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具有光辉历史的铁血劲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团的光辉历史第二集 一支具有光辉历史的铁血劲旅

一支具有光辉历史的铁血劲旅

2023-12-26 22: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创:曹益民

●绥蒙铁骑驰西北,创建骑兵第二旅

●一野骑兵第二师,固原山城撤建制●甘肃临夏蝴蝶楼,成立骑二师师部

●改为陆军二十师,千里跃进贺兰山

●守备雄师著新篇,百万裁军终使命

为使战友们分享师团光辉历史,笔者曾于2019年3月1日在《金戈铁马贺兰雄鹰》公众号上发表了《团队光辉历程(一)五十八团——陇东、晋南老区的英雄部队》一文,随后还将陆续推出其他各团团史。

陆军第二十师最早进入贺兰山的是六十团,他们改编后直接由甘南经兰州于1969年10月下旬进驻石炭井。继之,五十九团一营改编后于1969年11月下旬进驻阿拉善左旗巴音浩特、腰坝、长流水和上木井子一线,担负贺兰山南端防务。

今逢陆军第二十师改编进驻贺兰山50周年之际,笔者特撰写《一支具有光辉历史的铁血劲旅——献给原陆军第二十师进驻贺兰山50周年》文章,以飨读者。

穿越历史的隧道,我们追寻着那支已经从解放军编制序列中消失多年的队伍。啊!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我们的部队!它在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诞生,从骑二旅、骑二师,到陆军第二十师,再到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金戈铁马,贺兰雄鹰,战功卓著。追根溯源,我们是一支有着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英雄部队,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铁血劲旅。

绥蒙铁骑驰西北,创建骑兵第二旅

陆军第二十师的前身是哪个部队?它是从哪里来的?这要从当年的绥蒙军区骑兵旅说起。

绥蒙军区旧址纪念墙在晋西北朔州市平鲁区六郎山下建成

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复,晋绥军区于1945年9月12日以塞北军分区为基础,扩编成立了绥蒙军区,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调归绥蒙军区,与已归绥蒙军区的原塞北军分区各骑兵团合编为绥蒙军区骑兵旅,辖骑兵第一、二、三、四、五团。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的5个骑兵连,编为第一团;活动在绥中的塞北军分区第二团仍为骑兵旅第二团(后为骑二师四团、陆军第二十师五十九团);在绥西活动和发展的塞北军分区第三团,编入骑兵旅后仍为第三团;活动在绥南蛮汉山一带的塞北军分区第一团编为骑兵旅第四团(后为骑二师五团、陆军第二十师六十团);陶集大队编为骑兵旅第五团。骑兵旅先后参加了晋北战役、大同战役集宁保卫战,以及两次出击绥北、保卫绥南解放区等战斗,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正面作战。

我们师的前身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晋绥地区的部队,怎么来到了大西北?笔者前些年专程到西安向骑二旅的老前辈、现已近百岁的兰州军区原副参谋长王志文首长请教,方才解开了这个谜。

原来,我们部队从绥蒙地区转战西北,是因为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

解放战争中的1947年下半年,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南下作战,准备将战争推向国统区。但是,在陕甘宁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聚集着众多的我党政机关和军队,既缺粮,又缺钱和各种物资,西野6万多大军同样没有粮食。被毛泽东点将负责西北后方供应的贺龙(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司令员)想方设法总算拨给了西北野战军急需的大批粮食,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但彭老总又发电报要贺老总解决部队越冬的被服装具和南下途中的经费。

贺龙一时犯了难,他与林伯渠、习仲勋商量对策,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做生意,将晋绥区的土特产运到边界,让商人们贩到国统区去出售,或者从国民党军那里换回弹药、药品、棉花、布匹等,甚至黄金、银元。但是,由谁负责运送这批特货呢?贺龙首先想到了时任绥蒙军区副政委的张达志。这位因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而被称为“布衣将军”的开国中将,一直是我们骑兵部队的领导,后来长期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仍然领导着又组建的骑二师。

张达志接到命令,与绥蒙军区骑兵旅政委王再兴、参谋长王智率领绥蒙军区骑兵旅的第二团、第四团,急速奔袭山西兴县,这里是贺老总联防军区总部所在地。此时已是10月,天气日渐转冷。

贺龙司令员在向联防军骑兵部队讲话

贺老总对张达志讲:“西北野战军现在困难得很,衣服穿不上,伙食钱也没有。冬天快到了,要想一切办法支援他们。我给你一个很特殊的任务,当运输队长,做买卖。你带两个骑兵团,一个到关中,一个到晋南。再给你两部电台,直接同联防军区司令部联系。”为了路上方便,贺老总任命张达志为陕甘宁晋绥五省游击司令。贺老总还给张达志具体交代:每匹马驮两个装货物的口袋,你也不能例外。第二天,张达志带着满驮特货的两个骑兵团和一个100多人的骡马大队准备出发,贺老总前来送行,又强调无论如何要保证钱和特货万无一失。出发后骑二团往陕北、陇东方向行进,骑四团向晋南方向行进。经晋南、延安、关中、陇东,圆满完成任务后,骑二团和骑四团都留在了陕甘解放区合水县,再没有归建绥蒙军区骑兵旅。

1948年6月,绥蒙军区骑兵旅第二团和第四团与陕甘骑兵支队,在甘肃省合水县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骑兵第二旅,旅长王智,政治委员王再兴,副旅长兼参谋长李振海,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惠志高,辖3个团,原骑兵二、四团番号不变,陕甘骑兵支队编为骑兵第二旅第六团(其前身是1943年5月组建的靖边骑兵大队。1945年8月,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三旅骑兵团,1946年3月,缩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营。1947年6月,改编为三边军分区骑兵团,后改编为陕甘骑兵支队)。这个骑兵六团并非后来被归属到重新组建的骑二师六团。

1948年9月,骑二旅拨归西北野战军建制,称西北野战军骑兵第二旅,旅领导无变化。骑二旅立即随西野参加解放大西北战争。其所属二团与陇东部队一起肃清当地反动地方武装、保甲团,牵制马鸿逵部,配合主力作战。二团赴蒲城县高绕镇配合一、四军在铜川、耀县一带活动。年底,骑二旅参加了渭北战役。

一野骑兵第二师,固原山城撤建制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16日,骑兵第二旅改称骑兵第二师,习惯上仍称“骑二旅”,辖3个团,原骑二团改称骑四团(后来的五十九团),原骑四团改称骑五团(后来的六十团),原骑六团番号未变。师长王智,政治委员王再兴(后为惠志高),副师长李振海,参谋长陈寿亭,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惠志高,归第一野战军建制。

1950年7月7日,骑兵第二师在固原集会 王志文提供

4月,骑二师随十九兵团进入甘肃,参加了解放宁县、镇原的行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西北军区的机动部队,活动于甘肃宁夏之间。1950年春夏,进入平凉、固原平定叛乱。

1950年11月,骑二师在今甘肃固原县(现为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整编,撤销骑兵第二师建制,以师部为基础组建西北军区骑兵司令部,苏鳌任司令员,骑二师师长王智任副司令员。所辖第四团改称西北军区独立骑兵团,第五团与第六团合并,称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六团,移防甘肃康乐、临潭一带执行剿匪任务。

1950年骑兵第二师干部在固原合影,前排右二为组织科长张玉茂;后排右一为二团政治处主任,后任陆军第二十师政委的徐志亮;后排右二为作训科长,后任兰州军区副参谋长的王志文;后排右三为骑二师教导队政委张秀 王志文提供

l952年6月,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六团改称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一团;一军骑兵团与四军骑兵团合并,称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二团;三军骑兵大队、驼兵团、辎重营等单位合编为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三团(驻河西走廊,归张掖军分区代管);西北军区独立骑兵团改称西北独立骑兵第四团(驻宁夏,由宁夏军区代管)。1962年组建骑二师师部,以上独立骑兵团为该师所属的4个团。

1955年5月,西北军区析分为兰州军区和新疆军区,西北军区独立骑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团划归兰州军区建制,分别改称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团。l957年秋,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四团编入骑一师,仍为四团。l961年11月,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一团也编入骑一师,改称第五团。1962年2月,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二团改称兰州军区骑兵第六团,兰州军区独立骑兵第三团改称兰州军区骑兵第七团。

甘肃临夏蝴蝶楼,成立骑二师师部

1962年8月,骑兵第一师奉命率一、二、三团移防新疆,代管的四团和五团留原驻地未动。

9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发出电令,决定成立一个骑兵师师部机构,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二师”,隶属兰州军区建制。师部住“西北五马”之一、国民党陆军中将马步青三太太张筱英的别墅——临夏蝴蝶楼。师辖第四、五、六、七团4个骑兵团。

临夏蝴蝶楼

原编入骑兵第一师的骑兵第四团(后来的五十九团)、第五团(后来的六十团)调归骑兵第二师建制延用原番号,兰州军区直辖的骑兵第六团(后来的陆军第二十师炮兵团)、第七团拨归骑兵第二师建制,也延用原番号。

组建期间,其领导工作暂由骑一师参谋长周昌举、骑一师政治部副主任郭培荣、骑一师后勤部部长钱学义三人负责;组建采取先搭架子,配好干部和必要装备,立即开展工作,然后逐步充实的原则。

在周昌举的领导下,将骑兵第一师顺利送上进疆的征程后,立即展开骑二师师部机关组建和各团的归建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1月19日,兰州军区党委决定由慕明君、周昌举、郭培荣、钱学义、曹福贞、徐志亮、司泉荣、高俊杰8人组成骑二师临时党委,慕明君、周昌举、郭培荣、钱学义4人为常委,慕明君任书记,周昌举任副书记。

师领导、机关和直属队从兰州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天水步兵学校、骑兵第一师、甘南军分区等11个单位抽调配备,多数经过战争环境的考验。4个骑兵团分别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二师四、五、六、七团”。

1967年,骑兵第二师领导在甘肃临夏蝴蝶楼师部合影。左起张世昌、邢道山、黄世渊、张桂金、徐志亮、周昌举、高俊杰、钱学义

至1963年1月底,历时80天,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师机关正式办公。师机关辖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其中,司令部辖作训、侦察、通信、机要、军务、管理6个科;政治部辖组织、保卫、宣传、干部、秘书5个科;后勤部辖军需、财务、营房、军械、运输、军马、卫生7个科和军械修理所、车辆修理所、运输队、储备库。师直分队有警卫连、通信连、喷火连、工兵连、教导大队(其中马术队81人)。此后,师政治部增设了文化科、青年科、直工科,后勤部增设生产科。

1964年11月,骑二师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单位、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合影

骑兵第二师从1962年10月组建,至1969年10月改编为陆军第二十师的7年间,组织部队军事训练,特别是1964年群众性大练兵、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部队战斗力显著提高。开展争创“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和学习毛主席著作、学雷锋活动,加强部队管理教育和生活保障,抓农副业生产和群众纪律执行,部队建设全面提高,顺利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同时,奉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曾抽调1402名干部战士参加刘家峡水电工程局、陕西略阳铁路系统和临夏、武都、甘南、兰州等地市县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学校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工作,对稳定局势,恢复生产等起到积极作用。

改为陆军二十师,千里跃进贺兰山

20世纪60年代末,“珍宝岛事件”使本来就很紧张的中苏关系骤然升级,苏联在中蒙边境陈兵百万,中国北边吃紧,全军备战,骑兵第二师受命于危难之中,与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二团改编为陆军第二十师,奉命千里跃进贺兰山,保卫祖国北大门。当时,陆军二十师肩负的重任是:坚守贺兰山,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将士们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入侵老毛子的“三板斧”,使战略预备队有隙机动。

1969年11月,陆军第二十师正在改编移防中,即由六十团团长赵八维等率200余人的打坦克集训队赴宁夏中卫迎水桥兰州军区打坦克训练基地训练骨干 赵八维提供

根据中央军委1969年9月25日命令,兰州军区于当年10月5日下达《关于改编骑兵第二师为陆军第二十师的命令》。据此,骑兵第二师(欠七团)与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二团合编为陆军第二十师。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二团改编为步兵五十八团,骑兵第二师所辖第四、五、六团依次改编为步兵第五十九团、第六十团、师炮兵团。骑兵第七团划出改称兰州军区独立骑兵团。骑二师直属警卫连、喷火连、通信连、医院、汽车排和工兵连分别改(扩)编为陆军第二十师直属单位。

中共陆军第二十师首次代表大会1970年4月18日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召开,全体代表合影

整编后,师机关编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3部共设21个科和警卫连、侦察连、防化连、通信营、工兵营、高炮营及师医院、汽车连、司训队、修理所等直属单位。辖步兵第五十八团、五十九团、六十团和师炮兵团。

师部及所属各团分别由甘肃、青海移驻宁夏贺兰山一线地区。整编移防自1969年10月开始,至11月底基本完成。

部队陆续到达宁夏后,迅速布防安家。师部住大武口,步兵第五十八团驻平罗,步兵第五十九团团部和二营驻平吉堡奶牛场,一营驻贺兰山南段上木井子(厢根达来公社)、长流水和腰坝(巴伦别立公社)一线。三营驻黄羊滩农场。步兵第六十团驻石炭井地区。师炮兵团驻银川镇北堡和贺兰县金山公社一带。

1971年深秋,师、团领导在师部八号泉欢送师长邢道山合影。前排左起:薛喜贵、董滋全、孙敏志、石占山、李俊杰、邢道山、贾岳坤、白聚祥、母成学、李玉星、梁振武;后排左起:杜玉海、朱文堂、张俊、郭福奎、刘兴业、邓志芳、李天生、汪望德、宿文如、刘光旺 五十九团团长郭福奎夫人王金莲提供

改编移防不久,奉上级命令,全师以拉练的形式,于1970年5月7日陆续从12个点上分梯队向贺兰山腹地开进。于5月19日全部到达预定地域。师部(司令部、政治部和部分师直分队)驻八号泉,师后勤部驻大磴沟,五十八团驻枣窝,五十九团驻宗别立,六十团驻41号地区,炮兵团驻呼鲁斯台。

1974年3月,陆军第二十师首次庆功会全体代表合影。三排左十一起为师领导樊耀、石占山、李俊杰、白聚祥、孙敏志、庞文祥

陆军第二十师自1969年10月改编移防宁夏至1983年1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的13年多时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全师将士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从初进山时的“一无所有”,到贺兰山战场建设初具规模,部队建设得到全面提高。

守备雄师著新篇,百万裁军终使命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外交形势的发展,以及当时国际形势总体格局的变化,中国北部对峙相对趋于缓和,20世纪60年代末到70代那种立足于大打、早打、打核战争的战备紧张形势也逐步改观。贺兰山战场建设转向正常的坚守防御准备。

1984年9月23日至28日,兰州军区在守备一师召开设防工程现场研究会。此前,董占林副司令员在贺兰山白刺沟检查指导国防施工

为此,1983年1月陆军第二十师奉命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步兵第五十八团、五十九团、六十团和师炮兵团依次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第一、二、三团和守备第一师炮兵团。改编后仍归宁夏军区领导。共撤销、合并20个连队,12月底顺利完成精简整编任务,于1983年1月1日起使用新番号。整编后师和各团代号不变,驻地和任务也未变。师直和团队都减少了单位和人员。1984年1月组建了师坦克营,驻贝里呼都格(五十九团一营原驻地)。

1984年冬,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领导和机关副科以上干部在八号泉师部合影,左起前排参谋长李永海、副参谋长程发林、副政委李德荣、政委卢传国,老师长、宁夏军区副司令员李天生,师长李智忠、副师长黄福才、后勤部政委赵建民、副部长胡同安 李天生提供

部队改编后,在以往十多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未来作战需要和编制、人员的实际,因地制宜,重点设防,灵活布阵,抽出干部和兵力投入军政文体训练,全面提高部队素质和战斗力,至1985年10月撤编,部队建设又上了新的台阶。

1985年6月,兰州军区守备一师领导与师宣传队在礼堂前合影,二排左二起参谋长李永海、副师长赵文耀、副政委李德荣、政委卢传国、师长李智忠、副师长黄福才、政治部主任谭发科。二排左一为宣传科长杨全录、二排右二为宣传科副科长范立东

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自1983年1月改编至1985年10月撤销建制,虽然只有不到3年的时间,但在陆军第二十师工作的良好基础上,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部队全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萧华将军为师题词:“贺兰雄鹰”。

全师进驻贺兰山16年,构筑了屯兵、生活、指挥、作战等各类国防工程,全部工程造价1024万余元,基本形成以支撑点为核心的坚固防御体系;部队营房由开始的地窝子到简易营房和窑洞,又到砖瓦房水泥地,师部还盖起两栋大楼,营房布局从分散零乱到以团为单位相对集中、宽敞平整有序的营院。自1971年至1985年,全师累计植树342.5万余株,成片林1262亩。使营区成为沙漠、戈壁、深山中的“绿洲”。

兰州军区守备一师和守备三师在贺兰山驻防十多年,广泛开展双拥共建,与宁夏和阿拉善盟的各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图为1985年10月,部队撤销前,阿盟领导与两个师和石嘴山军分区的领导合影留念

几代官兵,在艰苦环境的摔打磨练中,以山为家、吃苦耐劳、敢干能拼,逐步树立了热爱贺兰山,扎根贺兰山,建设贺兰山,长期坚守贺兰山和敢打必胜的思想,培养出了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精神,以及一大批为贺兰山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进典型。这种精神后来被宁夏军区和兰州军区概括为“贺兰山精神”,成为全军四十三种精神之一。

1985年12月,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前右二)在宁夏军区司令员刘学基、政委王焕民等陪同下,检查已经撤销建制的守备一师精简整编工作,接见官兵 李智忠(右一)提供

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裁军100万。当年9月,根据兰州军区精简整编命令,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建制撤销。

由师原领导班子负责,先后撤销4个团、16个营、58个连队;调出4个营、6个连和1个坦克修理所;以原师机关为基础,组建某集团军军属坦克旅旅部(含直属队),原师坦克营、高炮营编入组建的坦克旅,原师工兵营、坦克修理所分别编入某集团军工兵团和坦克装甲修理营。11月上旬,以上部队完成移交和遣送。经上级批准,师保留了两个具有光荣历史的建制连队,即守备第二团“红四连”和守备第三团“草原铁骑红四连”。

原师副政委、时任师善后办主任的李德荣(右一)与全办人员合力在八号泉沟口修建了烈士陵园。图为1986年10月25日竣工后善后办全体官兵举行纪念碑揭幕仪式。碑名为萧华题写

一支英雄的部队,从此在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消失,数万官兵天南海北,为国效力。从陆军第二十师到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几代官兵为了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艰苦创业、自觉奉献”,建山、守山16年,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筑起了一道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长城。部队撤销,精神犹存。

这支部队的光荣历史、红色基因、优良传统,以及孕育和创造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宝贵财富——贺兰山精神,将永载史册。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原文编辑:曹益民

本文编辑:徐建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