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园林材料的内涵包括 分享

分享

2024-07-01 05: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砖老房

青苔附身在红砖墙上

留下岁月的痕迹

沉淀了千百年的时间,给所在地留下了独有的风貌痕迹。在此之下,景观对场地历史文化的接纳与融合,让景观本身能够成为时间轴上的一部分,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

"

如果有一种“新都市主义”,它并非基于秩序和无所不能的畅想,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阶段过程。

—— 雷姆·库哈斯

"

时间的进程

景观是一个“事件”

景观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做出物体”,而是“处理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场地会自己变化、成熟,甚至老去。景观的内涵包括了不断变化的时间和物质,风景的形式是持续流动的,是一个具有“生成”特性的风景过程,是一个“事件”。

一方面,时间流逝中,景观自身也在反应和变化。十年树木,从长远来看,一个景观项目最终完成对空间的塑造过程何止十年,换句话说,景观园林根本没有“绝对完成”的这一时间点,时间在纵向的维度上面给予它变化的属性。

我们可以将景观视作一个系统,设计元素的作用便是在不断调整这个系统在自然发展过程中的方向。作为景观设计师的实践乐趣可能更多的在于见证项目的成熟,自我完善、自发地变化成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这样一个过程。恰好点缀在青砖上的青苔,零星覆盖石滩的水草,甚至是满地的落叶都是我们在最初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一件作品会是绝对的永恒,而这些在自然演替中存在的设计却静静地证明了自然的伟大与包容。他们曾经与自然抗衡,又接受了时间的洗礼,他们都是时间的产物。

另一方面,时间流逝中伴随着事件变化。不仅是潮涨潮落、昼夜更替、晴雨变化、四季轮回等等这些自然、气候的变化,还有工作节假日、人口老龄化、现代交往方式等等社会状态。

作为“景观事件”中的“事件”,一个成熟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这诸多的自然变化,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多的社会议题。好在景观是一种有能力具有应对临时变化、转变和适应性等独特能力的媒介。

1982年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竞赛中,主办方力图打造一座“21世纪的城市公园”,开创城市设计的新纪元。伯纳德·屈米工作室的获奖方案明确采用了开放性操作的概念,将景观作为最优途径,来协调随着时间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内容和社会,尤其是城市活动的复杂演变过程。

而同样对景观的未来发展同样有重要意义的是雷姆·库哈斯的二等奖方案。他激进地将毫不相溶的内容并置在一起,对公园的基础设施进行巧妙且适当的组织,以应对随时间变化出现的未来利用方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两个前所未见的设计理念为往后的园林景观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和自组织性提供了充足的思考。在这里,时间已然不是“消逝”的过去,而是未来的诸多可能。

拉维莱特公园——屈米方案 |

既然设计者无法控制一切,那么就提供逻辑清晰的几层结构,至于场地具体的使用状态,很大程度就取决于使用者切身的参与。

二、时间的景观

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斯蒂格·L·安德森在讲座中提到:“景观中重要的不是表象,而是效果。”对于营造本身,我们往往更多的强调空间。空间在一定层面是一种专业能力与专业判断,是基于一定的科学训练而形成的评价体系。

但对于更多使用者与体验者而言,空间感受是更为直观的体验空间的方式。形式在某些层面,是难以被感知或者形成连贯的系统的,而感受是伴随时间所形成的心理活动的总结。人的意识活动不能在空间定位,却能在时间流逝中被感受到。

时间的表现

“点”维度

时间的表现,就是设计可以相对直接的将时间可视化的表达出来,景观往往可以作为衡量时间的“钟表”。

我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讲究疏影横斜,投影在白色的墙面上,伴随着太阳的移动,演绎出不同的风景。这种画面,能够记录当下的时间,将无形的时光,投射在斑驳的树荫中。这种时间流程中富有意蕴的瞬间,让我们获得了“此时此刻”的切实感受。

在园林景观体验的过程中,对这些“时刻”的感知,往往与空间联系在一起。我国古诗中,不少经典名句反映着时间与空间的唯美关系。细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以感受到当时当下的波澜壮阔。虽然远处船只来来往往,波涛阵阵,但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在此刻仿佛忽略了时间的进程,静静站在江边眺望的画面。

在天誉壹品居住区景观设计项目中,设计师利用不同光线的变化来诠释时间在场地中的凝结。在清晨,轻柔的光打在晨光花园中,在雾气下显现朦胧的白光,带来新一天早晨的清新;傍晚,主入口的旱喷水柱波光粼粼,折射落日下归家的暖意;在润玉书气花园处,光线打在镂空的廊架上的文字上形成倒影,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放缓了脚步,与闲坐的游人一起细品此处的鸟语花香。

广东茂名天誉壹品园林景观设计——暮光花园 |

时间的连续

“线”维度

时间的“线维度”是指由时刻所组成的时间进程,即单一时间点所形成的具有指向性的时间序列,即时间的连续,能够展现设计作品自身的故事性与叙事性。

如果说时刻所呈现的是一种具有瞬时感受的景观体验,那么时序所带来的就是无数时刻累积而成的时间进程。正是在这种时间序列的延展中,人们对景观的体验也从“静而观之”转换为“动而感之”。时间的流逝使人面对的不是一个风景而是一个风景序列,而是一个具有“生成”特性的体验过程。

在这种故事性与叙事性中,人类才有了时间的概念。时间是记述顺序性的产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动线设计,便是一个时间线索下的故事。

优秀的设计师擅长很好的组织故事中的平淡与高潮,在深国际智慧港项目丘山之居区域,丘山之居是一隅“怀抱幽山”之雅的高档住宅,设计师在展示区入口以一座池台营造入院第一感受,正式但不引导的门厅引导宾客进入院内主景“丘山云月”处;

深国际智慧港——清泉幽瀑 |

一处开阔水景倒映着绰绰山影,寻迹而入“绿野丘田”,起伏的微地形孤植造型松搭配景石,营造出悠扬意境之美;“林下密谈”上层种植舒展的乔木,入水的平台为洽谈营造一处静谧的空间;再往里,入户前的“清泉幽瀑”以一水帘为其造势,闹与静仅有一墙之隔。

在此序列空间下,从一进门的收敛、望丘,到后来的静心、临瀑,动与静、开与合都设于巧处,为展示区营造出一个步移景异、意境连绵的景观。在这种时间的绵延中,空间得以流转,场景得以变化,时间成为了一种具有指向作用的“持续秩序”。

时间的感受

“面”维度

不管是“画面式”的瞬时体验,还是“景观序列”的叙事性体验,其最大的目的还是希望游客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时间带给我们更多维度的体验。一个层面上,设计师借用时空交错的设计手法,让人们在景观中游走的同时,忽略时空的限制,仿佛到了某个特别的境界中。

以海南智慧新城水月公园项目为例,方案追溯苏轼与海南的文化渊源,来找寻场地的时空联系。“提壶邀月”节点位于公园的制高点,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为题。高处邀月阁的月洞与远景的月光环在轴线上成同心之圆月,发出与月同坐的邀请;阁顶外展呈托月之势,似要把月收藏在这一方天地,显现把酒对月的豪迈。

海南智慧新城水月公园

提壶邀月

在此处领会苏轼举杯对月的豪迈

在这里坐看近水远山,我们仿佛回到苏轼悠闲生活的一天,在园中闲庭信步,在阁里金樽对月,与友人吟诗作赋……此时此地,历史意向与现实表达被统一在时间流动的场景中,双向的时间指向实现了叠加与融合。

时间的感受的另一个层面,是一种动与静互相杂糅的氛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态景观在时间维度中,具有动态的效果和动态的感知,也蕴含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样以水月公园举例,“天光月影”节点处,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设有影亭,顶面以圆月镂空处理,将错落有致的山形元素融入镂空隔断中,在光线照射下形成重叠的幻影,达到一种平静的朦胧之美。

而前方的广场上为沙石组成的同心圆波纹,似那水映明月之涟漪,以静态之景呈现动态之势,与影亭之景再相呼应。两者动静相生,更添此景的安宁与意境。在时间的维度中,静态景观与动态神韵相互反转,引发人们更多层次的想象与情感。

时间给园林景观带来了更多的维度和可能性,而景观本身也丰富了时间之美。

设计师有幸,以景观为笔,“在时间中言说时间”。

景观和时间在这里交错,编织出无穷无尽的可能。

深圳园林规划设计院 刘沁雯 黄种劲 | 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