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徽不用康乾线条,要用汉唐线条?事后才知林徽因境界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徽上的图案是怎样的 为何国徽不用康乾线条,要用汉唐线条?事后才知林徽因境界高

为何国徽不用康乾线条,要用汉唐线条?事后才知林徽因境界高

#为何国徽不用康乾线条,要用汉唐线条?事后才知林徽因境界高|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了国旗自然也要有自己的国徽,和国旗一样,传承一脉,蟠龙图案成了大清的国徽。晚清经历了洋务运动,很多习惯也与世界接轨。

国徽、国旗也就一直沿用龙的方案。

清覆灭之后,北洋上台,他们开始全面学习西方,自然要摒弃大清的蟠龙图案。北洋曾经设计过十二章国徽,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各种祥瑞器物,只是被短暂地使用,老百姓也根本没有记住,就被作废了。

二次北伐之后民国的国旗是青色底上面有一个太阳的形状,国徽自然也是同款,始于一个系列,对于普通国民来说,他们也分不清国徽,国旗图案的含义。

进入1949年之后,政治协商会议开始谈论,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这是一个新时代,不同于之前的政权,要设计属于广大劳苦大众的国旗,国徽。

这不同于以往的设计,既要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也要体现出新气象。

新中国国徽设计

国歌和国旗确定下来以后,国徽的设计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国徽和国旗一样地重要,它要表达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涵,还要大方得体,充分体现地体现新中国的国家特征。

1949年10月林徽因团队提交了第一稿设计方案,主题图案是五角星,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样,虽然很简洁明了,表达的含义不够,与国旗图案类似,被否决。

1950年团队重新提交了新的方案,以天安门为中心图案,外圈的装饰图案是麦穗、齿轮。

天安门代表中国民族的主权国家,也体现了民主革命的象征,大气,意义深远。谷穗和齿轮则是新生政权是由工农为主体的国家。

林徽因团队设计完主体结构之后,拿给生病的林徽因让她提提意见,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林徽因对整体结构设计很满意,但是对于国徽中的装饰线条不满意,其实这是一个小细节。

设计图中的线条采用了威严庄重的皇家康乾线条,林徽因指出应该使用汉唐线条,那才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有学生提出没有见过汉唐线条,林徽因说:“去霍去病的墓地上就能看到。”

学生们跋山涉水去陕西兴平看霍去病的墓地,他们看到了2000年前碑刻,这位英年早逝的将军的墓地,流畅古朴的线条,气势恢宏,终于明白了林徽因的意思。

汉唐线条是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一种装饰线条,古朴豪放,带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恢宏大气,学生终于领悟了老师的苦心。

汉唐线条的核心

康乾盛世是中国最后一个经济文化的高峰,不可否认康乾线条的艺术性很高,非常精美,它的设计带着皇家庄严,大气的风格,身上有着过多的修饰性元素。

康乾盛世距离近代时间最短,大家对它比较了解,接受度也最高,但是它内在的核心精神和我们新社会是背道而驰的。

林徽因是一个建筑家,文学家,设计师,她在美国宾大、耶鲁读书时,涉猎舞台设计,装饰艺术,建筑等多个学科。

回到国内,她就设计过学校的校徽,1930年她在东北大学任教时,设计了东北大学白山黑水的图案的校徽。

汉唐时中国的精神内核是积极向上,线条粗狂简约,那时的国家是锐意进取,开放,有接纳世界的胸怀,中华民族如同旭日东升的太阳,积极,热情,没有那么多刻意。

到了晚清,闭关锁国的国策让这个国家,暮气沉沉,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禁锢人民的思想,统治者粉饰太平,一切都是那么精致、刻意,没有生气,所有的东西都限制在条条框框里面。

这样的精神内核的康乾线条怎么能够出现在我们的国徽上,我们在新时代要体现的是一种向上状态,不要匠气十足的皇家线条。当年的霍去病年轻气盛,带着自己的军队一路打到张掖,他锐意进取毫不退缩,开疆扩土。

唐朝更加是一个万国来朝的国家,包容,大度,有容乃大,到今天世界华人所在的街道叫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唐石刻线条随着时间推移,被埋没低估了,但是它的魅力散发着光彩。

小结:

林徽因博古通今,对美术史上的各种流派的图案花纹,充分了解,才能设计出这样的国徽。

每一个中国人抬头看到这个国徽时,都会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正是设计者用心体现每一个细节,这样一个细节最后决定了这个作品最后的成功。

现实生活中,通过千锤百炼的细节琢磨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细节决定成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