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70年70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山大地震第1集 “记忆”70年70人

“记忆”70年70人

2024-07-15 06: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制“里-2”型飞机资料图

1976年5月上旬

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的刘忽然,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6军24师70团副政委。

这位39岁的青年军官,中等个头、圆脸。他于1956年入伍,光荣成为新中国后第一批义务兵中的一员。

光阴似箭。话说到1976年5月,恰为刘忽然当兵整整二十年。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团级军官。这些日子里,他正带着一个飞训大队、一个机务中队驻扎在河北遵化县的军用机场,进行夜间飞行训练。不久,由于唐山机场的跑道较宽,更适宜于夜间飞训,便转到了唐山机场。

一身戎装的刘忽然

冥冥中注定要让一个普通人与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紧紧拴在一起。

1976年7月27月,深夜11时

晚上,刘忽然他们正在进行飞训。按原定计划,拟飞行到晚上12时以后收兵的。但因天空“露点”(即雾汽)很重,跑道上能见度变差,在半夜11时,只得提早结束了训练。

吃过夜宵后,人困马乏,官兵们都很快进入梦乡。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

住在唐山北郊空6军招待所的刘忽然,忽然在睡梦中被强烈的震动和摇晃惊醒。他的第一个感觉是:发生了地震!

断电后的房子,一片漆黑。他扶着墙,跌跌撞撞出得门来,叫醒了住在隔壁的几位战友。

定了定神后,刘忽然火速集合起部队,调兵遣将,准备去参加抢险救灾。

遭地震破坏后的唐山火车站

同日,凌晨4时许

部队集合完毕,刘忽然立即组织了两支抢险队,分别奔赴同处唐山城北的唐山地委和空6军军部家属大院。

十多分钟后,其中一支抢险队赶到空6军家属大院。一位副军长被震坍的砖墙压住了腿脚,动弹不得。由于救援及时,这位军首长最终脱离险境,安然无恙。

同日,凌晨5时左右

断壁残垣间,唐山地委和驻军于极短时间里组织起一个临时抗震指挥部。刘忽然成为这个指挥部的成员之一。

指挥部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及时向中共河北省委、党中央报信求援。拟好的报告,由于市内电源全部被地震毁坏,既打不通电话,又无法发报。女报务员急得哭起来。

而即使派飞机吧,刘忽然他们进行飞训的战斗机由于起飞、着陆的导航要求较高,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塔台是不能够指挥起降的。怎么办?有同志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空军十六航校有两架苏制“里-2”型飞机,也在唐山搞训练,可以让其中一架飞机“搭桥”权作塔台,指挥另一架飞机飞往天津附近的杨村机场。俟飞到那里后,再打电话报告空军总部、中共河北省委和党中央。这是个急中生智的好办法,大家一致同意。

事不宜迟。指挥部当即决定:由刘忽然率领参谋张宪仁、一位领航员及飞行员高永发,承担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刘忽然代表大家斩钉截铁地表示决心:“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刘忽然向机舱大步奔去的时候,暗暗捏紧了拳头。

同日,早晨6时50分

蒙蒙细雨中,死一般寂静的唐山机场又响起了马达的轰鸣声。一架苏制“里-2”型飞机腾空而起,犹如搏击风雨的雄鹰,勇敢地冲向茫茫苍穹,振翅翱翔。

刘忽然知道肩上的担子。飞临唐山市区上空时,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命令高永发将飞机降到800米左右的超低空,在市区上空盘旋一圈,作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唐山市区一片瓦砾。城区南部几乎已夷为平地。全体机组人员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须臾,伴随着一阵狂风,雨越下越大。飞机在盘旋时有些失衡,但机组的同志们不畏艰险。刘忽然沉着冷静指挥着机组人员。高永发紧握操纵杆,踏平两舵。雄鹰冲破重重雾障雨帘,对准杨村机场方向疾飞……

同日,早晨7时零5分

飞机不停地颠簸着。刘忽然不顾可能遭到雷击的危险,指示高永发打开无线电,在航行中不断紧急呼叫。这时,电波里终于传来了北京空军指挥所的声音。刘忽然当即命令高永发,向北京报告唐山发生大地震的凶讯,紧接着,又提出了要尽快向灾区紧急救助的请求。

刘忽然终于成为世上第一个向外界披露唐山大地震消息的人。这比后来李玉林的报告,整整提早两个多小时!

与此同时,机组把与“北空”取得联络的信息,迅速反馈给“塔台”——唐山机场上的另一架“里-2”飞机。

唐山抗震指挥部领导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同日,上午7时20分

此刻,飞机盘旋在杨村机场上空。

暴雨如注。

无线电信号极其微弱,耳机里游丝般的声音难以辨听。飞行员根本看不清杨村机场的跑道。

刘忽然沉着镇静,叮嘱高永发:胆大心细,降低高度,准备迫降!

“里-2”飞机吼叫着,俯冲、盘旋、上升,一阵倾斜加上颠簸。可惜几次迫降,都没有成功。

机组把迫降失败的情况汇报“北空”。“北空”命令:直飞北京南苑机场!

同日,早晨7时40分

“砰”的一声,一架飞机稳稳地停在北京南苑机场的停机坪上。这架飞机正是刘忽然他们的“里-2”。

进入机场调度室后,刘忽然用电话向空军司令部首长报告了唐山灾情。时任空军司令员马宁电话中指示:“请你们驾车,直接到国务院报告;车从新华门北门进,我在国务院办公室等候。”

南苑机场一辆面包车载着刘忽然一行四人,风驰电掣般直驰新华门北门……

同日,早晨9时15分 同日,早晨9时15分

途经新华门前门。

路边,一辆满是泥浆的摩托车,挡在面包车前方。刘忽然邂逅从唐山煤矿骑着摩托车来北京报告的李玉林及另一位工友(钱钢文中误记为8点06分)。

光着上身、只穿条短裤的李玉林,因为摸不着路,正急得团团转,向刘忽然问路打听。刘忽然得知他也是准备去向党中央报告唐山地震消息的工人师傅后,招呼道:“那好,快!你与我们一起进去。”

新华门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西段,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的正门

新华门北门口的警卫战士早已得到过领导指示。他们对刘忽然转告说,可以直接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五分钟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一位姓马的干部,接待了刘忽然。他要求来者先各自把单位、职务登记完毕,嗣后领着刘忽然等人快步朝里,径直来到国务院办公室。

同日,上午9时50分及随后

此刻,时任党中央和军队领导:纪登奎、陈锡联、李先念、陈永贵、吴桂贤五位副总理,吴德副委员长,马宁司令员,正焦急地等候在一间屋子里。

李玉林一见到中央领导,顿时痛哭失声:唐山发生地震,开滦煤矿有一万多人埋在井下呢……

表情沉重的纪登奎问:“空军来的同志说说,唐山市区灾情如何?”

刘忽然就详细地把在飞机上俯看到的地震灾情,向几位领导作了详细描述。紧接着,他又汇报说,破坏虽是很严重的,不过唐山北郊的机场还可以使用(这个信息,事后证明极其重要。以后的救援工作,飞机就是通过这个机场起降的)……

几位副总理分工向外拨打电话,相继发出了抗震救灾的指示。

刘忽然还向中央领导提供了唐山以及附近地区驻军的情况,为火速调遣军队,支援唐山抢险救灾,赢得了时间。

大批救灾物资运抵唐山机场

转眼间,四个抗震救灾的重大举措在边汇报中,边得到落实:

赶快组织起抢险工作队;

赶快命令解放军部队支援;

赶快派出医疗队;

赶快运送救灾物资……

汇报结束、抢险任务布置完毕后,已是午后。李先念同志看到刘忽然等人衣服又湿又脏,叫来服务人员拿出几套新军装,让他们换上了干净衣服,然后又安排大家吃饭。刘忽然清楚地记得,那天中午吃的是一碗菜汤面加一个馒头。

同日,下午3时30分及随后

“里-2“飞机再一次起飞后,直接飞回到了唐山。向首长们汇报北京之行后,等不及歇息,空6军政委杜镜秋亲自给刘忽然下达了新的任务:去运粮,救济灾民!

唐山大地震后抗震救灾现场

硕大的唐山机场,数万灾民集聚。又惊、又累、又饿,灾民的吃饭成了首要的最大的问题。刘忽然立即带着汽车连的几辆军用卡车,赶往唐山西郊的党屿粮库。

前去的道路,遭到地震严重破坏。狭窄的土路上,骡马车、拖拉机、汽车拥挤不堪。有的车还没有车主,被弃后堵在路中央,影响通行。刘忽然招呼战士们下车,把这些无主车推到路边,才保证了道路畅通。

半个多小时后,车队赶到党屿粮库。粮库主任接待了刘忽然他们后,为没有见到运粮手续而面露难色。刘忽然赶紧声明,情况紧急,来不及办,手续以后补上。他掏出证明身份的军官证,又在借条上签下:空6军24师70团副政委刘忽然,借粮XX斤。

同日,下午5时许

运粮车队回到了唐山机场。饥肠辘辘的灾民们看见满头大汗、浑身泥浆的刘忽然他们,一个个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有人情不自禁地领喊起了口号:感谢人民子弟兵!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

口号声、欢呼声,响彻机场上空……

今年82岁的刘忽然

在地震废墟上建起的唐山新城

编者按:

“记忆:70年70人”,以回忆录的形式追述和回顾历史,记录老干部曾经的足迹,他们一路走过伟大祖国的昨天、今天,畅想展望美好的明天,这既是献给祖国七十华诞的礼物,也可以用来激励后人牢记历史,珍惜今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文:曹剑龙;图:由作者和被访者提供 ,部分选自网络,本文刊载于《上海外滩》月刊2019年第7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