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插画师生存现状不完全调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插画师现状 儿童插画师生存现状不完全调查

儿童插画师生存现状不完全调查

2024-02-02 06: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近年,国内童书市场,特别是绘本市场,由于多年的培育逐渐成熟,原创绘本热度渐渐高涨,吸引了一部分创作者,特别是插画师的加入,我们希望观察和了解,来自资深派、学院派、自学派、海派等各方力量的交融,因为他们的“成长模式”以及从业者的生存状态,才是行业兴盛的基础。这次的“儿童插画师生存状态不完全调查”,我们将专题分成几个部分:资深插画师的专访;学院派老师和学生的“背对背”访谈;以“插画师+经营者”双重分身存在者的访谈以及更多在一线从事儿童插画工作的“草根”插画师的深度采访。在此,我们特别感谢受访者们的坦诚,希望此文能为童书行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导师篇

职业领路人+心理辅导师

杨忠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有个称呼,杨妈。别人叫杨博士,她会不自在,“杨妈”让她更觉安心。“大学里的孩子,心智在走向成熟,引导有时候都谈不上,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启发、倾诉以及关爱,还有唠叨,像妈妈那样。”14年前,杨忠在央美开绘本工作室,迄今,带了13届毕业生。很多时候,她觉得自己更像心理辅导师,鼓励孩子们,敞开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到目前为止,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的毕业作品已经有34本被出版。作为工作室创建人兼主任的杨忠记得特别清楚,2009届的学生王子豹在大三时的作品《森林的诞生》(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是在校生第一次有作品被邀约出版,这更加坚定她做绘本工作室的方向——让学生们的作品,真正走向读者,被市场接受,并引领原创绘本市场的品质。

杨忠口中的王子豹现在已经成为北京活字文化旗下小活字品牌的主力编辑。在加入知名童书出版人唐亚明的童书团队前,他在央美做了5年行政,“挺想换工作的”。“绘本真的把我人生中最喜欢的两样东西,故事和画结合在了一起。”大学期间,王子豹进绘本创作工作室的动机很简单:“工作室绘画的部分比较多,自己又很喜欢画画。”

刚进工作室,他对“绘本”完全没有概念。后来的各种系统性课程,才让王子豹逐渐找到感觉。有一次,美籍华人绘本作家黄本蕊受杨忠邀请,给学生们讲绘本课。“插画作者的生活、工作模式以及将想法落实到纸面的有趣过程,特别鲜活地感受到了。”尽管现在回想,王子豹觉得“当时的工作室对绘本的画更看重”,但也足以让他体会绘本的魅力与力量。“绘本对人性的关怀与理解,让我彻底折服并愿意深入其中。”在杨忠推荐王子豹去做童书编辑时,他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简直是“欢天喜地”。

王子豹说,在美院学习最大的收获是,老师们给了学生空间,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做自己想要的东西,“特别可贵”。尽管他现在埋首于细节繁杂的编辑工作,“同稿子较量,关注细节并处理它们”,成为王子豹工作的“重心”,但他最开心的是从琐事中偶尔抽离出来,“跟作者聊选题、聊稿子”。

董肖娴2008年的毕业作品是杨忠觉得比较可惜的。“当时的市场还没现在这么好,作者根据小黑这个角色创作了一本无字书,一直往下画,画了3本,这么好的作品当时没有出版社敢出,因为成本太高。”出版社推出《小黑漫游记》已是5年后。今年,董肖娴入职国内知名的童书出版机构启发文化,同时她业余时间依然坚持绘本创作。

学生在进行创作时,绘本工作室的老师会根据孩子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给予启发。丰雪庆是杨忠碰到的比较特殊的例子。“她的内心世界特别丰富,但人特别安静。”工作室的老师们最初辅导她时,几乎“崩溃”,甚至抱怨“怎么到了大四,还不会画画呢”?因为,“不会画草稿”。

最后,杨忠决定不按照一般的创作步骤要求她,让她按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去画。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令人惊叹。“她的爸爸是天津塘沽造船厂的人,当时她想画一个大船厂,全是铁家伙,我们听着都觉得好遥远,没办法帮她。就建议她不要画真正的造船厂,画一个想象的造船世界。” 很明显,她不是不会画,只是方法特别:从局部开始刻画,构图在她的脑子里早已形成。

央美绘本工作室毕业的学生,去向大概有4种:要么出国留学或者考研继续深造,要么从事教育行业,还有是去出版机构做编辑类工作,这3类虽然不占多数但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选择。最大的一个流向是自由插画者,这其中还包括了专职的绘本作家。

“目前,专职的绘本作家还是极少数。”杨忠说,很大程度上是从生存和收入角度考虑,“眼下的绘本市场无法消化那么多专业人员纯粹地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于虹呈是个例外。绘本工作室的老师们叫于虹呈“老于”,“她是个特别沉稳的孩子”。杨忠在大二时教过于虹呈。她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积累了一个非常大的文件包。杨忠拷贝过来作为工作室的资料库,当时也被里面收藏的各种风筝、糖人、剪纸、皮影等资料“惊到”。毕业创作时,于虹呈选了“梁祝”题材,运用了传统长卷和皮影以及剪纸的方法作为自己的创作语言,获得当时美院毕业作品一等奖。之后又花了两年时间,小活字按照绘本式语言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正式出版了该书。

让杨忠感觉最难得的是“老于一直坚持创作,并且不拘泥于只利用传统符号的表达。”于虹呈毕业之后又创作了《盘中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获得2016年博洛尼亚童书展优秀作品奖。杨忠后来才知道,她用了两年时间去采风,才完成这本书。

市场很现实,自由插画者如果想要立足,需要有代表作以及全身心投入的勇气。2014年毕业的董亚楠也是杨忠教过的相当优秀的学生之一。毕业前,她的毕业设计《恐龙快递》被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相中,进入小活字团队的编辑流程, 在当年的12月得以出版。2018年输出版权出版英文版后,该书还获得美国《柯克斯书评》的蓝星书评。书评对这本书不吝赞美:“一部关于白垩纪时代的超现实主义佳作,多重关卡带来美妙的视觉享受,等待勇敢的冒险家们去探索,翻页之间充满无限惊喜。”毕业后的董亚楠一边继续画画一边在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教授二年级绘本课程。

杨忠一直跟学生强调,做绘本的初期需要灵感和激情,但到后期,拼的耐心和毅力,一定要做自己熟悉和骨子里喜爱的东西。李星明在上学期间是“网红”,喜欢把各种草图晒到社交网站上。第二天老师辅导的时候,说“你这个不行”。他理由充分地说“可是大家很喜欢啊”。为了不影响他的判断,杨忠强制他在某个阶段停掉了社交账号,“不能再往上发,草图也不要放,专心创作本身就行”。在杨忠看来,绘本不是单幅图的绚丽,最重要的是把图文结构的逻辑讲清楚。李星明“因为这个水獭的形象点赞很多”最后选择从动物造型训练课中的水獭形象出发,找出故事性创作成绘本。杨忠并不排斥这种“有经济头脑的操作”,但最终的作品一定要经过用心打磨,以及符合“绘本规律”。李星明的毕业设计最后被蒲蒲兰文化拿去做后期调整和完善,在2017年推出市场,收到很好的反馈。

近年,跟央美一样,在绘本探索方面成效卓越的中国美术学院也成为圈内人挖资源的“兵家必争之地”。中国美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动画系副主任,插画与漫画专业负责人陈敏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工作室”,但有专门的绘本课程,课堂练习中比较注重内容题材人文底蕴和视觉的创意表现。在课堂和课余时间,老师会主动与出版机构联系和合作,提供实践机会,了解行业的现状与趋势,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系里的课程设置都是根据专业自身诉求、整体环境、自身条件等进行统筹安排。“国美本科进入本专业学习只有3年(一年级统一在基础部学习),要学习、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目前在本科成立专门的绘本工作室的条件还不成熟。”但陈敏也透露,经过本科3年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比较明晰的认识。“如能专注于一个领域专攻是非常好的选择。但尝试不同的领域和媒介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关键在于开放的态度和对品质的坚持。”但他也不否认,“目前绘本画家如果想保持品质和个性,单一从事绘本创作生活压力太大”。

国美插画与漫画专业的学生的去向中,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从事教学工作、开办自己的插画工作室等工作相对稳定,占了二分之一强。“另外的则变数较大,但大部分从事的工作都与视觉创意与表现有关。”而面对记者提到的,网络时代插画师的工作会不会面临“AI”等的“挑战”?陈敏认为,“强调人文精神,追求创意表现和视觉品质,让自己从事的工作能体现自身价值,才会有更多的机遇。”(下转第10版) (上接第9版)

学生进阶篇

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求平衡

大多数刚进入杨忠“绘本工作室”的学生对“绘本”几乎一无所知, “觉得这个专业以后还可以继续画画,挺好”。“此后,就像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董亚楠是其中典型代表:从懵懂走向欣然沉浸。她庆幸自己在思维还没有完全成人化的年纪,遇到了“保护自己童心”的绘本。

在大三集体创作“民间童话”时,董亚楠(《恐龙快递》创作者)作为学生全程跟进,当时觉得“暴累”:从绘画到书籍设计、排版,包括和编辑对接以及印刷出版都要参与。她现在想来:“在高压下第一次了解到绘本作者应具备的素养,远比想象得要全面,绝不是简单的图文搭配那么简单。”“是看似容易,实则很深的学问。”

回学校当老师,对于董亚楠来说,纯属“偶然”。在大一课程中,董亚楠主要教授GIF动态图形。每次开学都会上“表情包”大课,“一二百人一起分享和制作表情包,场面火爆”;也经常玩“图文接龙”游戏,学生们给一张好玩的图加上文字变成一个有深意的表情包。“从最通俗、流传度和使用度最高的表情包开始了解,一步步深入到更风格化、专业化和更观念的表达和创作。” 动态图形和符号表意已经成为如今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变成了新的交流方式。董亚楠对这个课程的设计很满意,“过程轻松好玩,手头又很充实,互动性强,是把很难的知识和训练放进了一个气球里,便于轻松掌握”。

董亚楠至今还在创作绘本。“今年计划完成自己的两个作品。去年她和朋友合作创作的两本绘本预计今年5月左右出版。”做职业插画师需要经营自己,董亚楠并不擅长这些,但通过绘本拿到了一些和插画有关的奖,她觉得“很神奇”。相比其他就业去向,她觉得“做绘本作者更适合自己”。而她从插画师朋友那里了解到一个“扎心”的信息是:“一个‘混’得差不多的插画师,比一个‘混’得差不多的绘本作者要生活得好。”插画师的工作频率快,周期短,赚钱快,不可控因素比出版绘本少得多。绘本创作周期长,“刚开始想靠版税在北京生活很困难,还是要多出作品”。

于虹呈是央美绘本工作室最早的几届学生之一,当时老师和学生都处在探索阶段,“学生有非常大的空间去探索自己的风格”。大三时上绘本理论课程,老师会分析讲解国外经典作品。之后的实践课程,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经验足够宝贵”。对于近年央美绘本工作室的毕业作品被业界哄抢的“美事”,于虹呈笑说,2011年毕业的她“没赶上好时候”。但她依然是毕业生中为数不多的成为专职绘本作者的人。做专职绘本作者最舒心的地方在于,有非常大块的时间去为一个题材做深入研究和创作。“创作过程可以全身心地气韵连贯不被琐事打扰,工作效率很高。”为搜集创作素材,于虹呈辗转各地,跑遍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在她看来,“云南有许多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背后有很多东西可以深挖”。

眼下,于虹呈一般早上9点左右吃完早餐休息一下就开始画画直到午饭时间,根据劳累程度不定时会小睡一下,有时也帮妈妈挖挖地,种种菜,浇浇水当作运动,晚上则一直工作到11点。

近期,李星明即将启动毕业作品《水獭先生的新邻居》的城市循回讲座。跟其他大多数人的“懵懂”相比,李星明进入绘本工作室早有“预谋”。“考央美就是冲着绘本工作室去的”,因为,学姐董肖娴的《小黑历险记》“击中”了他。尽管央美一二年级的课业繁重,但他还是经常往绘本工作室跑,跟学姐们关系良好的他,很早就接触到了一批经典的绘本和指导书籍,比如桑达克的《野兽出没的地方》、大卫威斯纳的《疯狂星期二》以及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等。

李星明大三的绘本造型基础课程的作品,在behance被推荐上了首页,得到很多国外网友的认可。对于杨忠评价他具备“网红”气质,李星明说自己其实是个“假网红”。虽然“做艺术要学会自我经营,但并不容易”。

此刻的他已经不仅是一名绘本创作者(有时也会接商业插画),同时也是央美基础部的老师。毕业后,李星明的第一份职业是加盟陈漫工作室(由国际视觉艺术家陈漫创办),成为该工作室旗下唯一的一名插画师。陈漫在审美方面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严格。“在产品研发阶段,工作量非常大,但每个人都充满干劲,工作氛围活泼又拼命。”工作一年半后,李星明决定放弃这个在专业技能和审美层面都让他获得“大幅提升”的工作。没有精力再沉下来思考以及创作绘本,是他回归的重要原因。

为公司服务以及绘制商业插画,对于美术类学生来说,最难克服的是心理问题。李星明曾经最难接受的是,花费大能量做出来的作品,可能因为客户的一个“不行”,要“重头来过”,一直改,改到最后“已经不是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负面情绪的裹挟下,打击“有时候是毁灭性的”。而谈及创作绘本“最难的部分”,他认为是出“小样书”的阶段。尽管李星明算是喜欢思考,灵感也随手拈来的那类学生,但要把灵感落实在纸上,并且逻辑无懈可击,还是“非常有难度”,但身边总有一大堆好朋友和老师“各种支招”,总能慢慢变好。眼下,李星明的第2部绘本《苏丹的犀角》进入了排版阶段,第3部绘本《会飞的金鱼》也在绘制线稿阶段。当老师是她现在的主业。最难的是“面对比较弱的学生”,“好学生,只需稍微提点,就能给你惊喜,而比较弱的学生,需要耐心及大量时间的沟通,但最后出来的作品还是惊吓”。李星明笑着说,学生们都很爱他,课下询问也是常事。“相当于24小时思维活跃待命,真是疲惫的幸福。”

丰雪庆是杨忠口中那个让人“惊艳”又“紧张”的学生。当绘本工作室的老师提出要求学习把动物拟人化的时候,对丰雪庆这个从美术高考模式(让我们在生活中有什么画什么)中走过来的考生而言,“是非常大的转折点”。而工作室中期教学传授除了绘本、书籍、文字等相关的发展和历史,同时也有很多当今世界级插画师和著名作家的讲座,学生能从中系统了解绘本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印象最深的绘本是彼得兔的故事,作者是英国人,而我又刚好看了相关电影,于是就有了前往英国的念头。” 眼下,丰雪庆正在英国念插画研究生。学习期间,丰雪庆会经常参加工作室活动,比如参展,听讲座,学习印刷、版画等。她特别提到,像梵高、毕加索的展览,由于是名人,客流量非常大,但英国的“艺术”氛围浓厚并不仅仅在于此,而是“从老太太到小孩,业余的时间都会参与艺术活动,比如绘画,写生等等,也包括残疾人。”

丰雪庆住在学校公寓,离工作室步行距离5分钟。插画工作室没有安排时,白天她会去版画工作室:从上午10点到下午7点,不停做试验,很有意思(也是毕设的一部分)。平时在印刷中偶尔出现问题,会请教版画专业的学生,她说现在“一点都不紧张了”。

越洋·访谈

美国插画市场其实非常公平

2019年2月18日,有着绘本插画界奥斯卡之称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最佳童书奖揭晓了新人奖获奖名单,一共三位,一位冠军和两位新人奖特别提名奖,新人奖特别提名奖中的一位就是丰风。丰风,笔名Lisk Feng,1990年3月出生于海宁,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动画(插画与漫画)专业(本科),同年赴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插画系(MICA)读研究生,2014年硕士毕业后留在纽约,从事自由插画师职业。2019年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最佳童书奖共收到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558件作品。丰风和英国一家出版社合作了《珠穆朗玛峰》,英国出版社的编辑看好丰风的作品风格,没有通知她就帮她去投稿参赛,结果“惊喜”出现。日前,记者通过邮件,联系到这位在海外已经小有成就的“90”后插画师,做了这次越洋采访。

Q:可以聊聊,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和去国外学习,对于职业素养提升来说,有哪些不同?

A:插画学习因人而异,且是非常依赖个体综合素质的专业,它甚至可以承载非科班出身的从业者,也可承载动态或纯艺术绘画的人,是个“水”做的专业。在国内外学习插画没有什么利弊上的说辞。在中国美术学院的4年,学校非常注重基础,在形象塑造和画面方面尤其重视,也会同时引导学生提升故事叙述能力以及覆盖一部分非插画专业的内容。一般来讲,中国的学院教育相对比较缺失的是对于职业插画素养的培养和对于未来职业的先导教育,以及跨专业的融会贯通,还有对于“选择”的渴求无法被满足——基本上所有的课都是必修课。

美国的经历会给我一种完全相反的感觉,可能也是因为阶段不同。在美国读研究生,更注重个人想法,个体创作非常自由,外加选课制度,可以选择完全和本专业无关的课程。好处是像我这样相对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类型插画的同学来说,选课比较有思路,比较迷茫或还处在思考中的同学会比较无所适从。

选择了版画课程后,我非常适应且喜爱。两年的学习,有一年半都泡在版画工作室,所有的创作和思维模式变成“做减法”,直接导致了插画风格的大幅转变。

Q:是什么时候感觉打开了知名度呢?为Hello Kongzi全球文化巡展(一个着眼于弘扬国学的公益传播活动)画插画后,感觉自己真正成名了吗?

A:打开知名度的话,最早是未毕业时,一些作业和国内插画项目在美国网站上走红。毕业后,渐渐进入到核心而稳定的插画创作节奏中,接触到了更多好的项目。2015年,hello kongzi项目让我开始进入“做评委”“拿奖”的范酬,但我觉得并不是“单独”的项目使我“成名”,都是长时间的积累。

Q: 在美国合作的品牌包括谷歌、苹果、Airbnb、Warby Parker眼镜等全球知名品牌。这些比较高端的品牌,与他们的合作是怎么达成的?

A:我好像没有主动向这个类型的客户推荐过我的作品,全都是在积累了很多作品后,他们顺势找过来的。插画工作其实就是这样,就像有块地,需要不停翻土、播种、耕耘、收获。有时候也像种番茄,没有搭大棚,落了雨,它们就变成了“失败品”,那只能再重来。与这些大牌合作多是广告项目。他们会付比较多的酬劳,但相对也最辛苦。他们考量插画师已经不是作品合不合格,还会考虑流量、风格、品牌契合度、合作默契度等,并且他们会经常同时测试多位插画师,最终选择1位。所以这个类型的工作,来之不易但可遇不可求,是他们找到你,你找不到他们的类型。做得比较好的插画师都会有这样的广告项目经验,像我与苹果的一个项目就是他们直接打电话联系我。即使画了作品,他们没有最终确定,也有可能“搁浅”。所以,要有心理准备——这个项目不属于你。我到签合同前,都保持着平常心。

Q:入“福布斯榜单”是与自己最近两三年在美国比较活跃有关吗?中国插画师在美国,是怎样的生存状态?

A:中国插画师在美国的群体逐渐壮大,主要来源于来美念插画的学生的增多。美国插画市场其实非常公平,不太看你到底是不是中国人,他们会看你的作品到底好不好。勤奋又有创作能量的华人插画师,会在美国有很好的机会。像在美国的中国插画师岑骏等,能创作出每年都入选“纽约时报”年度插画的作品。很多中国插画师在这边做得不够好或过得相对辛苦,一般和性格、社交能力、工作沟通能力,还有作品相关,这也非常正常,美国本土插画师也会有这种经历。

Q:美国的职业插画师和中国(在国内的)插画师的状态似乎有很大不同?

A:比较有感触的是,职业度不一样。国内的插画市场还处于上升阶段,很多事情不规范,如编辑本身可能不太懂插画却会指导插画师,给出并不专业的意见。国外的稿费相对规范,价格比较公正,插画师可以得到公平的酬劳。国内的话,稿费没有特别统一的标准。但不难理解的是,美国在1900年代就有插画师职业,中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也很期待参与这个发展过程。

Q:貌似比较喜欢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动态和作品?喜欢这种方式吗?

A:不是喜欢。插画作品需要被看到。对于发作品到社交网络,本身属于职业范围内的事件。经营插画有点像经营个人品牌,社交媒体的分享很重要。很多国内品牌也开始做内容,其实也是这个思路。

Q:今年,接了一些教学任务。可以聊下,做插画和教学不同的工作状态吗?

A:教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把我实践上的经验和感性思维整理出来,变成体系。我在罗德岛设计学院教书,虽然才刚开始,但挺有趣。从纽约到罗德岛当天往返9小时比较“虐”,所以下半年会考虑回到纽约教书,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带大四学生。

Q:从收入角度看,广告项目、书籍插画、绘本创作、教学等,哪个收入最高?或最稳定?自己会去排位吗?

A:一般来说,一定是做广告项目收入高。稳定的话,是教学。很多插画师会有自己较擅长或专一的类型,我个人喜欢插画的全部类型,喜欢什么都尝试看看。如果说最不喜欢的,也是广告——做起来真的很痛苦。我真的不是很看重钱,广告少做几个我也不会难过,那种心灵上的摧残每年两三次就够了。最近的心头好是童书。

Q:《珠穆朗玛》获得2019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最佳童书奖新人提名奖。儿童绘本会成为您职业的另一个方向?

A:是的,我一直想讲故事。我做童书以后吃了很多亏,但也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最近也在构思新故事,想做原创的小故事。

Q:做童书插画或绘本,会刻意想,孩子喜欢什么吗?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创作?

A:我不会只考虑孩子,只考虑孩子就相当于只考虑受众群,就像项目若只考虑卖给谁,他们能否接纳,这和理财产品思路也差不多。我会考虑,出一本书,读起来是否会起鸡皮疙瘩,吸引到我喜欢的家长群体。做《珠穆朗玛》后,一些独立书店和酷酷的家长会把书摆出来做装饰。总之,真的不想只把这些书当作教育工具,也不想把孩子当作孩子。有时候孩子超过你的想象。漂亮的、有审美的、好看的书,是陪伴。我至今记得儿时喜欢的书都很有趣,但我不会记得那些教我怎样懂礼貌的书。市面上,有很多这种类型,并不需要多我的一本。

Q: 可以详细说说《珠穆朗玛》的创作过程吗?

A:这本书说来很神奇。我在2016年年底就想画雪山。然后我最喜欢的英国独立出版社nobrow flying eye,拿着《珠穆朗玛》的简介,来问我有没有兴趣。这本书很有挑战, 需要很长时间的绘制和磨合,编辑也很受虐,我也很受虐,直到2018年夏天才收尾。美术方面几乎所有的细节都是我来主导,这让我非常开心,连封面上的字都是我亲手写的。nobrow flying eye出版的书最大特点是,书籍装帧不遗余力,和我喜欢的纸、设计等都很契合,我知道做出来一定会不错。最辛苦的部分是制作草稿,绘制完成稿的过程比较愉快,草稿真的很磨人。

江湖实战篇

做“甲方”OR“乙方”?

林婷在大学期间接触到绘本和插画,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初创的儿童插画工作室任职。头一年,林婷制作了大量童书插图,从“小白”迅速掌握了“初级插画师”技能。当时的林婷并没有真正进入插画圈,只对工作室的老板负责。2011年她产生自己接外包插画的念头,开始寻找“甲方”资源。那时,QQ群还是主流的沟通交流平台,在群里,林婷认识了大量童书编辑。

对林婷影响最大的一次创作是她画的一个杂志内插。那次画算是她第一次突破瓶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和风格。那次合作,对方也非常满意。最好的结局是,这个“甲方”成为了林婷长期的客户。但“挫折”总是有的。多年前,林婷试稿完成后“甲方”预付了一部分合作款,但画稿始终没法通过,最后林的解决方案是及时把钱退了,当然“甲方最后也没有留住”。林婷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项目自己都能接,如果试稿发现难度可能超过自己的能力,即使能通过最初的“考验”,在项目过程中终止也很有可能。

据林婷透露,“一线”童书插画师的工作模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坐班插画师,一种是自由插画师。自由插画师的收入来源主要通过“接稿”,收入取决于每月产出的数量或每张画的单价和画手的产出节奏。“每个阶段不太一样,熟练的画手每个月月入1.5万以上没问题。“童书也是按照整本书或每页定价,也有按版税付费。”

尽管米菲(化名)到美国定居已有7年,做插画14年,她至今保持着跟国内插画圈相当紧密的联系。出国之前米菲花了10年时间学习外语,每天背400个单词,为了“能出国发展插画事业,更新插画理念”。出国后的米菲在美国一家公司做插画师,跟国内的图书圈的合作主要通过微信和QQ接单。国内的编辑发文字稿,米菲画样图,双方确认好风格后就开始进行绘制。期间可能一边画一边调整,最终对方满意再付款,传送源文件。“跟国内的插画师在操作流程上并没有太大区别。”

但和“甲方”的争端,随时有可能发生。“说不定明天就有。”米菲说到这里,有点自嘲地笑。“遇到争端就尽量大家都退后一步达到双赢最智慧”,但如果遇到那种不愿退让的“甲方”,米菲一般会选择“沉默是金”。眼下,米菲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画插画稿,有部分教学收入。“原作出售的情况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从生存角度看,一线“草根”插画师,想靠插画生存,必须有长期连续的“甲方”合作单位并且对方能够“按时付费”,如果稿子“青黄不接”,“甲方”又不太“靠谱”,很难不遭遇“生存危机”。

提问

□不同类型的插画师想要跨越层级,从基层的插画配图人员到内容创作者,怎么去跨越?

林婷:我认为的插画师层级只是熟练度的问题,每位插画师都算是一种内容创作者,不管是系列作品还是单张作品,都需要具备创作特点,一个插画师需要具备电脑能力,图文转换能力,手绘能力,拆解能力和与甲方沟通能力等等,当这些能力通过长期的实践以后,能力被锻炼得更熟练,对市场了解得更透彻,那么就可以成为一个专业的插画师。但是很多人没办法走到专业插画师的难点在于没办法坚持和对自己的能力欠缺点不了解,不能正确地去提升自己的技能点。

米菲:我觉得插画师没有什么等级区分。给甲方接活的也有做到顶级的,比如可以接到白宫总统的活。这也不比什么学院派差到什么地方。我觉得插画师群体现在大概分为两种类别。(图书类插画师和商业类插画师这两种类别不分高下)每一个类别都有混得风生水起和贫穷潦倒的。其实只要把握住市场和客户需求生活就不会很艰难反之就是艰难,画难以成交。有可能一个插画师是基层接单和内容创作并行的。其实想过渡到内容创作只要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就可以了,所谓沟壑就是你到底有没有足够的存款?怎么跨越—存钱!存钱!存钱!当然除了钱之外还有一个难题就是你自己要有创作激情和创作的方向。只要你有了自己很想做的选题也有足够的钱垫底,那创作本身也不算什么难以登天的事!

□现在童书很热,貌似做儿童插画的前景不错,另外,原创图画书也在加热,从插画师的角度来说,能赶上这波潮流吗?“成名成家”可能性大吗?还是说,只是某一小撮人的狂欢?

林婷:儿童插画师只是插画师的一种,而童书也仅仅是儿童市场的一种产品,现在儿童市场上面的产品有很多,比方说线上教育的图书或者儿童app或者是一些儿童的玩具等等,这些都是需求儿童插画的,所以并不是只有童书市场,儿童插画师可以多关注市场上的儿童产品,多多拓展自己的渠道。任何一个产品如果深挖都有可能“成名成家”,或者说走到这个行业的大拿,但是需要对这个产品行业的热爱,和对这个市场的研究,还有不断的深挖和大量的时间投入。

实战小贴士

1:儿童插画相对于游戏插画、商业插画来说,基础要求较低,需求量大,对于想成为插画师的人来说,入门较容易。

2:可以把自己觉得满意的插画作品(这里一定要是完成度高的样图)发到qq群,如果有编辑觉得合适,会主动找上门,或随时留意群里发的一些试稿内容,主动联系编辑要求试稿。

3:了解自己很重要。不要盲目接单,不然会耽误更多时间。但职业初期,大量试稿很重要,这个过程能迅速了解到底什么适合自己。

4:和“甲方”合作,作品首先要满足“甲方”需求,如果能超预期满足他们,那么恭喜你,这个“甲方”很可能成为你的长期客户。所以,找准“甲方”的需求点很重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