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你要保护好自己:医务人员在新冠防控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唾沫星子会传染病吗 “大白”,你要保护好自己:医务人员在新冠防控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大白”,你要保护好自己:医务人员在新冠防控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2024-01-14 19: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应急科普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收录于话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 95个

医务人员和防疫志愿者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要了解两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风险评估,个人防护都应当基于风险评估基础上进行科学规范的个人防护。其次是个人防护,比如如何穿戴防护用品及其中间需要注意的细节和要点。

主讲人: 唐毅

上海市黄浦区疾控中心

消毒科科长 消毒感控组组长

内容整理与审核: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邓晓蓓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 徐晨 喻晓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

张辰霄 刘畅 冉青青

什么是风险评估?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病原体的种类、传播途径、病原学特点等。

现场操作:有无危险操作、有无适合该情形的个人防护用品等。其中对危险操作的判断,可根据是否有可能发生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胃肠道外途径(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进行确定。

如何进行针对“新冠”防护的风险评估?

在新冠肺炎防护的风险评估中,首先是评估新冠肺炎病毒对外界的敏感性。新冠肺炎病毒对热、紫外线都很敏感,对任何消毒剂都非常敏感,但是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对于气溶胶传播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成因。如果真正存在气溶胶级别的传播,现在的防护口罩作用不大,因为我们防护口罩的防护级别是微米级的,但是气溶胶中包含的病毒大多是纳米级别的,用微米级防护材质口罩去防纳米级别病毒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因为很多病毒,必须要依附在微小颗粒上才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如果病毒依附在大颗粒物上,防护口罩是有很好的防护效果。

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有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呢?一种情况下,当惊天动地打喷嚏时,可能会在局部的环境中形成气溶胶。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实验室中,没有带盖子的高速离心机在高速离心的时候可能会形成气溶胶。此外,受污染的防护用品,比如脱鞋过程中频繁地抖动,也会形成气溶胶。

新冠肺炎病毒最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我们对飞沫进行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飞沫在空气中停留比较短暂,在1~2米之内移动才会导致个体感染,所以建议保持适当的、安全的社交距离。

安全社交距离是多少?静态情况下,一米之外是相对安全,两米之外是绝对安全。因为他人站在两米之外正常打喷嚏,一般唾沫星子不会喷飞到两米的一个距离。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来传播,这些污染的物品接触口鼻部之后也会造成感染。我们要了解新冠病毒在环境中到底能活多少时间,因为病毒活的时间越长,活性越高,感染人的一个风险就越大。

一项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材质上,冠状病毒的存活时间是不一样的。其中,值得庆幸地是在气溶胶状态下,冠状病毒一般三个小时左右就失活了,不会感染人体。相对而言,气溶胶中冠状病毒存活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暂,但是一些固体材质如不锈钢、塑料等,病毒存活时间就比较长;金属铜本身有抑菌作用,所以冠状病毒的存活时间比较短;而纸板,棉织制品,能够吸收水分的物品,冠状病毒在这些材质表面存活时间也很短。很多研究发现,冠状病毒在没有生命体的物体表面存活,即使在非常适宜存活的情况下,存活时间最多为9天,这揭示了现场如果不去控制的话,9天之后冠状病毒也失活了,不具备感染性或者致病性。

下表是关于冠状病毒在不同材质和不同温度下的存活时间表。

此外,我们根据上面的一组数据可以发现,冠状病毒在粪便中存活时间会比较久,可以存活7天,但在气溶胶、尿液、痰液里,它的存活时间均小于24小时,并不像大家想象中存活时间这么长。

了解新冠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存活的时间之后,我们看看怎么样去阻断病毒的传播,其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毒。新加坡做了一个相关实验,在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房间里开展消毒之后,发现所有的物体表面均没有新冠病毒。

医务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做好个人防护方面,依据于2021年上海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一版)等相关标准。

首先是标准防护的原则,其前提假设是周围的物品或者环境被病毒污染,具有感染性。所以,标准防护不仅仅是保护我们医务人员或者工作人员,也是保护病人的双向预防措施,可以阻止一些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在标准防护的操作里面,需要强调的是标准预防。其中最基础的预防措施,就是要勤洗手,多做手部卫生,多注意操作细则,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所有的防护用品脱去之后也必须要清洗双手。我们可以戴上手套,那么是不是把手套脱掉后就可以不洗手吗?当然不是。相关实验表明,如果手套表面被病毒污染,把手套脱去之后即使操作再小心,手上还是会有病毒的沾染,所以脱掉手套后及时洗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再次强调,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同风险级别下采取的防护用品

不同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的防护用品

不同防护级别下采取的防护用品

常用防护用品介绍

一次性帽子:一次性无纺布帽子,有一定的牢固度和阻挡液体渗透的作用,一般进入污染区或者洁净环境前,或者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它的有效滤过性要求达到YY0469标准,同时呼吸的阻力也不能太高,否则舒适度受到影响。

YY0469标准:

颗粒过滤效率不低于30%;

细菌过滤效率不低于95%;

呼吸阻力:吸气阻力不超过49 Pa,呼气阻力不超过29.4 Pa。

其他:带鼻夹、血液阻隔、表面抗湿。

一般在远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观察密切接触者,以及在手术室中护理一些免疫力低下病人的时候,需要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此外,进行可能导致体液喷溅的操作或者侵入性操作时,也需要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级别高,防护效果好,但是呼吸阻力会比医用外科口罩高很多。需要符合GB 19083标准: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85±2) 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粒径(0.24±0.06) 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即符合N95 (或FFP2)及以上等级。吸气阻力:吸气阻力不超过343.2 Pa。

医用外科口罩通常在接触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近距离(≤1m)接触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或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使用。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如果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跟不戴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差不多感觉的话,则说明口罩没有戴好。正确佩戴好口罩的话,一般呼吸非常累的,时间一长会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

护目镜:标准要求视野清晰、防起雾、可调节强度,一般在患者可能会喷溅体液或者血液等分泌物的情况使用。

隔离衣:一般在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其周围环境等时,或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的诊疗、护理等),或可能轻微受到患者体液(血液、组织液等)、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使用。

医用连体防护服:一般是接触甲类及乙类(按甲类管理)传染病患者、传播途径不明的新发传染病患者时使用。

防护手套:一般用于防护的手套,灭菌手套或不灭菌的手套都可以,但是如果要进行无菌操作的时候,手套必须要严格灭菌。对病人进行检查的手套,也必须要达到灭菌级。

脚部的防护用品:

医用防护鞋套(不能拿普通鞋套代替),是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进入一些负压病房、进行消毒处置、进行病原体检测,或者怀疑地面有污染物的时候就要使用。

一级防护:是指针对接触传播的传染病采取的基本防护措施,最主要包括工作服、一次性隔离、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医用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或者乳胶手套。

加强型一级防护:指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加强防护,但未达到二级防护的程度。通常为使用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更高等级的防护口罩替代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增加护目镜/防护面屏。

二级防护:多指针对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进行的防护措施,最主要的防护用品是一次性帽子、N95/K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连体的防护服、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鞋套或是防水靴。

加强型二级防护:指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加强防护,但未达到三级防护的程度,通常为双层手套、防护服外加穿隔离衣,确有必要的,还可加戴防护面屏。例如核酸采样的时候需要加强型二级防护。

三级防护:多用于含空气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的,可能接触传染源大量血液、体液、分泌物的,且感染后果严重传染病的防护(若遇长期滞留感染区、环境感染因子浓度高、感染风险大的情况,也应选择三级防护)。最主要的防护用品除了二级防护的所有防护用品之外,多增了动力送风装置的套装或者全面具套装,防护设备相对来说费用也更贵。

如何进行防护用品穿脱?

防护用品的穿脱也很重要,需要注意进行个人防护。防护用品需要在清洁区穿戴完成,再进入污染区。脱卸防护用品时,要防止自我污染的可能性,一般先移除污染最严重的防护用品。如果防护用品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也可以先对防护服初消毒之后,再脱防护用品。

脱卸的时候,第一是要注意周围情况,周围最好没有人和容易被污染的物品;第二是在脱防护用品的地方空气流动不要太强烈,避免形成气溶胶传播;第三是要准备可以随时手卫生的消毒液或流动水,所有的防护用品全都脱卸完成之后,要执行手部卫生。

什么是正确的穿戴顺序?

一级防护:戴帽子和医用外科口罩→穿工作服或隔离衣→戴手套→进入污染区;

二级防护:戴帽子和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检查口罩密合性→戴护目镜/防护面罩→穿隔离衣/防护服→穿防护鞋(靴)→戴手套→进入污染区。

注意:所有的防护用品的穿戴和检查(帽子、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的穿戴以及口罩密合性检查)在进入污染区以前必须要全部完成的,如果手部有破损的话,建议可以带两层的手套脱防护用品。

什么是正确的脱卸顺序?

一级防护:脱手套→执行手卫生→脱工作服或隔离衣(若戴双层手套,在脱卸隔离衣后脱第二层手套)→执行手卫生→进入潜在污染区;

二级防护:脱手套→执行手卫生→脱隔离衣/防护服(若戴双层手套,在脱卸隔离衣后脱第二层手套)→脱防护鞋(靴)→执行手卫生→脱面罩/护目镜→执行手卫生→进入潜在污染区。

注意:一般在从污染区进入清洁区以前把污染严重的防护用品先脱掉,所有的防护用品脱卸完的时候一定要执行手部卫生,一般可以脱卸一件就执行一次手部卫生。脱卸场地尤其要满足相对独立,要避免人员流动和空气的强烈流动;保护清洁区和其他人员不被污染或感染;部分可以重复利用的防护用具(如护目镜)需要消毒之后可以再使用。

什么是严格的穿戴要求?

帽子:①长发者需将长发盘成发髻,刘海向上梳理。②将帽子由额前罩于头部,尽量不让头发外露。

口罩:①鼻夹侧应朝上、朝外。②须罩住鼻、口及下巴并贴紧。③戴医用外科口罩时:下巴抵紧口罩下缘,先系下方系带于颈后,再系上方系带于耳上方头顶后部;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先束上方束带于耳上方头顶,再束下方束带于耳下方颈部。④用双手指尖向内按压鼻夹并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大家记住一定要双手指尖来按压,不能一个手大拇指和食指力量不同会变形)。

带好口罩之后做口罩密合性测试;一般性增压测试,就是大口呼吸之后口罩微微往外顶,那么大口吸的时候口罩微往内凹陷,说明我们的口罩是佩戴的是规范的符合要求。

护目镜/防护面罩:①应紧贴面部。②通过调节束带进行调整。

隔离衣/防护服:①选择合适的规格并观察是否完好。②手持衣领,拉开拉链。③双手抓住防护服腰部拉链开口处,双腿伸入裤筒,再将双臂伸入衣袖内,举起手臂,将衣袖穿好。戴好防护服的帽子。④拉好拉链,揭开双面胶,并完整贴好。检查口罩与防护服结合部位的紧密性。⑤确保衣裤未外露于防护服袖口、裤口,必要时可束紧袖口、裤口。(防护用品的穿脱需要自己要练习,要实操才更能够全面的掌握。)

防护鞋:①选择合适的规格。②防护服裤口包裹在防护鞋套的里面、防护鞋(靴)的外面。③系带系于脚踝外侧。(系于脚后跟手不容易解开)

手套:①选择合适的规格。②检查手套是否有破损。③防护服袖口束于手套内。④操作时若发现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脱卸要点,您学会了吗?

记住第一件事,如果手部污染非常严重,一定要先手消毒好之后,再进行脱卸。

首先移除污染比较严重的一些物品,手消完毒之后先把鞋带解开,再把连体防护服的密封封条解开。解开之后要在不接触手套外表面的条件下,将手套脱下来。

解开防护服拉链,先脱去防护帽部分,再将袖子脱出,然后双手抓住内面,将内面朝外轻轻卷至踝部,连同防护鞋(靴)一起脱下。污染部分要卷在隔离衣的内部,放入医疗废物包装袋中,这样的话有利于污染物被包裹在内,不扩散到环境中去。

抓住面罩/护目镜后侧的外边缘向后向上提拉摘下,将面罩/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原则是不接触前面部分。

最后脱口罩,先将口罩下面颈后系带解开(医用外科口罩)或束带拉过头顶松开(医用防护口罩),再将口罩耳上方的系带解开或束带拉过头顶松开,拿着系带或束带从前下方脱下,内面朝外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中。

要把所有的防护用品脱完之后才可以进入清洁区,注意每脱一样防护用品必须要执行手部卫生。

什么是正确的洗手消毒方法?

医务人员洗手非常重要,一般按照六步洗手法: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手消毒)或20~30秒(洗手),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见“六部洗手法”,要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如何在流调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

调查

对一些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或者次密接进行调查的时候,需要一级防护,被调查对象原则上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进行调查。

对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或密接的密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采取二级防护。

样本采集和运送

对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或者密接的密接或者疑似密接确诊患者进行采样的时候,要求三级防护,目前很多是加强型二级防护。

对集中隔离点环境环节采样时,采样人员采取二级防护。运送样本的人员在运送样本时应遵守生物安全相关规定,采取二级防护;运送样本司机如不接触样本,可采取一级防护。

集中隔离点样品采集及协助人员:要求严格落实2人一组的核酸采样小组,2人应相互配合开展采样工作,不可分开同时对不同隔离人员开展采样工作。全身防护用品应至少每2小时更换一次。

采样人员 和采样协助人员

采样人员:采样人员需要在清洁区完成二级防护。进入隔离人员房间采样前,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在穿隔离衣带防护面屏,再戴一层乳胶手套;进入隔离人员房间之后要关闭门,打开房间的窗户之后,在窗户下对隔离人员进行采样,采完样品之后立即进行一个手消毒,并更换最外一层的隔离面罩和手套。

采样协助人员:与采样人员一同在清洁区完成二级防护的穿戴。负责采样样品的传递,并配合采样人员进行手消毒和更换外层隔离衣、手套和面屏。

医学观察

进入密切接触者或密接的密接房间,或近距离接触的医学观察人员,采取二级防护。其他观察人员采用一级防护。

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或陪护人员与居家医学观察者接触时,采用一级防护,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

转运隔离者或因其他工作需要与隔离者近距离接触时,应当佩戴N95口罩。

病人转运

对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或密接的密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转运的医务人员和司机采取二级防护。(需要升级防护口罩的级别,将医用外科口罩换成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就可以)

注意事项

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呼吸防护用品)质量对感染防护效果影响较大,应选择符合要求的产品。

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4小时应至少更换一次),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如佩戴的护目镜、防护面罩、全面具、电动送风呼吸器等进行消毒。

接触观察病例,防护用品应在接触每个病例之间进行更换。

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在初次选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面具时,要进行适合性检验。在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面具时应进行佩戴气密性自检。

版面编辑 | 张舒娴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