扎小海陀山,守护好“雪游龙”(聚焦冬奥保障)》,对中冶东方翻译中心冬奥会语言服务团队进行专访;

2022年2月13日,青岛电视台推出《‘雪游龙’里的青岛翻译团队》节目,对中冶东方北京冬奥会翻译项目团队进行专访;

2022年1月5日-7日,央视《“雪游龙”上的翻译官——走进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系列节目在央视频、中国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央视官方微博、CGTN俄语频道官网等平台同步播放,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在官方微博转发了系列节目。对话“雪游龙”上的中冶东方翻译官,深度揭秘他们在冬奥会现场的工作。

中冶东方翻译中心主任赵忠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身兼央企和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双重使命,中冶东方翻译中心立足青岛、服务全国、联通世界,肩负国家国际传播战略使命,将继续发扬自身专业特色优势,探索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创新途径,助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扬帆新时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