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意义和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 台儿庄战役意义和影响

台儿庄战役意义和影响

2023-07-30 21: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一、台儿庄战役指挥官

台儿庄战役中方主要指挥官有: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

台儿庄战役意义和影响,台儿庄战役是谁指挥的 二、台儿庄战役意义和影响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背景: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造成西攻郑州、南迫武汉的战略态势,向津浦、陇海两线交会的徐州发动进攻。徐州会战开始。而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2、时间:1938年春。 3、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4、战绩: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在历史半个月的激烈而反复的巷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但后来,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徐州,5月徐州失守,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三、台儿庄大捷功劳介绍

发生于1938年3月至4月的举世瞩目的台儿庄战役至今已经过去76年。漫长的76年过去,人们才渐渐明晰了当年发生的真实事情。这其中,汤恩伯居功卓著,却一直以来饱受诬责。这应当是很多误读中最不可原谅的也是最让人瞠目的误读。 事实上,误读不成其为误读,而是撒谎。 汤恩伯这个人一向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主力将领,至始至终受桂系李宗仁排斥和诟病。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这种斥责有很多处,且大都出自国共决战的关键时刻。直至最后防守京沪杭的汤恩伯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司令、忘恩负义之辈!而且从来就没有人为此质疑过!汤恩伯被丑化被污蔑,背后自然显现的是蒋介石用人不善。这样的指责自然大有市场,历来为党史军史的编撰者所重视。 李宗仁晚年口述回忆录称:台儿庄战役,在孙连仲部损失惨重,急需救援时,他“严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 夹击敌军, 三令五申之后, 汤军团仍在姑婆山区逡巡不进。”以至李宗仁“训诫汤军团长说, 如再不听军令, 致误戎机, 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 李宗仁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被很多著作特别是影视作品所引用,被视为正统和真实。在李宗仁的“指导”下,不仅仅中央军溃不成军,汤恩伯等众多血性将领被“胆小怕事”、“保存实力”、“见死不救”,等等。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军功何以显著?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任第20军团军团长,辖三个军,总兵力7.2万余人,装备精良。1938年3月中旬,蒋介石将第20军团划归第五战区,参战台儿庄。 李宗仁给汤恩伯部下的第一道命令是:“第4师先头之一部,应即开滕县附近增援。”第4师随即前往滕县救援,在路上与日军第63联队遭遇,激战于龙山、虎山一带。 3月21日,李宗仁再次命令第20军团“应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山地,于3月24日拂晓全线开始进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第20军团也遵令,参与峄县、枣庄等地反攻。 显然,汤恩伯部对李宗仁的命令并无抗拒。 汤恩伯之所以未能立即开往台儿庄支援孙连仲,乃是事出有因——汤若径直南下,势必将使所部陷入日军夹击,非独不能支援孙连仲,反将牵累整个战局。故汤恩伯采取迂回战术,消除临沂方向的危险后,才南下台儿庄。此即行政院所说,“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 以上可知,李宗仁对汤恩伯的指责,属于无中生有。 同属桂系领袖之白崇禧,晚年在台湾接受中研院访谈,曾明确言及:“汤恩伯司令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适之处。” 台儿庄战役被贴上桂系标签,李宗仁的作用其实有限。 台儿庄战役开始阶段的滕县保卫战,参战国军为第2集团军第122、124师,此为王铭章指挥的川军。到了临沂保卫战,国军方面为第40、59军,这是庞炳勋、张自忠率领的西北军。 在关键的台儿庄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的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也属西北军。孙连仲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连日激战, 结果第27 师仅余战斗员千余人, 第31师千余人, 第30师2千余人,独立第4旅2千余人。负伤官兵之未退出者, 誓与阵地偕亡, 杀声振天, 足寒敌胆……”战后统计,第2集团军伤亡2万余人,功勋卓著。 汤恩伯非但没有瞧不起这些“杂牌军”,反而主动与他们合作。如在滕县失守后,汤恩伯即命参谋官找到张自忠、庞炳勋,“双方确定了相互通信联络的具体办法,并决定由第二十军团兵站支援庞、张两军步机枪子弹40万发,以补充他们弹药的不足。” 汤恩伯与孙连仲的“里应外合”,更是制胜关键。正如历史学者韩信夫所言,“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 李宗仁所属的桂军,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奉命在津浦线南段一带坚守,防备、监视日军救援部队。在淮河北岸小胜日军的,是于学忠的51军,属东北军系统。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桂军固有其功劳,但远非主力。 战后论功行赏,孙连仲、汤恩伯、冯安邦等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他参战将领,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等,被授勋者无一人出自桂军。

四、台儿庄战役胜利后蒋介石不让庆祝的原因

说起抗战的胜仗,一般人都会想起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因为写进教科书所以国人大多了解这两起战事。平型关战斗一直以来毙敌人数就争议不断,真正的首次“大捷”还要算台儿庄战役。在历时1个月的台儿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台儿庄一战,让李宗仁声名远播。因此,李宗仁及其桂军所发挥的作用则长期被放大,以至于此役一直被贴上“桂系”的标签,但参战的主力其实是中央军与西北军。战役开始阶段的滕县保卫战,参战的是第2集团军第122、124师,乃王铭章指挥的川军。而到临沂保卫战时,主力是庞炳勋、张自忠率领的西北军第40、59军。而桂系的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是在津浦线南段一带防备、监视日军救援部队,桂军远非主力。 据《李宗仁传》记载,台儿庄捷报传出,举国欢腾,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盛大的祝捷会;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举办了宣传周,印制了著名作家老舍写的大鼓词《抗战将领李宗仁》,颂扬了他领导的台儿庄大捷。功高震主,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社会对李宗仁的赞扬。使蒋介石不高兴,他让陈诚把有关这方面的宣传品收掉;蒋本人在武昌官邸得知街上欢闹、放爆竹庆祝台儿庄胜利时,对左右说:“有什么可庆祝的?叫他们走远点。” 在后来的日本方面材料中,蒋介石当年对此役如下五点指示:“(1)台儿庄之战,不过第二期抗战的初始胜利,应力戒因此胜利带来骄傲。(2)长期抗战主要在于消耗敌人之战斗力,而不在一城一市之得失。此点应有深刻认识,以免对持久心理发生不良影响。(3)努力阐明本党宣言及抗战建国纲领等之重大意义。(4)所有宣传应努力报道事实,慎勿夸张。(5)对敌加以笔伐之时,应止于攻击日本军阀,决不可对日本皇室及日本民族有所诽谤。”(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1分册)如果说这些传记和日方材料的真实性还有待确认,而徐永昌(国军一级,抗战期间曾任军令等职)的两封函电,也表明曾向蒋介石建议对台儿庄战役的宣传加以控制。 第一封函电写于1938年4月7日,“台庄之捷,薄海胪欢,惟爆竹庆贺,未免太早。盖军兴以来,失地数省,国府播迁,创巨痛深,至惨极酷。今恢复大业,百未谋一,而遽以小胜自喜,已非古圣戒罹之意,倘更有进于此者,将恐长人民浮嚣之气,而转为国际之窃笑也。钧座如以愚见为然,乞立饬制止,藉以静民气而蓄内劲,并手谕前方将领,勿以骤胜而骄,为敌所乘,幸甚幸甚。是否有当,伏乞钧裁。”次日徐永昌再次致电蒋介石,更明确表示要控制宣传:“窃谓宣传文字播音,宜以端谨厚重为依归,而以轻薄浮夸为大戒,于痛詈日人,尤加慎焉。” 徐永昌4月8日的日记中记载,“蒋先生昨夜虽通电不令庆祝,但语句不痛切,无甚大效。回忆去岁卢沟桥战事之庆祝,真是既愧且罹。”可见徐的函电建议起了作用,只不过“语句不痛切,无甚大效”。 蒋介石在4月7日通电全国军民祝贺台儿庄大捷,称“此乃初步之胜利,不过聊慰八月来全国之期望,消弭我民族所受之忧患与痛苦,不足以言庆祝,来日方长,艰难未已,我同胞应力戒骄矜,时加警惕,唯能闻胜而不骄,始能遇挫而不馁,忍劳耐苦,奋斗到底。” 蒋介石“不足以言庆祝”的态度,很多人都认为是蒋介石想抑制桂系之声望。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就曾在其著作中说,“有了蒋李间人声上的龃龉与竞争,蒋介石对于这次战役的看法,免不得要受‘忌才’的批判。”黄仁宇抗战时曾在国军中服役,他认为“从统帅部的角度来看,这战役的评价实在值得再检讨,就此也可以窥见蒋任统帅所面临指挥系统内若干问题。”也就是说,蒋介石对此战的评价,是出于其统帅的角度,而所面临和顾忌的问题犹多,“不令庆祝”也就可以理解了。徐永昌的进言函电中,也明确说,过度宣传会刺激日军,虚夸战果,会让民众对抗战之艰难产生错觉,这也就是统帅的顾虑。 蒋介石出于统帅的角度,不希望过分宣扬台儿庄战役之胜利,若言是抑制桂系,恐怕并非历史事实。一场大胜,国人不可能不欢喜,当时的宣传相当宏大,李宗仁就曾回忆说:“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而中共的新华日报等也发表社论庆祝,周恩来也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台儿庄战役: 1、背景: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2、时间:1938年春。 3、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4、战绩: 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在历史半个月的激烈而反复的巷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而日军数据为伤亡11984人。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但后来,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围攻徐州,5月徐州失守,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5、意义: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 是没有根据的。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