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关于推广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经验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川疾控微信公众号下载 国家疾控局关于推广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经验的通知

国家疾控局关于推广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经验的通知

2024-07-12 14: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家疾控局关于推广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经验的通知 日期: 2024-05-15 来源:传染病防控司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

国疾控传防发〔202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

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将“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纳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持续优化完善防治策略,不断加强重点地区攻坚,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总结推广有效防治经验,进一步提高防治成效,现将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经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地方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当前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形势较为严峻的重点地区,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当地防治工作重点难点,聚焦遏制增量、管好存量,“一地一策”制定针对性防治举措,有力有效实施防治攻坚,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疾控局

2024年5月13日

 

 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经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凉山州深入推进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艾防攻坚新路子,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传染病防治经验。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经验,为各地提供有益借鉴参考,现将主要经验做法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7年10月,为有效遏制凉山州艾滋病流行与蔓延,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启动“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第一阶段行动(2017—2020年)”。通过国家、省、州、市、县共同努力,圆满完成第一阶段攻坚目标。2021年,为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效,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启动“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2021—2025年)”,将攻坚行动进一步扩展到艾滋病、结核病、丙肝、梅毒“四病”同防,防治效果突出显现。

2017年,凉山州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疫情波及全州所有县(市),感染者治疗覆盖率、治疗成功率低,母婴传播和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问题突出,单阳家庭配偶传播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呈现出“三升三降”的突出成效: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治疗成功率显著提升,母婴传播率、单阳家庭配偶传播率、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全社会的艾滋病防治理念得到深刻重塑,做好艾滋病防治成为群众普遍共识,安全套使用、抗病毒治疗等艾滋病防治相关行为出现积极转变,抗艾防艾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渐浓厚,全社会群防群控共同推进艾滋病防治的局面逐渐形成。

二、主要做法

凉山州聚焦艾滋病防治工作难点,从建机制、实措施、强支撑三个方面,创新性地形成了“三个体系抓落实、三项策略同攻坚、三大保障强支撑”的“333”防治模式。

(一)党政主导,建立健全三个组织体系。

凉山州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州委书记和州长共同牵头的艾滋病防治委员会,全面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压实各部门、各县(市)艾滋病防治攻坚责任,健全完善防治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四级书记抓艾防”责任体系。州、县、乡、村四级党委/党支部书记“一把手”亲自抓艾滋病防治,换人不换责,无论谁担任书记,都要求第一时间抓起艾防工作,持续高位推动,确保主体责任落实、投入力度不减。严格目标考核,出台《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实行州、县、乡、村“四级”考核,对履职不力的进行强力追责问责。州委艾滋病防治委员会办公室加强统筹调度,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目标考核、信息交流、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密切协同、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考核问责的责任体系。健全“指挥部+清单制”指挥机制,州和各县(市)成立重大疾病防治指挥中心,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建立《提醒督促函》《督促限期整改通知书》《约谈通知书》“红黑榜”等制度,构建“州领导挂包县(市)、州级成员单位挂包艾防重点乡镇、县级成员单位挂包艾防重点村”三级挂包责任制度,实行“捆绑”考核。同时,加大对社会组织动员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华红丝带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推动艾滋病防治攻坚。

二是强化医防融合技术体系。凉山州深入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建立“三线一网底”技术支撑体系。“三线”即疾控、医疗、妇幼三条专业防治工作线,“一网底”即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线”由州、县的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和妇计中心牵头,分别负责艾滋病预防干预、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母婴传播,并承担纵向技术指导,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撑。“三线”管理办配足专职人员,实行集中办公,落实分工协作、例会制度、信息互通、分片包干、联合督导等5项制度。进入第二阶段攻坚行动后,将防治工作从艾滋病拓展到结核病、丙肝和梅毒“四病同防”,进一步细化技术方案,并加强“三线”对基层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是创新基层防治工作体系。第一阶段攻坚行动期间,凉山州创新建立“1+M+N”基层防治模式,“1”即乡镇党委政府,对辖区艾滋病工作负总责;“M”即乡镇卫生院,负责建立感染者档案和管理台账,提供检测、监测、随访、治疗等医疗卫生技术支持;“N”即村医、艾防员、母婴员,负责按照“分片包干”管理模式,督导感染者日常服药,开展治疗依从性教育、发放安全套,监测感染育龄妇女孕情等。进入第二阶段攻坚行动后,凉山州将基层防治工作体系进一步拓展为“1+M+N+P”模式,增加的“P”即基层民警,负责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等。通过多方参与的基层防治模式,凉山州实现乡镇党委政府干部分片包干、全覆盖精准管理,人员、经费、指导、考核“四个到位”,切实将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到“最后一米”。

(二)综合施策,优化完善三大防控策略。

凉山州根据本地艾滋病疫情形势和防治重点难点,对标对表攻坚目标任务,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符合地方实际的针对性防治策略。

一是以筛查发现、治疗管理为主管好传染源。扩大检测方面,建立乡镇组织人、村组核信息、卫生抓体检、公安护秩序“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开展全民筛查。落实农民工外出务工前和务工返乡后分别开展1次艾滋病病毒检测,动态掌握流动人员感染情况。加强治疗,实行感染者分类管理,对既往未治疗的感染者,建立专项台账,推动纳入规范治疗;对在治感染者,加强督导服药,定期通过现场访谈、走村入户、电话核查等方式开展治疗管理质量核查。同时,加强重点人群治疗管理,对单阳家庭的阳性一方,建立台账并每月更新;对外出流动感染者,采取“承包责任制”,通过定期邮寄药品、微信电话随访等形式加强治疗管理。

二是以打击吸毒贩毒卖淫嫖娼、阻断母婴传播为主切断传播链。综合治理方面,公安、卫生健康、疾控系统建立协同会商、线索互通、信息比对、宣传培训、服务管控、溯源管理六大联动协作机制,建立“逢案必检、涉罪必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涉嫌故意传播艾滋病和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对所有抓获人员全部进行艾滋病检测。预防母婴传播方面,探索形成“2344”工作法:“2”即大力推进育龄妇女孕情“早发现”、促进孕妇艾滋病“早检测”;“3”即实现建台账、治疗、随访“三个全覆盖”;两个“4”是指强化感染孕产妇信息管理、孕期保健、规范治疗、安全助产四项服务,规范儿童治疗、喂养、检测、保健四项健康管理。

三是以宣传教育、安全套推广使用为主保护易感人群。宣传教育方面,将每年12月作为艾防宣传月、每月12日作为艾防宣传日,常态化开展“四病”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村组、进企业、进校园、进医院、进家庭、进场所“八进”活动,采用彝汉双语和其他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宣传手段进行个性化宣教。广泛倡导“不被别人感染,不感染别人,不相互感染”理念,引导群众把“要我防艾”转变为“我要防艾”并落实到具体行动。综合干预方面,每年提供不少于常住人口3倍数量的安全套,在人员聚集场所全覆盖设置自助发套机,切实提高安全套可及性。

(三)全面发力,持续强化三大支撑保障。

一是强化法制保障。颁布实施《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责、权、利,要求感染者加强自身约束,对违反条例者依法查处。制定《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鼓励群众遵守公序良俗,减少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有效降低疾病感染传播风险。

二是强化财政政策保障。凉山州严格按照户籍人口州本级不低于4元/人、重点县(市)不低于3.5元/人、其他县(市)不低于2.5元/人的标准落实艾滋病防治保障经费,人均艾防经费从 2017年的近20元上升到2023年的65元。将肺结核(包括耐多药肺结核)、丙肝纳入二类门诊特殊病种管理,将艾滋病、肺结核、丙肝等单行支付高值药品的基本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80%,将受艾滋病影响家庭困难人群全部纳入民政救助范围。

三是强化队伍保障。四川省委、省政府安排专门经费,组建综合帮扶队进驻凉山州开展健康扶贫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凉山州全州基层艾防人员达7000余人,选派7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艾防重点乡镇专职副书记,进一步夯实基层力量。

三、经验启示

(一)全面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实施“一把手工程”,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艾防”,党政主体责任意识全面建立、部门积极履职成为常态。同时积极动员社区、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志愿者等参与艾滋病防治,形成全民防艾的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发挥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加强部门协作,细化防治责任和工作任务,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政策落到实处。积极动员社会,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防治工作。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以行为改变为目标的精准宣传教育,倡导群众把“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切实筑牢重大传染病群防群控战线。

(二)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策略。凉山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动态评估本地重大传染病疫情形势和防治工作实际,制定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持续优化调整防治策略,实现防治工作的螺旋式上升。各地要持续强化传染病防治“监测预警、评估研判、综合干预、效果评价”4个工作环节,强化疫情监测研判,找准工作重点、难点和薄弱点,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针对性防控举措,并根据效果评估,适时优化调整防治策略,持续巩固提升防治成效。

(三)持续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治保障措施。凉山州将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融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移风易俗、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等相关工作领域,持续强化政策、财政和人才等保障措施,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要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将防治工作融入各部门相关工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医疗保障和救助帮扶,动员社会资金,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经费水平。(本文有删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