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面食之都”咸阳,各区县“小吃”多样而富有特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咸阳锅盔牙子 “国际面食之都”咸阳,各区县“小吃”多样而富有特色

“国际面食之都”咸阳,各区县“小吃”多样而富有特色

2024-07-14 2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辣子蒜羊血是渭城的传统美食。

因调味品中必须有辣子、蒜而得名,是羊血最简便最大众化的一种吃法。

辣子蒜羊血的羊血鲜嫩,汤味辣、呛、咸,花椒、小茴香味窜扑鼻。

符合咸阳人的口味,因此在咸阳地区比较流行。

(2)、油泼箸头面

油泼箸头面又称香棍面,是咸阳渭城著名的一道小吃。

面条粗细均匀,光滑筋道,柔韧耐嚼,口味香辣清爽。

该小吃是在煮熟的面条加入调料后浇泼上沸热的菜籽油而成。

别有特色,制法独特。

因为面条似筷子头粗细,故得此名。

(3)腊汁肉夹馍

正宗的咸阳渭城腊汁肉夹馍,实际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腊汁肉、白吉馍。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一体,互为烘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

白吉馍最早源自咸阳。选用上好的小麦面粉和面,置于铁铛板炙烤成型。制成的白吉馍形似"铁圈虎背菊花心",有着三层圈型花纹,皮薄松脆,内心软绵。

渭城腊汁肉夹馍的老汤,配料足有百余种。诱人的腊汁炖肉,经过浸泡,油脂随汤汁析出,猪肉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糜而不烂,浓郁醇香,独具风味。

将白吉馍从中间劈开加入腊汁肉,白吉饼外皮酥脆焦香,内里则松软蓬松,与鲜嫩弹牙的猪五花相得益彰。

3、兴平市

(1)兴平醪糟

醪糟是兴平市的传统名吃,起源于汉代,以气味醇香、清甜质绵而著名,被称为“兴平一绝”。

兴平醪糟制作方法十分精细,选用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醪糟绵甜爽口,味甜醇香,酒味悠长。

糯米经筛、捡、淘、泡、蒸后,拌入特制曲母,用一定温度储封发酵而成。以气味醇香、清甜质绵、耐饥止渴、益脾健胃著名。

兴平醪糟的制作得经过淘洗、浸泡、热蒸、冷浸、拌粬、发酵等六道工序,缺一不可。

(2)兴平云云馍

兴平云云馍俗称眼镜馍,因看起来像一朵彩云,又像一副没带把的眼镜而得名。

是兴平市地方风味特产小吃。

兴平云云馍吃起来酥甜可口,久放不会变质。

兴平云云馍选用精粉中间刨个坑,加菜油和开水化开的白糖一起倒在面坑中,然后把面和成面絮,用杠子压好;等面回软以后,揪成面块搓成长条后卷成两个圆圈形,放在鏊上烘烤一小时即可。

(3)秦刀剁面

秦刀剁面,又叫“大秦剁面”,是兴平市的传统特色小吃。

秦刀剁面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相传起源于清朝时期,其制作方法十分精细,选用面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秦刀剁面滋味坚软细美、酸辣可口。

一碗正宗的秦刀剁面,不仅要卖相好,更要口味佳。

臊子是必不可少的,有洋芋、红萝卜、肉丁、韭菜搭配的肉臊子,也有西红柿鸡蛋素臊子。各有特色,浇在面上,白中见绿,绿中见红,让人馋涎欲滴。

4、彬州市

(1)、御面

御面是彬县(今彬州市)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御面,又称玉面、淤面。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彬县御面筋光柔软,光滑爽口。

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后来姜女将御面制作技艺带到了邠州等地。清慈禧太后晚年喜欢翻阅历朝案卷,她竟然从古籍中查到了3000多年前周太王元妃姜女制作淤面的记述,深为感动。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慈禧逃到西安时,特地点了邠州淤面。

制作彬县御面要用上乘精粉,拌匀揉成面团,置于凉水盆中反复揉洗,直到洗净面筋为止。第二天滤掉面上清水,把粉浆用文火在锅里边搅边炼,炼成半熟为宜,再揉成细长条,置于笼内蒸熟,再晾冷。食时切成极薄的片,佐以蒜泥、姜末、陈醋、精盐、香油,即可食用。

2003年4月,彬县制作的御面获“西安咸阳旅游名品”称号。

(2)荞面凉粉

荞麦凉粉是彬县的一种地方小吃。

彬县凉粉是用荞麦做成的,经脱壳、酥、搓揉、做熟四个环节做成。

将晾好的凉粉切块,加盐、醋、蒜末、味精、辣椒油、酱油等调料即成清凉爽口的风味小吃。

彬县荞麦凉粉,可以热炒做汤,也可以凉拌直接吃,口感爽滑,增进食欲。

5、武功县

(1)旗花面

旗花面是一种陕西人非常喜欢的特色面食,也叫一口香或起花面。“挑起是旗,放下是花”,故称旗花面。

旗花面一般用来招待贵客,主要以优质面粉制作的面条为主料,汤料以高汤辅和其他材料制作。

臊子以黄花、木耳、海带丝、鸡丝、大肉炒制而成。漂菜以葱花或韭菜花、蛋皮花、等制作而成。成品以"薄、筋、光酸、旺、香"著称。

传统旗花面的制作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其质量标准可以七个字概括,就是“汪、煎、清、稀、细、软、工”。“汪”,就是油汪汪的汪,说的是汤要飘香;“煎”,是典型的陕西话,意思是要热,不能是温吞吞的;“清”,指得是汤要清亮,不能混浊;“稀”,就是说汤要多,面要少;“细”,是说操作的工艺考究,精工细做;“软”,就是面片要软和,不能煮得过硬;“工”,说的是面上桌的造型要好看。

(2)普集烧鸡

普集烧鸡为咸阳市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始产于武功县普集镇。普集烧鸡鸡形完整、匀称、饱满,皮色新鲜,颜色酱红,油光亮泽,肉嫩离骨,酥烂无渣,醇香可口。

普集烧鸡属清乾隆年间宫廷饮食秘方,抗日战争中期辗转流传到武功,在武功县乃至西北享有盛名,成为武功饮食业的压台戏,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菜品特色:鸡形饱满,色泽酱红,油明发亮,酥扒醇香,烂爽口,嚼而无渣,骨肉同味,余味不尽,回味无穷。具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之功效。

普集烧鸡制作极为讲究,要经过十几道关口。从精选优质鸡,细心宰杀,定好火候油炸,配以优质调料煮熟,原汁汤提味,才能形成口齿留香的普集烧鸡。

6、乾县

(1)酸汤挂面

乾县的酸汤挂面非常有特色,排“乾州四宝”的首位,也是咸阳地区的著名小吃。

用拳头大小的碗盛面,一般四碗起售。每碗中只放少许面,汤占了大半。

乾县的酸汤面不用手工擀的面,而是用亁县特产挂面,且以龙须面为主。

亁县酸汤挂面,下面时火候掌握得要好,入口,润滑舒爽、软硬适中,吃了一口就想下一口。

亁县酸汤挂面出色之处在于汤。汤中食材不多,只有香葱小丁和豆皮(极薄)小丁散落在清亮的淡茶色汤中,喝一口,却酸咸可口、清爽怡人,不输任何一种佐餐饮料。

(2)乾县豆腐脑

乾县豆腐脑,色白洁净,鲜嫩柔软,翻而不散,摺而不断,搅而不碎,加之调料讲究,味香可口。

乾县豆腐脑采用颗圆子饱的黄豆,用水浸泡、磨成豆浆,滤出浆水烧开,加入适量油根或石膏,使豆浆凝结成半固体,即成细白鲜嫩的豆腐脑。

食用时调上盐、蒜泥、醋、酱油、油泼辣子。碗里红白相映,翻而不碎、搅而不散;味浓辣香,鲜嫩可口,诱人食欲。吃一口豆腐脑,咬一口乾州锅盔,双味俱佳,更有独特的享受。

乾县豆腐脑虽系半固体则动而不散,翻而不碎,浅勺轻舀于碗中一片如双摺,则摺而不断。

7、礼泉县

(1)络面

烙面是礼泉县境内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以其历史悠久、选料精细、工艺讲究成为礼泉人冬季饮食的首选。更因为其食用方便、简单,味道奇香醇厚,被称为是古代的方便面。

礼泉烙面,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4000年的商末周初,形成并鼎盛于大唐,被誉为"中华面食皇后""世界面食之鼻祖",早在秦朝时就有"大秦第一面"之称。唐王李世民晚餐尤喜食烙面,也曾几度被历代王朝封为御用食品,更是中国传统养生面食的代表之首。

礼泉烙面食用方法以浇汤为主。其汤是用胡椒、大料、花椒、桂皮、生姜、盐、酱油、辣椒、陈醋等十多种调料调和而成骨头肉汤,汤内多放入油泼辣椒,吃时在浇汤的烙面上放入切成细丝(碎段)的蒜苗(韭菜),切成菱形块的鸡蛋薄饼,色香味俱全的礼泉烙面就做好了

(2)、南坊腊汁肉

礼泉县南坊镇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个镇出产了名扬三秦大地的名优特产腊汁肉。

南坊腊汁肉,以其肉色鲜嫩而红润,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含油”的优异品质,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食客。

南坊腊汁肉是用当地泉水制作而得,煮熟后的腊汁肉,黑里透红,香味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食之则是肥而不腻,滑爽可口。

8、泾阳县

(1)穰饸

“穰饸”这道地方美味菜肴的,只有泾阳一地出产。

“穰饸”,按照谐音即为软和之意,才上饭桌,热气拌着香气,早已让人垂涎欲滴。

穰饸入口绵软、口味清淡、老少皆宜。冬天可以当热菜吃,夏天则可以当凉菜来吃,下酒、零食、当做主食都可以。泾阳当地人有时也会用油泼辣子、醋、盐来调一个料汁,穰饴蘸着料汁,又是另一种风味。

泾阳穰饸在陕西方言中有地方把好说成“谗活”,也有了地方说成“穰饸”,而泾阳县有个小吃就叫“穰饸”,穰饸是泾阳县社树村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道美食。当年于右任品尝后连连说“穰饸,穰饸”,从此这道秘传小吃就流传开了,小吃的名字就是于老口说的“穰饸”。

(2)甑糕

甑糕是泾阳地区特色小吃。因蒸制炊具叫"甑",因此叫甑糕。

《古史考》有"黄帝始做釜甑,火食之道使成",可见甑糕可能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了,新石器时代已有陶甑,以后又有青铜铁制等。

铁甑这个炊具就世代沿袭至今。这种铁甑型似圆筒,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置于大口锅上蒸食,现在泾阳的甑糕就是用这种古老的铁制甑蒸制的。

9、三原县

(1)疙瘩面

三原疙瘩面,是三原县的著名风味食品。三原疙瘩面是因为煮熟的面条细如龙须,丝丝缕缕拥簇成团,形似锦龙盘绕,宛如花蕾,于是便由此而得名。

这种面独特之处在于刀工,刀工细腻而匀长,面柔软而筋丝。臊子鲜嫩而醇香。将面煮熟放入凉水中,用筷子将面卷成圆团形,即成疙瘩面。疙瘩面有“一面三吃”之说。

三原疙瘩面,一个碗里搁了三个疙瘩面团,配料有臊子、辣椒油、酸汤三种。这种面也有人叫它"一面三吃",顾名思义,也就是三种吃法,分别是干拦臊子面、过桥面和辣臊子汤面。三原疙瘩面的食用方法也很讲究。食用前,先一小碗酸汤,谓之"渴汤"尝鲜。食用时需小碗两个,一碗盛酸汤,一碗盛面条。食汤面时,向面碗内浇上臊子,倒入酸汤;食干面时,用筷子挑起面条,在酸汤内涮热涮匀,然后放回原碗,浇上臊子,在碗中抖散再吃,搅拌后用筷子挑起,臊子全粘在面条上,碗底不留肉末,堪称一绝。

(2)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是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 “见风消”油洁饼。

泡泡油糕的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富强粉。包好放到花生油锅里炸,等面上一起泡,就捞出来,吃起来味道酥甜可口。

面粉烫熟,加入辅料,入油锅炸制而成。色泽乳白,绵软甜香,糕面蓬松起泡,入口即消。

泡泡油糕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

泡泡油糕色泽乳白,表皮蓬松,犹如轻纱织就,蝉翼作成,可谓巧夺天工。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方法有着独到之处。

泡泡油糕既不放钒也不施碱,只是利用大油和水烫面,同样蓬松涨发。它要求糕饼师一定要具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大油、水、面的比例一定要恰倒好处,对油温的要求也很严格,当油糕投入到一定温度的油锅内,内部水蒸气大量形成,气体急剧上升的同时,蛋白质性变而展开,淀粉膨胀焦化,气泡逐渐形成,并在高温环境中固定下来,要求出锅的油糕不落架。

(3)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是陕西三原地区的一种名贵的传统小吃。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

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金线油塔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当时,称为“油塌”。后来,这种食品传入市肆。唐天授年间,长安城里就有这种“油塌”。及至清代末叶,咸阳附近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三原县,其县城两家严格选用白、细、绵、软的上等面粉和用粮食喂养的生猪板油及网油,使油饼层次增多,并改饼状为塔状,改烙为蒸,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

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因而,招来八方来客,成为达官贵人、巨富商贾款待嘉宾的上乘美食。

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三原县的“金线油塔”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其风味特点是:外形似缕缕金丝盘绕,入口松润绵软,油而不腻,营养丰富。食时如佐以酸性泡菜、甜面酱、葱白节,配以杏仁甜浆,则更为清爽利口,别有风味。

金线油塔经过千余年的变化,制作技术更加考究。金线油塔,现已成为宾馆、饭店招待外宾的上乘美点。

三原金线塔制作时,把面团擀成三分厚的大方片,将撕去皮膜、切碎的猪板油丁和拌匀了调料面的食盐,均匀地抹在面片上,然后将面片卷起,切成长条块,每条再擀成一分半厚了片,再切成细面丝,用手扯开,拉成细丝,卷起盘成圆塔形,即成油塔;在笼蓖上铺一层薄面片,将油塔有次序地摆好,上面再盖一张薄面片,旺火上笼蒸约30分钟熟。

上桌的金线油塔通常装在盘子里,看起来像个小馒头,用筷子提起塔尖抖一抖放到自己的碗里,瞬间就看到油塔变成一碗松散的金线,闻一下喷香扑鼻,吃到嘴里松松软软,面粉和猪油竟然这样协调。

10、永寿县

(1)安宫桥大麻花

大麻花是陕西省著名的风味小吃,当地永寿县安宫桥大麻花主产监军镇安家宫村特产,生产历史悠久。采用细白面,经多次揉制,再用菜籽油两次炸制而成。

主料是精选的上等面粉、花生油和白糖,这一点和全国各地的麻花都一样,但在配料上桂发祥麻花则添加了桂花、青梅等十几种小料,这样调配出来的麻花味道自然别具一格。

安宫桥大麻花的特色,成品长尺余,粗如手臂,个大色亮,香味扑鼻,干脆爽口,宜于存放,为馈赠、佐餐之佳品。

安宫桥大麻花的制作方法,以筋麦面为原料,经过和发面、抽条、拧搓,用纯菜油炸熟,黄色。特点是酥、油、香、脆。

(2)热镜糕

热镜糕是咸阳市永寿县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得当地人和到永寿旅游人的喜爱。

永寿热镜糕以优质糯米、蜂蜜、大枣等为主料制作的糕点永寿热镜糕是以优质糯米、蜂蜜、大枣等为主料制作的糕点。

永寿特产热镜糕制作方法,选用上等优质糯米,剔除杂质,洗净泡软,拌以白糖、蜂蜜、大枣(或蜜枣)蒸熟即成。其中泡、蒸两道工序最为重要。

永寿热统糕的特点,色泽白亮如镜,棉软香甜。

11、长武县

(1)血条汤

血条汤是咸阳市长武县的特色美食。在长武人红白喜事,生日满月,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头一顿上等饭便是血条汤。

血条汤端上席,漂一层鲜红的油泼辣子,筷子一动,红红的血条,翠绿的芫荽,雪白的豆腐,葱花,金色的黄花,黑色的木耳,再加大肉臊子,色味俱全,引得人直流口水。

血条汤的关键在血条上。用白面伴鲜猪或鲜鸡血拌匀,用压面机压成细条,切短,蒸熟,拌上清油晒干储存,做汤时把干血条放入滚水锅里,然后加上调料佐菜,烧开即可。

吃血条汤一般要泡上白蒸馍,配凉拌豆芽,粉丝等凉菜。馍香汤热,菜凉味鲜,准保叫你解馋,满意。

长武血条汤已走出家门进入市场,凡是到长武来的人,都可以在大小食堂饮食摊点,随时品偿独具风味的长武血条汤。

长武人吃饭讲究实在,血条汤油大汤汪,肉肥味浓,一派红火热情。

吃者大汗淋漓,辣的吸溜不止,却叫再来一碗。炉头更是不停的往大锅里加辣子加肉。去长武不吃上一碗地道的血条汤实在是有虚此行。

(2)酥肉

酥肉是长武县的特色美食。长武酥肉既是热菜,又是快餐。一碗酥肉下肚,既解馋,又解困。

长武厨师制作酥肉很有一番讲究,先把选好的精肉切成条块,拌上淀粉、鸡蛋、入油过火后,下锅慢蒸,蒸透备用。将肉与黄花、木耳、豆腐、菠菜等佐料按工序科学搭配组合。

一碗酥肉出锅时,菜汤适中,红的肉,黄的金针菇,黑的木耳,白的豆腐,绿的菠菜五色俱全,香气外溢。

吃起来不仅味美汤香,而且营养丰富。

今天人们吃饭讲口味,更讲营养。不经宣传,酥肉入口,口口相传,自己做了广告,美名远播了。

12、旬邑县

(1)花子馍

花子馍,又叫心连心,旬邑特色小吃。

据考证花子馍源于周代的礼馍,在旬邑民间的逢年过节、庆生祝寿、婚丧嫁娶、建房筑屋等活动中较为流行。因其纯系手工制作,口味筋道,深受大众喜爱。

花子馍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将上好的麦面发酵成面团,取适量的干面粉、食用碱和入揉匀,使面团酸碱度呈中性、筋光状,再揉搓成圆条,揪面提,备用。

将面提反复揉搓成馒头状,在其一面涂上猪油,取两快相向叠盖、压实,用切面刀十字等分成4份。取其一份,用双手捏住两个底角,轻轻拉长成带状,在底部同向相缠,做成底座即成。

做够一屉后,用大火蒸约20分钟就可出锅食用。

出锅后的花子馍,两瓣分开,呈心心相连状,莹白如玉,美观美味。

(2)老豆腐

旬邑老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脂肪,不含胆固醇,含钠量低,并且含有丰富的植物性雌激素。

老豆腐可做多种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容易被胃肠吸收,是理想的补益食疗品。

蘸水老豆腐的做法是,老豆腐放入蒸锅中大火蒸约10分钟。蒜瓣用蒜臼捣成泥后和辣椒油、葱油、盐、鸡精、蒸鱼豉油、美极鲜味汁一起拌均匀成蘸汁(蘸汁的味道要略重一点,豆腐沾着汁吃才够味)。蒸好的豆腐拿出切片,跟蘸汁一起上桌。

13、淳化县

(1)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是淳化县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咸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淳化县荞面饸饹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元代就已产生。

荞面饸饹制作包括面粉加工、调面、压制、熟辣椒、煎臊子汤等有一整套非常考究的制作工艺。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筋长光亮、香辣宜人、柔瓢可口”的特点。

淳化荞面饸饹是大众所喜爱的面食。

(2)张囗酥饺

淳化张口酥饺是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传统小吃之一,也是当地群众走亲访友的金牌礼品。

相传,张口酥饺为清代宫廷食品之一,因其外形像饺子,一边张口而得名。1994年,张口酥饺荣获第一届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

每年农历新年前,淳化县城就会出现售卖张口酥饺的摊点,用竹簸箕装着的酥饺,金灿灿的颜色和香甜的味道,总是吸引着人们驻足购买。咬一口,甜香溢口,酥软的口感让人垂涎欲滴,手上更是留下蜜一样的渣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