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诗词中发现大宋女子的发型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未嫁人女子发型 从苏轼诗词中发现大宋女子的发型之美

从苏轼诗词中发现大宋女子的发型之美

2024-04-22 08: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轼文采斐然,不光文笔好,下笔快,更妙的是什么都可以写进诗词文章中,名山大川自不必说,锅碗瓢盆头发服饰都可入诗词,而且总能广泛流传。

就比如大宋女子的发型在他的诗词中就多次出现。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睛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流溪沙·端午》是苏轼贬至惠州时在端午节写给王朝云的词。端午节这天,女子用彩线缠绕玉臂,云鬓挂小符,洗个兰草浴,这是大宋的端午习俗。玉璧缠彩丝,云鬓挂小符的朝云,明眸善睐、袅袅娜娜地朝苏轼走来,这美好的一幕让苏轼心动,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

这首词里就提到了宋朝女子最爱的发型之一——云鬓,外形高如云,后来也用云鬓一词比喻美女。

弃掷亮未能,送与谪仙家。

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

《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

这首诗里提到的“两髻丫“,是指大宋普通妇人中最流行的发型——丫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思想最开放的朝代之一,女子的发型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唐朝的华丽浓艳相比,宋代女子的发型更显清雅、自然。

大宋时女子在不同时期会配不同的发型。

宋朝女童多梳双丫或三丫髻,头上有两个或者三个发髻用一条头须勒着,当然头须上面可以镶嵌珍珠或者鱼眼石。

(男童会梳儿童发型“博焦”,也叫作“婆焦”。“剃削童发,必留大钱许于顶左,名偏顶;或留之顶前束以彩缯,宛若博焦之妆,或曰鹁角。”(《宋史》)就是只留左侧或前面的头发,其他头发都剃去,然后将左侧的头发梳成鬏儿,或将额前的头发垂在前面。)

长成少女后,双髻是最常见的发型。先将头发从头顶分为左右两股,在头顶两侧分别扎一个结,再将剩余的头发弯成环状,并将头发梢编到耳朵后面。这种发型简单朴素,非常适合豆蔻年华的少女。

普通女子一般不戴冠,只梳普通发型,也很少戴假髻。最流行的发型叫丫髻,也是大户人家丫鬟的首选发型。文章开头苏轼写的“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说的就是丫髻。

螺髻也是普通女子的首选,是种盘状发髻,将头发绾成髻,盘在脑后或头顶两侧,像螺壳一样。

已婚女子常梳飞天髻、回心髻、盘桓髻等。

贵族女子的发型就更多样了,如凤凰髻、云髻、凤髻、龙心髻、宝髻等。假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参加宫廷聚会,用假发做成高髻并配上首饰是贵妇的标配,不仅为了美,更是凸显家族的地位与前途,所以贵族女子酷爱高髻和高冠。当然发髻过高可能会引起皇帝不满,主要是容易造成奢靡攀比之风。宋太宗、宋仁宗时都明文规定妇人不得作高髻及高冠。假发太贵,平民女子是戴不了假髻的。

大宋女子发型按高低可发高髻、低髻,高髻多为贵妇所梳,一般平民则梳低髻。由于大宋时发髻高大与身份地位直接相关,女子们认为高髻更显高贵,发髻高大就变成时尚,这种以高为美的风俗一直持续到南宋末年。

其中最受大宋女子喜爱的高髻之一叫朝天髻

朝天髻就是将头发梳至头顶,编成两个对称的圆柱形发髻,将发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额。为了固定朝天髻,可在髻下用短簪或发带等首饰来固定,这样发髻前部就会高高翘起,再在髻上镶饰各式花饰、珠宝。这种发型有种端庄高贵的感觉,深受贵族女子喜爱。

朝天髻

苏轼《浣溪沙.端午》里提到的“云髻“也是高髻的一种,造型高耸,但并不刻板紧凑,反而是十分蓬松像云朵,因此得名,梳云髻更显得女子温柔端庄。

宋朝还有一种流苏髻,“轻云鬓发甚长,每梳头,立于榻上,犹拂地。已绾髻,左右余发各粗一指,束结作同心带,垂于两肩,以珠翠饰之,谓之流苏髻。”(《谢氏诗源》),流苏髻是一个叫轻云的女子发明的,她的头发异常浓密,站在床上梳头头发还拖到地上,绾成发髻后,在左右肩上垂下两束头发,再各打一个同心结,再用金银玳瑁等首饰装饰,十分清丽秀美。

大宋女子流行一种“慵来妆”,妆型特点为薄施朱粉、浅画双眉、鬓发蓬松,给人一种慵困、倦怠之感,类似于现代的素颜妆。与此妆相得益彰的蓬松发型叫做“懒梳髻”,又叫懒梳头、懒梳妆,先将头发梳到顶部,再分成好几股,盘成发髻即可。现代人化古装妆的假发包大多是懒梳髻这种发型。

包髻也是大宋时比较常见的发型,女子梳好发髻后用绢、帛等布巾裹住发髻,叫作包髻,包髻可以包成各式花样,再缀上鲜花、珠宝等饰物,看上去简洁朴实,又不失为精美大方。

包髻

本文只是简述大宋女子发型的微末一角,大宋是个精致的朝代,女子的妆容发饰远比此丰富繁多,博览大宋才可以看到更多的大宋之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