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2年上半年旅游业丨政策效应显现 旅游经济大盘企稳回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喜欢你动漫电影 回眸2022年上半年旅游业丨政策效应显现 旅游经济大盘企稳回升

回眸2022年上半年旅游业丨政策效应显现 旅游经济大盘企稳回升

2024-01-25 0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和局地小范围暴发的影响,我国旅游行业继续承受较大压力,弹性出游需求收缩,节假日旅游出游人次同比下降,头部旅游企业业绩两极分化,与此同时,微旅游、露营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则加速发展,旅游业发展新动能成为热点话题。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的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特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各地落实,以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6月以来,各地文化和旅游活动逐步恢复,旅游市场开始回暖,并在暑期走热。本期以关键词的形式盘点2022年上半年旅游业,回望来路,以启征程。

关键词一

政策托举

助企纾困增信心

于 帆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作为接触性、聚集性、流动性较强的行业,旅游业承受巨大压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困难行业纾困发展工作,出台一系列纾困帮扶政策措施。

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提出3个方面43条具体措施,力度空前,显示出政府纾困的决心,为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复苏和振兴注入了信心。5月,国务院出台《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对旅游等困难行业给予更大力度支持。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加上新一轮纾困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从政策托举和供给拉动两方面为今年上半年的旅游经济带来可预期的增长。”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国内旅游市场在短期和局部可能出现波动,但长期复苏向好的趋势不会逆转。

今年以来,如何帮助旅游企业纾困,激发旅游市场活力,成为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助企纾困摆在重要位置,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从3个方面帮扶企业渡难关,全力稳住行业发展基本盘。

首先是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助力企业减轻经营压力。4月,文化和旅游部调整暂退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将保证金暂退比例提高到100%,并将新取得经营资质的旅行社一并纳入政策支持范围。《若干政策》涵盖了税费、社保、金融、房租、水电气网成本、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轻经营压力。各地在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的同时,还结合实际推出企业奖补、费用减免、防疫消杀支出补贴、停工稳岗补助等措施,不断丰富纾困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其次,在促进消费市场复苏方面,助力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5月,文化和旅游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将跨省团队旅游“熔断”区域进一步精准到县域,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恢复。开展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联合中国银联实施“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助企惠民行动计划,推进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并举办2022年“中国旅游日”“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等多项主题活动,推出百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各地还通过实施减免景区门票、发放文旅消费券等举措,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市场复苏。与此同时,加强助企服务,优化文化和旅游市场审批服务。对因疫情原因没有及时换证、影响业务正常开展的企业,开展许可证到期延续业务“延期办”工作,对满足条件的经营许可证到期换证手续可延长半年到一年办理,并要求各地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便民利企。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6月以来,各地文化和旅游活动逐步恢复,市场开始回暖。但也要看到,文化和旅游企业还面临较大困难,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为此,文化和旅游部在7月开展“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地为文化和旅游企业提供政策精准对接服务,进一步加大金融定向支持力度,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计划,深入开展国内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推动微旅游、露营游、线上演播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继续帮扶企业纾困解难,推动行业加快发展。

用好当前的政策,各地需对各项纾困助企政策进行系统理解,务实推进。戴斌建议,对于《若干政策》的理解,“不能仅盯着其中7条对旅游业的纾困扶持政策,而是要完整地去理解政策的指导思想,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通堵点,增强旅游企业发展信心。”戴斌表示,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以更大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对旅游业的纾困扶持政策,在本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有序放开市场,推动地方政策创新和市场主体商业创新。“持续释放有利出游、鼓励消费的市场预期,营造有利于中远程旅游消费的市场环境。让居民愿消费、企业愿投资,才是助企纾困的根本之道。”戴斌说。

关键词二

市场主体应对

上半年旅游经济走出“V”字轨迹

鲁 娜

7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比上年下降22.2%。分季度看,其中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8.30亿,同比下降19.0%;二季度国内旅游人次6.25亿,同比下降26.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8.2%。

中国旅游研究院总统计师马仪亮介绍,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年初平稳开局,二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2月中旬开始,国内多地疫情散发,打乱旅游市场复苏节奏,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核心数据骤降。二是端午节假期旅游探底回升。进入5月份,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 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将跨省团队旅游“熔断”区域进一步精准到县(区)域,我国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复苏。三是游客消费偏好和出行方式显著变化。受疫情影响,人们出游时间呈现碎片化、出游距离呈现短途化,出游预算缩减。以本地游、周边游为代表的近距离、短时间、高频次的微旅游、微度假兴起,露营、休闲旅游等方式快速升温,旅游产品结构加速调整、持续转型,国内旅游在困境中萌生新的增长动能。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也有同感。回顾今年上半年旅游市场大盘,国内大出行和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大,春节前后市场情况总体较好,尤其是春运出行需求明显好于去年同期。3月、4月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5月开始,三大客运部门的客流量逐渐触底回升,走出了一个“V”字轨迹。进入6月后,全国铁路和民航的客流量大幅回升,月环比增幅均超过了80%。

从节假日旅游市场来看,2022年一季度的元旦、春节假日旅游人次均低于去年同期。二季度的清明节、“五一”和端午假期也不例外。不过,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次7961.0万,同比下降1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二季度末旅游经济企稳回升。

2022年一季度,弹性出游需求呈进一步收缩态势,旅游经济呈“稳开缓升低收”的格局,旅游类上市公司业绩受挫。多点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主要因素,多家旅游类上市公司财报均指向这一点。老牌景区类上市公司黄山旅游的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减少12.07%,净亏损8369.97万元。报告期内黄山景区累计接待进山人数为20.51万,同比下降34.88%。其中1月、2月接待进山人数为17.08万,同比增加27.96%;3月份受疫情形势趋严影响,接待进山人数为3.42万,同比下降81.13%。

酒店类上市公司华住集团财报显示,若不计入DH(德意志酒店集团),华住中国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2.75亿元,同比增长4.65%,净亏损3.07亿元。受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影响,今年第二季度预期收入将同比下降2%至6%;若不计入DH,预期收入将同比下降23%至27%。

在线旅游板块业绩表现则超出市场预期。2022年第一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为4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全球化战略为携程未来的业绩修复提供了支持。携程也在支持平台商家、激活旅游消费方面持续发力,为行业复苏积累了深厚的势能。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介绍,携程充分发挥一站式旅行服务商在促消费、保供给、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共筑旅业命运共同体,并努力成为行业复苏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今年一季度,携程集团立足于用户服务体系与内容生态,在旅游营销枢纽战略上持续深化,携程官方直播的交易额环比提升近20%,携程星球号旗舰店一季度粉丝量环比增长近50%,商家营销交易额环比提升超100%。携程口碑榜于今年3月上线后,累计引导交易额环比提升超100%,成为激活用户旅行灵感的重要内容产品。携程乡村旅游振兴计划也在本季度稳步推进,目前已有9家携程度假农庄落地运营。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全方位探索业务发展新路径成为旅游市场主体左奔右突的重点。途牛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地游、周边游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主流,途牛陆续推出City Walk、近郊自驾、乡村度假等主题短途出游产品;春节假期后,户外露营热度攀升,途牛进一步结合市场需求推出定制化露营主题套餐,全面优化本地深度游、周边微度假系列产品矩阵,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三

业态创新发展

微旅游、露营游成主要发力点

鲁 娜 刘 霄

在远距离出行受限较多之下,近郊游、周边游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的旅游市场主力,其中微旅游、露营游等新业态、新模式更是迎来加速发展,成为市场创新发展的主要发力点。特别是露营旅游,在社交媒体传播和市场主体入局等综合因素的带动下,以风格露营为代表的露营经济炙手可热。

露营到底有多火?小红书数据显示,近3年“五一”期间,平台上露营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290%、230%、746%,露营热度连年大幅增长,且呈现加速爆发的态势。国内露营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易观分析发布的《2022年中国露营市场专题洞察》显示,2022年中国露营市场规模将达到528亿元,2030年预计泛露营参与人数将达2.1亿。

露营经济的爆火吸引一众企业涌入这一赛道。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5.7万家露营相关企业,其中,近半数的企业成立在1年以内,43%的企业成立在1年至5年之间。我国露营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也迎来快速增长,其中2021年新增2.1万余家,达到峰值,年度注册增速超87%。今年以来,我国已有超1.5万家露营相关企业成立,同比增长49.9%。

露营品牌圣露庄园创始人夏骄阳很早就嗅到风格露营的商机。在他看来,露营火“出圈”,除了疫情因素、人们亲近自然的内心需求等因素,内容传播的力量也不可小觑,特别是女性的社交分享和传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伴随露营旅游的爆发式增长,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场地拥挤、垃圾问题、客流峰值潮起潮落明显等。“国内露营市场经过目前的短暂爆发后会进入平稳发展期,接下来我们要研发更丰富的营地内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可参与项目,好玩才是营地的硬道理。”夏骄阳说。

露营热持续升温,资本随之而来,并集中在露营地相关企业,融资轮次主要是天使轮。大热荒野在2021年11月连续获得两轮千万元级融资。嗨King野奢营地今年3月获得天使轮融资。户外装备品牌挪客在今年4月获得近亿元融资,由钟鼎资本独家投资。

▲ 宁夏中卫迹外营地 营地供图

易观分析上述报告指出,预计未来一两年,景区、民宿等多类经营主体陆续切入营地市场,露营地数量将会大幅增长。其中,依托露营地打造的乡村露营旅游新业态将成为乡村经济建设的新亮点。营地与景点、主题公园、民宿等特色化POI(地理位置信息)结合的趋势也将进一步加强。随着行业生态初步搭建,多元平台的赋能也有助于露营业态步入更丰富和健康的运营轨道。

露营经济如何持续健康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彬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露营旅游依托轻奢、亲近自然、短途、社交等属性,成为更多玩家和消费者的选择。露营绝非简单的打卡拍照、漂亮的帐篷和美食,也不是短平快的快钱项目,而是带动旅游新业态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目前,露营产业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政府部门及其他管理机构应逐步完善露营运营标准、监管体系及机制,促进露营地管理流程规范化、标准化;露营企业要建立正规的露营基地,并进行规范化管理,露营品牌要找好定位,为不同露营需求的人群提供更精细、更高质量的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旅游平台则可以借助供应链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助力露营企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四

加速恢复

灵活应对 暑期旅游市场加速回归

鲁 娜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6月以来,各地文化和旅游活动逐步恢复,市场开始回暖。7月以来,虽然广西北海、甘肃兰州等地疫情散发对当地旅游市场形成扰动,但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暑期旅游产品订单量大幅上涨,旅游业正在走出疫情阴霾、加快恢复发展。

独库公路自驾“堵哭”、人间仙境那拉提“美哭”……新疆旅游在暑期火热“出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今年新疆旅游持续升温,7月1日至21日,全区累计接待游客约2554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实现旅游收入约191亿元,同比增长16.67%。7月以来,新疆5A级旅游景区日均接待量突破11万人次,同比6月增长201%;旅行团平均每天组团1446个、2.01万人;那拉提、喀纳斯、天池、赛里木湖等景区每天实际购票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

▲人间仙境新疆那拉提 孙小荣 摄

除了新疆,云南、海南等地旅游市场也迎来恢复发展。今年6月,云南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9.8%和75.5%。进入7月,西双版纳野象谷、昆明石林等知名景区景点游客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重现昔日游人如织、一房难求的景象。

途牛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当前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趋稳向好、旅游业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消费者出游需求持续上扬。跨省游“熔断”机制的调整,使得国内短途及长线游市场存量进一步释放,尤其是新疆独库公路恢复通车点燃出游热情,长线游迎来回暖,并逐渐成为暑期出游市场的主导,预订订单占比接近60%。

在程超功看来,当前旅游消费领域整体上仍然以本地及周边的休闲度假消费为主,并由此产生了包括露营、夜间文旅等新消费业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发布进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跨省游“熔断”机制精准至区县一级,拉动了中长线旅行社跟团游市场的恢复,暑期市场的传统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回归。

“尽管局部仍有零星散发疫情,但在科学精准的防疫政策总基调之下,此前的层层加码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为下半年旅游市场的复苏提供了政策确定性。另外,全国各地密集推出的文旅促消费政策对于提振消费信心初见成效,消费信心的恢复将推动供给端加速复工复产,将在供给端为行业复苏提供保障。”程超功说。

“我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市场主体经营情况,在短、中、长期,分别受疫情、需求及经济发展影响,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短期受疫情影响,中期受需求变化影响,长期受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带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旅游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王笑宇分析,从短期来看,出行受限、经营受限、消费影响,旅游行业复苏亦步亦趋,在艰难中前行。上半年,大多数旅游市场主体业绩恢复情况普遍不及预期,除少数企业进行线上业务及休闲、度假产品多元化尝试并获得一定业绩补偿外,大部分目的地资源类景区企业、交通运输企业、住宿及餐饮企业、线上线下渠道业绩都不理想。他建议,旅游市场主体短期聚焦奋力自救保证团队与现金流,中期则应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研发新产品,长期发展还需依托产业经济转型、精准服务客源市场。

2022年8月1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政策效应显现 旅游经济大盘企稳回升》

责编:张海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