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回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新可乐为什么会失败 四十年回眸

四十年回眸

2023-08-31 1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几乎意味着,它是资本主义奢靡生活的象征。这种在今天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可口可乐选址建厂时集中爆发。

可口可乐想选在上海,一个理由是,他们在民国时期就在上海建过厂,还请大明星阮玲玉做过代言。但迫于舆论压力,无奈之下,可口可乐放弃上海,几经周折,终于落户中粮下属北京烤鸭厂的旧厂房,那是1981年。

成功建厂,让外国人很兴奋。时任可口可乐集团主席说:China to me is this giant baby. Big, but the opportunity is there to grow.

但他们都太乐观了。当时,80年代初的北京人主要喝一种叫“北冰洋”的汽水,0.15元一瓶,主要在公园、大商场销售。

1981年4月份,可口可乐北京五里店厂正式投产,0.45元一瓶,是北冰洋汽水的三倍。当时工人的平均工资大概是四五十块,只能购买100瓶可乐。这相当于你现在月薪一万,花100元喝一瓶可乐。何况,当时人们也没习惯这个味道。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北京可口可乐分公司在各大商场推销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筷子,通过搞促销吸引了不少关注,这也是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

当然,可口可乐带来的,除了饮料,还有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贫乏,可口可乐所代表的惬意、畅快的西方休闲文化,勾起了不少人的兴趣。中国年轻人带着笑脸,拿着可口可乐,在故宫、长城这样的地标前出现,成了两种文化对撞的经典形象——一个紧张的年代过去,一种愉快消费的生活到来。

1981年,一个时代弄潮儿,身着当时流行的军大衣,在故宫,拿着稀有的可口可乐。

1984年4月,里根总统访华,那期《时代》周刊的封面写着“中国的新面孔,里根会看到什么”,而配图是一个中国小伙子,拿着可口可乐,站在长城前。

里根应该还会看到,中国的马路上,出现了可口可乐这些外国商品的广告牌。

电影《芳华》男主角刘峰退役时,走过可口可乐广告牌

1986年10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拍了一部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想买这个片子播放,但缺乏经费,于是找到可口可乐,希望对方能提供20万元的赞助费,回报则是在片子前后播放可口可乐广告。

当时,央视不允许播放外资企业广告,这也意味着,可口可乐一旦答应此次赞助,即可获得通过权威媒体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实属难得。权衡利弊后,可口可乐做了一个果敢的决定,用一年的利润来交换一次在央视露面的机会。

1986年10月的一天,在《新闻联播》后,全国18家电视台同时播放了可口可乐的广告,这则广告向全中国的人们传递出一个信息:

可口可乐可以在中国市场光明正大地销售了。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可口可乐之后,肯德基、麦当劳跟随来中国开店抢夺市场。

从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至今,可口可乐用39年的时间,在中国市场由无到有,现已跻身可口可乐公司海外大市场。

如今的可口可乐,已不仅仅是一种饮料,他还代表一种文化、一种营销、一种精神。

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自出生起就知道可口可乐:一罐红色包装的饮料,开罐时会冒气泡,冰镇更好喝,一直不到3块钱。很难想象,这一普通的饮料,曾与这个国家的崛起有这么多故事。

改革开放四十年回眸系列

(文章素材整理自网络)

编辑/版式:北斗九星、东门吹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