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个!同济医院打造集成化创伤救治中心,为挽救生命“加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同济医院刘燕燕医生怎么样 全市首个!同济医院打造集成化创伤救治中心,为挽救生命“加速”

全市首个!同济医院打造集成化创伤救治中心,为挽救生命“加速”

2023-05-08 07: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对于危重创伤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提升创伤发生后救治时效,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打造的全市首个集成化创伤中心正式运行。“一站式”的救治空间,为创伤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也提升了救治的效率。

同济医院创伤中心

走进同济医院门诊二楼C区的创伤中心,近50米的通道两侧,依次是创伤复苏室、清创手术室、创伤诊室、留观室等创伤救治的专属空间。记者在抢救室内看到,心电监护、呼吸机等配备到位,创伤专用车内清创急救物资一应俱全。

创伤专用车

“患者来了,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到创伤中心进行抢救,后续的清创、留观等都可以在这个区域里实现无缝衔接。”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护理团队的陈砚鹏告诉记者,他们还专门为创伤救治设计了工作推车。打开手推车的第一层,抢救用品按区域摆放得整整齐齐,“这是打针盘、治疗盘、消毒用品、抽血管以及补液用具和输液器。这个输液加压装置是肯定需要的,很多创伤的病人是失血性休克,用这个装置可以帮助病人快速扩充血容量。”陈砚鹏补充道。

创伤抢救室

记者在急诊入口和门诊入口处看到,地上贴上了创伤中心的引导地贴。医院规划了创伤患者救护车入院、检验检查、住院手术、重症监护的专用通道。“集成化创伤中心的启用,把以往救治时相对分散的空间紧密组合在一起,医护在推进救治上,不仅节省了时间,也增加了协作的有效衔接。”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主任王韬介绍,医院还建设了属地化管理创伤中心的急诊外科,负责多发伤、复合伤等创伤患者的首诊和救治,同时也服务于急诊相关的各个科室。

“患者来的时候是高坠,但是还好没有肝脾破裂等情况。”“我们院前急救的时候为他进行了固定。”走进创伤中心留观区,这名2天前从7楼高坠的患者正在进行输液,前来访视他的正是当天送他入院的“120”急救医生和医院创伤中心的医生。这样“组团”式的查房,从创伤中心启用时就同步开展了。院前院内的医生们通过联合教学查房,对院前院内救治措施进行复盘和经验总结。

序贯医疗教学查房

“根据病史来看,患者当时就有颈肩部疼痛,我们应该上预防措施,把颈托也戴起来。其次,搬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保护,可以用脊柱背板做一个整体固定。如果患者现场不能动,我们可以用铲式担架。”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北区分中心主任许毅强针对这个病例对120的医生们提出了一些注意点。

依托创伤中心为平台,以创伤患者为中心,同济医院进一步做深做实创伤中心内涵建设。医院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北区分中心探索院前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模式,创新提出“序贯医疗”理念。作为这一医疗理念的提出者和践行者,许毅强参与了多次的查房和复盘讨论,感觉收获颇丰。“以往我们把病人送进医院,院前急救就结束了,现在我们能依托创伤中心,及时了解患者的院内救治情况,通过120急救医生与医院救治医生的讨论,进一步优化患者的救治措施。”许毅强表示,这些分析讨论都可以成为急救治疗的经验推广,使更多患者受益。

序贯医疗教学查房记录本

“我们在做序贯医疗前,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院前急救中心进行了讨论,分别凝练自身工作的痛点、瓶颈,再共同研究、开发、实现序贯医疗模式。”王韬表示。

在创伤中心不到50米长的通道墙壁上,不仅有患者送上的一面面锦旗,还有一幅写着“生命有痛,有你真好”的书法作品。“创伤中心的启用,不仅是要提升救治的速度和效率,更要完善创伤救治的人文关怀体系建设。”王韬介绍,在创伤中心,急救人员、医生、护士等都会全力以赴、全身心关注患者的情况,第一时间跟进救治,让他们因受伤而无助彷徨的心,有更多的安慰和依靠。

提升创伤救治中的人文关怀

创伤中心启用之际,同济医院创伤中心“彩虹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北区分中心“北极星”党员志愿服务队同时成立。未来,将通过党建引领、志愿者服务等,实现创伤中心的救治能力和人文关怀“双提升”。

来源:上海普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