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仁丸(脾约丸)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妙丸的功能与主治及方解 麻子仁丸(脾约丸)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麻子仁丸(脾约丸)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2024-06-29 03: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组成】麻子仁二升(500g)芍药半斤(250g)枳实炙,半斤(250g)大黄去皮,一斤(500g)厚朴炙,去皮一尺(250g)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250g)

【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用法】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次9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改汤剂煎服)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本方证乃因胃肠燥热、脾津不足所致,《伤寒论》称之为“脾约”。胃肠燥热,脾受其约束而失布津之职,津液但输膀胱则致肠失濡润,故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方中麻子仁性味甘平,质润多脂,润肠通便,是为君药。杏仁肃肺润肠,白芍养血敛阴、和里缓急为臣。枳实、厚朴行气消滞为佐药。蜂蜜甘缓润肠,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可养胃和中,缓和泻下之力,以为佐使。本方具有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的特点,以达润肠、通便、缓下之功,使燥热去,阴液复,而大便自调。

【麻子仁丸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疗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证的常用方,又是润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红苔黄少津为用方要点。

2.临床加减 本方常用于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胃肠燥热者。

痔疮便秘者,可加桃仁、当归以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痔疮出血属胃肠燥热者,可酌加槐花、地榆以凉血止血。习惯性便秘燥热伤津较甚者,可加生地、玄参、石斛以增液通便。

3.典型医案 患者,男,72岁,2009年12月1日初诊。患者大便秘结难解2个月余,大便干结成球状,难以排出,数日一行,口干舌燥,喜凉饮,手足心热,时腰酸,尿频。有糖尿病病史3年,血糖控制欠佳。舌质红,苔薄黄欠津,脉沉细数。辨证为热结阴虚,胃肠津亏。治以泻热滋阴、润肠通便为法,投以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味治疗。药用麻子仁15g,杏仁10g,郁李仁10g,白芍15g,生大黄9g(后下),枳实10 g,厚朴10g,麦冬15g,玄参20g,生地15g,天花粉10g,黄精15g,芦荟9g,当归20g。水煎服,日1剂。服药7剂后复诊,患者大便干结明显减轻,隔日一行,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诸症均明显减轻,血糖较前亦有所下降,继续在原方基础上加减治疗,半个月后大便日行1次,质软,排便转正常。[钟柳娜,沈毅,关伟,等,便秘辨治举隅,北京中医药,2011,30(5):391-393.]

【使用注意】本方虽为润肠缓下之剂,但含有攻下破滞之品,故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

相关文章:

麻子仁丸的功效与作用,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麻子仁丸方歌方解,麻子仁丸医案麻子仁丸的临床应用《伤寒论》之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探析麻子仁丸组成,方歌方解,服用禁忌,功效与作用

麻子仁丸的重要文献摘要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由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下法不曰承气,而曰麻仁者,明指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芍安脾阴,而后以枳朴大黄承气法胜之,则下不亡阴。法中用丸渐加者,脾燥宜用缓法,以遂脾欲,非比胃实当急下也。”

麻仁丸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麻仁丸药典标准 3.1品名3.2处方3.3制法3.4性状3.5鉴别3.6检查3.7含量测定 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7.4测定法 3.8功能与主治3.9用法与用量3.10规格3.11贮藏3.12版本 4麻仁丸说明书 4.1药品名称4.2药品汉语拼音4.3剂型4.4性状4.5麻仁丸的主要成份4.6麻仁丸的功能主治4.7麻仁丸的用法用量4.8注意事项4.9麻仁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4.10备注 5《景岳全书》卷五十五之麻仁丸 5.1方名5.2组成5.3主治5.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5.5制备方法 6《圣济总录》卷九十七之麻仁丸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6.5制备方法 7《圣济总录》卷一八三之麻仁丸 7.1方名7.2组成7.3主治7.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7.5制备方法 8《杨氏家藏方》卷四之麻仁丸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8.5制备方法 9《伤科补要》卷三之麻仁丸 9.1方名9.2组成9.3功效9.4主治9.5麻仁丸的用法用量9.6制备方法 10《产育宝庆集》卷上之麻仁丸 10.1方名10.2组成10.3主治10.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10.5制备方法10.6附注 11《灵验良方汇编》卷下之麻仁丸 11.1方名11.2组成11.3主治11.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11.5制备方法 12《博济》卷二之麻仁丸 12.1方名12.2组成12.3功效12.4主治12.5麻仁丸的用法用量12.6制备方法 13《洁古家珍》之麻仁丸 13.1方名13.2组成13.3主治13.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13.5制备方法 14《圣惠》卷二十九之麻仁丸 14.1方名14.2组成14.3主治14.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14.5制备方法 15《圣惠》卷二十三之麻仁丸 15.1方名15.2组成15.3主治15.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15.5制备方法15.6用药禁忌 16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三之麻仁丸 16.1方名16.2组成16.3主治16.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16.5制备方法 17方出《肘后》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之麻仁丸 17.1方名17.2组成17.3主治17.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17.5制备方法17.6附注 18《圣惠》卷五十八之麻仁丸 18.1方名18.2组成18.3主治18.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18.5制备方法 19《儒门事亲》卷十二之麻仁丸 19.1方名19.2组成19.3主治19.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19.5加减19.6制备方法 20《医略六书》卷二十五之麻仁丸 20.1方名20.2组成20.3主治20.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20.5制备方法20.6各家论述 附:*麻仁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má rén wán

2英文参考 Fructus Cannabis Bol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麻仁丸药典标准

3.1品名 麻仁丸

Maren Wan

3.2处方 火麻仁200g、苦杏仁100g、大黄200g、枳实(炒)200g、姜厚朴100g、炒白芍200g

3.3制法 以上六味,除火麻仁、苦杏仁外,其余大黄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苦杏仁掺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制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3.4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3.5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橙黄色,贝壳形,壁较厚,较宽一边纹孔明显(苦杏仁)。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炒白芍)。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枳实)。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0~80μm,含棕黄色油状物(姜厚朴)。

(2)取本品水蜜丸2g,研细,加甲醇4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4g,剪碎,加甲醇15ml,研磨使分散,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2ml,分2次,各轻摇10秒钟,分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火麻仁对照药材各0.3g与厚朴对照药材0.2g,分别加甲醇3ml,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2~3μl、供试品溶液5~8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2: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大黄对照药材色谱和厚朴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厚朴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喷以5%的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火麻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取枳实对照药材0.3g,加甲醇3ml,超声处理10分钟,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5.5:4.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4)取白芍对照药材0.3g,加甲醇3ml,超声处理10分钟,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对照药材溶液与[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8:1: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的香革醛硫酸溶液-乙醇(1:6)的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6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3.7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42:23: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酚对照品和大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大黄酚15μg、大黄素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粉碎(过50目筛),取0.8g,精密称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盐酸(10:1)的混合溶液25ml,称定重量,小蜜丸或大蜜丸浸泡10小时以上,超声处理使溶散,置80℃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若瓶壁有黏附物,须超声处理去除,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2ml,置5ml量瓶中,加2%的氢氧化钠溶液1ml,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于测定总大黄酚和总大黄素的含量。

(2)取水蜜丸粉末0.5g,精密称定;或剪碎的小蜜丸或大蜜丸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小蜜丸或大蜜丸浸泡10小时以上,用玻棒研磨使样品溶散,用数滴甲醇冲洗玻棒于锥形瓶中,超声处理(功率为160W,频率为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或挥散至原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于测定游离大黄酚和游离大黄素的含量。

3.7.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上述两种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总大黄酚和总大黄素的总量与游离大黄酚和游离大黄素的总量;用总大黄酚和总大黄素的总量与游离大黄酚和游离大黄素总量的差值,作为结合蒽醌中的大黄酚和大黄素的总量,即得。

本品含大黄以总大黄酚(C15H10O4)和总大黄素(C15H10O5)的总量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1.3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75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6.8mg;以结合蒽醌中的大黄酚(C15H10O4)和大黄素(C15H10O5)的总量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39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3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2.7mg。

3.8功能与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3.9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3.10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3.11贮藏 密封。

3.12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麻仁丸说明书

4.1药品名称 麻仁丸

4.2药品汉语拼音 Maren Wan

4.3剂型 大蜜丸:每丸重9g

4.4性状 麻仁丸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4.5麻仁丸的主要成份 火麻仁、大黄、枳实、苦杏仁、厚朴、白芍等。

4.6麻仁丸的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4.7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4.8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麻仁丸不宜长期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麻仁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麻仁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麻仁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麻仁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9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0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景岳全书》卷五十五之麻仁丸

5.1方名 麻仁丸

5.2组成 芝麻4两(研,取汁),杏仁4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5两,山栀10两。

5.3主治 《景岳全书》卷五十五之麻仁丸主治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5.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5.5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入麻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6《圣济总录》卷九十七之麻仁丸

6.1方名 麻仁丸

6.2组成 大麻仁(研如膏)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葛根(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1分,芒硝(生铁铫子内炒干,纸裹,黄土内窨1宿,研)1两1分。

6.3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之麻仁丸主治腹内壅闭,大便不通,气喘息促。

6.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煎粟米饮送下,至晚再服。

6.5制备方法 上三味为末,与芒硝、麻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圣济总录》卷一八三之麻仁丸

7.1方名 麻仁丸

7.2组成 大麻仁(研)2两,木香3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恶实(炒)1两,甘草(炙)半两。

7.3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之麻仁丸主治乳石发动,痈肿发背,及脏腑涩滞。

7.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水送下。未效,加至30丸。

7.5制备方法 上除麻仁外,为末,入麻仁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杨氏家藏方》卷四之麻仁丸

8.1方名 麻仁丸

8.2组成 麻仁1两(别研),杏仁(去皮尖,麸炒)2钱半,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白芍药半两,黑牵牛1两7钱半(微炒)。

8.3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四之麻仁丸主治大便秘涩。

8.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温熟水送下。

8.5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9《伤科补要》卷三之麻仁丸

9.1方名 麻仁丸

9.2组成 归尾、大黄、麻仁、羌活、桃仁。

9.3功效 《伤科补要》卷三之麻仁丸具有润肠养血之功效。

9.4主治 《伤科补要》卷三之麻仁丸主治血燥便闭。

9.5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白汤送下。

9.6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0《产育宝庆集》卷上之麻仁丸

10.1方名 麻仁丸

10.2组成 麻仁(研)半两,枳壳(炙)半两,人参半两,大黄半两。

10.3主治 《产育宝庆集》卷上之麻仁丸主治产后血水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大便秘涩,腹中闷胀者。

10.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汤送下。未通,加丸数。

10.5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6附注 ①《产育保庆集》陈言评曰:产后不得利,利者百无一生,去血过多,脏燥大便秘涩,则固当滑之,大黄似难轻用,惟葱涎调蜡茶为丸,复以葱条下之,必通。②《济阴纲目》:产后固不可轻用大黄,然大肠秘结不通或恶露点滴不出,不得大黄以宣利之,势必不通,但利后即当以参、耆、白术、甘草及芎、归等药大剂调补之。不然,元气下脱,后将不可救矣。

11《灵验良方汇编》卷下之麻仁丸

11.1方名 麻仁丸

11.2组成 麻仁、人参、枳壳、杏仁。

11.3主治 《灵验良方汇编》卷下之麻仁丸主治产后去血过多,津液枯竭,不能传送,大便秘结。

11.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11.5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2《博济》卷二之麻仁丸

12.1方名 麻仁丸

12.2组成 麻仁4两(先以温水浴,悬在井中5日,令生芽,日晒,退皮取仁),大黄4两(2两蒸,2两生用),白槟榔1两(半煨半生),山茱萸1两半,薯蓣1两半,官桂(去皮)1两半,车前子1两半,枳壳(麸炒)1两半,防风1两半,羌活1两半,木香2两,菟丝子1两半(酒浸1宿后,炒黄),郁李仁4两。

12.3功效 《博济》卷二之麻仁丸具有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之功效。

12.4主治 《博济》卷二之麻仁丸主治三焦不和,脏腑虚冷,胸膈疰闷,大便秘涩。

12.5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临卧温水送下。

12.6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洁古家珍》之麻仁丸

13.1方名 麻仁丸

13.2组成 枳壳(麸炒,去瓤)、川芎各等分,麻仁泥子减半。

13.3主治 《洁古家珍》之麻仁丸主治风秘,大便不通。

13.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食前温水送下。

13.5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圣惠》卷二十九之麻仁丸

14.1方名 麻仁丸

14.2组成 大麻仁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木香半两,槟榔1两,柴胡1两(去苗)。

14.3主治 《圣惠》卷二十九之麻仁丸主治虚劳气壅,大便秘涩,四肢烦疼。

14.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14.5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圣惠》卷二十三之麻仁丸

15.1方名 麻仁丸

15.2组成 大麻仁3两,羚羊角屑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芎?1两,木香1两,鳖甲2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独活2两,槟榔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牵牛子2两半(一半微炒,一半生用)。

15.3主治 《圣惠》卷二十三之麻仁丸主治大肠风热秘涩,气壅闷。

15.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15.5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6用药禁忌 忌苋菜。

16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三之麻仁丸

16.1方名 麻仁丸

16.2组成 大麻仁1升,黄芩2两。

16.3主治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三之麻仁丸主治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

16.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含之。

16.5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7方出《肘后》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之麻仁丸

17.1方名 麻仁丸

17.2组成 大麻子1升(捣),黄柏2两(末)。

17.3主治 方出《肘后》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之麻仁丸主治连月饮酒,喉咽烂,舌上生疮。

17.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服之。

17.5制备方法 上以炼蜜为丸。

17.6附注 《普济方》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粒,含化。

18《圣惠》卷五十八之麻仁丸

18.1方名 麻仁丸

18.2组成 大麻仁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芒消1两,槟榔1两。

18.3主治 《圣惠》卷五十八之麻仁丸主治大便难,五脏气壅,三焦不和,热结秘涩。

18.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晚再服之。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8.5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9《儒门事亲》卷十二之麻仁丸

19.1方名 麻仁丸

19.2组成 郁李仁(去皮,另捣)2两,火麻子仁(另捣)2两,大黄2两(半生、半蒸),槟榔半两,干山药5钱半,防风(去芦)5钱半,枳壳(炒,去瓤)5钱半,羌活5钱半,木香5钱半。

19.3主治 《儒门事亲》卷十二之麻仁丸主治大便燥涩。

19.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后温水送下。

19.5加减 加牵牛、滑石亦妙。

19.6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另捣者三味搅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医略六书》卷二十五之麻仁丸

20.1方名 麻仁丸

20.2组成 麻仁3两,杏仁2两(去皮),桃仁2两,枳实1两半(炒),郁李仁3两,当归3两,大黄3两,厚朴1两半,白芍2两(酒炒)。

20.3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之麻仁丸主治气滞血燥,大便不通,小腹胀满。

20.4麻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白汤送下。

20.5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20.6各家论述

本文地址:https://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64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email protected]),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十枣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

下一篇: 大承气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