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在投资基金时踩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基金的坑在哪里 如何避免在投资基金时踩坑?

如何避免在投资基金时踩坑?

2024-02-18 0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天弘基金 文章作者:投二当家

  原标题:如何避免在投资基金时踩坑?快来查收这4条简单技巧!

  2020年还有十几天就要来了,是时候整理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战绩,规划明年的目标了。投二2019年以基金投资为主,配合着有股票,银行理财,智能存款,网贷等。

  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踩过坑,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投二教大家几个技巧,让大家轻轻松松避开投资基金的坑。

  【第一坑】基金“名”不副实?

  蹭热点不仅股票会做,基金也同样也会。

  我们在配置基金的时候第一眼看的就是名字,很多基金挂羊头卖狗肉。投二给大家打个比方,比如某个公司推出了新能源主题,买它应该不会有错吧。但是打开持仓你就会发现,居然持仓以制造业,金融业和房地产这样的占比最多。且不说好不好,持仓如果都没有搞清楚,赚钱那就是随缘的事了。

  所有大家在配置基金的时候不能只看名字,蹭热点的基金不少,购买时多张一个心眼,至少要打开持仓看一下哦。

  【第二坑】历史业绩好的基金收益就一定好?

  秦皇汉武,略输风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基金历史业绩在我们选择基金的时候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历史业绩越长,业绩越好,当然是运作成功的基金。但投二有两点提醒大家,

  (1)看一下历史业绩超强的基金有没有换基金经理。

  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历史业绩亮眼代表当时的基金经理能力强,但是如果近期表现很差,你就应该看一下是不是基金管理人换了,基金带有强烈的个人属性,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哪里有钱去哪里,正常的市场驱动。

  (2)历史业绩所处时段。

  一般而言,牛市人人赚钱,熊市大多数人持平或亏钱,遵循这个逻辑我们看到,如果你选择查看基金的历史业绩处于牛市,那参考价值不是很大,我们大A股熊长牛短,呈暴涨暴跌的态势,如果牛市的历史业绩还不好,甩了它,不要回头。如果不管在牛市还是熊市,历史业绩都高于同类型基金,那证明基金经理有能力在牛熊交替的市场里游刃有余,加分项。

  (3)基金经理风格大变。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基金经理一般而言风格都是稳定的,但人都是会变的,如果配置的是偏股票基金,要随时注意基金经理的持仓变化,发现与自己投资理念偏离过大的时候应该及时撤出,避免过大的波动。

  【第三坑】分红越多的基金就越好么?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或者折算成基金份额的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份额净值的一部分。例如

  投二持有某基金1000份,基金净值1.5元,那基金价值为:1000*1.5=1500元;

  当基金公司宣布每份分红0.5元,那投二就能获得分红:1000*0.5=500元;

  此时基金净值为1.5-0.5=1元;

  投二的1000份基金价值为:1000*1=1000元;

  总资产是,分红500元,基金价值1000元,共1500元。

  发现没有,基金分红就是左口袋倒右口袋!那为什么基金公司要分红呢?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一种控制规模的方式,也是一种锁定收益的方式。尤其,是当股市处于高位的时候,主动分红,让投资人的资产从基金净值被动变成现金,就是一种获利了结的方式。

  不过在实施分红的同时,基金必须卖出一定量的股票,这样很有可能就会丧失之后的上涨机会;而如果大家都在分红,股票的抛压就会加大。所以结论很简单:分红多少和基金好坏没有关系。

  【第四坑】买净值低的基金划算?

  买股票看估值,那买基金也是一样吗?基金的单位净值代表的是基金所持有的一篮子股票的单位价值。基金净值高低在一定程度反应该基金收益强弱,但是对于1元钱净值的基金,若投资管理能力弱,它的净值可能总是维持在1元上下,这样对于投资者来说根本就无法获利,甚至出现亏损情况。

  自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就从2007年以来,至少有数十只偏股基金一直处于面值以下,成立以来根本没赚过一分钱。对于这样的基金,你投资再多又有啥用呢?反观高净值基金,若投资管理能力强,在市躇础没有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其净值照样可以涨得更高。

  基金投资虽然难度不大,但是也是有一些门槛,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明年想要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记得给多关注投二和小弘妹哟!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陶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