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为什么我们多选择6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周依然多大年纪 实验中,为什么我们多选择6

实验中,为什么我们多选择6

2024-07-02 2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鼠是实验室常用的研究对象,当我们拿到动物订购单需要填写小鼠的信息时,犹记得常会瞅一眼师兄师姐填的信息,一看小鼠周龄栏是4-6周,就跟着填写了!却不知所以然,今天我们就走进小鼠的生活,了解小鼠的生长周期,搞清楚为什么我们常选择6-8周的小鼠做实验呢?

首先我们看一组照片,如下是小鼠出生至14天时,每天的形态变化,可见小鼠生长发育很快,一天一个样,在2周(14天)时就已经长的有模有样了!

再追踪一下,原来小鼠寿命短暂的也就1-2年(24个月左右),若是对应到人类的全球平均寿命80岁的话,我们便可如此换算:(80岁×365天)÷(2岁×365天)= 40 human days=1 mice day;也就是小鼠生活1天,相当于人类的40天,人类的1年 = 小鼠的9.125天。如此推测,就可以简单的得到小鼠所对应的人类年龄啦。

如下是:人类年纪与小鼠年纪对比图

所以,结合上面2个图,我们更清晰理解为什么小鼠的1天相当于人类40天了!当婴儿才满月时,小鼠就已经亭亭玉立,青春年华了。所以童鞋们熟悉小鼠生命周期特征十分必要,因为时间过得太快,一不留神你的小鼠就老了!

为什么常选择6-8周的小鼠进行实验呢?答案似乎一目了然了!

因为小鼠生长发育很快,当小鼠在4-6周时,身体各个器官已逐渐成熟;6-8周就可到达性成熟(1.5-2月);3-6月小鼠即步入成年期。

所以,一般的实验研究,我们都会选择正值青壮年的6-8周小鼠,此时身体各个器官发育成熟,生命健康指数良好,并且在之后的2-3个月的实验周期中,小鼠各个方面都处于很健康的状态。而6个月后就会进入中老年期,老年鼠身体常会免疫能力变弱、体弱毛稀、反应迟钝、机能降低,肝脏和肾脏功能逐渐衰竭;并且年老的鼠常多发各种疾病,尤以肿瘤为多。这样的老年小鼠存在诸多干扰因素,不利于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8周的成年(左)和12个月的老年C57BL/6小鼠(右)

 

当然,并非所有的实验都要选择6-8周小鼠,应实验目的而异!如:

1.若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可以适当调整:如在做荷瘤小鼠模型时,一般也选择6-8周,但是如果人源细胞系难以成瘤,可以适当降低周龄,如4-6周,此时小鼠的免疫系统还不太完善,更易于成瘤,实验成功率也会更高。

2.在繁殖时最好选择周龄大一点的小鼠:按小鼠发育特点,小鼠6-8周就已经性成熟,便可进行交配,但是实践中,一般选择周龄更大一点的小鼠,最好到9-10周。

3.当研究老年疾病或者老年阶段机体性能等,选择年纪大的小鼠!举例:

2017年的一篇《Nature Medicine》曾报道老年小鼠使用了大麻的活性成分四氢大麻酚(THC)后认知能力提高,达到与年轻小鼠表现相似的水平;文中作者选择的是2月龄(成年组)、12月龄(中老年组)和18月龄(老年组)小鼠为实验对象,并给予慢性低剂量THC注射,注射周期长达28天 [1]。

又如: PNAS发表的一篇文章,作者用到3月龄、15月龄及20月龄的老年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看看不同生长阶段的小鼠对于CMV的抵抗,结果发现,当感染李斯特菌时,携带CMV的老年小鼠会比未携带CMV的老年小鼠会更强壮。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我们看到订购小鼠时会填写4-6周,而不是6-8周,其实并非实验需要选择4-6周的小鼠进行实验,而是小鼠进入实验室需要先适应一段时间才可以实验,一般需一周时间。所以小鼠实验有很多小技巧哦,大家都要多留意,才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A. Bilkei-Gorzo et al., Achronic low dose of Δ9-tetrahydrocannabinol (THC) restores cognitive functionin old mice. Nature Medicine, 2017.

[2] Smithey M J, Venturi V, Davenport M P, et al. Lifelong CMV infection improves immune defense in old mice by broadening the mobilized TCR repertoire against third-party infec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8, 115(29).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