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2022届高考地理各知识点及重点梳理,38组地质动图,助你掌握最全的地理原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形地貌示意图手抄报 【高考地理】2022届高考地理各知识点及重点梳理,38组地质动图,助你掌握最全的地理原理

【高考地理】2022届高考地理各知识点及重点梳理,38组地质动图,助你掌握最全的地理原理

2024-05-22 2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6.通视问题和剖面图绘图--简单,大部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当中,高考都有考到,属基础题。

第二部分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简单,主要知识点在天体系统等级图,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以及地球作为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因,整体难度不是很大,考查频率也非常低

2.月相(新改版教材加入,预防会考)--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以及自转、公转过程中,月球、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太阳辐射--相关问题考查频率非常低,主要知识点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能的特点,但很少考到

4.太阳活动--较为重要,关联一类型题目的核心知识点,要了解光球、色球、日冕层与黑子、耀斑、太阳风、日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关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关键知识点:太阳活动周期是11年。

知识点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软流层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性质

(2)纵波、横波的性质及速度变化规律(难度不大,为基础内容)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了解位置和相关圈层的一些基本性质就可以了

知识点三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全书重点)

(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地球的自转周期和角、线速度:简单,了解太阳日和恒星日的概念,角速度不变,为15°/小时,线速度受海拔、纬度等因素影响。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物体,所以会有昼夜,要熟悉晨昏线的诸多性质(比如和赤道的交点,晨线和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和赤道的交点为18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点,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0点;与出现极昼的最低纬线相切的交点所在的经线为0点,与出现极夜的最低纬线相切的交点所在的经线为12点。这些大部分题目当中都会涉及,要注意积累)

②产生时差--地方时的计算和时区差的计算是现在两种最常见的时间计算方法。

③关键的知识点--日界线(0点和180°经线),时间计算为东加西减(15°为1小时),关键时间点需要从前面的昼夜交替相关时间内容来计算,时间计算必须知道两条经线,两个时间点,一共四个要素之间的三个。

※④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非常重要,后面有许多知识都是以这部分内容作为基础点推出来的。

2.※地球的公转(重点)

(1)黄赤交角--了解度数,简单的能叙述黄赤交角变化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即可,考查频率不高(赤道为自转平面,黄道为公转平面)

(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地球的公转速度--近日点、远日点概念(反向记忆的方法)

(4)二分二至日及公转周期--恒星年、回归年,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必须背过,会关联到公转性质的理解和背诵)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部分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这部分知识点在公转性质里属于基础的内容,较重要)

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直射点像南北递减,范围在0°-90°,分别为极夜切点和正午直射点的太阳高度角

③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非常重要)

④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生活的练习(重要,考查频率较高)

楼间距问题(模考考到过),太阳能倾角(考查稍微少一些),雨棚宽度、房屋遮阳采光(高考常考内容)

⑤四季、五带的划分,简单内容,四季相关的有一个二十四节气的背诵比较关键,常出现在选项当中让推测正误,这个内容需要注意一下。

知识点三 光照图的判读

(1)光照图的判读--晨昏线与纬线圈和经线圈的位置关系(重合、相切、呈现一定夹角)

(2)日影及日出方向--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日影方向与日出方向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光都在低纬一侧。

(3)极昼极夜的太阳高度角,极夜地区为0,极昼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是该地和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之间的差值。

(4)等太阳高度线--明确各线之间的关系,了解晨昏线和直射经线的具体位置。

第三部分 地球上的大气(非常重要)

知识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垂直分层--了解并能够记住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2)逆温问题--辐射逆温及雾的产生,延伸讲解了雨形成的原因,需要孩子记住并能够在应用中发现其考点。

(3)大气的热状况--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削弱作用考查频率低,主要考吸收、散射、折射;保温作用考查的频率比较高,主要考查的是云层在热运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热运动各环节的掌握)

(4)热状况的应用(处理霜冻;温室效应)

知识点二 ※※大气环流(重点中的重点内容)

(1) 热力环流

①热力环流--一切大气知识的基础,非常重要,必须记住

②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2) 大气的水平运动

①近地面风的画法--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转30˚~45˚。

②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转90˚。

(3)※※三圈环流

①基本形成过程--非常重要,与热力环流有很重要的关系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非常重要,和上面的三圈环流知识共同成为气候类型问答判断依据,几乎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一个奠基性质的知识。

(4)季风环流--主要是明确东亚季风区和南亚季风区的气候特点与主要成因,难度不大,但是要注意细节内容(南亚季风区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的)

知识点三 ※※※气候

(1)气温--时间分布(日、年)、空间分布(等温线、影响因素)

(2)降水

①常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气旋雨)

②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地形、水文、植被、人类活动)

(3)气候

①影响因素--简单,需要牢记

②判断方法--“以温定半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非常重要,是降水、气温统计图判断的重要依据

③世界气候类型图--非常重要,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要背过,而且减少误差存在,尤其像季风区、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这几个考查频率比较高的更应注意。

④非地带性气候--记忆几个主要的非地带性气候类型,明确气候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非地带性气候的形成原因有判断的能力。

知识点四 ※常见的天气系统

(1)气团--简单,了解暖气团一直在上,冷气团一直在下的位置关系;明确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情况。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①冷锋--性质、天气状况,雨区在锋后

②暖锋--性质、天气状况,雨区在锋前(雨区总是在冷气团一方)

③准静止锋--了解中国的四个主要准静止锋,只有江淮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梅雨),其他都是地形造成的。

(3)气旋、反气旋

①气旋--“左右手定则”,性质、灾害

②反气旋--性质、灾害

(4)锋面气旋--注意:低气压中心才可能出现锋面,北半球左冷右暖,南半球则相反。

第四部分 地球上的水(较为重要)

知识点一 水循环

(1)水循环过程--基础内容,得会默,考试考查的是变形后的知识点,考试当中较常考的是下渗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以及蒸发的相关知识(注:要能够做到记住国内的两条等降水量线,分别是800mm等降水量线和400mm等降水量线)

(2)水循环的意义

知识点二 河流

(1)※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明确主要补给类型发生的区域和汛期时间

(2)※水文特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速、补给类型、凌汛--了解具体的变化规律和相关的性质

(3)水系特征: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状况以及河流落差。难度不大,一般以材料形式存在,考察对相关阅读题答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4)河流的开发和治理--简单背诵,和后面必修二、三的内容有关联

知识点三 洋流

(1)类型--性质和成因,主要是风海流和补偿流

(2)※※分布--中低纬环流,北顺南逆;高纬环流,北逆南顺。具体的分布还是要认真的进行背诵的,要遵循的是季风和盛行风的风向,因为绝大部分的洋流从性质来看就是风海流,结合上面提过的三圈环流相关知识点能够帮助进行记忆。(特殊的是印度洋的季风环流,需要个别记忆)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海洋航行。

(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了解基本的影响

(注意:因为本年发生过比较多的气象灾害,所以需要格外重视一下)

第五部分 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一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①矿物--固、液、汽三态

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很重要,必须记住,注意岩浆和岩浆岩的关系就能够理清。

知识点二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定义、产生影响

(2)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①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最重要)

②岩浆运动:火山

③变质作用:产生变质岩(高温高压)

(3)板块构造学说

①板块名称记忆

②板块类型、性质

(4)地形构造

①褶皱(背斜、向斜),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丘)

②断层(地垒、地堑)

③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知识点三 ※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定义、产生影响

(2)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风化--植物、水、风、温度变化(冻融)

侵蚀--流水侵蚀(下蚀、侧蚀、溯源侵蚀、溶蚀)、风力侵蚀(风蚀蘑菇等)、冰川侵蚀(U型谷、峡湾地貌)、海浪侵蚀(海蚀柱等)

搬运--河流的流速越快,对地表的侵蚀能力越强,搬运作用也就越强;风速越大,风蚀作用越强,风的搬运能力也就越强。

堆积--河流堆积(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风力堆积(沙丘)、冰川堆积(冰碛地貌)、海浪堆积(沙滩)

我国主要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

固结成岩--土壤母质(新高考教材新加内容)、风化壳、岩性

知识点四 地层判定

(1)岩层缺失--地壳隆起

(2)侵蚀面上有新的土壤--新岩层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3)侵入岩--晚于周围被截断的岩层

(4)水平地层--由上到下,由新到老

(5)倾斜导致--发生严重的褶皱

(6)岩层跟下渗关联--一般考查岩性变化

第六部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知识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大题常见)

(1)自然地理要素--大气、地形、水、土壤、生物(基础掌握)

(2)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形雨的形成、塔里木河向心性布局等等。

(3)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的变迁--生物和环境、气候和土壤等

知识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要素与其他要素、局部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举例,分析材料进行判断)

知识点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带分布规律--非常重要,在一些题目当中充当气候与植被的纽带作用,整体上记忆难度也不大,比较特殊的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其中尤其应该注意的就是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下自然带之间的差距,其他内容差别不大。

(2)地域分异规律

①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为水分,变化规律为森林--草原--荒漠,中间可能存在过渡带,由中国地理参考可以参考50°N经过的区域。

②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为热量,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变化一致。

③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三者之间最常考的知识点,确定基带、雪线、林线及相关知识点,其余知识考查频率不高。

④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无典型特征,具体位置产生的具体气候类型由各自然地理要素决定,需要每个特殊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都牢记,一般影响因素最大,也是考查频率最高的是地形因素,比如南美洲西部狭长的自然带,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非常热带地区气候分布等。

知识点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聚落布局的影响--条带状、团块状、组团状

(2)对交通线的影响--山区“之”字型线路,网状分布

(3)自然资源的影响--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地震、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洪涝、干旱、沙尘暴(北京,有所改善)、泥石流、滑坡

第七部分 人口的变化

知识点一 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世界与中国人口

①整体趋势--不断增长,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飞速增长

②空间分布--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原因包括教育水平、生活成本等等;未来趋势是发达国家保持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因人口政策也会一定程度降速。

③世界居民--人口分布不均(亚、欧、北美部分地区);人种分布(白、黑、黄);宗教分布(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④我国的人口和民族--人口基数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低,但是人口增长数量仍然不少(黑河-腾冲一线,又叫胡焕庸线,模考考过);民族主要考查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节日、民居等,需要结合初中知识记住。

知识点二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原因

①概念和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原因、时间、分布地区、判断依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①人口结构--年龄结构(老龄化问题,当前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性别结构、文化素质结构。

②人口金字塔图--判读: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

③人口问题--老龄化问题(相关影响要明确,最重要的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

④解决措施--“全面三孩”政策以及鼓励性的“双减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意义(新政策作为重大国策,大概率会考,知识点的内容和“二孩”的内容基本一致);经济建设;提升就业岗位等

⑤各类表示人口数量的坐标图判读--三角形示意图

知识点三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受资源的影响较大

(2)环境人口容量--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是某区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是体现生存意义;受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影响。

(3)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对以上三个概念的区分是该部分知识点中最重要的内容

知识点四 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

(1)人口迁移

①人口发生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域界线)。

②居住地变更(要长期定居或迁移户籍)。

③时间限度(通常至少为1年)。

(2)人口迁移分类

①国内人口迁移--时间、原因

②国际人口迁移--时间、原因

(3)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①原因--拉力、推力(很重要,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

②影响--非常重要,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北方经济地位下降,南方经济地位上升;北上广深的引力;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热点问题会有关联)

第八部分 城市与城市化

知识点一 城市区位与地域形态

(1)城市

①城市概念--考察较少

②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素(矿产、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

③城市的地域分块--团块状(集中)、条带状(狭长)、组团状(几个片区构成)

知识点二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①利用类型--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②功能分区--比较重要,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由地价水平决定

③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注意卫星城概念)

④合理规划--商业区(交通最优、市场最优)、住宅区(高级主要是环境,低级主要是距离上班地点近)

⑤影响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历史因素(背景和变化,比如北京故宫)、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地租※)、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行政因素)、行政因素。

(2)中心地概念

①中心地规模与数量的关系、中心地规模与服务范围、中心地规模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很重要,要明确的基本例子是苏州大市和下面的五区四市)

②影响因素--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人口条件

知识点二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1)城市化

①概念(比较重要)、标志、用地规模、城市化的意义

②世界城市化的进程--“S”型曲线,经历过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发展阶段,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③判断依据--看速度、看数值、推断存在意义

(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①城市化:19世纪~20世纪,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因为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②郊区城市化: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因为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③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因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④再城市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迁回市区。因为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知识点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解决城市化内涝的原因,跟热点)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频发)、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等)、城市社会问题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

第九部分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点一 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基本了解)

(1)农业和矿业--农业(主要和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关)、矿业(主要和矿产资源有关)

(2)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少,可以多角度选择(社会经济因素)

(3)商业--消费人群

知识点二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很重要,简答题常考)

(1)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平原、山区)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府政策、科技(正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区位因素)

知识点三※ 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

①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

②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等。

(2)具体的农业地域类型

①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中国的基塘农业

②水稻种植业--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③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央大平原、中国东北的商品谷物农业

④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大大牧场放牧业、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放牧业

⑤乳畜业--西欧的乳畜业、我国大城市周围的乳畜业

⑥其他--地中海式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市场园艺农业、游牧业、热带迁移农业

※以上各类,要根据具体的区位来分析起到主要影响的区位因素(如东北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重镇,大力发展工业,所以机械化水平高,有利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开展)

第十部分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点一 工业区位

(1)概念--简单了解

(2)主要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

②经济因素(动力、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技术、信息※)

③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

④环境因素(水源下游、盛行风向下风向或者垂直的郊外)

(3)主导区位因素(基本问题,难度不大,但要掌握清楚)

①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②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炼油厂。

③动力指向型: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水电较廉价,最好是靠近水电站)。有色冶金。

④劳动力指向型: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纺织、普通服装制造、电子装配、包带制造、制伞、制鞋。

⑤技术指向型:接近高等院校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卫光、核电、高分子合成、高档服装。

知识点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①表现及概念--掌握

②积极影响--工业集聚(有利于降低运输费用、减少能耗、集中处理废弃物;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享基础设施、生产建设投资、共用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工业分散(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和技术创新,获取规模效益。),一定要背过,考查频率较高

(2)传统工业区

①主要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工业部分、发展特点

②鲁尔区--包括以上,再加上衰落的原因和整治的措施(非常重要,考试常考),东北地区也可以借鉴

③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思路--熟悉并理解,可以对相关知识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新兴工业区

①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工业特点、区位优势(同等对比我国温州市的新兴工业的优缺点及整改措施)

②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工业特点、区位优势)

※③高新技术工业区形成的一般条件

(4)典型工业区的分析方法(重要,分析的一般过程)

读位置→评条件→定部门→找问题→寻对策

第十一部分 交通布局及其影响

知识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常规考点,考查频率不低)

(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①铁路运输②公路运输③水路运输④航空运输⑤管道运输(衡量标准:运费、运量、速度)

(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

①根据货物的特点、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域的特点来选择(客运、货运:笨重的、运量小的、急需的、流体)

②合理选择交通线路

(3)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高速化、大型化、网络化、专业化

知识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①构成要素②类型

(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较重要)

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土壤)

②社会经济因素

③技术因素

(3)铁路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①地形、地质

②气候

③水文

④土壤

⑤生态环境

(4)公路建设--按性质和等级分类(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山区(“之”字形)

(5)管道运输--避开较多的地形区,考虑油气供应和市场

知识点三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

(1)港口(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2)长途汽车站

(3)航空港

知识点四 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河运、铁路

(2)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古代、现代、近代;交通发展,增速;交通衰落,减速。

知识点五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商业网点与商业中心

①商业网点--概念、形成条件、区位

②商业中心--概念、形成条件、组织形式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①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大多出现在城市的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②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交通运输的专业化(如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③多功能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④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成为潮流,分布广泛。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交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十二部分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知识点一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

(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产生

概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知识点二 环境问题的表现(非常重要)

(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

①酸雨

②臭氧层破坏

(2)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

(3)主要的水体环境问题

①水体富营养化

②赤潮

(4)资源短缺问题

①水资源短缺

②土地资源短缺

③能源短缺

(所有的问题都要从表现和治理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知识点三 环境问题表现和地区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具体表现要明确)

知识点四 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早期:肤浅;农业社会时期:出现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较重要)

(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①内涵--定义、核心思想、目标、内涵

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③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发展的观念、环境的观念、公平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4)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①控制人口规模

②转变发展模式

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知识点五 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①发展中的大国②人口压力巨大③资源严重不足④环境问题严重

知识点六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①含义②特征③工业清洁生产④生态农业

第十三部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知识点一 区域的含义与特征

(1)区域的含义--概念、特征

(2)区域的空间结构

①概念--乡村、城镇

②区域空间结构的点、线、面、网

(3)区域产业结构

①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②地区差异--传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③时间变化

(4)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

①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②自然地理特征描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

③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特征的描述

知识点二 区域差异(比较重要)

(1)不同区域差异及其成因

①自然地理环境

②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布局、农业、人口和城市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

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②人类活动的差异

(3)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

①划分依据--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②四大地区差异的自然因素

③四大地区差异的社会经济因素

(4)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主要差别(分析)

(5)

知识点三 区域发展阶段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常用指标、综合指标

(2)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①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②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3)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事例很关键,要懂得举一反三)

(4)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③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5)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时间、空间、产业结构、人地关系角度)

(6)实现区域再生的措施

①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②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

(7)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路

①横向比较(空间)

②纵向比较(时间)

第十三部分 区域经济联系(很重要)

知识点一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背景--自然资源地区分配不均

(2)西部煤炭外运

①类型:东西煤运、南北煤运、沿海煤运

②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消费能力、线路长短和施工难度、对环境影响

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调出地、调入地(非常重要)

(其他的跨地域调配可以举一反三,具体到实例可以具体分析)

知识点二 产业转移(重要)

(1)产业转移

①概念、分类、目的(了解就好)

②原因

(2)产业转移的规律--主体、方向(重要)

(3)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知识点三 我国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1)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①沿海向内陆迁移

②台湾产业向大陆迁移

③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2)中国产业转移路线图(要知道,并明确)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熟悉,背诵)

产业转移过程促进区域间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不是造成发达国家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直接原因,更不会加重就业市场的不景气状况。

第十四部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重要)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知识点一 荒漠化的防治

(1)西北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土质疏松、大风天气多且集中、气候异常

②人为因素--“三过渡一不合理”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明确土地沙漠化、土地荒漠化、石漠化和次生盐碱化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知识点二 水土流失的防治

(1)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植被、土壤;

②人为原因--生活资源短缺、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发建设不当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①工程技术措施

②生物技术措施

③农业技术措施

(3)水土流失的治理

(4)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与整治措施比较(很重要)

①东北地区②黄淮海地区③南方丘陵山区④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⑤黄土高原⑥云贵高原

知识点三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资源的作用、现状和分布

①作用--森林减少导致了环境问题,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②森林的分布

低纬度地区:雨林、季雨林

中纬度地区:亚热带常绿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高纬度地区:亚寒带针叶林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的功能

②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③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库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土壤贫瘠,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4)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危害及保护措施

①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

②危害:生态破坏--全球水平衡、全球气候变暖

③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国际基金,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知识点四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含义

①定义(天然湿地、人工湿地)

②成因(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③功能(资源价值、生态价值)

(2)湿地问题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海岸侵蚀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加、上游植被破坏、环境污染、水利工程措施、外来物种入侵

(3)湿地资源出现问题的危害

①外流湖萎缩的危害

②内陆湖萎缩的危害

(4)保护湿地

①必要性

②重要性

③措施(重要)

④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第十五部分 世界地理

知识点一 亚洲主要分区的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1)亚洲(非常重要)

①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②人文环境特征--人口稠密、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差异

③亚洲的气候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

(2)东亚--地形、河流、气候、经济

(3)东南亚--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4)南亚--地形、气候、河流、经济、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知识点二 中东、欧洲西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特征

(1)中东--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2)欧洲西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特征

(3)撒哈拉以南--主要地形、主要河流、气候类型、经济特征、三大问题(人口、环境、粮食问题严重)

(4)中东问题

知识点三 两极地区地理特征

(1)南极地区--位置、地形、气候、科考宝地

(2)北极地区--位置、范围、科考宝地

知识点四 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

(1)印度

①人口--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②自然条件与农业

③发展中的工业

④主要城市

⑤有名的服务外包产业

(2)巴西

①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②自然条件

③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④雨林破坏,全球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⑤人口与城市

知识点五 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

(1)日本--领土构成、自然条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因素

(2)俄罗斯--位置、自然条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因素

(3)美国--领土组成、自然环境特点、高度发达的经济

(4)澳大利亚--范围、自然概述、社会经济因素

(注: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河流、自然资源等等,其中还有更具体的划分;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门类,像农业、工业布局,交通、科技、劳动力、动力等等会在具体的问题当中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十六部分 中国地理

知识点一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划分依据

(2)界线和主导因素

(3)重要界线(非常重要)

知识点二 北方地区

(1)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资源

(2)农业

(3)工业

(4)城市

知识点三 南方地区

(1)位置、地形、气候、资源

(2)农业

(3)工业

(4)城市

知识点三 西北地区

(1)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城市

(2)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的异同点

知识点四 青藏高原

(1)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

(2)高寒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利、不利

(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别

地质构造篇

1

褶皱

2

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

走滑断层

风化作用篇

3

物理风化之盐风化

4

物理风化之冰劈作用

5

化学风化

板块运动篇

6

大洋中脊形成(离散型大陆边缘)

7

大陆裂谷

8

大陆火山弧

9

火山岛弧

10

地幔柱

自然灾害篇

滑坡类型

11.坍塌

12.平面滑动

13.铲式滑动

14.蠕变滑动

15.流动

火山类型篇

三种火山类型图解

16.火山渣锥

17.盾状火山

18.复合火山

外力作用篇

19

风力搬运作用

20

水流搬运作用

21

风向及沙丘移动、交错层理

22

冰川生长与消退

23

冰川地壳均衡

24

冰川侵蚀

25

U型谷的形成

26

冰川沉积

27

泛滥平原

28

曲流河

29

牛轭湖

30

河流阶地

31

波浪运动

32

丹霞地貌的形成

33

天坑的形成

34

雅丹地貌的形成

海进海退篇

35

海进沉积序列

36

海退沉积序列

火山活动篇

37

岩浆

38

破火山口沉积

39

破火山口塌陷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