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何处去?一支悲壮西征,一支激战山城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城堡之战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何处去?一支悲壮西征,一支激战山城堡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何处去?一支悲壮西征,一支激战山城堡

2023-04-21 14: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甘肃省环县西北120里处的山城乡,有一个由沟壑纵横,大小不一的塬(山包)组成的堡,因山城乡而得名山城堡。

1936年11月21日凌晨,山城堡开来了一个番号为232旅的中央军,旅长名叫廖昂。廖昂是四川人,毕业于黄埔二期,他的旅是第78师麾下两个旅中的主力旅,第78师隶属于赫赫有名的胡宗南天下第1军,师长名叫丁德隆。丁德隆是湖南人,毕业于黄埔一期,他的师部在距离山城堡不远的保牛堡上,与廖昂主力旅遥相呼应。

于是,保牛堡到山城堡一线突然热闹起来,车辚辚马萧萧,塞满了大批军队。

中央军的军服,颜色和陇东的黄土地一样,都是土黄色,如果在春夏秋的季节,他们是可以和这片黄土地融为一体的,可惜此时是冬天,堡上有很多积雪,白白的积雪将这些战士们的黄军装映衬得非常明显,远远地就能看清他们行动。

廖昂将旅指挥部设在山城堡最大的塬上,他的下属各团,营和连遍布在堡上各个区域,各单位的战士们一到自己的防区,就熟练又热火朝天地构筑战壕和工事。

廖昂旅构筑工事的效率很高,他们证明了中央军不愧是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一板一眼章法不乱地祭出对红军屡试不爽的法宝——堡垒战术。不到一天的功夫,山城堡上就建起了四通八达的战壕和交通壕,便于观察和发扬火力的碉堡,制高点上完备的重机枪阵地,沟壑中隐藏的迫击炮阵地,不仅如此,天空中还有5架黄色双翼的霍克-3型战斗机,这是从美国进口的最新式战斗机,既可以进行空中格斗,也可以对地进行俯冲轰炸,还可以用于侦察,飞机在遍布工事的塬上盘旋,与塬上的地面部队形成了一道立体防御系统。

由于立体防御系统带来的安全感,阵地上的士兵们很放松,他们抽烟的抽烟,说笑说笑,连负责站岗的哨兵们都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黄昏,要落山的太阳从西南面照在山城堡上,红彤彤的阳光强烈刺激着阵地上士兵们的眼睛,士兵们不得不拉低帽檐躲避刺眼的阳光,他们谁都没有注意到,在他们阵地的南方,有几个身着灰军装,头戴八角帽的红军快速朝山城堡而来。

向山城堡运动的几个红军,都只带着短枪,领头的是一个身材消瘦,带眼镜杵拐杖的红军,他似乎并没有受到眼镜和拐杖的羁绊,在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穿插前行,时而快,时而慢,其余几个红军也熟练地运动着,显示出很高的军事素养,他们来到遍布工事的堡脚下,隐蔽在一条沟壑之中。

戴眼镜的红军接过警卫员递来的望远镜,举起来往堡上观察了一阵,然后放下望远镜用手指着前方,扭头对身边一名同样在望远镜中观察的红军说:“魏洪亮,这就是你们的突击方向,一共有9个碉堡,看到没有?”

魏洪亮放下望远镜,看了一眼戴眼镜的红军,露出疑惑的眼神,似乎在说我还没有数,然后又举起望远镜向前观察,不一会儿他放下望远镜佩服地说:“师长,看清楚了,就是9个。”

魏洪亮是红1师13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被封少将,而那位被魏洪亮称作师长的,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大将陈赓,此时是红1方面军红1军团红1师师长。

陈赓此时正举着望远镜观察,听魏洪亮的回答,他并没有放下望远镜,而是边观察边说:“你看,大战在即,他们松松垮垮,成群结队的一点紧张感都没有,你不要看他们是中央军,打他们不难。”再过一阵,陈赓一边继续观察一边对魏洪亮说:“你仔细看,那个大堡上有一根杆杆,很有可能是根天线,估计下面是个指挥部,可能是个团,你看对不对?”

魏洪亮在望远镜中观察了一阵,点头说:“师长说得对,从阵地规模上看,我敢肯定是团指挥部。”

陈赓放下望远镜,他看着魏洪亮说:“我们师能否冲得上去,就看你们团能否从这里撕开口子了。”魏洪亮坚定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陈赓见魏洪亮答应得很爽快,担心他轻敌,告诉他:“不要轻敌,你要告诉战士们,对面是胡宗南的78师,这个师还没有和我们交过手,十分骄横,你们要用拿手的夜战对付他们,他们的装备好,因此你们要准备用白刃战打垮他们,但是也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既要减少我们的损失,又要歼灭敌人。”

红13团没有团长,身为政委的魏洪亮就成了13团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他是一位从连指导员干到团政委的政工干部,此时即感兴奋又有压力,兴奋的是终于可以在军事上独当一面,压力则是缺少军事上独挡一面的经验,一下子让他指挥一个整团,可想而知压力山大,但有陈赓的支持,魏洪亮还是信心十足。

魏洪亮又举起望远镜,他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口述着突击路线,一名红军从背着的皮包中掏出纸和笔,根据魏洪亮的口述画了起来,陈赓在旁仔细听着,不时进行纠正,不一会儿,那名红军的纸上面就出现一副清晰的作战路线图。

那天的夜晚对红军很照顾,没有星光也没有月亮,大地漆黑一片,似乎是为了方便擅长夜战的红军运动。魏洪亮带着13团很快就运动到山城堡下的潜伏地点。

总攻发起,魏洪亮命令一个连向预定的路线出击,他没想到这个连刚出发不久,堡上敌人阵地上的机枪就响了,这个连顿时被压住无法动弹,魏洪亮又命令另一个连向预定的第二条路线出击,这个连出击的距离比第一个连稍长,但同样被敌阵地响起的机枪压制,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魏洪亮预设的突击计划就是两条路线,而现在两条路线都被封锁,他感到头脑中一片空白,经验的缺乏让他头脑中没有一点应对的办法,这时,师指挥所方向传来了司号员的军号声,魏洪亮明白,这是陈赓在询问突击情况,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魏洪亮心乱如麻之际,他身边的司号员偏偏不断催着他:“政委,师部在问我们,我们怎么回答?”

堡上敌人机枪不挺地向下扫射,两个连突击队的伤亡情况不明,魏洪亮本能地回头看,虽然漆黑一片,但是他能感受到,他后面一团的士兵们都在原地趴着,这些久经沙场英勇善战的战士们突然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他能感受到战士们心中的郁闷,心中的压力更大了,虽然是大冬天,他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喷涌而出的汗水打湿了内衣,他一咬牙,准备再次沿着前面两个突击队的路线组织第三次突击,以英勇善战的红军大无畏精神,强行突破敌阵地。

魏洪亮准备再次组织突击时,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他的名字:“魏洪亮,魏洪亮,魏洪亮在哪里?”

一、面临国民党军重重包围的三大红军主力向何处去?

红1方面在结束对山西的东征回到陕北后,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红2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的三军会师,马不停蹄地展开了西征,在新开辟400多里的根据地后,红军拥有了一片有30多座县城的新根据地,为三军会师创造了条件。

1936年10月,红1方面军终于在甘肃的会宁迎来了和红4方面军,红2方面军的会师,会师后红军的总人数达到了5万余人,力量顿时强大起来,此时,除了地方上的红军游击队,全国的红军主力都集中在陕甘宁,但是,尾随红4方面军的国民党军也跟着来到了陕甘宁地区。

当红军三军会师时,尾随而来的国民党军和红军周边陕甘宁地区的国民党军总数达到了5个军,分别是胡宗南的第1军,王均第3军,毛炳文第37军,王以哲67军和何柱国骑兵军,红军依然处在国民党军的大包围中,处境非常危险,因此急需定出下一步的战略行动。

毛泽东又一次给出了红军的战略行动,集中全部的红军主力,向北发展,进入宁夏。

之所以考虑进入宁夏,因为此时红军的选择余地很小,东征的失败证明了红军无法进入山西,南面是几乎已成友军的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地盘,贫瘠的陕北更不可能容纳众多的红军,而宁夏却对红军则有着突出的吸引力。

在黄土高原的几个省中,宁夏很特别,由于有贺兰山为屏障,又有大片的银川平原,使得宁夏成为盛产稻米的地方,俗话说

“天下黄河富宁夏”

,红军到了这里,可以获得大量的生活和物资保障。

更重要的是,红军一直在寻找和苏联的联系通道,东征失败使得红军断绝了出绥远,察哈尔联系苏联的希望,而宁夏又给了红军希望。红军进入宁夏和苏联取得联系,将获得大批苏联物资,这样就有两方面的意义:近,团结在西北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反蒋;远,团结全国的反蒋力量。

但此时此刻,红军面临国民党军两个集团的围追堵截。

一个挡在前面的马家军集团,这个集团以西北“三马”中的“二马”为主,他们在黄河沿岸摆开阵势。青海王马步青的1个骑兵师披挂整齐,在黄河西线跃马横刀;宁夏王马鸿逵的1个师在黄河北线严阵以待。

另一个是国民党野战军集团,这个集团就是以胡宗南天下第1军领头的5个军,其中胡宗南第1军准备截断红军主力往陕北的退路,王均第3军和毛炳文37军向红军主力会师地会宁杀来,其余各军则为胡宗南军做策应。

红军要达成进入宁夏的战略目的,必须准备再打一场大仗,大仗分两步:先对国民党野战集团进行歼灭性打击,再打击马家军集团,渡过黄河。

这就是红军著名的宁夏战役计划。

二、宁夏战役的结果,一支悲壮的军队产生了

红军没有想到,宁夏战役一开始他们就陷入了被动,由于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各路国民党军配合相得益彰,加之有对红军10倍优势的30万之众,虽然张学良已经将蒋介石剿灭红军的计划通报了红军,但是在实力强大的国民党军面前,红军依然只有招架之功。

战役开展没有多久,红军就丢失了会师地会宁,静宁和界石铺等地,红军的根据地被压缩了,不仅如此,红军主力也紧随根据地的压缩被堵在黄河东岸,集中在海原和达拉池地区。

看到红军的窘境,国民党军加紧围剿,全力向这两个地区压缩,意图将红军往黄河岸边的靖远县赶,以靖远的守军邓宝珊部和国民党进剿部队两面夹击,将红军歼灭在黄河东岸。

红军在这样的条件下,只能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强行渡河,在激烈的战斗中,红4方面军总指挥部,直属队和30军,9军,5军于10月25日渡过了黄河,但是由于东岸红军歼灭王均第3军的任务没有达成,使得国民党军向海原和打拉池的合围圈越来越小,没有渡河的红军不得不放弃西渡黄河的计划,转而向东转移,这个行动宣告了宁夏战役失利。

宁夏战役失利的结果,使得刚刚会师的红军主力一分为二,渡过黄河的2万1千8百红军组成了西路军,开始了悲壮的西征直至全军覆没。

黄河东岸的红军虽然向东转移,却依然面临国民党大军的追剿,为此,红军前敌总指挥确定了对追剿之敌的作战方案,

即逐次转移,诱敌深入,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先打中央军胡宗南部,对王均和毛炳文等杂牌军进行牵制,同时,对东北军进行统战。

在红军的逐次转移,诱敌深入战术下,终于抓到了打击胡宗南的战机。

三、红军一手提刀,一手向前摸"圆巴巴"

诱敌深入,再以优势兵力歼敌一直是红军运动作战的主要战术,此时,红军要重点打击胡宗南,也是采用这样的战术。

红军的目的,是将胡宗南部引诱到豫旺(今吴忠市同心县附近)、盐池、环县之三角地带,再集中红军主力围歼。

耐心的红军终于等来了机会,国民党军第3军军长王均飞机失事,使得第3军群龙无首,在同心县城驻留不前,东北军已经被统战,只有胡宗南部在奋勇追击,成了孤军深入。

11月17日,胡宗南第1师的第2旅被红4方面军的红4军和红31军歼灭600余人,还损失了一架飞机。于是,胡宗南命令他的第1师,第97师和第78师加紧对红军进行合围,其中,第1师,第97师进占盐池县西南的惠安堡,第78师进到了环县西北的山城堡附近。

相对于挨得较近的第1师和第97师,第78师显得孤立,于是,这个师成了红军重点打击的对象。

红军以宋时轮的红28军对胡宗南第1师和第97师进行阻击,其余红军主力对第78师进行围歼。围歼敌78师的具体战术,是先歼灭廖昂旅,再歼灭78师。

红军以徐海东红15军一部截断第78师退路,其余红1,2,4三个方面军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山城堡的廖昂旅进行打击。

红1方面军的进攻方向在南面,负责对山城堡主攻的是红1师,红1师的突击部队是第13团。进攻发起后,13团的两次突击都受挫,政委魏洪亮准备再进行第三次突击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呼喊声,他知道,陈赓来了。

黑暗中,陈赓杵着拐杖高一脚低一级地来到魏洪亮面前,问清楚了现场情况后,指出了魏洪亮指挥上的不足:两路突击没有重点,火力运用不当。然后陈赓问:“负责第二路突击的是几连?”魏洪亮说是3连。

陈赓立刻命令调上预备队加强第3连,同时集中全团的火力支援第3连。

说来也巧,正在陈赓布置火力的时候,红4师李天佑部的12团团长邓克明,解放后授少将,此时带着他的部队路过这里,身边正好带着3挺重机枪。邓克明问明情况后,立刻命令他的3挺重机枪投入战斗。

有邓克明的重机枪配合,13团火力大增,一时间,二十多挺轻重机枪同时向第二路突击方向上的碉堡射击,虽然是黑夜,但是从二十多条子弹曳光的轨迹,可以明显看到碉堡的火力被压制。

预备队队长从背上抽出大刀,黑暗中大喊一声:“跟我上。”话音未落,人已经窜出了阵地,随着预备队长的向上冲击,陈赓和魏洪亮只感觉身边如起了一阵阵旋风,后面的突击队员们呼啦啦一个跟着一个地往上冲。

敌人在山城堡南面的口子被撕开了,陈赓的红1师冲上了敌阵地,双方展开白刃战。

夜战和白刃战红军所长,据魏洪亮后来回忆,当时的白刃战几乎是红军的一边倒,由于阵地上双方士兵密度大,加之黑夜无法看清,红军战士一手提刀,一手往前摸,只要摸到帽子上有“圆巴巴”的(流行于两湖和西南地区的方言,意为帽子上的陶瓷圆帽徽),就顺手一刀,也不管结果如何,扔下这个又摸下一个。

能有这样干净熟练的动作,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战士,实际上,此时的红军几乎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战士。

白刃战只持续了几分钟,国民党军就开始了全面溃逃,红军在后紧追。一向以精锐著称的中央军在红军的白刃战和追击面前,立刻形成了溃散。

当红1方面军从南面发起攻击时,红2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在东面和北面也发起了攻击,在三个方向的打击下,廖昂旅全军覆没。廖昂带少数人逃往保牛堡的师部,红军在后紧追,第78师师长丁德隆见红军追来,意识到要被红军全歼,他立刻派出部队阻击红军,自己带着主力拼命向北突围,打算靠拢第1师和第97师。红军则紧追不舍,一直到第78师进入了甜水镇,达成了靠拢第1师和第97师的目的,红军才停止追击。

清点战果,此役红军共歼灭了中央军胡宗南部第78师的1个旅零2个团。

四、事件评价

山城堡之战是红军在最困难的时候打的一场胜仗,之所以能胜利,主要是贯彻了红军的一贯战术,即诱敌到伏击地点,再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

红军这样的战术,被抗日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贯彻始终,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但是山城堡之战的胜利,并没有使得红军摆脱困境,其重大的作用主要是在政治方面,这场胜利使张学良和杨虎城看到了红军的强悍战斗力。当蒋介石调集大军再次向红军压来,中共中央想放弃陕甘宁根据地再次进行第二次长征时,遭到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强烈反对,他们向红军承诺,2个月内情况将会发生大变化,并给红军送来大批过冬物资,包括装备,被服和金钱等等。

结果,山城堡战役结束半个月后的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改变历史的西安事变,红军终于凤凰涅槃获得重生。

山城堡战役,成了抗战前主力红军和国民党军的最后一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