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日本殖民时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湾总督府 台湾日本殖民时期

台湾日本殖民时期

2024-06-26 07: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早在16世纪至17世纪,日本就曾多次出兵窥视台湾,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对外扩长领土的野心日益膨胀。台湾在作为日本“南进”道路要冲,成为日本对外殖民扩张的重要目标。1874年,日本借助“牡丹社事件”出兵侵台,其殖民台湾的野心并未得逞,但为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奠定了基础,更为甲午战争后侵略台湾种下恶果。1895年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诸岛与澎湖列岛全部割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台湾,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武装抗日斗争。最终日本依靠武力实现了对台湾的占领,并开始了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日本殖民者用武力和强势威慑,推行殖民计划,以掠夺台湾资源滋养日本本土,同时迫使台湾人民“皇民化”。在近代的殖民地化过程中,台湾社会文化、教育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饱受掠夺、奴役欺凌。

1912年由英国J.M. Dent & Sons公司出版的日本地图,其中包含台湾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政治策略在面对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据时期,在日本殖民初期,台湾总督府与日军为主的日本殖民者,依靠枪炮刺刀实现了对台湾的武力占领,但这也遭到了台湾人民的抵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着重于武力镇压的日本对于台湾总督的人选,都以授阶中将或上将的武官来担任。以台湾总督府的殖民统治策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武官总督时期(渐进主义时期,1895-1919)、文官总督时期(内地延长主义时期,1919-1937)、武官统治时期(皇民化运动时期,1937-1945)。从1895年至1919年这段时间,台湾总督府在“六三法”的授权下,享有所谓的“特别律令权”集行政、立法与军事大权于一身。而握有绝对权力的台湾总督府,为了镇压武装抗日运动,改革了原来的警察制度,将警察机构扩张成为民政部各局之首的机构,使民政部能够直接执行警察事务,实现了总督府的行政官厅与警察官厅的一体化。警察可以参加与一般的行政管理,并与保甲制度密切结合,从而造就了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史上“警察政治”最恶劣的时期。1919年至1937年,受到法国殖民的思想影响的原敬,相信人种、地域等相进的台湾是有可能同化与日本的,因此主张将新附领土视为:虽与内地有稍许不同,但仍为内地之一部分。从而至此直接适用本国法律。自1937年卢沟桥事件开始,一直到二战结束为止,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又迈向了另一个阶段“皇民化运动”。其实质上的两方面的内涵,即精神与物质。精神上强调彻底清除以前的中华文化,让台湾民众的思想上成为日本人,知晓“皇国大义”,体会“皇道精神”,成为“天皇赤子”。此外,开始强制台湾民众说日语、穿和服、住日式的屋子、放弃台湾民间的信仰和祖宗牌位、改信日本神道教。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

台湾社会经济殖民地化台湾在日据时期的经济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模式,以台湾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来培植宗主统治国的整体发展。在经济上总督府的策略是以“工业日本,农业台湾”为最高指导方针,但在1930年之后,因战争的需要,总督府对于台湾的经济重心则转为工业化。虽说各阶段的主要不同,但都不以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自然是着重在提高农业产品或后期的工业用品加工,从而达到供输日本国内的需求。换言之,虽然殖民当局在台湾经济发展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基础建设、鼓励投资、完善卫生设备等,其主观动机不是为了台湾人民谋福利,而是为了更有效地掠夺台湾资源。台湾经济的向外扩展,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英美德等国的资本开始进入台湾,厦门作为台湾对渡大陆的重要枢纽,承接了大量贸易中介业务,日本占领台湾之后,逐渐切断与台湾的贸易,转而形成日本与台湾的直接贸易。台湾的糖厂扩展到上海及东南亚各地,台湾的银行业在大陆的厦门,香港设立支店,其后在纽约,伦敦等地也设立指点,为进一步的经济外扩的贸易做拓展,此外日本与台湾间的关税制度被统一起来,辅助航路亦建立起来,强化了日本与台湾间的贸易联系,拓展了台湾与南洋大陆东南沿海的航线。财政与台湾经济的资本主义化土地调查使土地甲数增加,土地税收随之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多,产权明确加速了土地的买卖,也带动了税收的增加,银行发行公债推动资本地权的转移,也促进了土地财富的资本化铁路港口及厅舍的建设,水利事业的新办和酒业专卖制度的建立,君为资本运行获利的前提条件,而日本在台湾发展资本主义时,日本资本家收获了,其中绝大部分利益,他们占到了台湾各企业全部股份的93%,仅7%的股份掌握在台湾本地人手中而随着股份的绝对多数也决定了他们成为左右台湾政策的重要力量。台湾资本、商品总督府鼓励台湾银行推行叫日本本国更高的贷款利息,日本资本大量流入台湾,已获得在日本本土更大的利息,加上台湾劳动力成本比国内低,投资收益高,日本国内企业有些变转,到台湾进行生产。日本侵占台湾之前,台湾的商品主要流入向大陆和日本侵占,之后台湾与大陆的天然联系被切断,台湾的商品转向向日本更远的国家,日本殖民时期,逐渐将清朝旧关税改为日本关税,当时日本关税只有5%,而对来自大陆的商品加以重税,这样一定程度上是台湾民众生活逐渐日本本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殖民统治。

大阪中立银行

殖民之下的台湾教育在日本殖民初期,台湾抗日运动相当盛行,日本当局除了武力镇压以外,协力全力建立其统治体系,部署官属机构巩开发基础,并设法安抚民众,其总督府就对台湾人民实行奴化教育,台湾子弟所接受的初等教育,完全不同于日本人基础的义务教育,考试制度上不公,种种现象显示日本人无法掩盖的殖民统治阶级心态。虽然日本在台湾推行同化政策,强制台湾人民接受日本文化,后期甚至实行“皇民化”运动,全力消除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我国传统的私塾仍然顽强存在,当时很多人会让小孩趁着课余时间跟着,老师学习四书五经,作诗写文,不能忘本。台湾教育政策的演变,推行日本文化教育,在殖民统治前期教育政治方面,日本殖民当局主要是大力推行日语教育,建立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桥梁。而在日本殖民统治中期,则致力初等普通教育,这是因为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拟以台湾为侵略基地,趁机向中国大陆及东南亚扩张势力,需要利用台湾人,因此们对开始对台湾人进行柔怀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各方面都采取改良的主义措施,以助长其对台湾的经济榨取和永久占领。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着重培养“南进人才”与“皇民”日本已走上法西斯道路,积极开展侵华战争,并且打算向东南亚方面发展。在军事上,台湾变成了日本“南进”的基地,教育上台湾更成为,日本人“南进人才”的培养所,为了配合“南进”政策,台湾总督府积极充实台湾高等教育的内容,尤其注重热带医学、商业和农业的研究,以及中国华南东南亚一代资源的调查。

日据时期龙泉国民学校毕业证

为了反抗日本殖民的统治,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一同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他们以实际行动支持祖国抗战,支持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抗战的胜利,台湾的光复清除表明两岸人民只有携手并进才能共度时艰,创造未来。但如今有许多境外势力干涉我国内政,包括台湾岛内的一些政治团体搞“台独”,在高发展水平之下,未来我们会以发达国家身份实现统一,并且走“台独之路”和“中国台湾人之路”会拉开明显的差距,顺应人类向往美好逃避痛苦的基本人性。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