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二次元拟人,是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变得流行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家拟人图片二次元 这些二次元拟人,是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变得流行的?

这些二次元拟人,是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变得流行的?

#这些二次元拟人,是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变得流行的?|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题图 / 麻糬祝哦漏四周年快乐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万物皆可拟人

在二次元的世界中, “拟人化”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市场欢迎的内容创作手法。

从《黑塔利亚》到《宝石之国》,再从《舰队Collection》到《刀剑乱舞》,包括非人类的动物、植物、军事武器、国家地区等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成为了被拟人化的对象。而这些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也印证了“万物皆可拟人”这在二次元世界中恒古不变的真理。

随着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拟人化的风潮也同样逐渐被中国的内容创作者们所接受。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这些中国的拟人化作品显然更能为我们带来亲切的感受,从而引起中国人的文化共鸣。

字体拟人:更接地气的书法艺术解读

书法借助汉字,通过点线的变化和墨色的浓淡干枯,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念、学问修养与性格气质。不同的字体凝炼出的是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风骨,楷体的“起收有序,笔笔自然,干净利落”,隶书的“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行书的“舒展流动,逆入平出”,草书的“运笔放纵,点画狼藉”……

2011年,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上发起一场“字体拟人”活动,受到了众多网友追随,他们将自己的画作上传微博,掀起了一场将传统字体拟人化的热潮。

图为@赵老湿爱吃肉包 绘制的狂草拟人,作者将狂草设定成为了蓬头垢面、放荡不羁、武功高强、性格乖僻且嗜酒的人。因为经常喝醉了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大部分字别人看不懂),导致没能位列字库之中。

像这样根据字体的特色进行拟人化创作,使得各类字体的特点展现得更为有趣,也更为直观。

高校拟人:原来学校也可以这样萌

或许是因为二次元爱好者绝大部分都是学生的关系,他们往往会倾向于将自己憧憬的事物进行二次创作,中国的各大高校也是其中之一。

2011年,画师@商陆子 绘制了许多高校的拟人形象,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各大名校,都在这位画师的笔下被拟人化。这些高校还因作者的个人喜好,组成了奇怪的CP组合。

近些年来,中国各大高校的各种拟人作品也产量甚高,遇上校庆等重要节日更是会出现更多作品,这也成为了当代学生对一起走过多年的院校表达喜爱之情的一种方式。

除了拟人图,还有许多高校也结合自身特点,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进行官方微博的运营,甚至一些学校之间偶尔还会进行CP组合之间的互动,让同学们在看戏的同时,增添了不少谈资,也丰富了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

省份拟人:发现地方文化(食物)之美

“两湖两广两河山,三海两江云贵川,京津黑吉辽皖赣,两西宁蒙新渝甘,福建港澳和台湾。”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自然环境不同,人文背景更是各异。

2012年,名为@神秘魔法石 的网友在黑塔利亚贴吧发布了《省/拟/人、直/辖/市/拟/人、自/治/区/拟/人》的帖子,此帖作者是在大陆生活了6年的台湾女生“涵仔”,她在回台湾之前开始了“省拟”的创作,最终为网友们展现出了中国31个地区(除港澳台外)的拟人形象。

比如有拿着折扇和京胡的“京爷”、叼着纸烟端着小笼包的“沪娘”、戴着头巾还喜欢制作狗不理的 “二爷津”、穿着棒棒军的衣服脾气耿直的“小渝”……作者结合了各地的不同的人文风俗,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了可爱的Q版形象中。

如此富有有当地特色(尤其是美食)的拟人形象,再加上每个角色拥有的背景故事,让许多网友都惊叹“真是太可爱了”。

中药拟人: 二次元养生了解一下

作者@岐黄小神龙 创作的《本草孤虚录》,正是以中草药为原型创作的漫画作品。漫画通过精美的画风,讲述了人、魁(草药)、罹厄(疾病)三族相克相生的故事,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中草药科普。

由于各位网友开始吐槽自己“英年早秃”,使得全民开始关注自己的发际线,霸王也抓住了这股养生风潮。霸王由于中草药的配方,与《本草孤虚录》的设定不谋而合,于是与@岐黄小神龙 进行合作,通过漫画拟人,将侧柏叶、白首乌、黑芝麻等各类中药材自身的特点囊括其中,创作出了霸王家的小“药”精形象,使得大家在不知不觉中野对霸王洗发水的功效有了更多了解。

拟人化之后的人物形象新鲜有趣,也充分考虑到了年轻人的喜好,让年轻人对霸王品牌的好感度增加了不少。

文物拟人:“会说话”的国宝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国宝正是这悠久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这一件件宝藏之中蕴含的是历史的缩影,让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得以窥探到数千年前的岁月。

2017年12月,综艺《国家宝藏》在央视热播,节目以轻松愉快且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国宝背后的故事,好评如潮,掀起了一场文博热。出于对节目的喜爱,两位画师@林茶的知错就改 、@Akiya-ko_卒业修炼 携手绘制了节目中出现的国宝拟人。

图中所展示的,是距今3000多年的皿天全方罍。它造型雄浑,形体巨大,展现出高超卓绝的铸造技术、精美绝伦的纹饰和神采飞扬的气势。这幅拟人图还用轻快的语言展示皿方罍的回归过程,但当我们去了解实际历史,国宝的回归之路令人感动的同时也令人心酸——它的盖子与器身分离了百年,漂泊海外,最终还需要国人用高价买回,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那段国家羸弱、山河破碎的历史。

在“文博热”风头正盛之时,今年1月,央视又推出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每一集都只有短短5分钟,但叙事风格多变、文案也十分优美,以这样的方式,将厚重的历史一一展现出来。

为了年轻人能够以多元化的方式了解这些国宝,《如果国宝会说话》还与B站共同推出了“国宝复‘活’计划”,为纪录片第一季中出现的二十五件文物征集拟人化形象。

这是参与评选的形象中人气最高的一个,它由@麻糬祝哦漏四周年快乐 所创作,所展现的文物原型是贾湖骨笛。这支用鹤的翅骨制成、音色明亮且古朴的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纪录片导演徐欢认为,古物的美,看似无用,却能让今人“感受到生命扑面而来的力量。这种人文精神才是传统文化的魂魄”。如果你喜欢这个拟人形象的演绎,不妨去看一看纪录片,听着清脆悠扬骨笛声,仿佛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

除了以上提到的中国拟人系列,还有朝代拟人、节日拟人、食物拟人、古代乐器拟人等众多优秀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的背后,大多是与常人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但极具中国特色的事物,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去全面地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因此这些事物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大致知晓,但仍然会感受到些许距离感。而拟人化的演绎形式使这些事物打破了以往的“高冷”形象,赋予了它们人类的温度与特有的魅力。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年轻人可以更加直观地感知到画面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促使更多人去主动了解、研究拟人创作背后的故事。

“万物皆可拟人”,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更能体现中国人文情怀的拟人形象出现,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形象,了解中国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