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思潮的萌发:唐代女性对男装的痴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女性着装 自由思潮的萌发:唐代女性对男装的痴迷

自由思潮的萌发:唐代女性对男装的痴迷

2024-07-01 08: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代的服饰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着装的袒露。

《旧唐书》中记载,

由此可见,不论女性社会地位高低,都会穿着裙装、衫装和帔装。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女性的时尚观念也愈发开放多元,集中表现在女性衣物的衣衫越来越薄、领口越来越低,甚至还会半坦胸乳。

唐诗当中的“粉胸半掩凝晴雪”就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更为开放的是民间甚至还出现了妇女不穿着内衣,而用轻纱敝体,袒露肩背的现象。

衣物的轻薄仅仅是服饰开放的一种表现,着男装的风气更是凸显了唐朝女子的不同,女子着男装的现象可以通过传统文献和历史文物反映出来。

《旧唐书·與服志》当中记载,

由此可见,女子着男装的行为是在宫廷里流出的。

唐朝女性所穿着的男装几乎与男性衣服一模一样,并无任何改良。

《新唐书》当中就曾记载过太平公主在公高宗皇帝举办宴会之时,穿着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的男装,为唐高宗献上了一曲歌舞表演,引得皇帝开怀大笑。

除此之外,《新唐书》中还记载了“宫人从驾,皆胡帽乘马,海内效之”。

这同样也说明了女性着男装在当时尤为流行,由此可见唐朝之时,上至达官贵人,下到普通百姓,女子着男装的风气都很盛行。

《大唐新语》同样也记载过女性喜爱穿着男装的心理。

在唐高祖李渊孙妇金乡公主的墓葬当中就曾出土过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两枚女性骑马狩猎俑就尤为突出,两枚女俑的神情生动,栩栩如生。

既温婉又颇有巾帼英武之风,她们所穿着的服饰皆是唐朝典型的男装。

除此之外,唐朝永泰公主墓中也刻画了许多女子穿着男装外出的生动形象。

唐朝画家张萱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当中有九个骑马随行的女子,其中五个人穿的都是标准的男子服装。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

由此可以窥见其风气之兴盛。

女着男装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女子穿男装与当时社会胡风盛行有很大关系。

《旧唐书·舆服志》有这样的记载,

由此可见,唐朝人的着装受异域文化影响很深,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风貌。

胡风的引入改变了唐朝穿衣习惯,使得不同的元素迅速在民间流行,冲击了服饰原本的礼教观念。

虽说在西域文化引入的过程中,许多奇异甚至怪诞的文化改变了百姓的生活,但是却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阻挠和打击。

统治者就任凭时尚风潮波澜起伏,在胡服的影响下,民间才兴起了一股追求穿着自由的风气,使得女性穿男装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为人所接受。

属于游牧民族的豪放之气进入含蓄谦和的汉族文化之后,对百姓的性格进行了新的塑造。

鲁迅先生就曾直言说过:“唐室大有胡气”,而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指出:“唐朝的统治集团中,多有胡人血统,或其本身就是汉化的异族人”。

由于开国皇帝李渊、李世民的身上有胡族血统,所以统治集团内部的“华夷之辩”思想观念变得尤为淡薄,各民族平等的思想盛行于世,加深了女子对胡服、男性衣物的喜爱程度。

唐朝之时,不仅胡族服饰在民间极为流行,胡族僧人、胡族商人和胡族医生、胡族艺人也大量进入唐朝,并停留在长安等地,给中原带来了新奇的歌舞。

彼时,胡族歌舞充斥在大街小巷,被反复表演,而且喝葡萄酒也成为了中原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

女性穿男装一是为了追求潮流,受当时社会环境所影响,二是因为她们认为穿着男装有着追求自由的意义。

女性的衣裙不适宜劳动,行动较为不便,特别是在参加体育活动或在猎场上奔驰之时,穿着裙装更是多有不便。

因此,她们才将男子的衣服穿在身上,男装既方便了女性骑马,也侧面促进了蹴鞠文化和剑术文化在女性群体中兴起。

在唐代社会富足的背景下,娱乐游戏活动十分常见,女性们走出家门积极的加入到了娱乐活动当中,随心的安排自己的意志。

这种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男女平等的追求也是女子穿着男装的重要心理因素。

唐朝女性穿着男装的行为丰富了女性的娱乐生活,让之前束缚在家中的女性积极的参与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当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成为了唐朝盛世建立的重要因素。

但是可惜的是这种女子穿胡服、男服的文化风气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急转而下。

安史之乱的爆发既成为了唐朝的催命符,导致唐王朝统治衰微,江河日下,也使民间的文化社风产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一夜之间回到了之前的封建风气。

唐朝后期,女着男装、着胡服的现象已基本消失。

后代文人甚至将这种风尚称之为“服妖”,认为这是一种灾异现象,指责女性着男装的行为与政治相连,是上天对君主施政行为的责告。

甚至还有人将女子着男装的风气与唐朝的衰微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无稽之谈的出现既反映出了唐朝开放风气的消失,也反映出了人们在面对动荡时局时的惶恐。

到了宋朝之后,这种情况表现的更是尤为明显。

宋朝女子不仅被“存天理,灭人欲”的传统观念所束缚,背上条条框框艰难生存,而且后来居然要为了所谓的妇德而缠足,将自己的脚缠成所谓的三寸金莲。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大宋王朝建立之后,宋代文人也对前朝的社会文化风气进行了批判,她们将女性穿男装标上了不守妇道的标签,并频频诋毁。

唐朝女着男装的情况之所以被视之为标新立异,是因为这种风气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中都没有出现过。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服饰制度皆为礼教或法律所保护,深深的根植在人们的内心。

古代统治者为了控制人的思想,对民众的服饰进行了统一标准,使得人民心中形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心理定势。

一旦有人穿着与统一标准不同的服饰,就会被冠上服装怪异的标签,受众人指责。

唐代女子穿着男装的情况,凸显了当时女性群体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以男尊女卑为主,女性不仅要背负着男性强加给她们的性别歧视,也因为认知的局限,站在了男性群体当中,对女性群体进行迫害。

唐朝时期,儒释道并行,道家文化和佛教的发展对儒家礼制文化进行了冲击。

西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进入也让人们开始反思起了女性地位,女性逐渐对封建男尊女卑思想产生了厌恶之感,并将这种厌恶外化为穿男装。

女性穿男装是在男权社会当中最为简洁明快的反抗手段,女子着男装在唐朝并非是个体偶然现象,而是在开放社会氛围和女性权利意识崛起的特殊情况下产生的特定状况。

《永乐大典》卷二九七二引《唐语林》,

由此可见当时的宫廷女性已经有意识的开始争取与男性相当的权利了,女性们在穿男装的过程中把男装视之为与男权社会抗衡的有力武器。

通过着男装,直抒胸襟,这同样也体现了唐朝妇女“不受约束“的个性特征与“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这种风气在武后、中宗时期达到了巅峰。

武则天在接连废立了几个儿子之后,在众人的拥护下改国号为周,坐上了皇帝之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帝。

武则天的登基让女性的社会地位急速上升,武则天为了维护统治,增强自己皇权的合理性,扶持了大量有才女子入朝为官,将自己的心腹太平婉儿推上高位,并赋予了她极高的权利。

唐代女性着男装的社会状况并非是独立的社会现象,而是充分反映着当时女性的心理诉求和开放的时代文化背景。

在女性争取权益的同时,部分男性也看到了女性身上的闪光点,类似于白居易之类的诗人也在文章当中用了大量辞藻、佳句欧歌女性的创造力。

唐代女性着男装的现象是特定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是开放文化政策的体现、是大唐盛世包容进步的表现、这种社会现象使得本就多元粉彩的唐代文化增添了一笔新的魅力。

古有云“窥一叶而知秋”,我们通过研究唐代女性着男装,也能够对唐代的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资料:

1.《永乐大典》

2.《大唐新语》

3.《虢国夫人游春图》

4.《旧唐书·舆服志》

5.《礼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