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古代驿站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驿站的名字 【专栏】古代驿站文化

【专栏】古代驿站文化

2023-07-23 1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六典》:都亭驿配马七十五匹,驿夫二十五人。诸道驿分一至六等,最多的配马六十匹,最少的八匹;最多配驿夫二十人,最少二至三人。私邮一般通过“驿驴”,驿驴是酒肆里备的并不属于驿站,私人的旅店则称“逆旅”。

驿递荔枝其实最早始于汉代,只是唐时“一骑红尘妃子笑”,因杨贵妃而闻名于世。唐代的明驼使,即骆驼驿递倒是由杨玉环所创,明驼速度很快可日行千里。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宋代有枢密院管驿递、元丰年由兵部之驾部管理。驾部为当时负责交通与邮驿的机构。宋初以民为使驿递,建隆二年以军卒为役夫。宋枢密院发放驿券称“走马头子、太平兴国三年换用银牌、端拱二年则又改回传牒。

宋代驿站下榻所称驿馆,文书传递称递铺,招待与驿递的职能已分离。宋代公文信札称为递,出现“急递铺”。急递驿骑马领系铜铃,驰行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递铺换马,数铺换人。宋代递铺专门负责传递文书,十八里至二十五里间设铺,分步递、马递、金字牌急脚递、急脚递。金字牌急脚递上书“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字样多为军机与赦书,此类文书不得在递铺停留。快到递铺时摇铃,铺里人见铃声候铺跑接力,一路飞过鸣铃行人避路,昼夜日行五百里。

元代时称站赤,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元代的急脚递替代前朝的步递与马递。

明代初非军国大事,不得擅用驿马设施。全国皆建驿站称驿递,每隔十里置铺,铺有铺长;六十里设驿、驿有驿丞;每六十至八十里设驿站,全国共有驿站一千九百三十六。

元明两代随国土疆域扩大,全国建立起空前的驿路网,驿传方式得到发展。

清代可日行三百里,如遇紧急可日行四百里、五百、六百里不等,最快达八百里,俗称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清代邮驿管理沿袭明制,中央由兵部车驾清吏司掌管全国邮驿及马政,车驾清吏司下设驿传科、马政科、脚力科、马档房、递送科等机构分办本司事务。各省设驿传道主管所辖驿站,驿站设驿丞管理驿务。

驻马店地名由来

自古驻马店居九州之腹中天而立,古时曾被称:豫州、蔡州、汝阳、淮西。以汝南为中心从汝南经上蔡、商水、陈州、许昌至开封,以及经上蔡、鄢陵、尉氏至开封;汝南经上蔡、许昌、禹州、登封可至洛阳;另经遂平、西平、郾城、襄县、汝州至洛阳。驻马店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年),隶属于当时的确山县下隗保;明宪宗成化十年,崇简王朱见泽封汝宁建庄设驿。自古交通便利、官宦过往、商贾云集、驿差穿梭驻马店的称谓由此而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