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 到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同治中兴四大名臣 “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 到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

“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 到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

2024-07-01 1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晚清名臣,在同时代人的眼中,李鸿章既是一个誉满天下的洋务派,又是一个谤满天下的卖国贼,评价泾渭分明,针锋相对,毫无回旋余地。

李鸿章

李鸿章立足晚清政坛,因主持洋务、建立北洋水师而蜚声中外,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等,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李鸿章生逢晚清大变局,曾在清政府的内外交困中迎难而上,成为最重要的救火队长,一生参与和主导了许多历史重大事件,声誉也伴随着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成功与失败而高涨低落、毁誉参半。

李鸿章作为步其老师曾国藩之后左右晚清时局举足轻重的重量级“拳击手”,在内政外交的各个重要领域左冲右突,匆忙招架,虽竭尽全力,但清王朝这条破烂的船太沉、太朽,李鸿章纵有回天之术,也无法医治这种病入膏肓的沉疴痼疾。

尽管回天乏术,李鸿章还是积极上阵,仓皇招架,其效果既有好有坏,其受益的对象也不尽相同,故对他的评价便形成了天壤之别。他镇压太平军、镇压捻军,开展洋务运动,参与甲午战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事影响了中国,也牵动了世界;延续了清王朝苟延残喘,也损害了许多人甚至国家的利益。正因为延续了清朝的命运,故慈禧太后评价他为“再造玄黄之人”;正因为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开洋务之风,故孙中山给他上书时不吝赞美之词:“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梁启超在他作的《李鸿章》传说一书中替他争辩道:“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而《清史稿•李鸿章传》更是高度评价他:“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在他死后,清政府追赠他为太傅,封一等肃毅侯,赠谥号文忠,其誉无以复加。

然而,李鸿章曾经踩着太平军、捻军的头颅向上爬,双手毕竟曾经沾过鲜血,加上一生代表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下30多个条约,且大多为不平等条约,恨他恨得牙痒痒的大有人在。义和团发誓要杀尽的“一龙二虎十三羊”中,李鸿章赫然被列为“二虎”之一。昆剧丑角杨三去世,人们借题发挥,撰一对联曰:“杨三已死无昆丑,李二先生是汉奸。”公开将李鸿章骂为汉奸。朝中那些希望在弹劾中扬名的御史,更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纷纷以胆小投敌、卖国求荣的罪名弹劾他,欲置他于死地。

然而,晚清的沉疴少不了他,四处冒火更少不了他,他就是在中国当时的四面楚歌声中埋头收拾残局的人,对腐朽的清王朝,对奄奄一息的华夏民族,可谓鞠躬尽瘁,没有功劳有苦劳,就这一点来说,他应该是一个爱国者,至少不是卖国贼,因为他在与列强谈判的过程中,已经竭尽全力了,虽然没取得很好的外交效果,但自家人把火烧得那么大,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你让李鸿章如何做得更好?

王树增在《李鸿章之死》一文中说:“李鸿章生逄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这一评价,应是公允之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