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理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24-07-11 0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于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 今后,广东省初中毕业会考将以目前实施的课程标准(2011版)作为命题依据。2019年5月开始,英德市教研室多次邀请山东潍坊教研专家杨淑萍对我市初中教师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专题培训,并将推广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指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之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它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与地理环境协调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判断能力;区域认知指人们具备的对区域人地关系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综合思维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特性,而且知识繁复、系统性很强,需要地理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更好地将地理知识内化到学生的意识中,将地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自身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教学评一致性:就是教学、学习、评价之间的契合程度。课程标准为教、学、评提供了依据,它们是一致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学与评价基于课程标准,以学定教、以评促教、以评提效。通过评价活动检验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是否高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程度。加强教学评的一致性,有利于教师理解和有效实施课程标准,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研究基于课标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构建基于课标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评价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基于课标,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实施能力,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建设丰富多样、与时俱进、动态更新的初中地理课堂资源及其评价体系,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总结提炼有效教学模式和策略,解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活动、学生评价统筹一致的目标、内容、途径、策略和评价等教学基本问题。内容包括:

(一)基于课标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二)基于课标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法和策略。

(三)基于课标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基于课标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性研究。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重点:基于课标与地理核心素培养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基于课标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研究难点:基于课标与地理核心素养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五、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美国“由标准驱动并基于标准”的基础教育改革,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一致性”作为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的关键概念,被人们重新认识。基于本思想,创造了一个由标准驱动的教育系统,这个标准必须契合学生之所学与教师之所教;同时,为了促进教学和学习内容标准的实施,一种涵盖学生学业评估、与内容标准密切相关的问责制,以及与之相契合的课程材料、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体系亟待建立。美国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实验,尽管还是不完备,但为我们重新反思基于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打开了一扇窗,借鉴其理论和工具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系统研究,完善基于课标与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课程材料和教学实践,有助于建构更加完备、更加有效的基于课标与核心素养的改革蓝图。

(二)国内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观念层面,较少见相关的实证研究。在基于课标 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程设计、开发和教学实践中,加强教学评一致性至关重要。首先必须清楚,课程标准是什么,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初中地理课程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怎样评,才能实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积极探索基于课标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将有利于教师理解和实施基于课标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有效加强教学评一致性,提高基于课标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从地理学科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学生评价的角度,开展基于课标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是完善现有课程设计、教学与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发展需要。

六、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的前沿问题,也是推进课题研究与改进教学实践的新视角。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学与评价基于课程标准,以学定教、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崔允漷教授从理论分析的视角概括出教—学—评一致性的三因素理论模型,即在课程标准指引下的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评—学一致性。

学—教一致性,在学校情景中,学生所学的内容一定是教师根据目标而确定要教的内容,学生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导致目标更好地达成。

教—评一致性,教的东西就应该是评的东西,有教必须有评。如果教而不评,那就无法回答教师为什么要教、是否教得有效,也无法回答学生是否已经学会、学会了多少等问题;如果教与评不一致,则会导致通常所说的“两张皮”,教师的教学也会迷失方向,评价就会失去GPS的监测功能。

评—学一致性,“学生学了,不等于学会了”,目标的达成是以学生是否学会为标志的,要回答学生是否学会必须采用评价的手段来检验。如果学而不评,那只能是个体的自由学习,而不是目标导向的学校教育;如果学与评不一致,那可能会导致教师无所适从,学生可能会丧失兴趣,学校教育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二)实践意义

基于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可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寻求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教—学—评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通过评价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其学会学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全面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目的。

通过课题成果《基于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课题论文》、《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学案》、《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课件》的推广使用,指导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运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

(一)课题负责人

    梁克象,地理教育本科毕业,中学地理一级教师,清远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英德市地理兼职教研员,名教师,从教26年,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扎实,多年担任地理科毕业班教学和地理科教研组长,负责英德市初中地理学科的《导学案》、《专题复习》、《单元多元评价》和期末质检试题的编写。主持完成清远市课题17—32《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和参与清远市课题13—21《“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组织能力强。工作室主持人工作量计入学校教学工作量,常规工作量减半,因此,有能力和时间组织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

(二)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均为清远市初中地理梁克象教师工作室成员,英德市各片区地理兼职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工作室成员工作量纳入学校教学工作,成员每月定期召开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组织英德市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和各片区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等,工作室成员每年互听课不少于10节次,每学年指导培养学员1—2人,读书量不少于100万字,外出学习培训时间不少10天,有参与研究的能力和时间保证。

     (三)资料设备

1.清远市初中地理梁克象教师工作室有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室配备台式电脑2台,笔记本电脑1台,多功能打印机、复印机和扫描仪1台。办公室网络设施齐备,专业书籍200多册,订购专业期刊3种,工作室指导专家刘纯金老师和张建斌老师专门指导工作室的课题研究。

2.主持人所在学校为工作室(课题组)提供有小型会议室,有多功能录播室,为课题组录课提供便利,负责人学校每年级学生600多人,学生具有代表性,成员来自英德市五个片区学校,地区分布和学生具有普遍性,阅读室和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可为我们提供理论学习。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十分重视,朱汉旗副校长专门负责指导课题研究管理,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3.清远市教育局组织的清远市杰出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参加的培训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指明实践研究路径。

(四)科研手段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贯穿于行动研究法过程中。

1.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详细了解国内外有关“课标与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现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动态以及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2.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教学状况、学生学习和学生评价情况,发现问题;调查、总结、运用新的方法形成新的策略,取得新的经验,调查教学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确立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的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教学模式构建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实验中研究,在研究中实验,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基于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的教学效果。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不同课例、课型的基于课标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基于课标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模式。

5.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期进行课题阶段性小结,运用该方法能很好的将老师在研究实践中的认识,反思、领悟等经验归纳整理,总结提高,用于后期成果的整理及结题鉴定。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梁克象: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立项,申报;制订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书;合理分配每个成员的研究任务,具体要求和督促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了解研究情况和加强研究指导。做好课题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按时上报研究成果评审材料。

课题组成员:

胡木兰:负责课题研究实施、教学设计的收集、课题论文的收集。

陈怡君:负责八年级上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编写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梁文杰:负责八年级下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编写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吴灵珊:负责七年级上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编写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龙文圣:负责七年级下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编写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黄新艺:负责实验课例安排、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进行数据分析。

汤子羡:负责课题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图片资料的电子档案。

       八、课题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2019年6月——2020年1月)

  课题研究调查、立项申报和论证阶段。

 (二)研究阶段(2020年2月——2021年7月)

  对课标、核心素养、教材、教学评进行解读和研究,编写对应的教学学设计、课件、微课、教辅资料、进行课堂教学探索。

  (三)实施阶段(2021年8月——20122年6月)

  运用课题研究阶段编写的教学设计、课件、微课、教辅资料、精品课例进行课堂教学,以课例观摩为切入点,通过观课、说课、评课、辨课,了解运用“教学评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进行的课堂教学情况,并通过学生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反馈教学情况。根据实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讨,不断调整,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不断总结,反思。探索基于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通过同课异构、一课多教、同题异课;常态课、示范课、研讨课等不同形式进行探索,对教学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结题阶段(2022年5月——2020年7月)

  对研究材料进行提炼,上升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成果,撰写《基于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研究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基于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集4本、教学课件集4套、 课堂学案集4本、学习评价卷4套、优秀课堂实录、优秀微课、优秀论文集、结题报告1份。

十、经费使用和分配

购置课题文具费:1000元、购置书籍资料费:1000元、调查、数据采集费:500元、学习培训费:2000元、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会务费:1500元、专家咨询费:500元、课例展示、专题讲座、课题推广、交流费:1500元、课题成果印刷、装订费:2000元、课题结题评审费:1500元。合计:11500元。

 

 

 

             课题主持人:梁克象

                                       

                                       2020年4月28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