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川盆地的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 成果快讯

成果快讯

2024-07-11 11: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国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发育31个沉积盆地,盆地总面积约170万平方千米,其中油气新区新层系分布面积达120万平方千米,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目前,我国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区域主要集中在渤海、东海西湖凹陷、南海北部的珠江口、琼东南和莺歌海盆地等,为引领和带动其他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积极组织开展海洋油气新区新层系调查工作,以摸清海域油气资源家底,寻找海洋油气勘探后备基地为目标,在勘探程度低、勘探风险大、尚无商业性油气发现的南黄海、东海陆架西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等重点海域进行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1999年至今,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6.95亿元,实施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34个航次,完成二维多道地震8.4万千米及相应的重力、磁力及水深测量,海底地震(OBS)16个站位,地质取样1081个站位,收集二维多道地震资料4.3万千米。完成油气资源普查面积45.8万平方千米,地震测网密度基本达到8千米×16千米;预测新区新层系远景资源量115亿吨油当量,新增远景资源量68亿吨油当量;圈定远景区8个(图1)、有利区带8个,其面积分别为19.4万平方千米和3.35万平方千米;落实重点目标8个。

图1 中国重点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远景区分布图

  通过海上油气资源调查,揭示了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极大地拓展了海域油气调查新空间,有效服务了国家油气矿政管理,引领和带动了商业性油气勘探,为实现油气发现和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开展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摸清4个重点海区的油气资源家底,服务国家宏观能源决策,维护海洋主权权益。二是,实现南黄海和南海北部油气战略发现和勘探认识突破。三是,创新海域油气调查新机制,服务油气体制改革和矿政管理。四是,实现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创新,提高国际影响力。

  一、新增远景资源量68亿吨油当量,进一步证实我国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1999年以来,完成油气资源普查面积45.8万平方千米,地震测网密度基本达到8千米×16千米;预测远景资源量115亿吨油当量,新增远景资源量68亿吨油当量。其中,南黄海盆地完成普查面积18万平方千米,预测远景资源量33.5亿吨油当量,新增远景资源量24.5亿吨油当量;东海陆架盆地完成普查面积6万平方千米,预测远景资源量28亿吨油当量,新增远景资源量9亿吨油当量;台湾海峡盆地西部完成普查面积1.8万平方千米,预测远景资源量17.5亿吨油当量,新增远景资源量14.75亿吨油当量;南海北部深水区完成普查面积20万平方千米,预测远景资源量36亿吨油当量,新增远景资源量20亿吨油当量。

二、新发现和落实8个油气远景区、8个有利区带,为开展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首次在南黄海崂山隆起发现中-古生界含油气新层系,圈定3个远景区和1个有利区带

  通过持续地震探测技术攻关、海陆资料对比和综合研究,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南黄海盆地在古生代时期与四川盆地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沉积建造和沉积演化特征,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的重要认识;并且以海相中生界-古生界新层系为调查重点,兼顾陆相中-新生界调查,圈定了油气远景区3个,其中崂山隆起是海相下古生界远景区,勿南沙隆起是海相上古生界远景区,烟台坳陷是陆相中生界-新生界远景区,其面积分别为4万、6万和3万平方千米;崂山隆起中部是下古生界的有利区带,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区带内目的层埋藏浅、厚度大,最大厚度超过6千米。

  (二)查明东海陆架盆地油气新区新层系的分布范围,圈定1个远景区和1个有利区带

  调查发现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发育中生界新层系、东南部发育新生界油气新区,圈定出闽江凹陷中生界远景区,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闽江凹陷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烃源岩发育,闽江-夏澎斜坡带为有利区带,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基隆凹陷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的烃源岩发育,生烃条件好,油气资源潜力大。

  (三)发现台湾海峡盆地西部3个大型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落实2个远景区和4个有利区带

  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新方法、新技术,开展台湾海峡盆地西部油气资源调查和评价,重新圈定盆地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以新生界为主,最大沉积厚度超过8千米,局部存在中生界;在台湾海峡盆地西部坳陷发现3个大型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表明西部坳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生烃潜力巨大;优选出晋江凹陷和九龙江凹陷2个远景区,面积各为4000平方千米;圈定出晋江凹陷西南断阶带、中部鼻隆构造带,九龙江凹陷北部断阶带、南部洼陷带4个有利区带,总面积3500平方千米。

  (四)发现南海北部深水区5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圈定1个远景区和2个有利区带

  利用自主研发的“长排列大容量”地震探测技术,圈定了西沙海槽、尖峰北、笔架、台西南和双峰5个深水区新生代沉积盆地(图2),总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其中台西南盆地面积达5.7万平方千米,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5千米;双峰盆地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4千米;西沙海槽盆地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8千米;尖峰北盆地面积约0.8万平方千米,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5千米;笔架盆地面积约0.8万平方千米,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5千米。

图2 南海北部深水区沉积盆地分布图

  研究认为,西沙海槽盆地与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与沉积演化特征,油气资源潜力良好,预测盆地油气远景资源量16亿吨油当量。圈定西沙海槽盆地中西部为远景区,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中央坳陷及其北部断阶带为有利区带,面积分别为3000平方千米、2000平方千米。

  (五)首次系统开展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调查,圈定1个远景区

  调查表明,海域中生界主要分布在南海东北部水深150〜2000米的地区,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图3),平均厚度约4000米,最大残留厚度超过8千米,预测油气远景资源量10亿吨油当量。

图3 南海北部中生界残留厚度等值线图

  潮汕坳陷区域,地震反射连续性好,完整地保存了上三叠统泻湖相和侏罗系深水相两套主力烃源岩地层,白垩系砂岩储层发育,是南海北部中生界最有利的远景区,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远景区内发育10余个大型局部构造(图4),其中多个构造经地震资料烃类检测分析,发现异常明显,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图4 南海北部中生代局部构造分布图

  三、锁定重点目标,为实现油气资源调查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南黄海锁定海相古生界钻探目标

  通过海上地震探测和资料处理技术的长期攻关,2015年在崂山隆起中部古生界首次发现6个大型构造圈闭(图5),总面积达690平方千米。其中1号和3号构造(图5〜图7)具备形成油气成藏和保存的基本条件,如基底构造长期稳定、变形作用弱、有利于油气保存;圈闭面积大(分别为170和220平方千米);发育两套完整的下古生界生储盖组合;储层累计厚度超过500米;烃类检测异常明显等,可列为首选钻探目标。这些有利目标的落实为实现南黄海的油气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5 南黄海崂山隆起有利区内大型构造圈闭分布图

(图中展示了各构造的编号以及面积)

图6 南黄海崂山隆起过1 号圈闭构造的H15-L15 地震剖面

图7 崂山隆起过3 号圈闭构造的二维地震“十字”剖面

  (二)台湾海峡西部锁定新生界钻探目标

  通过进一步调查,在台湾海峡盆地西部圈定局部构造90个,在晋江凹陷和九龙江凹陷优选出油气钻探有利目标4个(图8),面积分别为69、76、38和36平方千米。目标A位于晋江凹陷中北部鼻隆构造带(图9),它紧邻生烃灶,优质砂岩储层发育,盖层和油气保存条件良好,圈闭落实,含油气边界明确,预测油气地质储量约1.8亿吨油当量。为实现台湾海峡油气新区勘探发现提供了靶区。

图8 台湾海峡盆地西部有利目标分布图

图9 台湾海峡盆地西部有利目标A 地震剖面

  (三)南海北部锁定深水区钻探目标

  西沙海槽盆地是南海北部具有油气远景的深水盆地,其中央坳陷、北部断阶带是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目前已圈定局部构造33个,其中,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20个,最大面积达380平方千米。

  西沙海槽盆地中心区域(图10)受火山作用影响小,地层构造相对稳定,始新统发育泻湖和半闭塞海湾相两套优质烃源岩,为盆地的主力生烃灶。在生烃灶之上发育了多套渐新统三角洲-深水扇优质砂岩储层,两者发育位置重合,其油气生成、富集和保存条件非常优越,是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在该油气富集区内优选出2个油气钻探有利目标(图10),面积分别为116和123平方千米。目标A位于生烃凹陷内,发育多层优质砂岩储层,中新统泥岩盖层巨厚,油气藏各项地质条件落实,在地震剖面上亮点异常明显(图11),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约750亿立方米。为实现深水区油气勘探新发现奠定了基础。

图10 西沙海槽盆地有利目标分布图

图11 西沙海槽盆地有利目标A 地震剖面

四、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丰富和发展了海洋油气地质理论

  (一)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地质认识取得新突破

  通过综合调查、重-磁-电-震联合反演、海陆对比和深入的科学研究,首次提出“南黄海盆地不仅是扬子板块的延伸,也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与位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的四川盆地在古生代时期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沉积建造和沉积演化特征,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南黄海中部构造稳定,构造变形相对较弱”的全新认识。理论认识上的突破,为圈定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油气远景区和有利区带指明了方向,为寻找大型油气田奠定了理论基础。2015年,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首次证实了南黄海中部崂山隆起存在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并在下三叠统及上古生界多个层段发现油气显示,展示了崂山隆起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二)中生代“大东海”地质新认识为油气远景区的圈定指明了方向

  重磁震综合分析认为,雁荡凸起由几个北东向的古凸起组成,台北凸起和观音凸起在中生代时还未形成,瓯江凹陷与闽江-台北-基隆凹陷为连体的中生代“大东海”,发育了较厚的晚三叠世-白垩纪地层,沉积厚度在2000〜6000米,具有“西薄东厚、北薄南厚”的特征,沉积中心位于闽江-基隆-新竹凹陷(图12)。沉积环境具有“南部海相、北部陆相”、“东部海相、西部陆相”、“早期海相、晚期陆相”的特点。“大东海”地质新认识,为圈定油气远景区指明了方向。

图12 D200 测线地质解释剖面

(闽江凹陷中东部为闽江中生代油气远景区)

  (三)南海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论的提出为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了依据

  从地质演化阶段论和板块构造活动论观点深入探讨南海北部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形成演化过程,系统提出了南海北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模式,将南海北部中生代划分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剪切(转换)大陆边缘阶段和晚白垩世-中始新世斜向俯冲大陆边缘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沉积作用控制了南海东北部中生代的三个成盆期或构造层,在南海东北部发现了面积广、厚度大、具有良好油气勘探潜力的中生界海相新层系,指明东沙海域一带主要沉积中心是最有利的远景区,为南海北部中生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资源勘探研究提供了依据。

五、技术创新成果丰硕,海域深部地震探测技术获重大突破

  我国海域深水深层地震探测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建立了“长排列大容量”和“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体系,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长排列大容量”技术显著提高了地层探测深度,开拓了南海北部油气勘探新领域

  针对南海北部深水区海底崎岖变化、构造变形强烈、能量屏蔽作用强、多次波复杂多变等特点,通过室内模拟和海上试验,自主研发了“长排列大容量”地震探测技术,获取了潮汕坳陷1万米深处清晰的地层结构信息(图13),突破了南海北部深水区和中生界新层系油气调查技术瓶颈,为拓宽海洋油气调查范围、开拓勘探领域提供了技术保障。“长排列大容量”地震探测技术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选为2004年度我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标志着我国海域油气资源调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图13 南海北部中生界地震剖面

   (二)“高富强”地震技术提高了地层内幕结构探测能力,首次发现南黄海崂山隆起海相中-古生界新层系

  针对南黄海海域海相中-古生界埋藏深、构造复杂、上部反射界面能量屏蔽作用强、碳酸盐岩层内幕反射不清、多次波发育等特点,与上海海洋石油物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理论模拟、物理模拟和海上试验,形成了“高富强”(高覆盖次数、富低频、强震源)地震探测新技术,其最大探测深度超过15000米(图14、图15),2006年首次在南黄海崂山隆起区获取了中生界-古生界地震反射信息资料,揭示了海相中生界-古生界分布特征。至2015年底,查明海相中生界-古生界分布面积18万平方千米,其中,残留厚度大于4000米的面积达10万平方千米,进一步扩大了南黄海油气勘探范围。 

图14 “高富强”地震探测新技术海上施工示意图

图15 “高富强”地震探测新技术获得的反射剖面

 

  六、有效服务国家矿政管理,引领和带动了海域商业性油气勘探

  通过地震探测技术创新,2006年首次在南黄海崂山隆起获得海相古生界的有效地震反射资料,进一步调查发现南黄海海域海相中-古生界含油气新层系分布广泛、厚度巨大、构造稳定,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南海北部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广阔,引起了国家油气公司的高度关注和勘探热情,由此建立了有效合作机制。

  为满足国家油气矿政管理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时制作了南黄海、南海探矿权区块资料包,国土资源部在南黄海新设置6个探矿权招标区块,其中5个区块已被中国石油与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登记,均已启动勘探工作。自2011年至今,已连续在南黄海崂山隆起开展二维多道地震勘探1.3万测线千米,进一步聚焦了勘探目标;在南海海域,中国石油与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公益性油气调查资料成果,向国土资源部申请登记了24个探矿权招标区块,面积16.92万平方千米,并开展了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以及钻探工作,2015年经钻探获得重要发现。上述表明公益性的油气调查工作引领和带动了海域商业性油气勘探。

  七、打造了我国海洋油气高科技团队,培养了一批顶尖人才

  多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期开展海上调查和持续科技创新,强调调查与科研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了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资料采集、数据处理、测试分析、技术研发、综合评价等专业一体化海域油气调查团队,出版《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南海北部中生界分布及油气资源前景》等专著14部,取得国家专利十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29项,其中“深水油气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技术及其应用”荣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目前,已培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1名、国土资源部跨世纪百名优秀人才1名、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人才4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百人。

  八、下一步重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保障重大需求,认真落实海洋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海域油气“新地区、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为目标,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加大“深水、深层、深部”油气资源调查力度,摸清我国海域油气资源分布状况,实现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战略发现与勘探认识新突破。重点开展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摸清4个重点海区的油气资源家底,服务国家宏观能源决策,维护海洋主权权益。以新区新层系为目标,完成南黄海、东海西部、台湾海峡西部和南海北部4个重点海区的油气资源普查,在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掌握油气富集规律,摸清油气资源分布状况。

  二是实现南黄海和南海北部油气战略发现和勘探认识突破。以海相古生界为目标,开展南黄海崂山隆起中部有利区带内精细目标评价,完成井位论证,实施调查参数井钻探。以中生界为目标,开展南海北部有利区带评价和目标评价,优选钻探目标,进行井位论证,实施调查参数井钻探。力争实现新层系油气资源战略发现与勘探认识突破。向国家提交1~2个具有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的勘探后备基地。

  三是创新海域油气调查新机制,服务油气体制改革和矿政管理。满足国家油气矿政管理和油气体制改革需求,及时利用最新调查资料与成果制作资料包并提供超前服务。在勘探风险大、调查程度低的复杂地质构造区,与国家商业油气公司合作,实现资料与成果共享,建立公益性油气调查与商业性油气勘探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引领和带动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实现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创新,提高国际影响力。加大海域油气资源调查成果集成,创新海域大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持续开展深海深部地震探测技术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于不同地质构造特征的海域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体系;创建世界一流的海域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专业队伍,为实现海域油气资源调查新发现和新突破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主要执笔人:张光学、郭洪周、石显耀、张莉、陈建文

主要依托成果:台湾海峡西部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油气资源普查、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资源前景调查与战略选区、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南黄海北部油气资源评价研究、南黄海前第三系油气前景研究、南黄海崂山隆起及滩海区海相地层油气资源选区、南黄海油气资源普查、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含油气远景调查评价、东海南部油气资源选区评价、东海陆架西北与东南部油气资源调查项目成果

主要完成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张莉、陈建文、钟广见、杨长清、温宁、张光学、冯长茂、易海、林珍、李刚、梁杰、李慧君、韦成龙、李福元、杨艳秋、韦振权、赵忠全、帅庆伟、肖国林、吴志强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