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青海同仁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埃玛隆寺 小城故事:青海同仁市

小城故事:青海同仁市

#小城故事:青海同仁市|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青海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也是旅行者偏爱的热土。但是一提到青海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青海湖,毕竟青海省就因青海湖而得名。然后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感受青海的一座

安静美丽的小城——

同仁

。去感受这里的艺术之美寻找信仰的力量。

同仁,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辖县级市,藏语俗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县、尖扎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约181公里。

同仁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藏文化的源生地、全国第三个国家级、西部唯一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旅游景点主要有隆务古城、保安古镇、郭么日古堡、隆务寺、吾屯寺、吾屯下寺、年都乎寺、曲库乎温泉、旺加寺、扎毛麻什当蝴蝶滩、麦秀森林公园、双朋西丹霞风貌、根敦群培故居、朱仲禄故居等;区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达34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达41处,热贡艺术、藏乡六月会、土族於菟舞、热贡藏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刻板印刷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苯教法舞、保安社火、佛教音乐等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隆务河纵贯同仁市全境南北,形成东西部山区和中部河谷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相间,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河谷川地、低山丘陵、中高山脑山、高山4个区域。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境内最高(尕玛日岗)海拔4971米,最低海拔(麻巴峡口)2160米,相对高差2811米。

同仁市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自明清以来,逐步形成以隆务寺为中心的政教合一体制,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其特点之一。同仁地区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古老原始文化保存较好。

同仁市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是藏族画家之乡,是青海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隆务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藏乡民间“六月会”和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光彩夺目。

保安社火、佛教音乐等6项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热贡马术”和“苯教法舞”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同仁县旅游景点

热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热贡”即藏语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县辖2镇10乡,7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8.4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汉、土、回、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区,藏族占总人口的73%。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相间,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4767米,最低海拔2160米,相对高差2607米,属冷温半干旱气候区,是天然的避暑胜地。1994年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以隆务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寺院36座,其中隆务寺及附属吾屯上寺、吾屯下寺、年都乎寺、郭么日寺5处寺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藏传氛围文化十分浓厚,是青海省藏族文化留存比较完整的地区。境内散布着新石器、青铜器等时期的古文化遗址170余处,有19处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被列入国家、省级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驰名中外的“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和安多地区的藏文化中心,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艺术内容丰富。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绘画、雕塑、堆绣等艺术精巧绝伦,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老神秘的藏乡“六月会”、“於菟”舞等举世无双。2004年,同仁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县。2006年6月,同仁县热贡文化艺术村被文化部命名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6年国家文化部把热贡艺术、热贡藏乡“六月会”、热贡藏戏、热贡土族“於菟”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为您呈现了名城、名寺、名景、名人为一体的同仁独有的旅游风景线。

  景区地址: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

  邮政编码:811300

  电话:097387950010973-8795000

  门票价格:隆务寺50元/人、吾屯下寺30元/人、郭麻日寺及佛塔30元/人、热贡画院15元/人

  开放时间:每天9:00-17:00

  停车场信息:各景点均有500平米以上的停车场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理位置:东经10838-10227北纬3501-3547海拔2160米

  讲解员价格:全程讲解费100元/次

  提示服务:年平均气温-0.7C_7C、年均日照2413.0-2634.9小时、年均降水量388.7-527.5毫米

  常设旅游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正月十六日为各景点寺院的祈愿0会

  农历六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为热贡六月会

  七月为热贡艺术节

  十一月二十日为热贡土族於菟

  交通信息:

  交通资讯:距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181公里、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165公里、四川省九寨沟450公里

  自驾车指南:从西宁市沿西平高速-平阿高速-阿赛公路可到达、从兰州市沿兰西高速-平阿高速-阿赛公路或兰州-夏河-同仁、从四川省九寨沟-甘南-夏河-同仁

  旅游专线车:西宁市长途汽车站乘坐“西宁-同仁”客车

阿琼南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阿琼南宗寺(藏语称桑额旦杰朗)位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地貌中心景区,南宗沟5公里处,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是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时期从西藏来此修行、传教的三位高僧居住过的古迹,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比塔尔寺还早600来年。峰北有一座形如藏文字母的石山,高耸入云,故名“阿琼南宗”。作为佛教胜地,是一千多年来香火不绝、信徒们远近必拜的圣山之一。

  清康熙年间,尖扎宁玛派-班玛仁增在山峰下主持修建了阿琼南宗寺。原有小石窟5所,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属人工开凿,窟门人工建造,飞檐依山,雅致幽美。而今,阿琼南宗寺是尖扎、贵德两县宁玛派教徒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三、四、九、十二月各-一次,其中四月十三日法事规模较大,有跳欠活动,前去观看的信徒很多。

  南宗寺建筑风格华丽,大经堂内供有金铜质莲花神像、华旦·啊低狭像、宗喀巴大师、马头明王、金刚九神、八对纯银小塔和从内地请进的几部金刚佛像及许多价值昂贵的祭祀品,还新铸了斋僧大锅。相传寺内还藏有释迦牟呢大舍利、莲花生大师头发、米拉热巴禅带和曾在此修行知名-们的衣物及念珠等百余种。

  这里群峰突起,山势奇特,林木苍翠,泉水淙淙,景色十分壮丽。寺院的东北面矗立着一座巍峨陡峭、象华山一般奇绝的南宗峰,她的北面有一条唯一能够达到顶峰的石阶山径,大部分是从悬崖上开凿而成的,山径从悬崖上斜穿而过,有的地段几乎是从悬崖上直上直下,犹如攀登云梯一般险峻。穿过寺院东北一条小溪,从石径登上顶峰,便可看到一座掩映在苍松之中的古刹。登南宗峰远眺,壮丽的坎布拉景色一览无余。

保安古屯田寨堡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安古屯田寨堡群包括保安古城、年都乎城堡、郭麻日城堡和吾屯城堡,位于同仁县隆务镇以北8公里的隆务河中游东西两岸台地上,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明万历二年(公园1574年)重新扩建。明万历后,保安四屯在保安堡中军千总王延仪带领下,忠于明朝,守卫此地,并在计屯(年都乎城堡)、吴屯(吾屯城堡)、李屯(郭麻日城堡)、脱屯(保安古城)等四屯筑建城堡,防御“西海蒙古”。明末清初,兵源和粮饷仍出自四寨堡。清代雍正后增设营制,增设都司衙门,在堡内修建兵营、兵房及马房共500间,增募兵骑500余人,形成甘青地区历史上重要的口外重镇和军事阵地,成为明清中央政府在隆务河流域控制各部落的一个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隆务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隆务寺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城隆务镇西南,是-教寺院。藏语称德钦曲科尔郎,意为“隆务大乐0洲”。寺院依山傍水,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早于甘肃拉卜楞寺和青海塔尔寺,位居安多诸寺之首。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以后多次扩建修缮,为藏汉合璧式建筑风格。

  1958年前,全寺建筑占地380亩,有大小殿堂31座1730间,-昂欠43座4201间,僧舍303院,计2734间。全寺共有耕地区性1000亩,马2000匹,牛7200头,15500只,寺僧1712人(其中-43人)。该寺于“文革”期间拆毁大部,仅存经堂3座353间,昂欠5座623间,僧舍24院225间。1980年12月批准开放,现重建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学院,僧舍10余院。

  寺院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装饰华丽宏伟。大经堂位于寺院中央,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周长170米,内有巨柱18根、短柱146根、内供释迎牟尼等数十尊塑像,造型精美,庄严肃穆,尤其宗喀巴大师像高11米,座底周长26米,通体镀金,嵌满金玉宝石,更显得金碧辉煌。寺内珍藏各类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还有明宣德赐封的“弘修妙悟国师”牌以及明天启五年由明帝题赐的“西域胜境”匾额。

  还有众多造形精美的佛像、壁画、堆绣、唐卡等艺术品,浩瀚的佛教经卷典籍,成为省内又一处佛教艺术博物馆。学经采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并于色拉、甘丹二寺设有冷本康村,供本寺僧人入藏学经居住。历代多出高僧,著述颇多。其中《夏日仓噶丹嘉措全集》、阿绕仓所著《天牍柱式》、堪钦仓所著《辩论初阶》等最有影响,广为流传。

  1996年11月,隆务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勒加遗址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

  勒加遗址

  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勒加村北,面积120×120米,文化堆积厚约80厘米。遗址辟为农田,覆盖层部分地区被移去,有的地方文化层裸露,地面散布有杂骨、石块和较多的陶片,所见陶片有加砂灰陶双耳罐、壶、鬲等残片,石器多见打制的石片,完整的只有石刀1件。据陶器判断,此遗址为卡约文化阿哈特拉类型遗存。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