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范文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2023-01-10 18: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建设任务

(一)以师德建设为优先抓手,培育新时代“四有”卓越团队

1.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团队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2.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注重加强对团队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期内培养山东省优秀教师2名,山东省最美教师1名,国家教书育人楷模1名。

3.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加强教学业务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提升,把团队负责人培养成为既是教师党支部书记又是学术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实现团队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

4.推进教师“双培养”工程

引导团队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骨干,建成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二)优化机制重点突破,锻造过硬团队教师能力

1.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教师队伍成长环境

出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评价考核方案》,完善团队成员分工,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健全团队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建设教师职业能力认证平台,优化“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认证;将评价重心向服务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改革、模块化教学模式实施方面转变。

2.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接“1+X”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标准以及专业教学标准,探索实施“教产岗位互通、专兼教师互聘”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团队教师双向流动,促进专兼教师互助互学、取长补短,最终达到专兼职教师“两岗合一”,实现“双师双能”。

3.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服务“1+X”证书的能力

实施“教练型”专业带头人和产业导师培养工程、“工匠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学型”兼职教师培养工程。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实施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实训指导及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聘请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任教。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教师深度参与企业运作每年不少于1个月,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双师”教师。

(三)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打造汽车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

1.搭建校际协作共同体,服务“1+X”证书制度实践创新

依托我院作为“1+X”证书制度汽车专业领域培训考核办公室的优势,联合全国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合作组建“‘1+X’汽车专业领域教师发展联盟”;联合其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建设院校,加强校校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

2.建立校企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打造“双元”育人体系

充分发挥山东省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优势,与集团内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完善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发挥汽车名企的示范带头作用,在企业设置访问工程师、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四)依托“1+X”全国试点,科学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依托山东省汽车工程职教集团成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开发系列研讨活动,将“1+X”证书的职业技能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用“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的“X”强化、补充、拓展“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的“1”,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缩短学生适应岗位时间。实现“1”与“X”的有机衔接。

2.对接“1+X”建设教学资源建设“1+X”项目+活页式教材。开发可动态更新、可灵活增减、可按“1+X”证书教学模块组合教学内容的“项目+活页”数字化专业课程教材10部,建成国家规划教材2部。建设对接知识、技能、态度、实证四个维度的四维教学培训资源库。建设期内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

(五)德技并修改革探索,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1.实施课程思政建设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构建校内校外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开设教学课堂、线上课堂、社会课堂三维课堂,将思政融入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教学环境,形成了“一中心、两协同、三课堂、四融入”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一体化,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2.开展“1+X”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对接“1+X”职业技能模块,完成5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修订。整合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单元,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设计教学评价,将教学评价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形成“课岗对接,课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3.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以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驱动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开展课程建设,推动教师树立先进教学理念,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向学生主导教学的转变。建设期内,教师获得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不少于3项,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奖2项,教师参加各类比赛获奖不少于10项。

(六)对接交融,立体合作,加速专业教师国际化进程加大教师国际交流力度,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与英国汽车工业协会合作共建中英IMI新能源汽车技术认证培训中心,利用海外友好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海外师资培训中心”,分批次分专业外派团队专业教师赴国(境)外开展培训交流。每年选派8-10名优秀教师赴国(境)外开展职教能力培训、访学和研修,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职教理念。

二、任务实施

(一)启动实施阶段(2021年4月)制订建设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明确目标任务,确定人员组成及分工。(二)具体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3年6月)1.按照《任务书》《建设方案》实施项目建设。2.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控和动态管理。3.接受中期检查,针对问题进行整改。4.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3年12月)1.完成项目验收所有准备工作,接受项目验收。2.根据专家验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上报主管部门。3.完成项目整改。

三、成果预期

经过三年的建设,形成以下标志性成果: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名;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全国优秀教材1部;建成国家规划教材2部;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奖2项。国家教师实践流动站1个,省级标志性成果:省级师资培训基地1个山东省教学名师2名;山东省优秀教师2名;山东省最美教师1名;齐鲁首席技师1名;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教师获得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不少于3项,教师参加各类比赛获奖不少于10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