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精析:从一场四分钟的戏,看《如懿传》的镜头语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周迅如懿照片 镜头精析:从一场四分钟的戏,看《如懿传》的镜头语言

镜头精析:从一场四分钟的戏,看《如懿传》的镜头语言

2023-08-06 0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再比如这一段,永璜回来闷闷不乐,如懿一边安抚一边掩嘴轻声告诉海兰“他不高兴”,这个细节设计非常好。我嫂子哄小侄女的情景简直和这个场景一模一样。

二、周迅原声难听?用原声演戏难道不是本分吗?

观众是被那群演技不及格,不得不用配音弥补,说台词都是报数字的称不上演员的演员惯的?非得所有电视剧都是季冠霖乔诗语的声音才算好听?

为什么要求少女都必须是娇滴滴的声音,刻板印象也太严重了。再说声音哪里不好听了?听习惯了配音演员,有原声出演听不惯就无法接受了?

“周迅是声线特别,但吐字情绪轻重语气全都没有问题,有争议不代表全盘否定。”“本宫是皇上亲封的皇后”那一句,是绝对的气场碾压。我始终认为,周迅的脸只能配周迅的声音,《大明宫词》用了配音,反倒很奇怪。

配音演员更像是流水作业,每年要配相当数量的电视剧,程序化输出“温柔少女”“跋扈贵妃”“威严皇后”的类型化声音,他们的表现不是不好,而是缺乏每个角色独有的特征。

三、周迅自己毫无自知之明非要演少女的吗?

如懿传已经播出14集,但相比于对剧情和演技的分析,媒体和大部分观众关注的重点依然是前两集所展现出来的——周迅老了。

交代背景的过场戏成了讨论重点,热衷于造神运动的舆论此刻展现了它的残酷,曾经用“少女感”“精灵”“不老神话”把一位女演员举至云端,而现在则毫不留情把她拖下神坛并踩上一脚。

“电影脸变身网红脸”,“但凡用力总是不堪”之类的辛辣嘲讽争先恐后,唯恐不能将胸中填膺的义愤抒发出来。此刻观众心中充满了被欺骗的感觉,“不是说好永远不老的吗?你竟然敢呈现出疲态。”

很多媒体都说周迅“用力过猛”,嘲讽她四十多岁还在扮嫩。但是强撑少女的责任未必都在周迅本人身上,你们高看了演员的话语权。片方资方观众舆论无穷无尽对不切实际的“不老神话”的诉求难道不是隐形推手?

看周迅的采访,她不是对自己的年龄和状态毫无自知的演员(她在最新的采访中说:“变老是生命中不可跨过的一个过程。而作为演员,跨过时间的长河,就会变得无比自由。”),然而最后的苛责全落在了演员本人“毫无自知之明”之上。

这一切的逻辑似乎是——观众的审美要求演员具备少女感,片方资方为了吸引观众而延续“精灵传奇”,要求周迅扮演少女。演员无法拒绝顺从观众的审美要求——这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某种程度上,单薄狭窄的审美导致的是对演员更为严苛的捆绑。如果拒绝服从,最终必将沦落到无戏可拍的境地。顶级女演员如周迅,可选择的最好的剧本也不过就是网文改编的IP而已。

同龄的女演员有一部分的确脸的状态比周迅好,但她们并无一人有周迅目前的艺术造诣。投入角色需要花费你心力,理解人物代入情感无一不是在消耗生命,甚至需要达到折磨自己的地步才能呈现出精湛的表演。

艺术和苦难是双生体,所谓“文章憎命达”。但每一次受到的痛苦都会一道道记录在脸上,这是另一种美丽,而很多人难以欣赏。

来自《人物》

关于外貌的刻薄的评论真的太多了,我也是女性,感到彻骨的寒凉。没人能永远年轻,但为什么用青春换取的更为宝贵的沉淀和精湛演技不能被认可?

营销号们一边为中年女演员的戏路狭窄感到难过,一边又在不遗余力吐槽面庞不再年轻,我真的不能理解这样自相矛盾的脑回路。

过场戏只有一两集而已,不该因此就否定了整个电视剧她的表演。有评论说周迅演了不合适的角色,这点无法成立,重头戏是后面的皇后部分,以现在的状态出演33岁到49岁毫无问题。实际上,入宫之后的造型和脸的状态都可圈点,尤其是第8集和12集。

第二部分

这部电视剧究竟好在哪里?

毒舌电影对张黎的采访,这一句很触动我

这大概是我最后如此期待的一部国剧,随着审查制度的强化和题材限制,未来想再有如此的古装大制作和阵容,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一、节奏克制平缓,导演善于使用镜头语言表达感情和埋下伏笔

真的太冒险了,即使不追求爽片,很多人期待的是跌宕起伏的宫斗,导演拍的却是后宫日常下了波澜万丈。——Beutterfield8 老师的点评

为了让观众可以不费脑子看剧,并且达到爽的感受,很多电视剧舍弃了细腻的镜头和精致的表演,转而走向了张牙舞爪和面目狰狞。这部剧不能被很多人认可的原因是,不是针锋相对的刺激,而是缓慢和平淡。

现在的观众普遍没有耐心,点进去看了两眼觉得没意思就退出来了。我在微博上看到好几个人都说自己“看了三分钟就弃剧了”。

如果你是这样的观众,那么克制的《如懿传》真的不适合你。这部剧需要带着在电影院里无法快进和调倍速的状态,体会镜头语言的细腻和表演的丝丝入扣。

这部剧是“藏”而不是“露”,是内敛而不是张扬。

太后责罚如懿的时候,导演会把镜头给到海兰。虽然没有台词,但关切的眼神一下说明了和如懿的感情深厚。第八集,玫答应的事情过去之后,皇后剥了橘子给皇帝,但皇帝没接,而是端起了茶盏,明显说明了对皇后的不信任。

如果倍速播放,很容易忽略这些有深意的镜头语言。

二、前面的几集看上去宣扬青樱和弘历的“真挚”情感,实际上却处处“乐景哀情”

郎世宁给如懿讲西方一夫一妻的制度,这个情节是原著中没有的,也是令我感到惊喜的部分。皇帝的闪烁其词和如懿单刀直入,在这样的冲突中两人的相反诉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表面恩爱平静的宫廷生活下,实际上隐藏着无处不在的不信任和危机,这也是未来帝后情断的伏笔。让我想起《金粉世家》中,热恋中的冷清秋和金燕西躺在向日葵上,清秋问:你会永远爱我吗?燕西却没有回答。

三、选角合适、大部分演员演技在线

陈冲,演得实在太好。

对皇帝的情感,对侄女的怜爱,和贵妃针锋相对时的威严气魄,无一不是教科书级别。我已经很久没在小银幕上看到如此震人心魄的表演。

辛芷蕾:相当出彩,她是用原声出演,甚至比使用配音的慧贵妃的声音更好,台词功底了得。妩媚风情简直让我一个女观众都心旌动摇。而在指使慧贵妃谋害海兰时,一个点到为止的眼神就表现出了人物的狠辣。

这个角色像是华妃+曹琴默的升级版,既有妩媚泼辣,又有心机谋略,最重要的,还有对故国的复杂情感。我真心希望她凭借这部剧红起来。

太撩人了!!!

董洁:董洁非常适合富察皇后这个角色,真的是神选角。她的容貌非常像一位端庄持重,温柔淑娴的皇后,同时又不失威仪,是相当标准的“正妻脸”。

童瑶:她不是原声,但是和我心目中的慧贵妃非常相似。弹琵琶的之前熟练调音,轻拢慢捻抹复挑。她演出了这个人物的小聪明和张扬浅薄。

张钧甯:这个角色需要演出绝情和深情之间的平衡,需要表现出纤弱中的刚劲。非常惊喜,她完完全全表现出了海兰前期的怯懦和对如懿的深情。战战兢兢面对贵妃,连大气都不敢喘。在被责罚之后的恐惧和隐藏的坚毅都表现了出来,和之前的偶像剧相比,这里的表演明显更有层次。

阿箬:这个角色比另外一个侍女好得多,演员本人的脸很自然,整个表演非常接近角色设定。和浣碧不同的是,她的出身更好,为人也是宫女少见的嚣张跋扈型(区别于流朱的直率真挚)。得意和急于出头的点演员把握非常好。

霍建华:他之前的表演真是一言难尽,当年偶然看到一段《女医明妃传》,着实吓得不轻。这次,平心而论,霍建华的确进步了。不能说他有多神,但目前看来不拖后腿。在很多地方,他表情的拿捏都是正确的。青樱决意去死,和他拥抱的时候,脸上的怀疑和担心都表现了出来。

四、“封建女性的挽歌”这个立意好于“后宫升职记”

相比于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富察皇后,我更喜欢继后,历史上能和皇帝抗争的皇后屈指可数。观众爱看打怪升级,但是后宫之中的女人,绝大多数都是悲剧。之前是殉葬,后来是枯守终身,选秀其实是一件古代女性都不愿意参与其中的事情。

宫斗剧一出现便达到巅峰,《金枝欲孽》中,后妃对妃嫔制度进行了反抗并最终从这个制度中出逃,《甄嬛传》是个顺从制度最后从中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故事,而我更希望《如懿传》是一首真真正正的“封建女性的挽歌”。

在电视剧歌颂帝王真情专宠非常搞笑,要当好皇帝,基本就得和一往情深再无关联。况且人都是喜新厌旧,即便不是佳丽三千的帝王,普通男性想做到“专情”也基本不可能。

只有此时挚爱,没有此生挚爱。

五、细节相当精致

除了前文提到的毛领不同之外,剧中的饮食也令人惊喜,我已经对虾垂涎三尺。

看着就流口水好吗!

另外,艾草薄荷等中药也是真的。

皇后推行“节俭令”的前后,妃嫔的装扮有了很大不同。比如贵妃:

节俭令时

节俭令后,明显华丽

服装细节处理:如懿的便服的刺绣纹样里有一把如意。

每个宫殿都体现出了人物性格,比如贵妃住的咸福宫,有非常像她本人的孔雀,有最爱的多把琵琶,也有精致华贵的摆设。

皇后宫中则简朴得多,虽然简朴却不简陋,处处体现出作为皇后的气度,端庄持重。

而如懿的宫中则体现她的聪慧灵秀,装饰古朴雅致。

咸福宫 墙上是琵琶

孔雀

如懿的延禧宫

第三部分

本剧的问题

一、剧本问题

这次流敛紫担任编剧,她本人不是一个优秀小说家,作品拖泥带水,审美一言难尽,文笔软塌无力,我想她不能担起一部优秀电视剧编剧的重任。

我本以为有一位优秀的经验丰富的编剧操刀,像《甄嬛传》一样,把剧情剔利索些,删除不必要的人物,修改剧情的逻辑bug。

她独自一人担任编剧,并且主题是“封建女性的挽歌”,她能否驾驭这样的主体,写出这样的深度,我非常怀疑。

1.前两集的逻辑问题

前两集是原著小说中没有的部分,非常仓促,而且人物并不连贯。强行把男女主改成青梅竹马的设定弄巧成拙,这也是大部分观众称本剧为“中老年偶像剧”的原因之一。

太后让宜修和青樱之间选一个去死的桥段因缺乏动机而显得毫无逻辑,弘历将初夜留给青樱则是既不符合历史,又不不符合人物身份。

高晞月为何能从格格变成侧福晋,再变成贵妃,也同样缺乏解释。

我个人认为前两集由于过审存在删减,很多地方音轨不统一,并且和演员的口型对不上,很明显是后期改了台词重新配音。

2.剧本立意深度

单纯宫斗重复《甄嬛传》实际上并无价值,必须要冲破这一层。若能将两位皇后写成类似林黛玉和薛宝钗,立意会更深一些。

林黛玉作为封建礼教的背叛者,薛宝钗作为封建礼教的殉道者,二者却是一样的结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3.台词缺少打磨

抛弃了《甄嬛传》台词的红楼体,《如懿传》的台词更平实,但是明显打磨程度不够。部分台词上下句意思和用词重复,有些台词则显得多余冗长。

用词也不够讲究,比如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变成了“娶妾娶色”,还有“死”薨"“殁”乱用的地方。

字幕有错别字。当然《延禧攻略》里也有,我想吐槽很久了,“恃宠而骄”的“骄”,全剧都是“娇”。

二、礼仪、服饰与历史不符的问题

官博转载了故宫博物院关于皇帝登基问题的官方纠错,而本剧的礼仪问题依然不止这些,还包括《钦定大清会典》中已经画出图但依然拍错的御门听政。

张晓龙团队被多位历史爱好者诟病,相当基础的礼仪问题中就存在错误。

服饰造型也同样存在问题,首先是周迅和其他人不是同一个服装造型团队,这样就形成了两套系统,在拍群像戏的时候差别非常明显,似乎是两个剧组的。

其次是服饰的形制有问题、头饰的佩戴位置不对(“兰因絮果”大片中的钿子),太后耳饰像是古风淘宝店的廉价商品,而且都到14集了为什么还没换一直都是这对耳环!

虽说还原历史不现实,但片方前期宣传这部剧服装造型的精巧,开播后廉价服道的问题暴露出来,自然会有被欺骗的感觉。

现在的国剧,或许并没有作品可以像《大明王朝》一样,剧组用心到无人观赏会让观众感到惋惜的地步。

三、色调问题

没有用一键到底的滤镜是问题的一方面,但《天盛长歌》同样没有滥用滤镜,色调比《如懿传》舒服得多。抛开微博上有人明显调高对比度的尬黑照片不谈,没有协调好场景和服装颜色还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四、部分演员的演技并未达到期待

邬君梅:相比陈冲,明显能看出她的不走心。

在二人对决那一场戏中,是明显需要情绪变化和层次递进的,但是很遗憾,她的情绪始终流于表面。而且太后这个角色的配音略奇怪,似乎和其他人不再一个频道。

张丰毅是客串就不批评了,只是也要抛弃刻板印象,老戏骨未必都可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