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时刻回声,感受厦大心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平面图 聆听时刻回声,感受厦大心跳

聆听时刻回声,感受厦大心跳

2024-07-16 17: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世上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始建于1921年的厦门大学图书馆,历经百年沧桑,成为学子们求学路上的重要伙伴,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更有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著名图书馆学家裘开明、文学巨匠林语堂、历史学家郑天挺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厦门大学即使在最艰难的西迁长汀(1937年12月-1945年7月)时,也有保护好图书资料并提供图书馆学习场所。在抗战的烽火中,厦门大学图书馆藏书之丰富,种类之多样,令人惊叹。1942年10月9日,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浦江清路过厦大,在日记中写下:“西文书,凡语言、哲学、历史、医学、生物皆富,物理、化学、数学书亦可,而关于中国文学之书籍亦多,出意料之外。”

厦门大学西迁长汀的图书馆

现如今面积厦门大学图书馆建筑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图书馆所珍藏的典籍达1416万册,其中纸本馆藏占486万册,电子馆藏达930万册,数据库达193个。

思明校区图书馆总馆一、图书馆总馆蜕变记

总馆于1987年建成,通过三次改扩建(2001年第一次、2005年第二次、2016年第三次)充分融入整体校园环境,契合校园建筑风格。我院王绍森教授参与设计改建,工程荣获众多奖项:2004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铜奖、2003年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3年福建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和2018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第一次改造:适应校园地域整体文化

第一次改造于2000年开始,针对具体问题分析,同时置于闽南文化背景及校园环境之下,重点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关照厦大环境的形式和色彩;协调流线功能关系;营造院落和文化气氛。其中,将原来的院落空间加盖屋顶成为室内空间,并适应开放式借阅空间中“藏”与“阅”的不同空间需求,充分利用空间,结合现代图书馆开放管理理念,将中庭空间改造成可供师生交流、休息的积极场所。

构思草图 

                                           图书馆总馆第一次改造前的原建筑鸟瞰               第一次改造后的主入口鸟瞰

厦门大学图书馆总馆第一次改造后的中庭空间透视

第二次改造:适应中的再调整

随着校园的发展,藏书需求以及学生对学习空间的需求促使建筑需要再进行改造设计。第二次扩建开始于2006年,包括新增西侧入口和扩建阅览室两部分,因扩建部分正对厦门千年古寺南普陀寺,整体设计采取了谦恭的态度,建筑体量由高变低,化整为零;加建西入口,使得东西两入口与两个庭院空间形成图书馆一个主轴线,贯穿于整个建筑。

            第二次改造后的西侧入口界面透视                  第二次改造后的西侧主入口透视

第三次改造:时代的适应性调整

图书馆总馆的第一次与第二次改造集中在建筑的整体调整上,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随着时代的进步,图书馆不再是借书与阅读的地方,而是多元形式交流、资源共享的场所。顺应时代的变化促成了2016年的第三次图书馆改造。增添多元化的空间——第三次改造集中于西侧中庭的改造,设计形式在既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材料上也选择不同与以往的材料,与原有的建筑对比,增加了建筑在时间维度上的层次。

                                                                                                        第三次改造后的庭院空间

厦门大学图书馆总馆的三次改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动态的更新过程。在这三次改造过程中,始终握住了更新的“地域性”“整体性”、更新的“延续性”、更新的“阶段性”以及更新的“经济性”与“综合效益”。

二、建筑格局平面布局:逻辑与功能的完美融合

图书馆总馆的平面布局展现了一种逻辑与功能的完美融合:以中央大厅为核心,采用辐射式布局,将各个阅览区紧密相连,这种布局方式不仅确保了空间的连贯性和流线性,还方便了读者在不同阅览区之间的转换;第三次改建的庭院空间,现已成为学生们多元化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同时,阅览区的划分也充分考虑了学科分类和书籍的存储需求,使得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二楼大厅

图书馆总馆共有五层(入口位于二层),其中第五层为南强学术报告厅,一至四层平面图如下。

                                                                                               各层建筑平面图立面设计: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整体建筑风格从第一次改造开始充分融入厦大环境的形式和色彩,以嘉庚风格为主,中国闽南式的红屋顶、斜屋面,西洋式的罗马柱、拱门,南洋和闽南式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嘉庚建筑元素,使建筑整体气韵生动、恢弘大气。其立面红砖墙面与白色线条的对比,凸显了建筑的典雅与庄重,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金属构件的运用,则赋予了建筑现代感和时尚感,这种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不仅体现了建筑师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展示了对现代建筑技术的掌握。

图书馆总馆东立面

建筑技术:创新与实用的结合

在建筑技术方面,厦门大学图书馆总馆展现了创新与实用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如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材料、屋面种植绿化等,使得图书馆总馆在保持美观的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节能和环保性能。此外,图书馆总馆还采用了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航拍厦大图书馆总馆-绿色建筑屋面

三、校园记忆

春冬时节,阳光通过中庭,毫无保留地照进图书馆,带来洋洋暖意;夏秋之际,幕布拉上,烈日就被阻挡在室外,赋予一片清凉,厦大学子就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下午,走进图书馆总馆的自习室,会被这里的学术氛围所感染,窗明几净的阅览室内,复古感桌椅,阳光透过飘动的窗帘洒在书页上,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可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与书籍为伴,度过一个充实而愉快的学习时光。

此外,在图书馆总馆里也举办了许多活动,如:国学小课堂交流分享会“经典传承,结韵千秋”;Sage出版公司和图书馆合作举办的“Sage世界读书日期刊数据库答题送礼”活动;闽台高校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活动等。我们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也在图书馆二楼展览区举办了“见筑空间交响”——模型·图纸·图书主题展暨厦门大学2023级建筑类本科生设计作品展,反响热烈!

思明校区图书馆分馆

除图书馆总馆,厦园思明校区内还有四个专业分馆,分别是位于经济学院大楼C座的经济与管理分馆、位于曾厝垵学生公寓教学楼的信息工程分馆、位于法学院A座四楼和五楼的法学分馆以及位于艺术学院三楼的艺术分馆。此外,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外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南洋研究院、台湾研究院、教育研究院等学院均开设学院资料室,提供丰富的纸本馆藏和完备的电子数据库。 

法学分馆(位于法学院内) 艺术分馆(位于艺术学院内)经济与管理分馆(位于经济学院大楼C座内)学生公寓教学楼的信息工程分馆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资料室位于厦门大学曾呈奎楼片区,是我院专业图书资料室,藏有专业中外文图书资料约55,000余册(其中,中文藏书约48,000余册,外文藏书约7,000册)、中外文期刊百种及相关声像资料等。每年度馆内典藏过往5年现刊,本年度现刊范围为2020-2024年,随年份不断更新;典藏过往7年本院的硕博学位论文,本年度现可供借阅范围为2017-2023年。在院领导的高度关切和学校经费的鼎力支持下,资料室历经半年的精心闭馆装修改造,如今焕然一新。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资料室

其他校区图书馆

在思明校区之外,厦大还拥有三个校区图书馆,即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漳州校区图书馆、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遥相呼应,共同构成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完整体系。

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                                              漳州校区图书馆                           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

      

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南广场上矗立着校主陈嘉庚先生的雕像,建筑高九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是亚洲高校单栋面积最大的图书馆。馆内有圆形通高中庭,通高八层,玻璃天顶,使整个视野更加阔气。

                                 南广场上校主陈嘉庚先生的雕像                  图书馆中庭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图书馆,江湖昵称“五星级图书馆”,其特点是“对外全封闭,对内全开放的矩阵式格局”,气势宏伟,开放包容,三楼中庭采用大开间挑高设计及800多平方米的玻璃中庭天窗。

   

图书馆中庭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秉承厦门大学校园建筑的传统布局特点,主楼群一主四从,五栋建筑一字排开,图书馆所在楼宇“百姓大楼”位于主楼群中央,是校园内面积最大的建筑。

马来西亚分校图书馆中庭设计图

结语

在如今万户互联的时代,电子书和电子读物大行其道,可依然有人说:“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在充满书香气的厦大校园之中,图书馆是学习与“灵魂漫游”的不二之选。

文案| 谢慧敏

资料来源 | 王绍森 《当代地域建筑适应性的系统分析》《地域·校园·设计 —以厦门大学建筑实践为例》

《厝格海韵--- 建筑地域性的现代表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