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钱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有钱币吗图片 唐朝钱币

唐朝钱币

2024-06-03 05: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收藏有风险,出手需谨慎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唐朝货币种类有哪些? 且看唐朝货币的变迁史?

  隋朝末年,人们再也无法忍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了,各地人民纷纷起义,把斗争的矛头直指统治者。这时候隋朝的大官僚唐国公李渊,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夺取了全国政权。这个政权就是后来的唐朝,李渊也就是后世称之为的唐高祖。

  李渊初入长安时,民间使用的是隋代的轻钱,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乃于武德四年,一改历代以“ 铢 ”“两”为钱名的货币制度,铸行成为“通宝”的钱币,取名为“开元通宝”,也有读作“开通元宝”的,但按照开创富熙安定完美生活和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来读“开元通宝”较合适。“通宝”也就是通行的货币。开元通宝的钱文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欧阳询所书,有八分及篆隶三体,这也是钱文有书人姓名在史书上的第一次纪录。这说明唐初铸开元通宝是一件大事。“开元通宝”四字笔力苍劲,意态精密,端庄俊雅,凝重雄浑。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面文“开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也是发行量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开元通宝

  铸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

  币质:铜、铁、铅、金、银等

  特征:开元通宝(或度开通元宝)钱:史系乘继北周钱文义之延续和发展,并为后世通宝、元宝钱之起源。

  备注:堂早期开元应仍属笵铸。自中唐以后,逐渐采用翻砂法铸造钱币(传世有乾元重宝母钱,即为证明)

  唐高宗武德初年时,所铸的开元通宝钱数量不多,旧钱与古钱在此时已渐退出流通,市场中钱币不足,直到唐太宗贞观初年时,交易时仍有用布帛的。朝廷怕出现那种隋朝时的通货膨胀,市场上虽然需要钱币,但却小心谨慎,不肯增加发行,反而还鼓励以物易物,大力疏导通货回流。当时是一斗米只需三五文钱,老百姓零用时大感不便,虽用布帛,却太不灵活。同时中国同海外各国的交流也日渐增加,钱币大量外流,这一切都使国内交易感到乏力。

  由于这些原因,民间私铸行为渐渐又起。私铸钱虽然比较小,但有的质料铸工都还可以,所以有的地方把它当官钱使用了,以两三枚抵官钱一枚。私铸钱能够与官钱并使不冲突,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唐高宗时,政府看到通货紧缩的利益却为私铸者所得,大感不满,命令取缔私铸,并以五比一的比率用官钱换私钱。但缺少人问津,甚至有把私钱收藏也不兑换的。

  于是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推出“乾封泉宝”,以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行使,目的似在于增加发行,刺激物价,使私钱失去存在的依托。乾封泉宝直径2.5厘米,隶书,旋读,光背,铜料精纯,铸工良好。

  在中国钱币史上,钱文用泉宝的也极少见。但此大钱推出后效果并不好,老百姓对大钱并无兴趣,更为害怕通货膨胀,因而纷纷收藏开元钱,致使私钱大涨,到最后也不见了,只剩大钱。朝廷见此情景只得下令停铸,以流通的乾封大钱以一比一开元钱行使之。

  唐玄宗初期,朝廷吸取经验,再次整顿私钱,先鼓励生产,扶植商业发展,铸造开元钱时,只有新钱质量达到标准才准流通,以增加官钱信用,且增加铸量,挤兑私钱。这次所铸的新开元钱,元字也有挑笔的区别,背文增加了星、日纹等。

  

乾封泉宝

  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乾封泉宝”,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唐朝政府速将其回笼销熔改铸开元通宝,这就是乾封泉宝存世不多的缘由。该钱之所以铸时仅八个月,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唐 “乾封泉宝”(直径:25.29mm)

  铸期: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币质:青铜、极少量铅质者

  特征:字文、铸工皆规整,枚重6克左右

  唐朝玄宗的统治前期,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统治,防御回纥,吐蕃的侵扰,在重要边境地区增设一些军镇。军镇管辖几个州,主将叫节度使领兵戍边。天宝初年边境地区的十个节度使共拥兵四十九万之众,而唐王朝的禁军不过十二万,还多是雇来凑数的商贩游民,不会打仗,造成了内轻外重的畸形局面。那时一身兼任平卢(治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范阳(治所在幽州 今北京),河东(治所在太原 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拥兵十五万势力雄厚。安禄山父母为胡人,被杨贵妃收为养子,时常进出京城。当他看到唐朝中央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唐玄宗整天在宫中饮酒作乐,认为有机可乘,阴谋夺取唐朝的天下。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在范阳率领军队十五万人起兵,一路长驱南下,几乎没有遭受抵抗,就很快渡过了黄河,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洛阳,建国“大燕”自称皇帝。过了几个月时间,安禄山率军击溃了唐朝潼关二十万守军,继续西进占领长安,迫使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原一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唐朝经济中心地区的经济衰落了,从此盛唐开始走向衰落。

  

乾元重宝

  安史之乱中的大钱,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唐 “乾元重宝”背下瑞雀折十

  铸期: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铸,直至唐后期仍有铸造

  币质:铜、铁、铅

  特征:早期品轮廓深峻,字文精美。标准乾元十当钱重约8克,重轮当五十大钱枚重20克左右。后期逐减重贬值,至宝应元年后行乾元小钱。

  唐玄宗后期发生的“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叛将也发行过钱币——“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这场大乱起于天宝十四年,至肃宗广德元年始告平定,前后九年。虽然导演这场变故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早已灰飞烟灭,但是他们铸行的德壹元宝与顺天元宝却时有所见,这一对短命钱也是那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悲怆的往事。

  唐朝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政治腐败,藩镇继起,安禄山率先反叛,其部将史思明很快占据了河北十三郡。唐明皇从笙歌艳舞中惊醒,丧魂失魄,仓惶出逃,急急如丧家之犬。公元789年,叛将史思明占领魏州称“燕王”(另一头目安禄山被其子杀死),铸“得壹元宝”,第二年又据洛阳,称燕国,自称“大燕皇帝”,建元“顺天”,遂罢“得壹元宝”而铸行“顺天元宝”。

  

得壹元宝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虽为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但唐王朝却开始走向衰落。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安史之乱全面爆发。乾元二年(759年),叛将史思明杀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篡夺安禄山大燕政权。上元元年(760年)六月,史思明销毁洛阳铜佛铸造“得壹元宝”钱,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流通使用。但因军事上的不利,史思明开始迷信“得壹”为不祥之兆,铸造仅数月后便下令收回改铸“顺天元宝”直至安史之乱平息。贼平后,大唐政府下令废除并“还将铸佛”。从当时流通的货币来看,史思明确实具有一定经济军事实力。得壹元宝钱铸造精美,出土量极为稀少,即便在洛阳也难得一见,泉界也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可见其非常罕见。得壹元宝除背上月纹者其余皆罕见,更有背四月者堪称古泉大珍。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唐代史思明铸得壹元宝光背(直径35mm)

  铸期: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据东都(洛阳)铸币

  币质:青铜

  特征:径一寸四分,铜质幽润,文字甚遒劲。

  

顺天元宝

  唐朝安史之乱叛将史思明铸造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面文为“顺天元宝”,形制与“得壹元宝”相同。铸量较多,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但今存已少。背上有月纹及星月纹,光背者少。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唐.史思明 “顺天元宝”背上月

  铸期: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据东都(洛阳)铸币

  币质:青铜

  特征:钱体厚重,字文深峻。

  但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顺天”不顺,“安史之乱”不久即被平息了,“得壹”、“顺天”这对伪政权的钱已就悄然地退出了舞台,成了历史的陈迹。得壹钱铜色较红,制作精整,钱文为隶书,钱背多见月纹,而顺天钱形制同得壹钱,但钱体略重。顺天钱铸造仅一年有余,而得壹钱时间更短,因此所出甚少,故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的说法。

  

大历元宝

  唐朝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公元766年--779年)西北地区地方铸币,中原比较少见,面文旋读,直径为2.3厘米,重约3克,制作粗陋,铜色昏浊。隶书“大历元宝”四字旋读,书体朴实有力,有大小两种样式。 如今存世量已较少,古泉珍品。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唐 “大历元宝”(直径:23.5mm)

  铸期: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

  币质:青铜

  特征:铜质昏黯,字迹多漫晦

  

建中通宝

  唐德宗李适,建中年间(公元780--788年)西北地区地方铸币,中原地区极少发现,在新疆库车一带却屡有出土,钱体薄小,文字晦漫,铸工草率。“建中通宝”四字隶书旋读。版式有大小两式。如今存世量不多,好品难求。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建中通宝

  铸期: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

  币质:青铜

  特征:形制多薄小,铸工粗率

  

会昌开元

  “开元通宝”钱,这是很多人都以为是唐代唐玄宗李隆基铸造的年号钱,因为风流天子李隆基有个“开元”的年号,并且当时的“开元盛世”是为世人所熟知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开元通宝”钱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始铸的,它以“宝”字作为钱文,为后世铸钱所效仿,故而唐朝以后铸行的钱币多称“××通宝”、“××重宝”或“××元宝”之类。晚唐时均以铸造使用“开元通宝”钱为主,唐高祖以后各帝都铸有开元钱。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唐代会昌开元一组五枚

  铸期: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始铸(各州郡计有二十二地)

  币质:青铜

  特征:铸钢工较粗率,背文字多漫晦不精。面、背文书体异

  

咸通玄宝

  唐朝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铸,直径2.2厘米,钱文四字隶书而含魏碑风骨,直读,章法匀称有力,因铸而未行,故传世绝少,唐钱第一珍,也是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图为咸通玄宝的三个版,市场上仿品很多,收藏者要注意甄别。

  唐就到这里吧。。。。

  关注小编,和小编一起探讨、交流钱币收藏小知识和小乐趣!如果错误请大师指导!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