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楚国良:话说湘潭十八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驿站是现在的什么部门 史海钩沉丨楚国良:话说湘潭十八铺

史海钩沉丨楚国良:话说湘潭十八铺

2023-06-06 07: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代驿站

话说湘潭十八铺

一一古代驿站文化略考

文/楚国良

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的古代,信息该如何传递?

意大利历史学家马可·波罗曾对当时驿铺铺兵有一段形象描述:“在各个邮站之间,每隔约五公里的地方,就有小村落……这里住着步行信差……他们身缠腰带,并系上数个小铃,以便当他们还在很远的地方时,听见铃响,人们就知道驿卒将来了。因为他们只跑约五公里……从一个步行信差站到另一站,铃声报知他们的到来。因此使另一站的信差有所准备,人一到站,便接过他的邮包立即出发。这样一站站依次传下去,效率极为神速。只消两天两夜皇帝陛下便能收到很远地方的按平时速度要十天才接到的消息,碰到水果采摘季节,早晨在汗八里(今北京)采下的果子,第二天晚上便可运到上都,这在平日是十日的里程。”

这张“网”延续了3000多年,那些喜悦的、悲伤的,胜利的、亡国的消息来来去去。他们也给驿铺周边带去了繁荣,伙铺、饭铺、药铺、南货店、豆腐铺、酒铺、肉铺、米铺乃至打铁铺一字排开。过往的高官、商贾及市井百姓也在这里留下形形色色的故事,凝聚成具体而微的历史。

随着帝国的土崩瓦解,“铺”仅仅为地名留存,而那些与铺有关的故事却渐行渐远。

自清代乾隆年间以来,湘潭便有“小南京”和“金湘潭”之称,商贸繁华“十八总”的传说远近闻名,那么,你知道湘潭驿道还有十八铺的传说吗?关于湘潭的城中文化,长沙学者陈先枢,湘潭学何歌劲对此作过专门探讨和论述,而对于湘潭的驿站文化,虽有文章散见于网络,但大多语焉不详,有鉴于此,本文作一专门探讨,以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题记

一、古代驿站的起源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

从春秋、左传等书之叙述,可知当时通信之方式有三种:一是“传”,为车递;二是“邮”,为步递;三是“驿”,为马递,综称“传遽”,后因车递费用太大,渐不使用,只剩步递及马递,故改称为“邮驿”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最远可追溯自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被发现有传递讯息有关的文字。可见商朝时期就有可能出现了相关的驿站。

二、地名上的古代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我国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不少古代驿站名称逐渐演化成当地地名,使古代驿站名称得以在地名中保留。

我国古代驿站在各朝代虽形式有别,名称有异,但是组织严密,等级分明,手续完备是相近的。

秦朝的邮驿统一了称呼。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邮驿通信的称呼都不一样,秦朝把“遽”“驲”“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统一称呼为“邮”。

隋唐继续发展南北朝时的驿传合一的制度,“驿”代替了以往所有的“邮”“亭”“传”。

到了元王朝,由于疆域辽阔,发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这时驿站也叫“站赤”,实际“站赤”是蒙古语驿站的译音。

到了明代还设立了递运所,这些独立于驿站,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组织,其主要任务是预付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由各地卫所管理。

到了清代末期由于有文报局的设立开始与驿站相辅而行,继而废除了驿站。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代邮驿制度走到了终点。

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递铺用以传递公文。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邮驿分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并的共三种,各驿站都设有驿舍,驿丁,驿马,驿驴,驿船及驿田等。

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那时,专门从事驿务的员工共有20000多人,其中驿夫17000人。这是一支很庞大的邮政队伍。驿夫又称驿丁。根据不同的驿站等级,驿丁的配备数目不同。《大唐六典》载,唐代最大的驿称为都亭驿,是国都所在的驿站,每驿配驿夫25人。各道陆驿分为六等:第一等驿配驿夫20人,二等驿配驿夫15人,三等以下递减,最后一等第六等驿为驿夫二至三人。水驿则根据驿务繁闲,也分为三等:事繁水驿配驿夫12人,事闲配驿夫九人,更闲水驿配备驿夫六人。

湖南图书馆珍藏的清代长沙至湘潭、衡阳水陆交通图

三、湘潭古代的驿道和铺

驿道,是自古以来朝廷通往东西南北地方州府之间由朝廷官府管辖的道路。据史料记载:自京城北京通往各省城,由朝廷管辖的路叫官马大路,简称官路;由省城通往各重要城市,由各省自管的路叫大路;由大路分出来通往各乡镇的,由地方分管的路叫小路。清代的驿道,官道通往全国各城市,再由大路联结各小路通向各县城、集镇,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陆路交通网。驿路按一定的里程设驿站(铺),超过50公里的设大站,不到50公里的设小站,亦称腰站。

古时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是骑马或驾驶马车、牛车,所以驿道的路面一般宽不过5尺。路面大多铺以砂石,也有部分铺以条石。长沙到湘潭百余里路,在古代是段漫长的路程。驿道沿途有9个驿站,即新开铺、黑石铺、大托铺、暮云铺(暮云市)、昭峡铺、蒿塘铺、团山铺、板塘铺、南岸铺。在南方,一般县以上驿道设置,是五里一堆(墩),十里一铺。堆,高地亭屋,是古代供路人平安歇脚之地。铺,驿站,古代供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有史料记载,一般百姓士绅从湘潭县城出发去长沙,通常是走水路,自观湘门登舟顺水北行,过文昌阁、竹铺港、鹞子岩、炭塘子出湘潭界,顺江而下,至坪塘、观音港、渔湾市而达溁湾市,对岸即是长沙城大西门。这段水路无需车马劳顿,只是费时较长,当时行程通常需要一天。

官员走驿道自然快捷一些,从湘潭去长沙自南岸铺往东北行,经板塘铺、团山铺、蒿塘铺、昭峡(霞)铺入暮云司至长沙。湘潭境内共设六个驿站,这就是湘潭河东的6铺。

湘潭去衡阳,自观湘门登舟逆湘江而上,从湘潭下摄司过了湘江,一上岸就是易俗河的飞羊铺,然后是李树铺、谷塘铺、茶园铺、长岭铺、柱塘铺、中路铺、黄茅铺、白石铺、西冲铺、青石铺、南冲铺。这就是湘潭河西的12铺(驿站)。湘潭的驿站,去长沙沿途6铺,去衡阳沿途12铺,共18铺。

1、板塘铺

板塘铺地处湘潭市东部偏北地区,是长潭驿道上的湘潭境内第四个驿站。

自清末1911年废除驿站后,1913年春,湖南都督谭延闿以军事运输为目的主持修建长沙至湘潭的公路,按汽车通行标准在原驿道基础上改建成长沙至大托铺一段。后因军阀混战,谭督军三起三落,公路修修停停,直至1921年10月1日长潭公路终于修成通车。长潭公路是中国第一条标准汽车公路,路线约有一半是沿着原来的驿道从长沙向南延伸到湘潭,在湘潭境内途经的驿站有团山铺、板塘铺。由于板塘铺所处集市人口众多,工业历史悠久,正处于长沙、株洲、湘潭的三角地带,且临近湘江,湘赣铁路桥从此处跨越湘江,因此设有火车站,水陆公铁交通便利,始终保持繁荣,为湘潭城区人口聚居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附近一带建设有湘潭纺织印染厂、湘潭纺织机械厂、湖南玻璃有限公司、湖南五菱机械集团等多家大中型企业,板塘铺所在的湘潭市岳塘区现已成为湖南省重要工业基地。长株潭城际铁路横穿板塘铺,并在板塘铺南部设有城轨车站“板塘站”。

2、团山铺

团山铺位于湘潭市东北岳塘区境内107国道附近,距县城10公里。旧时为长潭驿道中途驿站之一,历为小集镇,因1921年长潭公路通车时公路偏离驿道,团山铺集市逐渐没落。现为湘潭市岳塘区荷塘街道团山村。在107国道旁有公交车站点。乘坐长株潭城铁到荷塘站下车,到团山铺也很近。

飞羊铺的砚井

3、飞羊铺

唐朝天宝八年(749年),湘潭县的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故该地的飞羊铺成为湘潭县总铺,也是湘潭最大的驿站。由于湘潭自秦汉以来就是通往衡州、两广、云贵的要道,飞羊铺作为县总铺要接待来往的巡检官员,要安排住宿、餐饮、休息。总铺有几十匹驿马,百多名驿役,除了负责接待,还要负责全县沿线18个驿站的管理事务。

宋代元符元年(1098年),湘潭县的县治移至今湘潭市观湘门直街。县总铺随迁至观湘门,直至1911年全国取消驿铺驿站。历史上的飞羊铺遗留下来有几景,其中砚井就是最具特色之一。

1995年9月28日,湘潭县县治移址重回易俗河。20多年来,易俗河作为湘潭县县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湘潭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18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并荣登“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2020年,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

4、茶园铺

茶园铺位于湘潭县东南部107国道附近,距县城车程35公里。茶园铺以当地茶园多盛产茶叶而命名。旧时为潭衡旧驿道中途站之一,历为小集镇。但潭衡公路通车以后,茶园铺偏离了公路,旧址不再为市。现为湘潭县谭家山镇茶园铺村。

5、长岭铺

长岭铺位于湘潭县东南部谭家山镇境内107国道旁,距县城39公里。按其地形命名为“长岭铺”。旧时为潭衡驿道中途驿站之一,历为小集镇。现为湘潭县谭家山镇长岭铺村,村部及商业服务移建公路两旁,称新长岭铺。在107国道边有公交车站点。

6、柱塘铺

柱塘铺位于湘潭县南部中路铺镇境内107国道旁,距县城44公里。因五龙山下柱塘而得名。旧时为潭衡驿道中途驿站之一,历为小集镇,因旧柱塘铺驿道不在公路旁,现为湘潭县中路铺镇柱塘铺村,当地集市中心移至公路旁。在107国道边有公交车站点。

柱塘铺五龙山上有明代大杰古寺,始建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系湘潭境内“四大”古刹之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破坏,几近毁灭。现寺为1995年重修,建筑属于重檐宫殿式,飞檐斗拱,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占地面积100多亩。寺坐北朝南,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圣殿四部分组成,自南而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钟鼓楼、念佛堂、玄帝殿、寿佛殿、龙山客堂。清光绪年间(1888-1892),齐白石、王仲言等七才子在此组建龙山诗社,公推齐白石为社长,至今留下一段佳话。

中路铺集市

7、中路铺

中路铺位于湘潭县东南部,距老湘潭县城48公里,处于湘潭和衡山古驿道中点,故名中路铺。中路铺老街原来中间是一溜麻石路的,以前的街两头有牌楼,木头做的,晚上锁栅栏门。现在这里已经铺上了水泥路。中路铺是湘潭县第二大重镇,辖区为原中路铺区柱塘乡、荷塘乡、石潭坝乡。

中路铺是湘潭、衡山、株洲等市、县相邻数十个镇的主要的物资集散地,也是梅林桥、谭家山、白石铺、茶恩寺等107国道边镇最大的物资销售地,是湘潭市最大的农村集贸重镇。也是湖南省农村最大的商贸集市之一。

中路铺交通优势明显,107京广国道贯穿全镇南北,中碧公路连接株洲,韶井公路途经全镇20多个村,通往射埠、石潭、楠竹山,直达韶山,交通十分便捷,每天过境车辆达1万多辆。如今,中路铺镇镇区的主干道已完成亮化工程,镇区金凤路、上田冲至太坪和枧桥至蛇形公路已完成硬化。2020年11月,中路铺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8、白石铺

白石铺现为湘潭县白石镇,位于湘潭县东南部107京广国道旁,距湘潭县城59公里。白石铺旧为潭衡驿站之一。白石铺后小山,是古驿路必经之地,上下山均有白石砌成的石阶,计南112级,北64级,故名“白石铺”。

驰名中外的“湘莲”始产于湘潭白石铺,历史攸久,现仍为湘莲重要产地之一。白石铺现将集市中心移至公路旁。现代书画、篆刻家齐白石出生于此。因此,当地的村,镇又均因齐白石老人而得名,齐白石故居为旅游景点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铺现有省级湘潭齐白石森林公园,前身为晓霞山国营林场,建于1959年,1963年改名为国营晓霞山林场,2005年经湘潭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晓霞山森林公园,2008年更名为齐白石森林公园。2008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齐白石森林公园,为白石铺另一旅游景点。

以上介绍了湘潭现存地名中的8个铺。随着时间流逝和沧海桑田变迁,湘潭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另外10个铺的地名,因为驿道的废除,公路的改道而逐渐落寞,悠然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如果你有心追寻,也许还可以从老人们的记忆中找到星点踪迹,不过,那些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

湘潭18“铺”的地名,来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的邮驿制度,也融合了湘潭地方文化色彩,见证了湘潭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绵延千年的风华,诉说着耐人寻味的湘潭故事。(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