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古东方的音乐起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器乐的起源 来自远古东方的音乐起源

来自远古东方的音乐起源

2023-06-18 1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吕氏春秋》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而““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而宣导之”,这段传说不仅讲述了古代人们与自然界的灾害搏斗的艰难,也讲述了古代的歌唱、旋律与舞蹈是如何以神秘的结合在一起的姿态诞生的。人们在石鼓、石磬的伴奏下,模仿着兽类形态,用这种方式向上天祈求顺遂,获得好收成,或者得到鼓舞的力量。

而另一方面,音乐在民间则承载了更多传达感情的作用。这些产生于人们口头上的旋律小调,记述着民间的传说、劳动的艰难,也有对自然界的模仿。而这一切则进一步促进了早期乐器的诞生。

有些原始的乐器是从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的,比如磬是从用来挖土砍树的石庖丁演化而来,埙和骨笛则最初是捕鸟时用来模仿鸟鸣的工具。后来,出现了青铜铸造业,才出现了铜鼓和铜钟。很显然,由于工艺的限制,早期的乐器种类主要是吹奏和打击乐器。西周时期才有了比较可靠的琴和瑟的使用记录,尽管相传是伏羲发明了这些古代的早期乐器,但是没有实证,只能存疑。

而中国第一个有着明确的文献记载的、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就是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年,西周-战国末年的几百年间。这个阶段,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奴隶制社会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而文化上则是围绕着“礼”为中心的,逐渐发展又逐渐衰微,进而产生了多元化的、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这个大前提下,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也进行了一次飞跃。

在周代初期,礼乐制度成为巩固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人们被迫分成了不同的阶级,而依照等级地位不同,享受的音乐以及规模都有严格的规定,各不相同,而对于普罗百姓(庶人),是没有资格享受礼乐的。周代制定了无数繁琐的典礼,贵族的政治、外交、军事和日常生活都有着各种礼节仪式,并配以规定严格的音乐。在什么典礼唱什么歌、演奏什么样的乐曲、甚至每一部分的调性、乐舞队人数都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这种礼乐制度一方面促进了音乐的发展,贵族们建立了专门创作音乐、管理音乐的机构,并设置了大量乐官来负责传授、教育及表演音乐。这时已经形成了数种音乐体裁,包括歌舞音乐、声乐(独唱、合唱)、器乐等。

周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乐舞。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是器乐、声乐和舞蹈高度融合的作品;除此之外,在庶民之中,人们也热衷于用歌唱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相对庙堂之上有着严格桎梏的礼乐而言,民间的歌唱更加自由而大胆,充满了鲜活的气息。由民间采风、贵族文人的的雅作以及古老祭祀之颂所集合而成的《诗经》是如今人们了解古代人文和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曲谱多为口口相传,并未流传下来。

周代的乐器主要沿用商代,并有了更多的创新发展。西周时期,使用的乐器已经有将近七十种,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乐器就变得更加精美和精妙了。其中最突出的是钟的铸造,不仅音色优美,音律精确,并且每个钟都可以准确的发出两个音(大三度或小三度),这是音乐声学技术的卓越成果,可惜这些技术在后来的岁月尽皆失传。

周代乐器按照材料分为八音,分别为金(金属)、石、土(陶土)、革(兽皮)、丝(弦乐器)木(木质乐器)、匏(葫芦,笙、簧等)及竹(箫、笛、管)。虽然仍旧以及乐器为主,但是以琴为代表的弦乐器也开始渐渐突出了自己作用。而这时最重要的器乐就是编钟,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已经出现了可以构成十二律半音阶的编钟,并在战国时代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

这一切,都让音乐变得更加专业也更加完整。为了助于人们传唱演奏,那么,就必然要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来对音乐进行描述了——这就是被我们后人不断模仿并学习的古代乐理、乐律学。

本文由音乐考研直通车整理于网络

淘宝店铺:音乐考研直通车

官方网站:http://www.yyztc.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