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司令称只要拜登下令,美军随时出兵台海,但须应对大陆导弹部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海真实出兵俄罗斯时间是几点 美司令称只要拜登下令,美军随时出兵台海,但须应对大陆导弹部队

美司令称只要拜登下令,美军随时出兵台海,但须应对大陆导弹部队

2023-07-08 07: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随着近期美国政府频繁打出“台湾牌”,美国军方也开始配合起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帕帕罗近日公开喊话称,只要总统和国会下令,美国海军将立即采取行动,把主力部署到西太平洋海区“保护台湾”。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帕帕罗

与此同时,帕帕罗还惯例性地炒作了一番“中国威胁”,故作担忧地声称“对日益壮大的中国导弹部队感到担忧”,自己正在“没日没夜的设想新方案、新策略来应对这些系统”。

而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帕帕罗则认为虽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但两国军方仍未恢复对话,这将使局势更加危险,因此,他希望“中方能够接听美军方的电话”。

总而言之,帕帕罗这番表态很符合美国一贯的特点,明明是美方不断背弃对华承诺、采取军事挑衅行为,还要把危害地区和平、拒绝对话的帽子扣到中方头上。

美军前印太司令哈里斯

除了帕帕罗以外,美军前印太司令哈里斯也发出鹰派言论,要求拜登政府将战略模糊转向战略清晰,并声称拜登曾四度明确表态要“保台”,所释放的信号已经“够清晰”了,尽管白宫对此作出了澄清,但哈里斯坚称这并不会改变美国的最终决定。

美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也表示,美国应当避免大陆进一步压缩台当局的“国际空间”,并呼吁协助台湾地区提升自我防卫能力,以此降低台海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避免美军卷入其中。

从美国军方人士的态度中不难看出,拜登所谓美国将出兵“保台”的表态很有可能并非“失言”,这一点从美国近期多次对台军售就能看得出来,与之相对应的是,拜登政府的对台政策却已明显偏离了所谓“战略模糊”的方向。

美国总统拜登

针对美方密集对华打“台湾牌”的小动作,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回应称,在台湾问题上,中方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任何人不要低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力量。

实际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都秉持“对台战略模糊”政策,主要目的其实是给“台独”上了一个“紧箍咒”,避免民进党当局谋“独”挑衅导致局势失控。

但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战略模糊政策,原因很简单,美国将乌克兰当作战争代理人,严重迟滞了俄罗斯的发展,削弱了俄罗斯的国力,这导致那些对华鹰派势力错误的认为美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削弱中国,即挑起两岸冲突来延缓中国崛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在这种危险的思潮下,美国开始纵容“台独”肆无忌惮地谋“独”挑衅,连续推动对台军售和通过相关涉台消极法案,所谓的“保台”不过是幌子罢了,其真实目的仍是实现美国“印太霸权”,而台湾地区仅仅被美国当做是一个“跳板”。

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拜登所谓“保台”的言论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是比较有限的,从岛内近期发布的民调数据就看得出来,尽管民进党当局自欺欺人,但绝大部分民众并不相信美国会出兵“协防台岛”。

且乌克兰危机和台湾问题根本就没有可比性,美国很难制造出一个西方国家联手介入地区冲突的局面。更何况,美国的诸多盟友还和中国大陆有着广泛的经贸联系,即便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没必要主动介入台海。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也自知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布林肯近期在接受采访时也并没有正面回应拜登的“保台”言论,依旧是照本宣科的表示美方将继续遵守“一中政策”,但同时也坚称会采取实际行动“支持台湾”。

实际上,纠结美国政客的诡辩和文字游戏毫无意义,因为其对华政策的底层逻辑依然没有改变,后续进行再多的承诺,也难以取信于中方。

正如我外交部公布的那样,美方不得在台湾问题上篡改对华承诺,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都是中方坚决反对的,台海真正的现状只能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