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储能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铁储能系统包括哪些 新能源储能设计

新能源储能设计

2024-07-06 1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新型储能技术路径中,电化学储能是最耀眼的明星,也是最看好的储能方式之一。

特斯拉的Megapack大型电池储能系统(BESS)

电化学储能本质上就是把电能储存成化学能,再用化学电池的机制放出来,放到电网中变回电能。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钠离子、液流等等形式,其中锂离子最为成熟,钠离子和液流还有待技术研发。

电化学相对于抽水蓄能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灵活。它可以在小型工商业或者家庭周边建立小型储能站,也可以建到大规模的厂站级别,比如在沿海的风电站或沙漠中的光伏电站附近。

电化学储能中最具商业化潜力的,就是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已经发展多年,随着电动车的普及,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成本,都达到每年几百吉瓦时级别的量产,使储能电池的成本从原来的3元左右一瓦时,降至现在的1.5元左右一瓦时。

那么,锂离子储能电池与电动车的动力电池有何区别?

在原材料和生产线方面,两者原材料近似度很高,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共用生产线,但在其中的添加剂和工艺上会有稍许不同。从量产角度来说,这是锂离子储能电池的优势,也是中国发展电化学储能,同时与电动车爆发双轮共振的核心优势。

不过从研发角度来说,两者在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方面要求不太一样。储能电池要求高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而对能量密度没有太高要求,但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高。这个差异使得储能电池几乎全部是磷酸铁锂,而不用三元材料。

基于这种需求上的差异,在BMS(电池管理系统)上会有不同侧重。虽然储能电池的BMS与动力电池类似,但动力电池安装在高速运动的电动汽车上,对电池的功率响应速度和功率特性、SOC估算精度、状态参数计算数量,有更高的要求,这些调节都需要通过BMS实现。

而储能电池由于充放电更为频繁,需要侧重循环寿命。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循环次数一般是6000次起,甚至到8000次。而动力电池的寿命一般是2000-3000次。从电池结构来看,由于正负极压实密度、水分、涂布膜密度等因素,会影响电池循环寿命,这些工艺会有稍许不同。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两者的上游几乎相同,差异主要在产业链下游。动力电池是供应主机厂,由于主机厂集中度较高,所以是大B销售的逻辑,比如电池厂签约了小鹏、理想或特斯拉,基本上可以保证未来几年的供货锁定期。

但储能电池主要卖给集成商,中间就有了分销,并且储能电池需要结合项目开发周期,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基本上是根据订单来生产。

综合来看,锂电池自身的响应速度是毫秒级,能源转化率能达到85-95%,所以对功率型和电网侧储能都是适用的。再基于它的灵活性,其在电力系统的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都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部署:

发电侧:可提高发电的稳定性,包括电力“削峰填谷”、减少弃风弃光;

电网侧:可降低输电的成本,以及调频、备用容量等,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用电侧:可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减少企业和用户用电成本,以及容量费用管理、自发供电等。

对于电化学储能的另两种方式,钠离子电池与液流电池,也是如今重要的潜在方向。

钠离子电池正处于加紧研发阶段,它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改变的是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运作,替代了锂离子。

它的优势在于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像食用盐的氯化钠就是,钠基本随处可得,是地球上的第五大元素,而锂开采资源有限。并且钠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更好,充放电性能也维持得比较稳定,比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势。

但钠离子电池的缺点在于能量密度低,比锂离子电池低3倍左右,所以一个单体电池在同样容量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的体积要大最少3倍。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钠离子电池可能成本更高。因为锂离子能量密度高,结构件就少,比如装Pack、装插箱等等,一个集装箱下来,锂离子电池例如装了3-4 MWh,但是钠离子电池可能只能装1 MWh左右。钠离子电池就需要更多的集装箱、配更多的电器连接件,以及PCS等等,综合算下来整个系统集成成本更高。

钠离子电池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它的循环性能不够好。锂离子储能电池可以做到7000-8000次,但是钠离子现在还很难超过3000次,如果单体电池不超过3000次,那模块组合后可能更低,这也是钠离子的核心研发挑战。

不过宁德时代正在这方面率先尝试,不仅在推进钠离子储能电池,也在电动车动力电池中,尝试研发一种Pack组合方式,一层锂离子电池叠一层钠离子电池,这样能够中和锂离子电池低温时表现不佳的问题。

对于钒液流电池,则是更远期的研发目标。钒液流电池的技术路径完全不同于锂离子、钠离子电池,而是与氢燃料电池原理类似,它是一种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钒化合价的变化,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

钒液流电池存在体积大,不易搬运的缺点,但优点也十分突出,主要是使用寿命长(循环次数20000次以上,寿命25年以上);电解液可循环使用;电池容量可扩充性强(可以通过增加电解液储存器体积增加容量),可用于建造千瓦级到百兆瓦级储能电站;安全性好等等,钒液流电池的这些特性十分适合作为长时储能电池。

钒液流电池也被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认定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并进行应用推广的重点技术之一。但由于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造价和运维成本仍然较高。

除了全钒液流电池,成本更低的铁铬液流电池,也有望成为液流电池的主流路线之一。铁铬液流电池以原料丰富且价格低廉的铁离子和铬离子为活性物质,当储能时长越长,铁铬液流电池的成本优势越明显。

铁铬液流电池的优势明显:绿色安全、低毒性与腐蚀性、运行温度区间比较大、电解液原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等。另一方面,铁铬液流此前也存在铬活性偏低和容易析氢等问题,但是基于长时储能的迫切需求,国内外团队都在加速突破这些问题,并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果。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锂离子电池(以磷酸铁锂为主)依然会是未来5-10年电化学储能的主流路径。如果从整体占比来看,抽蓄在2020年高达95%左右,电化学在剩下的5%中占据大头。但未来在整个储能市场变大的同时,电化学占比会逐年升高,以每年新增占比2-3%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占比可能达到15%左右。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储能技术,因为储能本身不生产价值,而是一种存储介质,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经济性,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套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典型价值链是怎样的。

一套电化学储能系统的价值链分析

一套典型的储能电池系统,主要包括了电池、PCS变流器、BMS 电池管理系统、EMS温控系统等核心环节。

前面的电池环节属于电化学,后面的都属于电子电气。其中电池占据整个价值链的核心,50-60%的成本都在电池。剩下的PCS 20%左右、BMS 8%左右、EMS 3%左右,剩下的是电缆、控制柜、集装箱等工程成本。

电池需要技术沉淀和积累,小批量生产时很多问题不容易暴露,但在大规模出货时,对一致性要求非常高,比如当上万颗电芯组合在一起时,需要保持每一个的内阻等各种各样的参数在合理范围内,维持稳定状态。技术水平与质量的差异,在第7-10年时会有明显差别。

一个典型的电化学储能系统是:

首先,不同的电芯通过并联,形成一个模组,模组包在外壳中,外壳会安装散热系统,比如风冷系统会装上风扇,把热风抽出来,也会装上一些 MSD(断路开关),以保护电池安全。

众多模组会插在一个电池插箱里,电池插箱会装有电池管理单元,它会监测和管理整个模组电池的温度、电压以及电流状态。

然后,众多电池插箱会搭上一个电池架串联在一起,形成大的电池簇,一个常规电池集装箱会装15-20个电池簇,每个电池簇之间再进行串联。在电池集装箱层面,会形成BMS电池管理系统和EMS温控系统。同时,在每个电池集装箱中,还会配置一个消防系统。

最后,每个电池集装箱都是直流输出,形成汇流,其中会经过PCS储能变流器,让直流电变交流电,再经过升压、变压装置,把交流电从1000 V或1500 V,升到35 kV或110 kV,以匹配电网接入点的电压等级。

由于PCS环节与光伏电站有类似之处,所以很多储能变流器厂家,都是从光伏逆变器转变而来。不过储能与光伏、风电所需并不完全一样,光伏与风电主要是逆变器,是从直流变交流,然后就上电网了。

但储能既是一个电源点,又是一个负荷,需要双向,不仅仅是逆变器实现的从直流变交流。主要的差异在软件算法,和需要加一个小型微单机的能源管理系统,来适应电网的网架结构安全,保证频率品质。

目前,由于PCS赛道的集中度并不高,这一点与电池不同,电池厂商的规模效应非常明显,能不断降低成本。PCS是一个电气化产品,本身不需要像电池那么大的产能投入,反而需要更好的灵活度,所以有很多品牌在群雄逐鹿,在用户侧、工商业的储能中,都会有很多应用。

 根据CNESA数据,2021年中国企业全球储能PCS出货量前十名分别是阳光电源、科华数据、比亚迪、古瑞瓦特、上能电气、盛弘股份、南瑞继保、汇川技术、索英电气和科士达。

对于BMS(电池管理系统)来说,也是电池综合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环。例如特斯拉的电池包配电容量不是最高的,但因为BMS优化的足够好,所以仍然能实现比较高的续航里程,并且对电池寿命保障比较好。BMS能监控每一个电池单元的温度、电流、电压、内阻等情况,保证其在稳定合适的环境下运作,避免电压不均衡和不一致性带来的减损效率甚至热失控风险,储能电池也是同样的道理。

国内BMS电池管理系统排名:

1、弗迪电池:为比亚迪汽车子公司,前身是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就已成立,主要专注电池的研发生产,动力电池主要自供,BMS配套使用;

2、宁德时代: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第一,不过BMS的装机量并非第一,部分客户使用了自研或选用其他公司的BMS系统;

3、特斯拉:国产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搭载的是LG化学和宁德时代的,但特斯拉自研了BMS系统

排名第四、第五的华霆动力、力高技术均为专业第三方BMS提供商。前五大BMS提供商占据了将近62%的市场份额,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大,行业集中度高。特别是弗迪电池和特斯拉均具有整车厂背景,宁德时代又是动力电池厂商,占据了主导权。

对于EMS(温控系统)来说,由于涉及电网调度,往往需要与电网建立深度联系。从技术路线来说,有的偏向液冷,有的偏向风冷,往往是从商用车或数控机床转型过来,解决方案相对成熟。

 同飞股份,英维克,金盘科技,阳光电

最后的环节是集成,储能作为一个终端产品,需要集成商把各环节全部整合起来,根据不同场景来具体配置,一体化和模块化是大趋势。

如今,储能最大的瓶颈在于成本。今年,国家能源局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设定了一个重要目标——2025年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系统成本要降低30%以上。以2021年储能系统平均单价1.49元/Wh计算,降本30%对应的单价是1.043元/Wh。

但由于国际环境动荡与需求暴增,磷酸铁锂的原材料价格也在飙升。降本30%的大目标,需要从全生命周期来理解,一方面是新增装机量大幅提升,规模效应将令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在于循环寿命,如果能够从5000次增加到1万次,度电成本也会大幅下降,抽水蓄能之所以便宜,也是因为使用期限非常长。

新型储能不仅与光伏、风电联动,储能电池与电动车动力电池也会形成产业共振。当电动车保有量达到现在的3-5倍规模时,对储能的驱动力会非常强。因为在充电高峰,对大电网的冲击也会比较大,需要配备像蓄水池一样的缓冲储能系统。

从技术路径来看,抽水蓄能依然会占据大头,以磷酸铁锂为主的电化学储能会快速上升,但最终肯定会形成多种储能技术路线并存的状态,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空气压缩、飞轮储能等等也会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