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与五毒纹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代的典型纹样铜钱扎染 端午节与五毒纹样

端午节与五毒纹样

2024-06-03 05: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代五毒纹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明代艾虎五毒纹回回锦童衣料,这件织锦将虎与五种毒物以同等大小地布置在水田纹上。水田纹模仿当时流行的水田衣(又称百衲衣或百家衣)的风格,由不同三角形色块组成图案。

人们认为,儿童穿百家衣,容易长大,而艾虎五毒更是辟邪祛毒的象征,也有利于健康。又如,明代洒线绣蜀葵荷花五毒纹经皮面,以黄色二经绞直经纱为底衬,上用红、蓝、黄、绿、棕、白等色衣线和蜀绒线为绣线,采取二至三色润色法,用散套、正戗、平针、缉线、反戗针等针法绣制花纹。经皮面上部绣五色云,下部绣争奇斗艳的荷花和蜀葵,并在硕大的蜀葵叶上饰有蜈蚣、蝎子等五毒纹饰,花纹为间隔排列。其经皮面用红色衣线以洒线绣技法绣制菱形锦纹地;用光泽性较差的衣线绣制五彩云及花叶;用光泽性较强的劈绒线绣制花朵。暗地暗叶衬托出亮丽的花朵,尤其是采用反戗针、缉线法绣制五毒、花瓣的边缘,使花纹更富层次感,更具立体效果,宛如天成。

除了纺织品,亦有铜钱、玉带板等五毒纹样。铜钱如明代富贵昌乐五毒钱花钱(图8-174)和明代五日午时五毒花钱(图8-175)。

玉带板如明代五毒玉带板(图8-176),长6厘米,宽5.2厘米,厚0.7厘米。玉带板中间錾刻的是老虎,四周分别是毒蛇、毒蝎、蛤蟆、蜈蚣。

除了补子纹样,还有簪佩五毒的风俗。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卷二·城东内外·春场:“簪佩各小纸符,簪或五毒、五瑞花草。”又,明代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记载:“妇女画蜈蚣、蛇、蝎、虎、蟾,为五毒符,插钗头。”其实物如私人收藏清代五毒发簪(图8-177),11.9厘米,宽2.26厘米。其上錾刻蝎、晰蜴、蟾蜍、蜈蚣等纹样。五毒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进入夏季时除害灭病的愿望。

除了以上五毒簪外,还有一些以单独毒物为主题的发簪,如北故宫博物院藏镶宝石点翠艾叶蟾蜍金簪(图8-178),长7.5厘米,宽2.8厘米,点翠艾叶为底托,叶上以细金丝做叶脉,叶上附金累丝枝条、灵芝、梅花,中部有累丝蟾蜍,背嵌红宝石,嘴里伸出两支长弹簧触须,须头部串珍珠。

又如,清代金累丝镶宝蟾蜍梅花簪头(图8-179),金累丝做出蟾蜍身体,姿态做匍伏状,金片锤揲四脚和头部,脚形如艾叶,再金弹簧丝将四脚和身体连接,故可四脚可颤动。身上嵌红宝石一颗。嘴吐金弹簧丝两根,每根前端各嵌红宝石一颗。身后尾部嵌一颗红宝石。蟾蜍前放饰四瓣梅花七朵,以金累丝做花瓣,中嵌红宝石做花蕊。梅花间穿插金叶两对。梅花和叶子用金绞丝卷云状连接。

蝎簪实物如北京海淀区八里庄慈寿寺塔西北一公里处明武清侯李伟(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之父)妻王氏墓出土的艾蝎簪(图8-180)。该簪是艾草叶形为底托,上缀蝎形。蝎,节肢动物,也称钳蝎。下腮像螃蟹的螯,胸脚四对,后腹狭长,末端有毒钩,用来御敌或捕食。可入药。艾蝎组合,寓驱毒避邪之意。

引自贾玺增《四季花与节令物》清华大学出版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