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卫立煌:抗战时支持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克制,晚年受大陆优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共打了多少年内战 名将卫立煌:抗战时支持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克制,晚年受大陆优待

名将卫立煌:抗战时支持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克制,晚年受大陆优待

2023-05-12 04: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虎将卫立煌,和中国共产党惺惺相惜

卫立煌于1897年生在安徽省合肥县卫杨村,他的父亲曾是清政府的九品芝麻官,在当时也算小康之家,但在他7岁那年,安徽闹瘟疫,他父亲不幸死于这场灾祸。

此后,卫立煌就跟着大哥卫立炯生活。大哥在政府当官,养活着自己的家小和弟弟卫立煌,虽然日子很紧张,但还是把卫立煌送到书院上学。

卫立煌在清末读了几年私塾,粗懂四书五经,1912年民国成立后,卫立煌进入了新式学堂学习西学。

15岁那年,他远赴湖北讨生活,后来考上了“陆军学兵营”,从此走上军旅生涯。

在民国初期,卫立煌南下广州加入革命军,曾担任孙中山先生的卫队长。孙先生去世后,他跟随蒋中正南征北战,曾在北伐中立下大功。

后来,人们总结蒋氏手下有“五虎将”,其中就包括卫立煌。

转眼,时间进入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卫立煌曾率领军队围攻鄂豫皖苏区,和红军交手多次,互有胜负。

红军和卫立煌对彼此的评价都很高,卫立煌认为红军的战斗力远高于军阀的部队,这样的军队没能为政府所用,实在是一个遗憾。

卫立煌的遗憾,后来在抗战时期得到了弥补。

1937年秋,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华北抗日。

抗战早期,八路军的主战场在山西,山西军阀阎锡山和中央军的卫立煌在山西正面抗战,八路军在晋西、晋北搞敌后抗战,双方合作非常成功。

在这几年里,猛将卫立煌和八路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卫立煌在山西给八路军提供了很多方便,还送枪、送物资,朱德、彭德怀等人都对卫立煌评价很高。

彭总曾说:“卫立煌在抗战里不干预八路军事务,不让手下搞摩擦,是个真正的抗战派。”

此外,卫立煌在抗战初期还常去延安见过毛泽东和周恩来,和两位领袖交流抗日的看法,双方惺惺相惜。

1939年,卫立煌被任命为河南省主席,他在洛阳设八路军办事处,这在蒋氏政府上层引起震动。

对此,蒋氏曾多次发电让他和共产党“保持距离”,军统更是派出特务在洛阳监督卫立煌。

但是卫立煌不改本色,依然保质保量向八路军提供军饷、武器弹药、军需物资,甚至包括最为紧缺的西药,这些行为招致整个国民党高层的猜忌。

1941年,日军在中原发起攻势,攻下郑州,卫立煌率军从日军猛将冈村宁次手里夺回郑州,让全国百姓鼓舞振奋。

但是没多久,重庆传来了一纸委任书,卫立煌被夺了军权,调到西安当“西北行营主任”。

卫立煌被撤职,其实是军统特务搞的鬼,他们把卫立煌和延安的来往电报收集起来交给蒋氏,蒋氏勃然大怒,这才让卫立煌“靠边站”。

二、在东北“出工不出力”,卫立煌真是我党卧底吗?

抗战后期,卫立煌曾被启用为中国远征军司令,指挥中国军队在滇西和缅北地区击败日军。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

1945年到1946年,国共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但1946年夏天,蒋氏率先挑起内战,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

当年11月,卫立煌因不满内战而被蒋氏解除军职,他索性带着妻子一起前往美国访问,然后又遍访欧洲诸国,一年多没有回来。

至于在国内打内战的蒋氏,虽然前期有很大优势,但后来被人民军队慢慢翻盘,他心急如焚,最后又想到了远在法国巴黎的卫立煌。

1947年底,蒋氏急召卫立煌回国“救火”,1948年初,蒋氏将他任命为“东北剿总司令”,司令部在辽宁沈阳。

如今的我们都知道,解放战争的胜负就系在东北,这里是中国的重工业中心,谁得到这里,谁就能南下中原。

为了守住东北,蒋氏派遣了重兵,原来属于远征军的美械师都部署到了东北,供卫立煌调遣。

在现在的互联网上,都在谈论“卫立煌是否是我党在东北的卧底”,因为卫立煌走马上任后,在东北剿总司令位子上无所作为,龟缩在沈阳城一动不动。

连蒋氏亲自催促,卫立煌都不出战,最后坐视东北被解放军全部解放,最后他被蒋氏撤职,并以“贻误战机”的罪名监禁了起来。

有人把卫立煌在1948年的表现,和1955后他回国受到的礼遇联系起来,认为卫立煌当年和共产党有默契,所以“摆烂”坑了蒋氏。

但这并不是历史事实,而是牵强附会,仔细分析1948年东北的战争形势,就知道卫立煌按兵不动并不是因为和我党有联络,而是真的动不了。

原来,早1947年夏天,蒋氏把自己的“第一大将”陈诚派往东北主持战局,可这位“常败将军”不是林彪的对手,半年里被东北解放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东北大部分被我军解放。

1948年初,卫立煌被叫去东北“堵口子”,卫立煌本来坚决不去,因为包括他在内的老将们都知道东北已经无法翻盘。

1948年的国军,仅仅占着沈阳、长春、锦州这些大城市,以及附近一些县,而且城市之间的交通线已经被我军切断,这时候应该是全线撤退的时候,想在东北翻盘,是痴人说梦。

卫立煌不想去东北,蒋氏派人去游说也没结果,最后陈诚的老婆居然登门来劝说,说自家男人身体有病,已经不堪重负,求求卫将军救救她全家。

卫立煌最后无奈,只能去东北上任。

等卫立煌到了东北,却发现手上只有50万人,其中主力在沈阳,约30万,锦州有10万,长春有10万。

但他面对的解放军和民兵却超过100万,占领着东北大部分地区,而且已经把锦州、长春团团围住。卫立煌到沈阳后,蒋氏让他立刻为其他城市解围,差点没把卫立煌气晕。

蒋氏要卫立煌从沈阳出兵,南下锦州,保住沈阳到锦州的交通,然后巩固锦州的防御。这样就算东北毁败,只要锦州在,能把解放军“关”在东北,保住华北。

但是卫立煌却拒绝这么做,打死不出兵。他的理由很简单,国军在野战绝对打不过解放军,出去就是送死。

“国军野战打不过解放军”,这是几年内战的经验,更何况解放军现在人数更多,装备更好,又有林总这样的“当代韩信”坐镇,打野战几乎是把国军吊着打。

对国军来说,如果沈阳的军队南下,去锦州的路上被解放军三面包围,可能导致主力惨败,那蒋氏在东北的统治就真的完了。

而卫立煌知道,解放军唯一的短板就是不善攻城,所以卫立煌在沈阳加紧修建工事,把沈阳打造成铁桶。军令在手,他不得不和解放军耗下去。

当时长春被解放军团团包围,城内求援,蒋氏三番五次命令卫立煌去救,卫立煌也按兵不动。

卫立煌知道解放军就等着“围点打援”,长春城外都是解放军的阵地,如果自己派兵去救,就正中林彪的下怀。

三、“战犯”回国却受礼遇,新中国以此收“旧人心”

卫立煌深谙解放军的作战之道,所以哪怕后方“十三道金牌”,卫立煌也按兵不动。他表面上在东北毫无作为,实则不是不想动,而是不敢动,一动就会被解放军的东北野战军抓住。

因此,在解放东北期间,说卫立煌是我党的“卧底”,这不符合历史事实,既不尊重卫将军的军人职业素养,也淡化了解放军将士们的功绩。

而卫立煌在“剿总”任期内,也往东北大量运去军械,加强部队战斗力,但是除此之外,国军在东北没有任何作为。

最后在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随之而来的就是10月11日的锦州解放,10月17日的长春解放,11月初的沈阳解放。至此,东北已完全属于解放军

东北解放后,蒋氏气得七窍生烟,早在10月30日东北崩盘时,他就让卫立煌来北平见他。

在二人简单的面谈之后,蒋氏以“按兵不动,贻误战机”为理由,把卫立煌撤职查办。

此时的卫立煌是有苦说不出,毕竟东北之事不可为,是1947年陈诚摆下的烂摊子。陈诚算是蒋氏的“嫡系”,蒋氏从不处罚,卫立煌被逼无奈去擦屁股,反倒搞得一身骚。

最后,卫立煌带着家人南下,从上海去了广州,想去国外定居。结果军统的特务在广州拦住了卫立煌一家,送往南京软禁,等待蒋氏发落。

很快,蒋氏下令调查卫立煌是否“通共”,特务机关急忙准备材料,一旦罪名坐实,卫立煌凶多吉少。

就在这个档口,1948年12月,中共突然公布了蒋氏政府43大战争罪犯的名单,卫立煌的名字赫然在列。

此举无疑是救了卫立煌,证明他和中共无关,否则怎会名列战犯,在追捕行列之中呢?

1949年,因战事不顺,蒋氏宣布“下野”,回浙江老家隐居。李宗仁成为“总统”,他下令把卫立煌放出来,继续为自己效力。

卫立煌则躲开特务的监视,带家人从上海坐船离开大陆,去了香港定居。

卫立煌此后在香港做生意多年,但一直不太顺利。1955年,在中共地下组织的联络下,卫立煌向北京写信,表示愿意回大陆。

随后在3月14日,卫立煌夫妇来到广州,中国大陆的主要报纸都报道了这一新闻,蒋氏在台湾痛斥卫立煌是“叛徒”。

4月初,卫立煌来到北京,朱德元帅和周总理亲自到车站迎接,毛主席带着6位开国元帅在中南海摆宴为卫立煌洗尘,这些元帅都是卫立煌在山西抗日时期的故人。

后来,卫立煌被任命为全国人大代表,还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种待遇让作为一个“败军之将”的卫立煌非常感动,他常对家人说:

“共产党人重情重义,不忘故人,怪不得能得民心。”

1958年,卫立煌因病住院,此后一直身体不好,最终于1960年因病去世。

至于卫立煌晚年在大陆的5年生活,可以说备受优待,就连他的家人都受到政府妥善安置。

新中国政府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首先自然是我党确实感谢卫立煌在抗战时期对八路军的帮助,这是不可抹去的功勋。

其次,政府想借卫立煌来树立一个典型,告诉国内和海外的国军将领,只要拥护新中国,以前的一切既往不咎,还能受到优待。

卫立煌将军去世后,遗体被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国家领导人集体出席了他的追悼会。

新中国官媒称他为“坚定不移的爱国军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这对于一位“曾经的敌人”来说,可谓是极高的赞誉了。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卫立煌与山西敌后抗战》,王宇飞

2、《卫智向本刊记者讲述祖父卫立煌不是卧底》,刘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