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修辞手法详解,近距离剖析“比喻”和“拟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咸鱼卖家如何发货 秒懂!修辞手法详解,近距离剖析“比喻”和“拟人”

秒懂!修辞手法详解,近距离剖析“比喻”和“拟人”

2024-01-12 22: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回答二:既然知道了比喻和比拟是一个能量级的,那么什么是“喻”,什么是“拟”呢?通俗地讲,“喻” 指两种东西相比较,找到共同点。“拟”指把一种东西模教作另一种东西来写。如果这样说还不够清晰的话,我们可以再换一种更为简单易懂的说法:

可以找到喻体的就是比喻,表面文字再像拟人也是比喻;反之,找不到瑜体的就不是比喻,表面文字再像比喻也不是比喻。

回答三:严格地讲,“水仙花是一位少女, 亭亭地立于水边,对涟漪微笑者”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尽管“亭地立于”“微笑”等充满了“拟人”的味道,但本质上,由于句子中出现了“少女这个喻体(暗喻),它仍然是一个比喻句。 当然,如果把这个句子改成拟人句的话就是这个样:“水仙花亭亭地立于水边,对涟漪微笑着。”同样一个句子,表达效果也没有明显区别,但从修辞手法上看却有所区别。

从文学的纬度来看,这样“学究式”的区分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有必要的。不能不说,“分类思维”在应对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手法。尽管这样的区分并非学术意义上的严谨的区分,但对于厘清些现代文阅读的手法是不无裨益的。

联想与想象:联想是想到“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表现为“回忆”。想象是想到“没有发生”的事情,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表现为对未知的畅想。

最典型的区分联想和想象的句子是:

①看到皎洁的明月,我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②看到较洁的明月,我想到了嫦娥在奔月。

第一个句子是联想,因为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是存在的;第二个句子是想象,因为嫦娥奔月这个“事件”是不存在的。

比喻与象征:比喻是把一一种“具体”的事物和另一种“具体”的事物相关联的手法,象征是把种“抽象”的事物和另一种“具体"事物相关联的手法。如冯骥才细怀冰心的文章《致大海》中的“大海”就是一种象征,因为冰心地大的胸怀是抽象的,而大海是具体的,用大海来象征冰心博大的胸怀非常整合。如果认为这是一个比喻, 把“冰心比喻成大海”的话,我们必须要找到冰心这个具体形象和大海的共同点,莫非冰心的脸是蓝色的?莫非冰心的头发如礁石?显然不可能。我们常常说“他像大海一样博大” 的时候其实是口语上的一种省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他的胸怀像大海样博大”。

比喻与夸张: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她的眼珠间或一轮, 仿佛木刻似的",这是个比喻句还是夸张句呢?这是一个夺张句。虽然出现了“仿佛”“似的“等看似像“比喻词”的语言,但从头至尾我们并来发现任何“喻体”,没有喻体的句子不可能是比喻句。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与借景抒情:这三个概念从属于一个范畴,但有细微的差别,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进行区分。“托物”“借物”“借景”三个词区别并不大,区别在于“志”“人”“情”上。托物言志往往强调自我肯定,借物喻人往往强调对他人的肯定,“托物言志”必须有“志”, 借景抒情只需有“情”。 因此,“床前明月光”就是借景抒情,“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托物言志。

烘托、衬托与对比:通俗地讲,烘托是只出现陪衬的事物,不出现主体的事物,通过对陪衬事物的描写侧面突出主体特点;衬托是陪衬事物和主体事物均出现;对比是出现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不区分谁是陪衬谁是主体,它们的比较不是为了突出谁,而是通过比较本身来表现主题。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没有想突出“酒肉臭”或“冻死骨”,而是通过这样的对比来描绘现实的残酷。“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通过描绘环境表现出音乐的美好,在句子中音乐并未出现,因而是烘托。“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句子中出现了天姥山,也出现了五岳,但五岳是为了凸显天姥的高耸,因而这个叫作衬托。

借喻与借代: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能找到喻体和相似点,而借代往往是用某一种“物”来指代拥有或佩戴这种“物”的一类人。比如“奶奶,我的名字叫作红领巾”,红领巾就是借代,指的是少先队员,因为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类似的还有“绿军装”“白大褂”等等,最典型的借代就是“中帼”和“须眉”。巾幅是古代女子的头饰,因此用来指女性,须眉是男土的专利,所以指男性。总之,借代就是用一种典型的“物”来指这一一个或类典型的人。“要扫除切害人虫”,害人虫是借喻,比喻像害虫一样的敌人。其实,借喻和借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除了在字面上看着比较相似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