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苏零模作文“精准与模糊”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啥啥拈来成语大全集 2022江苏零模作文“精准与模糊”解析

2022江苏零模作文“精准与模糊”解析

2024-07-12 13: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江苏零模作文“精准与模糊”解析

南京新东方高中语文钉子老师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德国人做日常菜,常备小型磅秤,配菜配料逐一过磅,力求精准,如同实验。中国人下厨,配菜配料全凭信手拈来,“少许”即可,用量模糊,味道独特,难以效仿。精准和模糊各有其妙,又兼济并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作文思路分析】

【是什么】

精准是依托数据,有条不紊地按照步骤和标准进行的活动准则。

模糊是依托个人的习惯和感觉,信手拈来,比较随意自由的活动准则。

【像什么】

西方的现实主义绘画与西方印象派绘画;中国的工笔画与中国的写意画。

【学生作品】

精准的风格就像是透过澄澈没有杂质的湖泊,一览湖底万千生灵,一目了然。

模糊的风格就像是大雾弥漫时的远处群山,轮廓不清,但是却别具魅力。

期待你的作品!

【为什么】

分论一:为什么要精准?在什么情况下精准?

精准有利于我们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周遭,在安全的轨道中从容行驶,不会轻易越轨。抱着精准的活动准则,我们的目标更加清楚、我们的计划更加条理、我们的未来也更加清晰。

不禁让我们想到那位“拿着显微镜走钢丝”的林鸣工程师,他抱着追求精准的态度,经过42小时精调,将港珠澳大桥的最后一节沉管误差降低到0.2毫米,从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由此可见,抱有精准的态度才能显尽风流,纵浪大化。

 

过渡:

“水至清则无鱼”固然能清楚看到湖底万生,但少了鱼儿的陪衬,也是韵味难至。有时候影影绰绰的风景,模模糊糊,反而让人觉得意蕴无穷。

 

分论点二:为什么要模糊?在什么情况下模糊?

“模糊”可以打破“精准”的条条框框,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也与更多的美好与冲突不期而遇。老舍曾说过: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他出生“桐达李家”,留日归国,事业如日中天。他的人生本可以精准地指向那人人歆羡终点。但他不拘囿于这规划好的人生,而是走向那不可知的未来,走向那多数世人不愿选择的坎壈道路。用一种模糊的方式渡过余生,追寻他内心“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至高境界。

 

【怎么做】二者关系

    在面对既定的精准人生时,若不是自己心中所想所念,不妨模糊处理,正如李叔同打破人生精准的边界,选择了“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的惬意;而在从事自己选定的伟大事业时,我们也不妨学习弘一法师李叔同全身心地投身到研究律宗这项事业中,一丝不苟地去探求;或者我们也应该如林鸣般精益求精将十载年华献给港珠澳。

 

【我们怎么做】

人生的幸福与成功都没有定量的配方,人生之路重在模糊探索,打破条条框框,不要亦步亦趋,也不要精准模仿他人的人生,应该走出自己的精彩;而当我们找到自己心中所想所望时,应仔仔细细投入,全情投入、一丝不苟。

总结升华

 

【逐句解析】

德国人做日常菜,常备小型磅秤,配菜配料逐一过磅,力求精准,如同实验。

德国人常以严谨著称,力求精准。材料中给定的情境是做日常菜,德国人以实验的方式做菜优势非常明显,好处是不至于翻车,只有严格按照配方来,总能达到一个还不错的水平。菜谱已经由前人给你写好,过程的辛辣已有“小白鼠”替你煎熬。你只需要如履平地、亦步亦趋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就可以了。铁定不会出什么大的乱子。这个过程是可复制的。

以之类比我们日常生活,我们总期待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于是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听他人分享的心得,这些无疑都是有用的甘霖雨露。但是也让人有些许误解,好像只要按照别人的“药方”来,我们也能取得大差不差的一个成就,于是在“山寨”的成功后面沾沾自喜,不再探索。所以精准复刻的关键在于之后呢?

 

中国人下厨,配菜配料全凭信手拈来,“少许”即可,用量模糊,味道独特,难以效仿。

中国人讲求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能大家都有听过“轮扁斫轮”故事。轮扁认为知识中最精华的部分都是在自己心中,“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能说出来的都是糟粕了,所以中国人在追求高境界的时候,总是神秘诡谲,强调更多的在于个人顿悟。

再回材料,中国人做菜常凭个人感觉,因为过程不够精准,没有量化,所以结果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上一次做出来的味道,下一次就复制不出来了,师傅做出来的味道,徒弟不能立马就掌握,结果就像是正余弦函数图像那般不稳定。但毋庸置疑,其好处在于独一无二,就算是同样的方子,每个人做出来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人的个性能够充分被彰显出来,创新的意识也会随之而闪耀。

 

精准和模糊各有其妙,又兼济并存。

这句话翻译翻译就是“精准”和“模糊”都很好,两个都要,这时同学们往往陷入困境,都写不就是“骑墙派”了吗?我太难了!

大家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意识,“精准”与“模糊”不是对立关系,只能选一个。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都要”,“都要”不是大锅乱炖。而是给“要素”设定情境,在什么条件下“精准”,在什么条件下“模糊”。

这不禁让我想到本雅明最具颠覆性的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很多的艺术作品都可以被精准复制,它们与原版相差无几,就像德国人做菜般精准复制。但是这些艺术品千篇一律,缺乏仪式感、丧失“灵韵”。而中国人做的菜,每一道都是立足于此时此地,此情此境,每一道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灵韵。在古典主义的时代,“模糊”的创作造就个性,也造就伟大的作家、艺术家。而在机械复制时代,“精确”让更多人趋之若鹜,因为“模糊”对于个人的天赋要求是极高的,而“精确”可以让菜鸟分分钟成为成熟的操作工。

对于天才,我们希望他们更多去“模糊”地尝试,尝试成功后,再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虽然如轮扁所说最精华的部分不能全然囊括,但总让菜鸟有所仰望。对于平庸之辈,精确地复刻天才外,也应该有更多自己的探索,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复制出来的一样的“优秀”,每个人都应以“模糊”的方式去参悟世界,以铸就自己不一样的“优秀”。

 

【立意参考】

1、复制贵精准,创新趋模糊。

2、人之初,精准模仿;人之长,模糊创新。

3、精准与模糊齐飞,复制共创新一色。

 

【结构参考】

立意:复制贵精准,创新趋模糊。

标题:精准复制,模糊创新

PARA1、2:名言引入+结合材料

木心先生在《即兴判断》中提到: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是忘言犹欲辩。欧陆文化凡事都要精确、明白;中国文化则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顿悟境界。

于是乎,受“忘言犹欲辩”影响的精准思想更有利于亦趋亦步地模仿;而受“欲辩已忘言”影响的顿悟思想更有利于高蹈不群地创新。

评价:名言引入对于同学的积累要求比较高,如果做不到,直接引材料,说出观点就可以了。

PARA3:分论点一(人之初,应学习欧陆文化的精准思维,按照前人屡试不爽的经验亦趋亦步)

PARA4:承上启下(亦趋亦步不是终点,不可一味精准复制前人,应该有创新,应该有模糊的、不确定的尝试)

“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罗丹之言如晨钟暮鼓,让人醍醐灌顶。一味精准复制前人,这是机械亦可为的。本雅明最具颠覆性的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提到,很多的艺术作品都可以被精准复制,它们与原版相差无几,但是这些艺术品千篇一律,缺乏仪式感、丧失灵韵。人生之初,通过天才之眼看世界,犹为重要。但若只是吃前人老本,不尝试、不创新,人的个性又如何彰显,创新意识又如何闪耀呢?

PARA5:分论点二(人之长,应学习中国文化的模糊思维,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彰显个性与自我)

PARA6:分论点三(将创新的结果沉淀下来,精准表达出来,给后人参考)

PARA7:我们怎么办(人之初,夯实基础,履前人坚实步伐;人之长,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精准与模糊并举,复制与创新齐飞。

PARA8:首尾呼应,升华主旨。

 

关系类作文思考步骤:

一、确定关键词X与Y,不做单边派,或骑墙派。

二、给关键词设定条件,即“在……情况下,做到X;在……情况情,做到Y。

三、寻找X与Y之间的关系(内在与外在,内在可X,外在可Y;初期与后期,初期应X,后期应Y; 思考X与Y,是否建立在对方的基础之上)

 

举例:快与慢、方与圆、个人与集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