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折一锲子 戏曲

戏曲

2023-08-16 2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读书/《古典文学三百问》/分享

小引:近重读《古典文学三百问》一书,觉其深入浅出,甚便初学,遂稍加理董,刊布于此。自渡亦渡人,若有帮助,还望多加转发,在此谢过。21年11月16日人周自记。

元曲,包括剧曲(杂剧和戏文)与散曲(小令和套教)两部分,有时也直接将元杂剧称为元曲。

元杂剧是在继承宋杂剧、金院本艺木养料的基础上,吸收诸宮调、唱赚及北方民间歌谣、舞蹈的成分而形成的综合性的戏曲艺术。元杂剧大约兴起于金末元初(公元 1234 年前后)。它的出现是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热阶段的标志。

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

首先,“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所谓“折”,相当于现在的一幕,是全剧冲突发展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端、发展,商潮、结尾四个阶段。

以关汉卿的《救风尘》为例。这个喜剧描写纨绔子弟周舍骗娶妓女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赵盼儿仗义搭救,使之与安秀才重归团圆的故事。第一折,周舍虚情假意哄骗天真美貌的宋引章,宋的结义姐妹赵盼儿极力劝阻,反不欢而散,安秀才痛失情侣。第二折,宋引章落入火炕,被迫向赵盼儿求授,赵决意施展"风月"手段,对周舍予以惩罚。第三折,赵朌儿充分利用周舍喜新厌旧的本性,即以其人之道,诓骗他休弃了宋引章。第四折,周舍娶不成赵盼儿,“弄的尖担两头脫”,安、宋夫妻团圆。四折戏完整地反映了赵盼儿见义勇为,惩恶救难这一波澜迭起的斗争过程。

有时,元杂剧在四折戏之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串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留于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以《元曲选》为例,一百种剧本中,有楔子的占六十九种,其中属开场楔子的四十九种。元杂剧里的楔子,正象该词的本义(木器榫合处为弥缝裂缝而嵌入的小木片)一样,可以起到绵密针线或承前启后的作用。少数剧本还有安排两个楔子的,如《三战吕布》等。

一本四折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有例外。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就是五折;已佚的《秋干记》甚至有六折。此外,还有几部大型的剧本,更远远突破了一本四折的模式。如传颂人口的王实甫的爱情剧《西厢记》,分为五本,每本四折一楔子,共二十折五楔子(一作五本二十一折)。吴昌龄的《西游记》,共六本二十四折。

其次,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唱的是北曲,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全本四折戏,每折用一个套曲,共用四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

宫调的形成大致是这样的,古代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十二律(黄钟、大吕、⋯⋯)为基础,根据“十二律旋相为宫”的方法,共得八十四调。但实际上从未全用。隋唐时,存燕乐二十八调!金元时,据《退耕录》、《中原音韵》所载,尚存六宫十一调,但当时通行的仅十二种,仙吕宫、南吕官,中吕官、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即所调“五宫七调”。而北曲中使用的更少,只有五宫四调(四调是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又名“北九宫”。

元杂剧的四折,每折一个套曲,常见的是第一折用仙吕,第二折用南吕,第三折用中吕,第四折用双调。少数剧本的各折,也有使用其它官调的。在每一宫调之内,各有数十支曲牌,但经常使用的曲牌并不太多。每个套曲所联之曲,可多可少,一般用十支到十五支。但所用之曲。必须依据曲律依次街接。每个套曲,开头一支或两三支曲子,往往比较商定,而中间曲牌的安排,却比较灵活。曲词,按曲牌填写,一折之中的每支曲牌,都押同一韵脚,不可换韵。有时,又有向其它官调借用一支或几支曲牌的情况,称为*借官”。所有这些,使元杂剧在音乐的运用方面,既有规律可循,又不乏一定的灵活性。

再次,是元杂剧的“一人主唱”的特点。就是说,每个剧本,只为一种脚色(行当)安设唱腔。主唱的脚色,不是正末,便是正旦。正末主唱,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正旦主唱,称为"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

一般说,一剧之中,往往一个主要人物贯串始终,于是也便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但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元杂剧在一剧之中,安排二个、三个、四个(即一折换一个)主唱人物的都有。但不管怎样换,主唱的脚色(正末或正旦)不变。

这种一人主唱形式的形成,有的论者认为主要是受诸宫调的影响,有的论者认为主要是受唱赚的影响,由于资料缺乏,至今难以断定。这种形式的长处,是可以借助唱段尽情抒发主要人物的內心感情,并给了主要活员充分施展歌唱才能的天地。但它的局限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剧中一切其他人物不得不处于陪衬的地位,只有宾白而无歌唱。

如《汉宫秋》中的王嫱(昭君),是一个剧中地位与汉元帝相颃颉的重要角色,由于体制的限制,她直至跳江以殉,都无从以唱腔渲泄内心的痛苦与积郁,都只能以寥寥几句说白表露心迹。这就使得昭君形象的塑造,不能丰富饱满。

一种脚色主唱全剧的体制,对于戏班内主要演员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他(她)必须胜任极其繁重的唱工。因此,元杂剧在繁兴南北的极盛时期,确实出现出过一大批优秀的演员。这在《青楼记》等书中有不少记载。

元代中期以后,这种体制有所突破,开始出现了轮唱、合唱的形式。不论末角旦角,乃至净角,都各有唱段;不论主角配角,都可唱正曲。这种变化,与北杂剧渐行江南,与南戏相互渗透影响的历史状况有关。而这一变化的出现,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是内容与形式上的革新与进步。

伴随这一变化而来的,是在音乐结构上,也开始打破了单纯的北曲联套,而逐步运用起南北合套的形式。雄壮劲拔的北曲与纡缓宛转的南曲融为一体,音乐形象便具备了“刚柔相济”的妙处。

此外,在剧本的开头或结尾,还有“题目正名”。就是用两句话或者四句话,标明剧情提要,确定剧本名称。如《窦娥冤》的题目正名为两句,“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元杂剧体制结构上的这些特点,对于明清乃至近代戏曲的表演艺术,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往期

往期

加油!

诗 | 62.王安石诗歌的成就如何?

诗 | 63.苏轼诗歌的特点何在?

64.苏门四学士是指谁?他们各自在文学创作上有何成就?

诗 | 66.陆游诗的成就何在?

诗 | 67.何谓“诚斋体”?

诗 | 68.范成大的诗歌有何特色?

诗 | 69.“四灵”是指谁?他们的诗歌风格如何?

70.何谓“江湖派”,他们是一群怎样的诗人?

词曲 | 7.柳永为何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词曲 | 8.欧阳修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词曲 | 9.“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张三影”、“贺梅子”是指谁?

词曲 | 10.苏轼在宋词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词曲 | 11.秦观词的特色是什么?

词曲 | 12.为什么后人特别推重北宋词人周邦彦?

词曲 | 13.李清照的词和词学理论有何特点?

词曲 | 14.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怎么样?

词曲 | 15.宋代属于辛派的词人有哪些?他们的词风格如何?

词曲 | 16.历代对吴文英词有何不同评价?

词曲 | 21.为什么说清代是词学复盛的时代?

词曲 | 24.陈维崧词的特点是什么?

词曲 | 25.何谓常州词派?

 一个读书人的自我修养

你的高级伴读书童喜讀前賢高論,試伸一得之愚。

不当之处,敬俟方闻;片言之錫,拱璧承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