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电子打火与脉冲打火的区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式燃气灶天然气怎么开关 燃气灶电子打火与脉冲打火的区别?

燃气灶电子打火与脉冲打火的区别?

2023-11-15 1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燃气灶电子打火与脉冲打火的区别? 来源:天极网

冬季适合调理养生,很多消费者在此时为家里人煲粥、煮汤,调理家人的身体。制作美食,家用燃气灶不能少。一款好用的燃气灶能够帮你快速烹饪美食、炖好糖粥不费劲。不过,要是燃气灶不好用,带来的问题可真不少。就拿电池这个问题来说,就有很多网友在吐槽。

有的网友表示,家里的燃气灶电池只能坚持一两个月;还有网友称家里老人说电池更换频繁,又费钱,一对1号电池要十几块钱,累觉不爱;还有网友表示,燃气灶企业都在研究火力大小,咋不想想在电池这块如何节能环保。

燃气灶太费电池怎么办?

那么,如果燃气灶太费电池怎么办?笔者咨询了业内朋友了解到,燃气灶若是离子感应针式的熄火保护,3个月左右耗费一对电池是正常现象。想省电有办法,减少打火的次数,不要炒一个菜就打一回火,把火关小也费不了多少燃气的。不过,如果灶具坏掉了更换的话,最好还是用热电偶式的灶具,一节电池半年或是更长更换一次。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燃气灶,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打火方式。一种是脉冲点火;它是用电池来工作的,里面有脉冲转换器,用来把电池的电转换为连续的火花;还有一种是电子打火,通过旋钮拨动里面的一个小锤子,小锤子后面有弹簧,旋钮到最大火位置的时候,此时气源供气到点火针处的出口,弹簧把小锤子弹出,击打电子,产生电火花,顺电线传导到点火针,火花把气点燃,引着炉头,打火完成。

为什么燃气灶使用时,比较耗费电池?这也和产品设计有一定关系,举个例子,华帝燃气灶JZT-B317A不仅有电磁阀控制燃气开关的装置,而且还有离子探针熄火保护装置,因此这种燃气灶的电池电源不单纯是燃气灶电打火要消耗电池的电量,并且在做饭炒菜期间离子探针熄火保护也需要用电,电磁阀的用电是为了让燃气通过电磁阀进入燃气灶的燃烧炉盘,所以电磁阀是长时间地处于吸合状态,这也需要消耗较多电池的电量。

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所以这种燃气灶比较费电,一般情况下两节质量好的1号电池的使用期限在三个月左右。并且这种燃气灶的电磁阀当电池电压降低到2.8V以下时电磁阀就打不开了,燃气不能进入燃烧炉盘,因此也就不能打火做饭了,必须更换新的电池才行。

由此可见电池的电量并不能完全地用完,电池剩余的电量就造成了比较大的浪费,而且废旧的电池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燃气灶电子打火与脉冲打火的区别?

电子点火的结构紧凑,点火率高,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经实验一只电子点火元件可连续打火50,000次左右。若每天打火7次,点火率80%,则一只压电陶瓷元件可用15年。

电子点火器由压电陶瓷元件、点火锤、簧、点火针、高压线、拨插片、点火喷嘴;接地放电端子及旋转开关组成。其工作过程是:用力按下旋钮,使与旋钮连在一起的拨插片凸出端与点火锤凸端顶住,随着旋转轴逆时针转动,拨插片带动点火锤后移和弹簧收缩。当旋转轴转动时,点火燃气通道被打开,燃气流向点火喷嘴,与此同时拨插片将点火锤移至极限位置,拨插片与点火锤凸端分开,弹簧复位,点火锤撞击压电陶瓷产生高压电,可达5,000伏至10,000伏。在电极处产生电火花点火,点燃点火器喷出燃气,点火器射出火焰再点燃主火燃烧器火孔流出燃气。

脉冲点火器用干电池作电源,其高压元件采用晶体管作振荡元件或采用集成块作振荡元件;还包括脉冲开关、燃烧器火孔、点火针、高压线、接地放电端子。其工作过程是:按下旋钮,使与旋钮连动的脉冲开关连通,高压元件通电后,产生高压放电,由高压线传给点火针,产生连续放电点火,随着旋钮转动,主燃烧器喷嘴打开,燃气从火孔流出被点燃。

电子点火器优点是寿命长,无须其它电源,在潮湿高热场合能正常工作。缺点是一次点火只能出一个火花。脉冲点火器优点是点火时连续出现火花,点火率高,安全可靠。缺点是受潮后容易损坏,须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点火火花变小,须更换电池,长期停用灶具须将电池取出。

普通压电陶瓷电子打火不用电池,用了七八年后,如果打火动作比较随意点火率其实也达到90%,如果打火动作注意点基本能超过95%。

使用脉冲点火器原理的燃气灶如果产品结构设计有问题,可能会比较耗费电池,那么多电池很浪费很麻烦,后期花费成本较高,不环保。打火效果不见得好。而且没有其他设备用电需要情况下,还没压电陶瓷安全。

个人觉得还是电子打火的燃气灶好用,也更环保些。因为电子打火是由火石受压打火,在扭动开关时放燃气,更安全,而脉冲点火可能因频繁放电打火易损坏。为了方便用户选购,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分享4款不怎么耗费电池的燃气灶,近期有选购需求的朋友不妨参考。

(家电网® HEA.CN)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