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诗新唱教案 “古诗新唱”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新唱”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23-10-17 0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仙恒 黄振华

摘   要: “古诗新唱”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法,在音韵教学、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有效弥补了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部分不足。教师通过“古诗新唱”教学方法融合艺术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结合小学生特点鉴别、选用曲目,让小学生在“古诗新唱”教学中爱上诗词文化、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古诗新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的一大重难点,由于诗词韵律、意境、文化较多深邃,根基较浅的小学生不易透彻理解,加之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教师难教与学生困学的情形长期并存。中国诗词自古便与音乐相随相生,“古诗新唱”抓住古诗词音律感鲜明的特点,利用现代流行音乐,通过对编曲、演唱、伴奏的设计加工,使之与诗词内容相契合,渲染出古诗词的情感意蕴、节奏韵律、意象氛围,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韵格律教学上的缺失。

诗词韵律是通向诗词情意的重要切入点,古代儿童正是以“三百千千”、《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蒙学读物逐步打下韵律基础,从而开启吟诗作赋和研读经典的大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就提醒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喜欢朗读和吟唱的特点,引领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音韵美。

听读结合是中国诗歌创作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当前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音韵格律对于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注重解读、忽略诵读,直接把文本内容逐字逐句、掰开揉碎地“喂”给学生。强行将小学生拉入诗人深邃的情感之中,只会适得其反;一些教师能认识到“读”的重要作用,但仅止步于形式上、停顿上、音量上、速度上的单调朗读,未能从平仄、押韵、调值、连停、节奏等韵律规则入手指导,学生难以明白究竟如何读出感情。汉语言的音与义本是紧密交织的,只有准确掌握音韵格律才能理解诗词内涵。

(二)古诗词教学模式僵化。

新时代的小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长大,从小接触的信息媒体极为丰硕,不少教师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仅有表现形式上的更新,本质却仍以教师为主,通过讲授、问答和生硬的PPT将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没有改进教法。中国古典诗词赋含深厚的文化意蕴,只有抓住关键意象创设情境,才可将学生带入诗词的美妙意境之中。诗词教学的情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式多管齐下。

情境教学对语文等人文学科尤为重要,它不是单一模式的运行,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组合,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加强情感体验、明晰教学重点,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性及交互性。教师应在古诗词教学中与时俱进,巧用教学手段,尤其是具备图像、声音、互动等多功能的现代教学媒体,一改“换汤不换药”的机械教学法,否则极易限制小學生从意象深入意境,再由意境构筑画面能力的发展。

(三)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学生兴趣不浓厚却一向是导致古诗词教学难度较大的主要成因之一。从古诗词文本层面来说,时代的变迁和背景的差异使小学生难以与作者完全产生情义上的共鸣。古诗词常见的壮志未酬、忧国忧民、寄情山水、思乡怀人、离愁别绪等思想感情,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仅能是书面意义的领会,想要真正设身处地地深入体悟,还需在日积月累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积攒阅历;从教师教学层面来说,能否将古诗词的音美、形美、意美融于教学之中展现给学生,是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考量。不少教师没能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致使课程没有感染力,教学没有吸引力,古诗词被迫沦为应试的附属品;从学生层面来说,主观能动性是高效学习的关键要素,如果完全依赖教师和家长,积极性低落,便无法自主进行习惯养成、问题探究和知识构建,缺乏主动性的学习难以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更无从谈起学习兴趣。教师亟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激发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实现有意义学习。

二、“古诗新唱”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更有利于学生感受掌握音韵格律。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认为:“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若直接从音韵学、文体学、美学等方面讲解诗词格律,无疑晦涩难懂,不利于小学生理解消化,仅用朗读法开展教学显得单调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中国古代的“读书”乃是以唱的方式进行,“古诗新唱”以新颖的形式,使小学生在旋律中发现诗词韵律的正确表现形式,轻松地接触韵律的准则,诸如:空拍可表现入声、延音可表现韵脚、气口可表现停顿等用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由乐感激发语感,是感受音韵格律的绝佳途径。

例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的课文《对韵歌》,教学目标之一是感受对韵之美。小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敏感程度超乎成人,在教读前可先播放“古诗新唱”歌曲作为教学导入,带领学生一边随歌跟唱、读唱交替,一边击打节拍、自然律动,对本文的节奏、韵脚、情绪有大致的印象,再进行朗读训练,诵读时会更加整齐流利、富有韵律,同时增加语言积累。

(二)更有利于学生体悟诗词意蕴。

中国诗词自古便与音乐相随相生,《尚书·舜典》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旋律可以更好地传达歌词内涵,此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思乡诗、边塞诗、童趣诗的创作风格迥异,编排的曲调必各不相同。小学生对诗词的掌握重在感性体验而非理性解读,用“古诗新唱”歌曲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直观地在聆听中感受到作品感情,比语言讲解、文字助读更具感染力,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例如:《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中的《春晓》,整首歌优美轻快、简洁活泼,前奏中连续的短跳音奠定了春意盎然的童谣基调。教学中,可在为学生播放歌曲时辅以语言引导,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在歌声中配合展示春景的图片或视频,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尽享春天的气息,透过优美的旋律将孟浩然笔下的生机活力之景和惜春爱春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诗意语文中丰富小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表现形式,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师生互动,气氛沉闷、黯失活力。“新课标”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古诗新唱”穿插进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学生能开展阅读实践,自由发挥解读文本,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课堂的参与程度更会随之提高。

例如:在初读课文时,小学生只需凝听两三遍“古诗新唱”歌曲便能够熟练跟唱,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师生对唱、分段独唱、男女轮唱等形式熟悉文本,加深理解;整体感知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诗词的某一句展开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诗词内容,并在背景歌曲的映衬下进行朗诵,其余同学在闭目静听中走进作者,感知文本;在整理巩固中,激励学生上台展演,配以音乐、背景、道具乃或助演,将构思出作者的神态、心声、动作表演出来,并由学生当堂自主评析,检验教学成果,增强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及趣味性。

三、“古诗新唱”的教学使用策略

(一)融入艺术学科,构建融合课程。

艺术是相通的,皆以独特的形式传达作品美感、展现作者情感。部编版五年级(下)《音乐》教材中的“古韵新声”单元,将《梅花》《静夜思》等古诗歌曲成功带入课堂。语文课可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古诗新唱”与艺术类学科进行联结,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文艺灵动,从不同角度疏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培养感性思维,促进小学生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个性品格等方面协调发展。

例如:在教授《咏鹅》时,可按“读鹅、唱鹅、演鹅、画鹅、说鹅”的五个步骤进行。在初读诗歌、识字正音后,欣赏并教唱“古诗新唱”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掌握文本的基调和韵律。随后,带领学生跟随歌曲按照自己的想象模仿鹅的叫声和姿态,配合手指操舞动出鹅的曼妙身姿。最后,由教师进行点拨总结,回味“读、唱、舞”等形式所留下“鹅”的深刻印象,勉励学生用正确的节奏和语调背诵《咏鹅》。

融合课程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体现,音乐学科中的声乐、器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皆可作为打开古诗词教学的“钥匙”。相比单纯的语文课堂,学生对艺术学科更具浓厚兴味,不仅要求学校对教学资源进行相应扩充,而且需要不同科目的教师团结协作,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性,对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融合课程的完美呈现。

(二)紧扣校园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校园文化作为一校之魂,愈发成为学校竞争力的有力体现,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校园文化为风向标,紧扣学校的特色与风格。不少小学搭建了以“国学诵读”“诗书校园”“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诗词的浸润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因此,“古诗新唱”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课程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发掘,选用曲目不限于古诗词歌曲,还可结合国学经典、民俗文化、礼仪美德、传统艺术、节日时令等内容,如《节气歌》《黄帝颂》《礼仪之邦》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歌曲都可进入校园,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广博与厚重;其次,课程组织形式将教唱、讲授与体验相结合。有教师的讲解,也有学生的研习、师生的互动,开展多元化教学内容。如教唱传统礼仪相关的歌曲时,教师可阐述礼仪的由来、作用、细节,并示范出规范的传统礼仪,师生与同窗之间互行汉礼,带领学生一起在音乐中感受中华礼仪的典雅古朴;最后,课程评价以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例如:合唱比赛、文艺演出、亲子对唱等,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对“古诗新唱”校本课程进行多元教学评价,适时听取学生及家长的反馈和建议,增进家校联结。

当前,不少小学在上下学和大课间时播放“古诗新唱”歌曲,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与烘托校园氛围的积极作用,使小学生在举手投足间培养文雅的谈吐举止。“古诗新唱”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力增进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研究型教师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激发学生自觉,创新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围绕儿童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兴趣能力为切入点。与其被动地接受知识,小学生更乐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钻研、小组探究、互助合作,将“古诗新唱”作为兴趣的吸引点和知识的根本点,可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领悟诗词真意、強化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古诗新唱”活动课程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也可结合教材中相关综合性学习模块进行。以“我为古诗配新曲”课程主题的四步教学法为例:“赏读”是课题的引出和目标的确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领悟诗词大意,简要画出思维导图;“唱诗”是利用“古诗新唱”引起学生的兴趣,渐入情境,进一步感受作品蕴含的情感,唤起学生自编自唱能力的表现欲;“谱诗”环节作为课程的核心,需要教师系统地组织指导。学生分组对诗词进行编排,找到情感和韵律相配的曲调,可套用流行歌曲、采风戏曲民谣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原创编曲;“品诗”是活动课程的展示与检验,各小组可以丰富演唱过程,如加入朗诵、短剧、书画、乐器等增强效果,并通过欣赏、讨论、讲评,自主遴选出艺术性强、趣味性足又贴近诗词作品的“古诗新唱”歌曲。

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古诗新唱”活动课程以诗词歌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过程复杂而规范,教师需要适时发挥教育机智,在活动中促使小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同时,满足学生需要、开发潜能、突出实践体验,积极转变语文课程教学模式。

(四)结合学生特点,制定选曲标准。

小学时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能够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熟知小学生心理发展及思维认知特点的成长变化,是“古诗新唱”使用的关键。

第一学段的选择曲目,适宜歌曲结构精巧、伴奏简洁明快的类型,尽量采用童声演唱,易与低年级学生产生共鸣。曲目中可穿插诗词原文朗诵,帮助学生感受母语的优美,以获得情感初体验;第二学段的学生已渐具抽象思维、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选曲可在伴奏中加入诗词所描写的风声、雨声、水声、动物鸣叫等景物的音效,需要时在演唱中使用拟声词,创设诗词情境,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领悟诗意;高年级学生步入少年期,第三学段可选用富含流行元素的曲目,注重演唱技巧和伴奏音型,培养学生通过音律自主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工作不仅有老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古诗新唱”教学需适时调查聽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让他们对学习过程及结果反思评估,根据反馈内容更有指向性地调整教学方向与方法。同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控制好教学难易程度,找到适合师生使用的一套选曲标准。

(五)慎对改编曲目,提高甄别能力。

在为古诗词作曲的同时,还有一些音乐人大胆尝试改编诗词原文,或进行增删调换,或截取词句加以再造。优秀曲目不仅要有悦耳动听的旋律,还要有别具匠心的歌词,从认真严谨的语文教学来说,现代的作词风格及水平与古诗词相碰撞拼接后,对于小学生会产生何种影响仍有待商榷。

一首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打磨与沉淀,劣质的改编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笑谈及至被人淡忘。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法》中指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改编人的主观臆断是否合乎作者本意?再创作的语言水平能否保持原作意境?改编后的歌词是否与韵律和诗蕴相吻合?以上都是教师需要审慎考虑的实际问题,面临诗词原文改编时有出现的情况,教师应谨守“古诗新唱”教学的门槛,只把经典佳作带入课堂。

与此同时,在当前流行音乐盛行的环境下,小学生很容易随口传唱一些与自己年龄身份并不相宜的歌曲,教师应正确引导,从小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以“古诗新唱”歌曲提高诗词兴趣,培养文化气质。

四、结语

“古诗新唱”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继承并创新了优秀诗词文化,使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古诗词通过流行音乐随口传唱、内化于心,可谓雅而又新、趣而不俗。

总之,教师要意识到“古诗新唱”的重要作用,多领域、多维度、多形式地加强古诗词教学,深入广泛地涉猎相关诗词知识和音乐常识,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水平,透过诗词歌曲拉近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爱上诗词教学、体悟诗词意蕴、传承诗词文化。

参考文献:

[1]曲海月.小学古诗词教学与音乐融合的应用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2]沈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D].苏州:苏州大学,2018.

[3]郑娜.古诗新唱何以吸引年轻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3-01(007).

[4]赵海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三结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104.

[5]张磊.古诗词教学落实优秀传统文化的着眼点[J].教学与管理,2019(14):41-42.

[6]秦圆圆.古诗新唱——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吟唱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文教资料2020年17期

文教资料的其它文章再谈“很+名词”结构“很+NP”结构研究综述彝汉杂居村彝族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美国华语社区词语知晓度及词汇融合情况构式语法框架下英汉Steal和“偷”的对比分析王衍、王澄兄弟的性格特点分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